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選擇再次和俄羅斯作對?

原創冷山軍武酷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11月29日援引土耳其《自由日報》報道,土總統埃爾多安當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辦有關耶路撒冷的討論會上表示,「我們進入敘利亞,是為了終結阿薩德當局的暴政和恐怖統治,而不是任何其他原因。」

埃爾多安還指責阿薩德推行恐怖主義,並導致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埃爾多安稱,土耳其對敘利亞沒有領土訴求,而是要為敘利亞人民推翻當局統治,恢復「正義」。

針對此言論,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表示,該言論性質嚴重,俄方期待收到土方解釋。俄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表示,俄在敘利亞未來問題上的立場不同於許多國家,包括土耳其。

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俄土關係的蜜月期似乎有點短暫,此次土耳其總統再次向俄羅斯「宣戰」,除了土耳其面對美國新總統當選的「政治外交投機」心態,還源自土耳其對俄羅斯骨子裡的不信任。

從17世紀至今,俄土爆發了數十次戰爭,已記不清有多少鮮血灑在巴爾幹半島和黑海海域。仇恨和憤懣的種子已早已在心靈紮根,一旦面臨新的選擇,就會自然地指向懷疑和背叛。

由此,便不難理解俄羅斯和土耳其雙邊關係在近幾年的大起大落了。

一、緣起文明的對立

632年,默罕默德去世,剛剛崛起的伊斯蘭世界隨即向周邊地區展開軍事擴張。此刻的東羅馬帝國剛剛擊退了薩珊波斯對自己的長期圍攻,並扭轉了戰略上的不利局面,然而,新興的伊斯蘭軍隊所向披靡,快速佔領大馬士革,耶路撒冷,並隨即向薩珊波斯展開進攻,並最終吞併了波斯。

這之後,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軍隊之間展開了長達幾百年的攻防戰,雙方各自經歷了王朝更迭和十字軍入侵,直至1453年,塞爾柱突厥和羅姆蘇丹國廢墟中出現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真主之名,兵臨永恆之城君士坦丁堡,並最終將其攻克。

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陸地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東正教的聖地君士坦丁堡被其佔領,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並變成帝國的首都,隨之成為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城市。

到了17世紀中葉,國力有所衰退的帝國還是積極向外擴張,佔領了高加索大片地區,1669年征服克里特,1676年擴張至烏克蘭南部,佔領科丁、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及波多利亞地區。此時,土耳其和俄羅斯已有了漫長的邊界線,兩大帝國的戰爭不可避免,俄羅斯長期以巴爾幹半島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自居。

伊凡三世

東羅馬帝國滅亡後,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公主流亡,投奔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並帶去了帝國的法統,這之後的二百年間,土耳其不斷北上擴張,吞併巴爾幹半島並進軍中歐,而俄羅斯人也很快崛起並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

1676年,已經擊敗波蘭的土耳其人試圖染指烏克蘭的歸屬,同新興的俄羅斯人發生衝突,漫長的俄土戰爭就此拉開序幕。這是伊斯蘭世界向北延伸的最遠處,也是東正教軍隊不斷南下的開始。

從本質上看,漫長的俄土戰爭實際上是伊斯蘭教和東正教爭奪勢力範圍的過程,其結果是東正教隨著俄羅斯疆土的不斷擴張擴大了影響力,而伊斯蘭教則同土耳其一道逐漸衰落,直至19世紀上半頁的伊斯蘭教復興運動才重新找到凝聚力。

二、漫長的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結束地跨歐亞非三洲、曾經長達數個世紀的擴張和征服的奧斯曼帝國(1299~1922)和其藩屬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

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經過戰爭,俄羅斯合併十三世紀初期被蒙古人侵佔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

第一次,1676-1681年,平局

根據1667年1月俄國、波蘭簽訂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包括基輔),奧土帝國很不爽俄、烏合併。1672年土耳其主動進攻波蘭所屬的烏克蘭地區,並奪取了波多利耶。

1676年,土耳其攻入俄屬烏克蘭。奧斯曼帝國一開始大勝,後來俄羅斯扭轉了敗局,俄軍和烏克蘭軍聯合作戰,是阻止土耳其軍與韃靼軍進一步獲勝的重要原因。戰爭膠著不決,於是俄土兩國開始談判,在1681年1月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二次,1686-1696年,俄勝

