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草的療愁秘方 | 中國國家地理網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這是大文學家蘇軾描寫黃花菜的詩句。蘇軾不只能詩善賦,還是一個徹底的美食家。能夠得到他的稱讚,黃花菜的美味可見一斑。不過,除了味道好之外,黃花菜還能令人解愁,於是,就有了另一個詩意的名字——忘憂草。

忘憂草的來歷

從忘憂草這個名字中,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其中包含的中國人的浪漫詩意,以及向自然山水中尋求慰藉的性格特點。

黃花菜是中國一種古老的蔬菜,栽培歷史長達2500年以上,《詩經》上早有記載,只不過那時叫諼(xua-n)草,而諼就是忘的意思。自古就有無數文人描述過黃花菜的賞心悅目,看後令人「樂以忘憂」——它頑強地簇擁在深深的翠草中;碧葉狹長柔軟,莖幹卻剛勁挺拔;花朵艷麗優雅,偶有香氣流露。於是蘇軾專門作詩稱讚它的形象「孤秀能自拔」。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果真有人眼望黃花遍山因此慰藉了心靈,但可以肯定的是,黃花菜的形象確實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不過,忘憂草的療愁秘方還不僅限於此。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了黃花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就說過它「嫩牙作蔬,食之令人昏睡」,所以會使人「忘憂」。而其他一些別稱如療愁花、宜男、安神菜等,也都是從黃花菜的藥效而來。「忘憂草」這三個字,把藝術和科學自然地結合在了一起。

金針的「含金量」

我們食用的一般是黃花菜的未開放的花蕾。從外形上看它的花蕾狹長,宛如金針直立在花莖的頂端,所以又稱金針菜。從營養角度來講,它的「含金量」的確不容小視。

早在明代,李時珍就發現黃花菜「甘涼無毒、煮食治小便赤澀,解煩熱,除酒瘟、利胸痛、安五臟,令人好歡無憂及明目。」傳統中醫認為黃花菜還具有止血、消腫、鎮痛、通乳、健胃和安神的功能,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花菜還有健腦和抗衰功能——由於黃花菜中含有豐富的卵磷酯,是許多細胞尤其是大腦細胞的組成成分,對增強和改善大腦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清除動脈內的沉積物,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癥狀有特殊的療效,所以黃花菜也被稱譽為"健腦菜",日本更是把黃花菜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物」之一。

美味與毒藥之間

一般來講,蔬菜越新鮮越好,但這點似乎不太適用於黃花菜。黃花菜是吃乾菜更好吃,氣味更香。如果吃新鮮的,味道非但不如干品了,還有可能食物中毒。

無論哪種黃花菜,都只能吃未開放的花蕾,當花開放的時候,花粉是有毒的,吃了就會頭暈噁心嘔吐。除此以外,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鹼。這種生物鹼本來沒有毒性,但進入胃腸道後會被氧化成二秋水仙鹼,毒性較強,人吃了之後會出現口乾、舌燥、燒心、腹痛、腹瀉等癥狀。而在食用干黃花菜時,則不會出現食物中毒。因為秋水仙鹼是水溶性的,在蒸煮晒乾過程中,已經流失和破壞。所以,鮮黃花菜不是絕對不可食用,只要先在沸水裡燙漂,然後放到冷水中浸泡一會,再經過炒透或煮熟,就可以了。這點對在野外食用鮮黃花菜尤其重要。

花菜中的中國特色

黃花菜的鮮品、干品都可以食用,「涼拌黃花菜」、「打滷麵」、「黃花雞湯」這些可口美味中都有它的影子,但是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只是種植黃花菜作為觀賞花卉。吃黃花菜之所以成為獨特的中國特色,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是黃花菜的主要原產地之一,山區頗為常見,並且產量極大,所以中國人就有更多機會認識它們,慢慢地採集、食用,甚至還能出現「黃花菜都涼了」的調侃名句。而西方人看到這纖細又端莊的植物時,滿眼都是東方的寫意味道,再加上引種畢竟數量有限,哪能想到把它們送上餐桌呢!

一般來講,吃的黃花菜還包括北黃花菜(A)、小黃花菜(B)兩種植物,它們乾燥的花蕾都稱為黃花菜,不過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是山區很常見的野菜。北黃花菜,別稱鹿蔥,花小而芳香;小黃花菜,別稱紅萱,花在這三種中最小。而雲南、貴州等山區也有人採集矮萱草(C)的花蕾食用,但味道不如以上三種。而萱草(D)和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花的顏色,它的花大而美麗,適合觀賞,栽培十分廣泛,據說在台灣也有人採集嫩花蕾食用,但在其它地區,很少有食用記錄。而萱草屬的其它種類,基本都不能食用。


推薦閱讀:

自製秘方——制裂膏
專治咳嗽之秘方,百試百效!
有人花上萬元網購「祖傳秘方」,病越治越重·杭州日報
魅力女性補腎的食物與抗老秘方
誠敬斷癢拔毒膏—百年祖傳秘方

TAG:中國 | 地理 | 國家 | 中國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 | 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