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無言 土家族少女張蕾帶著失明的老父上大學

愛心無言 土家族少女張蕾帶著失明的老父上大學這是一個歷經艱辛而從不訴說的年輕姑娘,這是一個既讓人心痛又使人震撼的動人故事。我院中文系2007級本科2班張蕾同學出生於印江縣的邊遠山村,8歲時父親雙目失明,母親丟下她和弟弟離家出走。幼小的她以特有的毅力支撐起了風雨飄搖的三口之家。她不僅自己考上了銅仁學院,而且幫助弟弟考入警官學院。考入我院後,為照顧雙目失明而多病纏身又無依無靠的父親,只好把父親從家鄉帶到銅仁。為了生活,她每天晚上和每個周末都在打工,但她在學習上始終不甘落後。張蕾,她很弱小,但她無比堅強,她詮釋了中華民族善良仁愛和勇敢頑強的傳統美德。由於她從不吐露自己的艱難,直到不久前,黨委宣傳部和中文系的領導老師們才知道了她的處境,開始組織愛心捐款活動。8日下午,黨委宣傳部全體工作人員和通訊社的部分同學帶著捐款來到張蕾父親住處。在簡陋的出租屋裡,宣傳部長譚光濤首先向張蕾父女轉達了學院高書記、王院長等院領導的親切問候,並詳細詢問了父女二人的生活情況和張蕾父親的病情,鼓勵他安心養病,表示學院會儘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同時,譚部長明確要求通訊社學生輪流照顧張蕾父親,開展「愛心接力」活動。為了讓全社會了解張蕾的情況,黨委宣傳部和中文系組織了採訪報道活動。中文系向筆群老師對此進行了深度採訪,撰寫了《愛心無言 土家族少女帶著失明的老父上大學》,該通訊報道實事求是地反映了張蕾父女的生存狀況。我們把該文呈現給全院師生,希望大家從中獲得深刻的啟迪、激勵和鞭策。(銅仁學院黨委宣傳部)愛心無言 土家族少女帶著失明的老父上大學——記我院帶著雙目失明父親上大學的張蕾同學向筆群(土家族)我院中文系2007級漢語言文學本科2班學生張蕾的孝心故事,在黔東大地廣為傳頌。她把雙目失明的父親從印江的鄉下接到了她上學的銅仁,以一個土家族少女特有的毅力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三口之家,盡到了一個女兒真摯而樸素的愛。「父親,我要您好好的活下去,只要我活著,我一定要讓您過上好日子!」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她用她的行動寫下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愛心之歌。幼小肩頭擔起家張蕾出生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杉樹鄉永靖村一個叫嶺上的土家族山寨。她也曾經有過自己溫暖的家庭和快樂的童年。一家四口,雖然不十分富裕,但其樂融融,過著鄉下恬靜的日子。到她8歲那年,父親因突然患青光眼徹底失明,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仍不見任何好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狠心的母親丟下小她一歲的弟弟和父親一走了之。從此,父子三人相依為命。從此,張蕾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笑容,失去了童年的歡樂。面對自己雙目失明的父親,知事的小張蕾流著眼淚說:「爸,我不上學了,我要撫養您和弟弟!」為了生活,她用繩子牽著父親在地里犁土。為了不讓父親的身上沾糞水,懂事的她弄短了糞桶的挑系。為了給父親治病,一家人常常是吃半把斤米煮的稀飯。年幼不懂事的弟弟常常因為吃不飽而抱怨姐姐。這時節,她常常做夢,夢見自己家裡有一張華麗的餐桌,上面有很多食物,一家人在盡情享受,父親和自己的弟弟都不挨餓了。母親出走的那年夏天,一個讀初中的女生路過她的家門,看見他們在吃沒有剝皮的洋芋,就進他們家裡轉了一下,見沒有一粒米,就從身上拿了一元錢給她,然後轉身走了,張蕾感動得淚流滿面,大聲喊著:「姐姐,謝謝你!」然後流淚拿這塊錢給父親和弟弟每人買一包5毛錢的速食麵。平常,懂事的小張蕾常常是自己用小碗,父親和弟弟用大碗,父親從兒子口中得知女兒的行為,罵著女兒一定要吃飽,甚至打她,她知道,父親一定疼在心頭。