此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急劇衰落,而俄羅斯的野心越來越大了,希望打開通向與黑海相連的亞速海的通道。早在1686年,俄國與飽受奧土帝國欺凌的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反土神聖同盟。時值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已經親政,俄國剛與遠東的鄰國清帝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不久。

1687、1689年,俄軍在戈利岑公爵率領下,兩次遠征克里米亞。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親征亞速。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其它盟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國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1700)。

這次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同時,戰爭也促使俄國高層意識到,軍隊和國家都必須改革。

第三次,1710-1711年,土勝

俄國這時正在彼得一世的統治下進行改革,但由於改革效果的滯後性,國力並沒有馬上增強。1709年俄羅斯打敗了另外一個宿敵瑞典,瑞典國王請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支援,土耳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1710年,土耳其軍北進侵入俄國,戰爭爆發。

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軍和克里米亞韃靼人軍隊的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俄國放棄了好不容易取得的亞速,並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這次戰爭的失敗是彼得大帝的奇恥大辱,他留下遺言讓後代帝王一定要消滅土耳其,且要遷都於東正教的傷心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第四次:1735年-1739年,俄勝

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旨在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亞半島,取得黑海出海口。此戰俄軍和土耳其的宿敵奧地利組成同盟軍,1739年在斯塔武恰內戰戰役中擊潰土軍。

摩爾達維亞併入俄國,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1739),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此次俄土戰爭中,俄軍拉西將軍指揮的頓河集團軍,在布列達利海軍中將的頓河區艦隊的支援下,強渡複雜水障礙(錫瓦什湖和克里木的瓊加爾渡口)的經驗,豐富了俄國的軍事學術和戰術技巧。

第五次:1768年-1774年,俄勝

此次戰爭是由俄國入侵波蘭而引起的,是俄國取得黑海出海口鬥爭的繼續。1768年9月25日,土耳其在法、奧兩國支持下對俄宣戰。戰爭的結果是土耳其大敗,根據1774年7月俄土《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多少代人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土耳其統治下的克里米亞汗國先宣告「獨立」,然後於1783年併入俄國版圖。2014年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簡直是這段歷史的翻版。

俄土戰爭中,陸軍和海軍的戰略協同、強渡大的水障礙(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錫瓦什湖)、山地進攻、奪取要塞等方面的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

1787年-1792年,俄勝

此次俄土戰爭是土耳其為上次戰敗復仇而引發的。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並授權土耳其檢查通過海峽的俄國商船,俄國拒絕。土耳其出動陸軍20萬和一支強大的艦隊。當時俄國的統治者是輝煌一世不讓任何一位皇帝的女皇的葉卡特琳娜二世,她當然不甘示弱,立刻迎戰。

此時俄國的國力有大幅增強,戰爭的結果是土軍潰敗。1792年1月,兩國簽定《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并了克里米亞半島和喬治亞,俄國獲得了黑海邊上的不凍港。

俄土戰爭中,陸軍和海軍在戰略和戰術上協同作戰的新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縱隊與散開隊形相結合的戰術和圍攻要塞的戰法得到了發展。另外,此次戰爭中還湧現了蘇沃洛夫、烏沙科夫、波將金等一代名將。

第七次,1806年-1812年,俄勝

此時歐洲出了一個幾乎是數百年來唯一為高盧雄雞爭面子的矮個子皇帝拿破崙一世。當時俄國正與法國(1805—1807)、伊朗(1804—1813)兩國大國激戰,土耳其在拿破崙一世的支持下發動戰爭。

起初由於俄國面臨拿破崙軍入侵的威脅,精銳的多瑙河集團軍調往西部邊境。俄軍對土耳其的兵力幾乎減少一半。但就這樣,俄軍在魯什丘克戰役和斯洛博齊亞戰役中大敗土耳其軍隊。

土耳其不得不於1812年在在《布加勒斯特和約》上簽字。和約確定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併入俄國,俄國把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而1812年衛國戰爭前夕,拿破崙也失去了土耳其這一盟友。

第八次,1828年-1829年,俄勝

此次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領地的狂潮中,俄羅斯趁火打劫。當時,土耳其國內因希臘民族獨立戰爭(1821-1829)而危機重重。俄羅斯撕毀了兩國以前締結的所有協定,並於1827年12月宣布對俄進行「神聖戰爭」。1828年4月26日,俄國正式向土耳其宣戰。

