標籤:

孩子都想當老大

無論是長子綜合征還是獨子綜合征,這些性格特點都有兩面性。從另一面看,毛病就是優點。

「爸爸,我想要個妹妹。」女兒走到我面前說。我敷衍道:「去跟媽媽談吧。」「不,媽媽說跟你談!」我才意識到女兒已經跟媽媽談過了,而且非常認真。一年前,她經常要求媽媽給她生個姐姐,現在她顯然明白了出生的順序問題,也使得這一要求不再像一個玩笑。

德國雖然出生率低,但是多子女是家庭常態。有一次,女兒的幼兒園同學到家裡玩,非常嚴肅地問:為什麼她沒有兄弟姐妹?問得我有些尷尬,也生怕讓女兒產生家庭不正常的心理。

中國的情況相反,大概沒有孩子會覺得獨生子女不正常,他們向大人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有兄弟姐妹?如果自己就是「有些人」之一,他們可能追問:為什麼偏偏是我?為什麼我們不是一個「正常」家庭?發現自己非正常,就會失去在社會中的安全感。更何況,他們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劣勢:要與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愛。

在持續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之後,中國重新允許一些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孩子如何適應多子女家庭成為話題。最近的兩則新聞,讓這個話題再次升溫。一是,有個媽媽在網上貼出「保證書」,說她和先生為了生二孩,不得不向女兒保證:「我保證永遠第一喜歡我家大寶」。另一則新聞更加殘酷:二孩已經懷在媽媽的肚子里了,但是十三歲的女兒堅決不接受,相繼以逃學、離家出走、跳樓、割手腕相威脅,媽媽不得不去醫院墮胎。

輿論照例感慨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之外,不止一位專家援引了長子綜合征(Firstborn Syndrome)概念。長子綜合征是指家中老大的一些性格特點,比如控制欲強、完美主義、過分挑剔等等。但是,這個概念所描述的情況,大多是指給定多子家庭的前提,也就是說長子接受弟弟妹妹的出生。像中國孩子拚命抵制弟弟妹妹的情況,更具有獨子綜合征(Only Child Syndrome)性質,也就是過度自我中心。

無論是長子綜合征還是獨子綜合征,我們都應該看到,這些性格特點都有兩面性。從另一面看,毛病就是優點。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凱文·萊曼(Kevin Leman)寫過一本《天生贏家:保持你的長子銳氣而不失平衡》,鼓吹只要能控制平衡,長子就是天生的政治領導、商業大老、藝術天才和潮流先鋒。另一位研究者勞倫·桑德勒(Lauren Sandler),則專門著書《獨一無二:擁有獨生子女的自由和作為獨生子女的幸福》,為常被世人污名的獨生子女辯護,認為他們獨立性、自尊心強,才智和成就明顯高於「常人」。

家長和社會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批評長子或獨子的性格缺點,而是因勢利導將同一性格特點引向好的方向。控制欲強的另一面,就是有領導力、有責任心、喜歡被需要。我和女兒有一個共同編撰的系列故事,每天必講,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本領超強、敢於擔當、照顧弱小的姐姐。在現實中,她也總是享受幫助小朋友的感覺,有時會嘲笑他們是「小BB」,意思是自己已經長大了。她腦子裡成天想著「充當老大」,自然就希望有個妹妹或弟弟。

長子綜合征里也包含擔心失去父母的愛,但是通常不會表現為強烈阻止弟弟妹妹的出生,也不會要求父母保證多愛自己。因為他們往往假想自己處於弱勢,新生兒必然吸引更多的眼球,需要更多的關照。中國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主要來自社會環境的暗示:一方面,獨子家庭顯得更加正常;另一方面,大人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問孩子: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不再愛你怎麼辦?

有人談到家庭民主,認為重大事項要讓孩子參與決策。我認為,生育權還是屬於父母尤其是母親。但是,應當儘可能多地多協商和溝通。家庭民主在生育問題上,不是體現為決定誰該出生,而是每個家庭成員對新生兒的責任。充分調動長子性格特徵,讓他為迎接新生兒出謀劃策,做些準備(但是不能有太大的壓力),能夠建立共同的期待。

必須要指出的是,如果父母以重男輕女之心準備生二胎,作為長子的女兒,痛恨弟弟的到來具有天然的正當性。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故事是,為了生養兒子,父親帶著女兒進城,想方設法讓她走丟。心知肚明的女兒緊緊跟隨著父親,最後跪求說:爸爸別丟下我,從今往後,弟弟吃飯我喝湯,弟弟玩耍我幹活,弟弟穿新衣我穿破爛裳。相比之下,現在的女孩強烈反抗,實在是一種令人欣慰的進步。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推薦閱讀:

為孩子健康成長插上快樂的翅膀
吃什麼讓孩子的眼睛更明亮?
適合陪孩子閱讀的6本書
狗狗臨死前咬了寶寶,父母把孩子往醫院送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