那是一種人間最真摯的舔犢之情。禍不單行,父親在勞動中跌倒受傷,常常因為受不了頭疼、失明而呻吟。為了帶著兒女們活下去,他想著法減輕痛苦,與病魔抗爭。張蕾見父親痛苦的神情,心裡似如刀絞,卻毫無辦法,她只能叫弟弟站在父親的面前,讓父親摸摸弟弟的臉。在父親的嘆氣和呻吟中,她知道父親多麼想看看自己兒女的臉。她那時想,如果醫學發達,能夠讓自己的眼睛換給自己父親的話,她願意把自己的眼睛換給父親,讓父親重見光明。父親的病成為她終身的痛。我要讀書母親出走後,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張蕾失學了。雖然她把家裡的重擔挑在自己年幼的肩上,但她內心是多麼渴望讀書。在幹完農活和家務之餘,她才把自己讀過的書和父親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看。在燒火做飯時,有幾次因此把自己的頭髮都燒燃起來了;晚上為了看書,幾次差點起火燒了自家的房子。為此,她用毛筆在自己睡屋的牆壁上寫上「注意防火」、「不能睡覺」等字樣以警示自己。張蕾的舉動感動了失明的父親,父親決定要送她讀書。會拉二胡的父親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在自家祖先的牌位面前發誓,自己去沿街拉二胡賣唱也要送自己的子女讀書。於是,他又把張蕾送回了學校。從此,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張蕾就牽著父親在附近的縣城拉二胡討飯維持一家人簡單的生存。一家三口總是露宿街頭,時常把餐廳里討來的殘羹剩湯拿到家裡用高溫加熱當飯吃。快到上學的頭天晚上,一家人才連夜步行幾十里山路趕回家裡,以保證她第二天能按時到校上課。雖然受了平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學習,她就有了一種莫名的力量,從來沒有掉過一滴淚。她想,只有讀書才有希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讓自己的父親過上好生活!上學期間,張蕾在放學後,總是急匆匆忙著回家干農活,或者砍柴、背煤。但是,她的成績從來沒有落下,常常是班上的前幾名。聽別人說自己的女兒成績好,雙目失明的父親有時臉上也會露出平常少有的笑容。上學的這些年裡,張蕾很少吃過一頓飽飯。平時遇到一些好心人送點什麼好吃的東西給他們,她總是讓給父親和弟弟吃。她還多次在父親和弟弟面前說了善意的謊言。有時父親強迫她吃,她才只好多吃一點。上中學的時候,偶有一些同學請她吃飯,但是,每一次都被她婉言拒絕。她知道,她自己沒有能力回請同學,因此,時常被同學誤解,被稱為「鐵公雞」。父親的病越來越嚴重了,不但眼疼,而且牙也疼。他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常常是長一聲短一聲地呻吟。看著父親十分難過的樣子,張蕾建議父親去銅仁看看病,父親同意了。來到醫院正準備做牙科手術,但一想自己的兒女要上學,父親便狠心地放棄了自己治牙的最佳時間,又同兒女回到了家,從此再也沒有治療過自己的牙病。父親的大愛在張蕾心裡深深紮下了根,她決心努力學習,回報父親的一片苦心。父親的不幸,使張蕾的人生也充滿了不幸,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父親,而是想方設法地讓父親減輕病痛的折磨。她常常與弟弟一起和父親比高,給父親講一些開心的故事,盡一個農村女兒的孝心。在當地人們的眼裡,她成了年輕一代學習的楷模。說起自己的女兒,她父親歉疚地說:「我對不起女兒,她為我失去太多,沒有享受到同年人的快樂和幸福,如果有來世,我一定再當她的父親,好好地補償她!」「老爸,下輩子我仍然當您的女兒。我永遠孝敬您!」張蕾抱著父親深情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貴陽流浪,永遠的痛這是2003年的暑假,父親的眼睛裡在出血,仍然強忍病痛在印江縣城拉著二胡沿街乞討。看見他病痛難忍的樣子,一位好心的司機把他們一家三口拉到了省城貴陽。這是他們第一次去貴陽,人生地不熟,父親一邊拉二胡一邊求著好心人的捐助。