俄軍利用希臘獨立戰爭將土耳其拖得精疲力盡之際,揮師南下,進入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後經過土耳其控制的保加利亞,直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1829年9月土耳其被迫簽訂了俄土《亞得里亞堡條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附近島嶼、黑海東岸地區,土耳其承認整個喬治亞和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國,土爾其支付俄羅斯1000萬荷蘭盾賠款。

此次戰爭也讓土耳其更加看清了自身所暴露的嚴重問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第九次,1853年-1856年,土勝

此次戰爭即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俄國借口「聖地」問題,發動的對土戰爭。當時法國和英國對沙俄帝國咄咄逼人的南侵趨勢感到很害怕,這已經直接威脅他們在中東和東歐的利益。

於是法、英參戰,與土耳其結成同盟,俄國難敵三國聯軍,戰敗。根據1856年簽訂的《巴黎和約》,俄國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通過海峽。

第十次,1877-1878年,俄勝

俄軍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卧薪嘗膽,進行了大幅的軍事改革。1876年,俄羅斯的斯拉夫兄弟塞爾維亞人的起義被土軍鎮壓,俄羅斯要求土軍立即停火。上次贏過俄羅斯的土耳其政府嚴辭拒絕,於是俄軍1877年4月24日出兵宣戰。

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得到了巴爾幹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以及在亞洲的巴統、卡爾斯、阿達等地。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在戰後脫離了土耳其的控制。

俄土此次戰爭的消耗也讓中國收復了部分失地,這也是背負賣國屈辱的大清朝唯一一次揚眉吐氣的時刻。清朝的軍隊滅了盤踞新疆的阿古柏勢力以後,俄羅斯佔據伊犁遲遲不歸還。

左宗棠抬棺出征,準備武力收復,曾紀澤赴俄國首都進行外交斡旋。剛剛與土耳其打完仗的俄羅斯此時國庫空虛,無力接著和清國開戰,終於把吃下去的伊犁給吐了出來。

第十一次,1914-1917年,兩敗,平局

歷史上經常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作第11次俄土戰爭,俄國和英、法結盟,組成協約國,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陣營。1914年10月土耳其參戰,在東線的高加索與俄國部隊激戰。開始佔了上風,佔了俄國高加索許多地區。但已淪落為「歐洲病夫」很快反勝為敗,帝國精銳第九集團軍被殲滅。

俄國與英、法已訂立戰後分蛋糕的方案:伊斯坦布爾和黑海地區歸俄國。幸虧1917年俄國因為戰爭國內爆發了革命,暫時救了奧斯曼土耳其。新成立的蘇俄政府為儘快退出戰爭,與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同盟國簽訂《布勒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將阿達罕、卡爾斯、把統等原屬於土耳其的地區交還給土。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同盟國戰敗,已經站穩腳跟的蘇俄政府拒絕向這些戰敗國履行條約(俄國人的狡詐真是世代相傳,當年的斯大林也是無情地拒絕承認列寧歸還中國土地的要求)。戰敗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面臨被英、法等協約國瓜分的悲慘命運。

第十二次,1918年-1921年,平局

由於「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權,隨即爆發了紅軍與白軍的內戰。英、美、法、意、日等國出兵干涉,幫助白軍,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國團隊。但那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身難保,基本上淪為協約國的殖民地,帝國只能用自己控制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大咽喉為干涉軍提供後勤服務。

1920年,凱末爾領導的軍隊擊敗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殘存領土的協約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並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1921年蘇聯與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簽署《蘇土友好條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裡,兩個國家爆發了12次戰爭,期間小衝突不斷,真可謂是世仇。

但是,俄土三百多年的恩怨並沒有了結。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當時都迫於眼前危機形勢簽訂的友好條約只是權宜之計。很快,土耳其倒向西方,在二戰勝利後幾十年的「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付蘇俄的最前線。

三、戰爭還會繼續嗎?

