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殲
中國為殲-20和第六代機配套的「流星錘」節點工程飛行演示成功
根據科技日報5月31日消息,國家重點預研項目——可變流量固體衝壓發動機試飛器近日連續兩發飛行試驗成功,已經具備型號工程應用條件,為新一代型號項目的研製奠定了技術支撐,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測應該是為中國為殲-20和第六代機配套的固體衝壓遠程空空導彈,類似於歐洲「流星」先進空空導彈,俄國R-77以及美國AIM-120導彈,估計像流星導彈一樣,可達3 馬赫的速度,射程估計150-400公里,可以對美國的F-22以及鷹眼之類預警機進行遠程打擊,因為速度極快,一旦咬定,敵人飛機根本沒有機會逃脫。
官方說, 該項目各項研製、地面試車和飛行試驗任務全部完成,標誌著四院在國內率先完成了寬空域飛行條件下的可變流量固沖發動機性能考核,也表明該型發動機已經具備型號工程應用條件,為新一代型號項目的研製奠定了技術支撐,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滿足國家未來發展需求,四院早在2000年就開始專門成立了研發隊伍,四院已開展三個狀態八發次固沖發動機飛行試驗。
本階段飛行試驗在嚴酷飛行條件下,充分考核了固沖發動機總體方案及性能,多項核心技術獲得綜合驗證,發動機表現出良好的推力調節和比沖性能。
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是衝壓發動機中的一種,燃燒室中的貧氧燃氣由固體燃料的燃燒提供。其具有成本低、能量高、可控性強、結構緊湊簡單等優點,受到各國重視。但由於其研製技術難度大且複雜,國際上鮮有問津。前蘇聯採用固沖發動機的SAM-6地空導彈己於1967年服役,目前各國還有許多在研型號。
歐洲和俄羅斯正在分別大力研製『流星」(Mctwz)導彈和R-77導彈.雖然均歷經10餘年努力研發卻都遲遲難以定型。這也說明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研製是非常困難的,而中國居然可以研製成功可變流量固體衝壓發動機,是後來居上了。
現有的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工程研製水平總體上落後於當代軍事發展需求。從設計技術方面,均採用折中設計的整體式技術方案,其主體設計技特徵都己固化。歐洲流星導彈所採用可變流量整體式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代表了當前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反映了當前世界設計技術的主要特徵。
為了支持「流星』導彈的研製,在德國北部阿紹新建了吸氣式發動機試驗中心(稱作「衝壓發動機城』)。該試驗中心包含有衝壓發動機的連管試驗間,自由射流試驗間和助推器試驗間。 針對「流星』項目,還建立了准自由射流試驗台,以便在接近真實的飛行條件下對發動機進行功能試驗和氣動加熱,把發動機安裝在環形風洞噴管(直徑500mm)的中心體上,通過調換成形的中心體可以改變噴管型面以滿足馬赫數分別為1.9,2.1和2.3的試驗條件。
「流星』導彈採用的是德國拜思化學公司研製的含硼推進劑,該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的HYDRA導彈計劃中,首次採用了含硼推進劑。
2006年6月,「流星』導彈開始飛行試驗。截至目前已在各種不同工作條件下成功進行了六次飛行,包括低空(5500m)亞聲速發射(0.9馬赫 )、高空(13000m)超聲速發射,馬赫數超過3倍音速。
AIM-120是美國研製的第一款主動雷達制導視距外空對空導彈,十幾年來衍生了A、B、C、D四種型號,是世界多國空軍爭相採購的武器。2003年售價為每枚38萬6千美元。
AIM-120是美國研製的一種"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它首次使用便取得戰果,揭開了世界空戰史上新的一頁。
那麼,本次試驗成功的可變流量衝壓固體發動機試飛,是指為PL-15還是PL-21配套的呢?
2016年,殲-16掛載PL-15導彈進行了實彈打靶,擊落了500公里外的一架無人靶機。導彈的長度可能足有5米。有網友懷疑這麼長的導彈能否載入殲-20的內彈倉。
那麼,是不是傳說中的PL-21導彈呢?
PL-21導彈和俄羅斯的R77和美國的AIM-120相當,都是主動雷達導引的遠程空空導彈。PL-21導彈專為空軍的第新一代戰機設計,可用於狙殺敵方預警機和隱形戰機!霹靂-21遠程空空導彈的研製成功,大大提高了我殲-20以及下一代戰機的空中防禦能力,特別是讓我國空軍具備了打擊對方預警機這樣關鍵系統節點的能力,從根本上削弱對方空戰系統。
推薦閱讀:
※說走就走的旅行 中國護照奢談
※建築中國網
※中國古代座右銘 (下)
※世界十大最長的橋,六條在中國,冰橋排第二,最長的165公里!
※里約奧運會中國軍團榮耀集錦 (1)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