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家智慧={下}

禪家智慧={下}

|字型大小閱

再厚的寒冰,太陽出來也會融化;再冷的飯菜,柴火點燃時都會煮熟;夫妻有緣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陽溫暖別人;做柴火,成熟別人道德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君子"立功.立德.立言"要慢慢的成長,官位.財富.名譽要一點一點的累積.反之,假如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奪得,就宛如空中樓閣,轉眼間會土崩瓦解,所以,自己的財富要靠自己的勞動力量去獲得,自己的社會地位要依靠自己的道德力量獲得衣服的破綻,需要及時縫補,而一個人的品德上的"破綻",需要通過加強修養來克服一個人施於恩惠給他人,不要指望得到回報,如果責成別人感恩回報,那原來幫助別人的一番沒好心就會變的面目全非"罪性本空由心,心若滅時罪亦芒,心芒罪滅兩懼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假如能夠徹底懺悔,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邪念就會全消,罪孽也會灰飛煙滅人外有人有,天外有天.滿招損,謙受益.做人要懂得謙虛,要去除傲慢,要能忍辱,你要能做到,你的成就會得到更高佛雲"應以戒為師."戒律就是生活的好習慣;好的生活習慣,頭腦才會清楚,待人接物才不會亂.佛家認為"一寸道九寸魔."說明修鍊品德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必須時刻克服自己的慾望,才能有所收益一個修養深厚的人應時時保持一種超然的心態,如雨過天晴保持一種穩定狀態一樣,這樣才不至於失去任何有益的機緣要使布施在"不自苦.不自惱"的原則下進行,而且布施者應該細水長流,不可急功近利非禮勿視;非禮勿行;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想.把壞人的習慣改除,每天往自己細胞儲存足夠好的習慣,並步向光明的人生,禪學中所說的戒律,正是這個含義.所以修禪必須奉行:"以戒為師對於心外事物的觀點,應返求自心,而不是帶留在事物的表象上面.現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以分別,是因自身的起心動念,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萬物差別自現.所謂的"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也是同樣的道理

世間的拳頭刀槍,使人畏懼,不能服人;豁達的品德卻能夠使人賓服禪家認為,自在的人有一顆安穩的心,有一雙明澈的眼睛,有一對順風耳朵,更有一個寬容的肚量.所以自在的人比較安和,比起對立與抗爭,總是在包容與超越中,找到了一個生活與事態的重心寬容猶如冬日正午的陽光,去融化別人心田的冰雪變成溫暖和暖陽

論人的是非正直,心理起不平的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紅塵白浪兩茫茫,柔和忍辱是妙方.只有善於容忍,才是上策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每個人都會犯錯;惟有超然者才能寬恕別人的錯誤,主動承擔責任,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什麼才是最大的修養呢?就是寬容,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對你好或不好,要能諒解包容,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一個人如果總在世俗的爭鬥與塵世的喧器中度過一生,卻不知忘我的幫助別人,他就無法體會人生的意義

經歷的世事越多,越能走出自我中心的死胡同;所見越多,越能捐棄一己之見,只有把自己的利益置身度外,為別人著想,心底無私,眼界才會廣闊,胸懷才會寬厚"象由心生,象隨心滅.君子事來而心始觀,事去而心隨空."用這種心態來處世,就會拿得起,放得下"人比人,氣死人."人一旦有了比較與計較之心,就會造成心理的不平衡與煩惱.要做到凡事不與人比較和計較.就像"你騎馬來我騎轤,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只要你有這種平等心和滿足感,就不會痛苦了靜坐反思固然重要,但是,求道不能只在蒲團上,還要注意力行.人生無法等待,隨時隨地都要隨著因緣際遇鍛煉自己,提升自己,順逆成敗,都能隨緣得到新的經驗和成長,那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真正的善行不是墨守道德的成規,規範是死的,情境是活的;規範是限定性.生活的情境是開放;如果沒有實踐的智慧,就無法做正確的合宜行動,只要你盡心儘力的行善,就是功德無量