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在貴陽找到44醫院,但高昂的醫藥費對於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天文數字。無奈之下,一家人只好在貴陽大街上拉二胡乞討。不幸的是,因為其影響城市環境,被送到收容譴送站,他們一家被收容,一連幾天吃不飽飯,而且全家人都出現了腹瀉。父子三人強烈要求放他們回家。眼看開學的時間要到了,張蕾找收容譴送站的人說上學的事,遭到拒絕。後來大家一致譴責收容站的不對,收容站才放他們回家。當時只給了他們10元錢,只夠坐公交車從龍洞堡到貴陽。站在貴陽的街頭,舉目無親,一家人淚流滿面。在一位好心大媽的指引下,懷著最後的希望,他們找到省婦聯、省殘聯。終於得到省殘聯和省婦聯未成年保護委員會的幫助,一家的基本人身權利才得到保護,並獲得了他們回家的路費和簡單的生活費用。現在,一想起在貴陽流浪的日子,張蕾的鼻子里就充滿了辛酸,這成為了她人生中永遠的痛。也是在這個時候,弟弟也滋生了要當公安民警的想法,他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去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從這個時候起,她就不希望自己一家人再離家去外地流浪了。牽掛父親系著家張蕾終於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2004年中考後,張蕾得到了學校和一些單位的幫助,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縣城高中,暫時離開了父親和弟弟。儘管她不願意離開自己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父親和弟弟,但是,為了安慰父親,同時為了父親那不滅的希望,她只好眼含熱淚,依依不捨地走了。張蕾深知家裡的艱辛,原來可以由她和弟弟共同做的事情,現在卻完全落在弟弟的身上。懂事的她為了盡量給父親多少減輕一些負擔,就要求學校給她一個勤工儉學的崗位,維持自己簡單的生活費用和回家的路費。她的要求感動了學校老師,學校給她在食堂找了些臨工。每次回家,她總是幫家裡幹完了所有的活才到學校。每次上學,別的同學都是帶的大米,而她卻是拿很多的紅薯、洋芋和米混合蒸。讀高中的三年里,她基本沒有吃菜,因為學校里的菜很貴,常常是買些辣椒來當菜下飯吃,常常是吃得胃發疼,滿臉菜色。有一回,她飯盒被蒸飯的阿姨不小心弄翻,裡面的蘿蔔全倒了出來。好心的阿姨就給她換了飯。當她回到宿舍打開飯盒時,發現全是米飯,開始還以為是弄錯了,仔細地看了看飯盒的編號,沒有錯。當天的下午,學校領導知道了這件事,馬上給她送來一袋米,同時給她解決了一些飯票。一想到這些事情,她心頭就充滿無限的感激,她在心裡說:世上還是好人多,如果自己將來有什麼出息了,我一定要去幫助那些曾經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知道張蕾的情況後,不少好心的老師和同學給她帶來了菜和米,她每次都會留下大部分帶給自己家裡,讓父親和弟弟生活。每當有老師請她去吃飯的時候,她就會想到自己家裡的父親。有時會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捎上一點帶給自己的父親。知道她的行為後,大家都為她的孝心感動。每次開學,張蕾都希望順利一點,想看到父親幸福的笑容,同時又想學校以某種理由拒絕她,好讓自己回家,外出打工掙錢為父親治病和送弟弟讀書。這樣,可以不用擔心父親拉二胡而加重病痛,也能讓弟弟安心在學校讀書。每當嘗試著試探父親,準備放棄讀書的時候,父親總是以生命相威脅。她知道,這是一個父親真正的父愛,父愛無邊啊!她就永遠放棄了父親不願意聽到的想法。只有在學習之餘,打工掙錢減輕不幸父親的壓力。從高中開始,張蕾就不再允許父親去街上拉二胡賣唱了,因為她長大了,她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不幸的父親,她不想讓父親用生命去當賭注了。帶父上大學,詮釋大孝2007年8月,她被我院中文系錄取讀本科。