蘇聯解體以來,依靠石油價格重新走上世界舞台的俄羅斯卻必然發現,意識形態的對峙早已過去。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世界,已經倒退回民族國家的敘事之中。同時俄羅斯也驚訝地發現,隨著西方新興大國席捲世界的潮水褪去,沉寂很久的伊斯蘭世界以各種方式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俄羅斯在阿富汗的慘敗僅僅是伊斯蘭世界展示力量的開始,隨後的車臣叛亂,別黑蘭恐怖襲擊,911事件,2011年以來的中東震蕩,都是這個沉寂世界開始翻動身體的表現。宗教作為一種曾經被認為是過時的動員力量,在俄羅斯的西南邊境爆發出可怕的力量,並最終威脅到自己在中東世界的軍事存在。

自2002年上台執政以來,正發黨以「戰略縱深主義」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強調土耳其位於歐亞大陸核心的獨特位置、厚重廣闊的帝國歷史以及文化、宗教身份,認為土有能力且有責任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中心國家」和「積極貢獻者」,應突破此前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強化與地區國家間的聯繫,發展與俄、中、印度及中亞諸國等「東方國家」的關係,以構建東西平衡的外交局面。

與此同時,土耳其還敏銳地發現:一直固鎖著自己的一戰後中東秩序已經瓦解。南方的敘利亞已經成為廢墟,伊拉克正在伊斯蘭國的暴政中掙扎,庫爾德人正堅定不移地邁向建國,並影響到自己五分之一人口的歸屬。土耳其決定在混亂的地區局勢中重建自己的尊嚴。

考慮到俄土兩國的世代仇恨,再加上土耳其在整個敘利亞內戰中對於敘政府的「消極表現」—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為反對派提供武器和訓練場地,放任國內購買「伊斯蘭國」產出的石油。

直到2015年11月24日擊落俄軍戰機,這場從一開始就並不友善的攻擊行動一下子點燃了兩國間從政府到民間的對立情緒。俄羅斯總統普京直截了當地指責土耳其「背後一刀」,而俄羅斯網民更是乾脆直接在各種可能遇到土耳其網友的場合之稱土耳其人為「壞人」、「伊斯蘭國恐怖分子」。

然而來自西方的壓力及俄土各自的切實需求,為兩國「和好」提供了契機。2016年6月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致信俄總統普京,就擊落戰機事件道歉。埃爾多安還表示,俄羅斯是土耳其的朋友和戰略夥伴,土耳其從來沒有想過要蓄意擊落俄方飛機。土方願意盡一切所能恢復兩國關係。

7月發生的未遂政變,陡然提高了土當局對美歐的警覺。在陷入被西方孤立的困境下,土耳其的對外政策若不改弦更張,勢必難以為繼。在權衡各種利害之後,土當局認為與俄改善關係是擺脫困境的首要步驟。

8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聖彼得堡舉行會談,雙方都有決心、有意願將兩國關係恢復到2015年11月土俄危機之前的水平,甚至超越這一水平。

誰知剛過去3個多月,面對美新當選總統肯能調整中東政策,土耳其選擇再次冒險,願意充當西方的「馬前卒」。

12月1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新聞局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通電話,討論了俄土關係及敘利亞局勢,包括近期將舉行的各層面雙邊接觸。

由此可見,俄羅斯希望給土耳其一點警醒,提醒它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土耳其方面也識相地放出聲音:埃爾多安此前關於「結束阿薩德統治」的話「不應從字面理解」。

然而無論怎樣,普京有歷史上沙皇一般強烈的意志和決心,俄軍的實力也是有目共睹。而土耳其在黑海有天然的主場優勢,又有北約盟友的強力庇護。戰爭並不會一觸即發,俄羅斯會隱忍,土耳其也會適逢其時地剋制。

跳出中東這個戰場,放眼全球,擴大視野,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11月2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過媒體放話稱,歐盟不是土耳其的唯一選擇,土完全不必「不惜代價」爭取加入歐盟。同時表示將考慮「轉身向東」,加入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多國組建的上海合作組織,以獲得「更多的迴旋餘地和行動自由」。

而俄羅斯,這個土耳其的世敵,正在雄心勃勃地籌組歐亞經濟聯盟,還提出了「大歐亞合作夥伴關係」,土耳其也許會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位置。


推薦閱讀:

俄羅斯官員們需要為禮品付出代價
俄羅斯真不在乎歐美聯合制裁?
俄羅斯共產黨分裂的前因後果
全球最北邊工業城市 17萬人在嚴重污染中生存

TAG:俄羅斯 | 土耳其 | 選擇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