人生本來就是苦的,如果坦然接受人生苦,那麼活躍之情油然而生,倘若汲汲於鑽營,就會產生嚴重的苦惱.佛學成為"苦苦."所以,我們要能以活躍的態度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與悅樂,每天的勞作就是修行,能吃一分苦,便得一絲甜生命是一個緣生的歷程,有過去的因,還得有現在的緣才能成立一切現象.因是種子,緣是環境;有因而無緣,種子無從發展出豐滿的果實,人生就是一個因緣不斷互動的過程,緣一旦錯過就不再出現,所以,今日事.今日畢,才能過好每一天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肯含辛茹苦的人,必然能從中看出生命極深的意義,它同時是心理健康幸福的光明之路禪者禮佛是真誠的學習佛法的光明智能,它拜佛像,是拜佛而不是拜像,其實一個人供養佛像,念佛誦經是次要,關鍵看修養,看他是正氣居多還是私心雜念滿身,看他的行為是否利國利名但願眾生脫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禪家的參禪,就是幫助從參透中解脫色相心和我相的羈絆,而成為真正的自由人達摩曾經提出一個重要的生活策略就是"無所求".但你千萬別把"無求"當作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這樣會墮入消極的"無記空".無所求的本旨是活躍,活躍的正確意義是接納自己,依自己的本質實現生活.你要先發現自我,做適合自己的事,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要排除雜念,全力以赴"苦是樂的種子,樂是苦的根苗."任何事情都是在發展變化著,苦悲可以轉化,得失不是永恆只知誦經,不明佛理."只會離大道越來越遠,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力與地位.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不明事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自我的價值,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禪的精神是實現自我,成就本性中質補無華的人性,而天性正是光明的寶藏.修行之人必須先培養佛的種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造就優秀人生,而培養佛的種子不是件簡單的事,它必須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去循環漸進,讓佛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在禪者的眼裡,生命猶如朝露,無常且瞬息萬變,最後在陽光下消失,可在陽光照射時,朝露是何其耀眼奪目,它會融入光明的世界裡,人必須對光明世界有所期許,做和諧光明世界的一員,而不是做一個遊盪的疏離者禪的關鍵首先是要超越一切差別,而更關鍵的是,這種超越不能只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而是要明心見性,那才是禪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沒有永恆的渾濁河水,與其捨近求遠的亂碰運氣,不如等待一時,機會總會來臨.這是佛祖的智慧任何知識觀念,都是由事實和實務歸納而來的;事實即是佛法所謂的"事",歸納即所的"理".世間萬物,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通過"理事相融"所形成的完整觀念即是正念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執著己目的,則不具有菩提心,然而,對道學的精進,是當執著德高者正直,富於愛心,遇事處於公心,寧靜處世,不為世俗的勢力所動,德高者對人,對事胸襟開闊,無私坦蕩,故而無憂無慮生老病死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禪家告訴我們,生活之道不是追求,不是比較,不是爭強好勝,而是坦然面對事實喜悅本身是內在的主觀活動,是平直的用心,活躍的胸懷和自然活潑的實現煩惱即菩提,凡人遇到的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快樂在於心裡,不在外求,求即不得,轉為菩提身心惱亂不成寂靜,名之為煩惱礙,在貪慾名前用冷靜的心態來應付,用理智來克服如果你給予別人的幸福和快樂越多,你得到的幸福和快樂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以善待人吧?我們會收到雙倍的收穫"心若無事,萬法不生.意絕玄機,纖立何塵?"心中絲毫的煩惱和無明,都是自己惹出來的,我們要做到一切自然圓融,來體會春花處處之秀美

推薦閱讀:

從一些成語和寓言故事,是否可以看出先秦時期部分人的智商不高?
大智慧的10句,是一筆真正珍貴的財富
夏夢,她的智慧比美貌更出眾
菜根譚的智慧 延促一念寬窄寸心
孟子的智慧3  什麼叫孝順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