她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她終於成為大學生了,十幾年的艱辛沒有白費,難過的是,自己又要離開的自己的父親了,學費怎麼辦?大學不是義務教育,何況弟弟已經上高三了,不能因為自己耽誤了弟弟啊!9月,只有路費的她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銅仁。銅仁學院沒有放棄她這位貧困的學生,給她走了綠色通道。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在電話里,她聽見了父親無比高興的話語。她上大學延續了父親的期望。第一學年每次放假,因為車費比較貴,她都沒有回家,而是去一些餐館打小工。因為工資很低,只好從自己可憐的早餐費里節約錢,買點東西給父親帶去。她還每周寫一封信鼓勵弟弟好好學習,爭取明年考上大學!弟弟也沒辜負姐姐的希望,2008年考上了貴州省警官學院。家裡,只剩下雙目失明的父親了,怎麼辦?現實的問題擺在這個外表弱小的女孩面前。不能夠讓雙目失明的父親一個人在家裡無依無靠,這是張蕾進大學後滋生的想法。因長期沒有得到治療,父親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弟弟去了貴陽上學,父親的生活處境比以前更壞。以前姐弟是父親的眼睛,牽著他走,而現在,只有孤苦伶仃的父親,他如何生活啊?於是,她作出了一個平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把父親接到了銅仁,一邊讀書一邊打工掙錢養活自己的父親。2008年秋大二開學時,張蕾帶著她的父親來到銅仁。她讀書的地方在新校區,隔市區有3公里距離,不便照料父親,她就在銅仁城邊給父親租一間小屋。每天往返於新校區和城區之間,來回四次,行程達10多公里。無論寒來暑往,颳風下雨,她始終堅持天天給父親做飯,周末給父親洗衣。現在,父親每個月只有幾十元的低保,是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費用的,她只有利用周末和每天晚上出去打小工,維持簡單的開支。有幾次父親罵她,不準再去打工,叫她牽著他去銅仁街道上拉二胡討錢,她給父親耐心地解釋:「爸,我已經完全大了,我能夠打工掙錢養活您,我的成績也不會落下,請您相信我!」聽到女兒的話,父親不由抱著女兒傷心地大哭了一場。張蕾說,自己常常有一種負疚感,她沒有能力讓父親過上好生活,也沒能夠讓自己的弟弟好好讀書,每個月只能給弟弟寄兩三百塊元錢。為了讓父親平常的生活好一點,她每天必須去夜餐店當洗碗工,並利用課餘時間去收廢品賣。儘管如此,仍然每月還為弟弟的生活費發愁。連平常給父親買止疼葯,她也要跑遍銅仁所有藥店進行價格比較,然後買最便宜的。上學時,不時因此而遲到,有時被老師和同學誤解。她無法向老師和同學說明遲到的原因,委屈只好埋在自己的心裡。但是,她的學習始終沒有落後,常常寫出有見解的答案,受到了學校老師的表揚。每天買菜都是等超市打烊關門的時候去買處理菜。她常常避開自己的同學、老師,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有一次,她還是讓上她古代文學的楊仲義教授看見了,問及情況,才知道她的真實生活狀況,她的事迹才漸漸在學校傳開。學院與中文系領導知道張蕾的生活狀態之後,立即組織獻愛心活動,表示一定要讓她順利地讀到畢業!張蕾的大孝,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她的人生道路上閃耀著樸素而真摯的光芒!

圖為宣傳部領導看望張蕾父女(左二張蕾、左三張蕾父)
推薦閱讀:

在大城市上大學有什麼好處?
大學怎麼讀-寫給我的弟弟
《寄》前言——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所以,聽說你們還是搞不懂大學錄取時間,分不清offer種類?!
大學學費減免,反而可能傷害窮學生?

TAG:大學 | 失明 | 家族 | 少女 | 愛心 | 上大學 | 土家族 | 干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