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筆記

緒論一、古代漢語概念1. 口語和書面語·任何語言的口語都出現在書面語之前。·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書面語是口語加工提煉的產物。·書面語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書寫工具、書寫材質、記錄語言符號的約束等),所以書面語只能是當時口語的輪廓。·語體:口語和書面語。·口語與書面語都隨時間的發展而發展,但是兩者發展程度不一致。口語先於書面語而改變,(總是)在一定條件下書面語可能演變得非常緩慢。·文言文:先秦以後的文學語言古白話文:唐宋元明等·從現代語言學的角度看,越是離實際口語接近的書面語越能反映當時的語言面貌,因而這樣的書面語才具有研究的價值。2. 古代漢語的定義·古代漢語是一個外延比較寬的概念,學者對其的認識也是有所差異的。王力《古代漢語》定義:1)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的古白話。2)先秦口語為基礎上古漢語書面語,歷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語言。郭錫良《古代漢語》定義周秉均《古漢語綱要》定義解惠全《古代漢語讀本》定義所選教材定義·古代漢語所研究的內容和對象是十分廣泛,從時間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歷史時期有漢民股人民。古代漢語所研究的內容很廣,包括文字、音韻、辭彙、語法、修辭等方法。古代漢語是對現代漢語而言的,指古代漢民族人民的語言,確切地說是古代漢民族人民的書面語言,即文學語言(包括文藝作品語言)。·各種定義的分析就時間而言:古代漢語是現代漢語的歷史追蹤,二者是源流關係。就表達方式而言:有口語與書面語之別;因古人已離去,口語無從了解,只能依賴文獻記錄,才能窺見聞言端倪。就歷史而言:書面語距今三千多年,語言隨時間在變化,所以今天漢語與先民所使用漢語有諸多差異。(先秦時期的上古書面語)3. 漢語發展的分期·古代漢語書面形式從有文字記載道五四運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漢語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現代四個階段。上古漢語——先秦兩漢時期中古漢語——魏晉至隋唐五代近古漢語——宋元以後至五四運動前現在漢語——五四運動以來至今·古代書面語分為兩個系統:文言文和古白話文。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如《詩》《書》《禮》《春秋》《老子》《論語》《荀子》等以及後代仿古之作語言,如兩漢詩文歌賦,唐宋散文,統稱文言文。古白話文是魏晉以來的口語實錄,如《世說新語》、唐代變文、禪宗語錄、宋元話本、明清白話小說等,這種語言的辭彙,語法和現漢接近,被稱為「古白話」。·古代漢語包括:書面語和口語,書面語包括文言文和古白話,其中口語已經消失了。·古代漢語的兩種解釋:廣義:古代漢民族(五四前)使用的語言,漢語史的定義。狹義:古代書面語中的文言文。4. 關於古白話的問題·古白話是為適應口語表達的需要自然產生的書面語形式,這是因為對魏晉以後的歷史時期而言,文言文「佶屈聱牙」不能滿足大眾交際的實際需要。·古白話一直不能被官方認可,流行於民間,因而秦漢以後到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的口語形式與書面語是脫節的。·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直接來源。·聞言和古白話相比,在語言、辭彙、語法隨時間的推移,差異越來越大。二、古代漢語課的性質和任務。三、古代漢語的。四、學習古代漢語的意義。五、古代漢語的學習方法。第一章、漢字第一節、漢字的特點及形體演變一、漢字的特點·兩大體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每個漢字一般都是根據一定意義來造字的,漢字本身一般不標示讀音,其字形和字義有密切聯繫,尤其當古人剛開始造字時,構造字形總要服務於一定意義,由於古漢語大多是單音節語素,因而一個漢字一般代表一個語素。·字音 字形=字——義漢字的形體演變·歷史悠久,所能見到最早成系統的漢字:甲骨文·漢字形體演變的六個階段: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戰國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漢代以後隸書——魏晉至今楷書。·古文字:秦以前的文字;今文字:漢以後隸書,魏晉至今楷書。·這一時期漢字形體演變被稱之為隸變:隸變時對漢字形體最大的調整,這種調整從戰國時代開始,到漢代發展成形。二、漢字形體演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一般漢將漢字形體演變對漢位元組後的影像分為兩個階段:古文字和今文字(界是秦代)。·隸變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變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影像:1)部首形體的變化。2)正字的簡省或訛變(簡省:省略或改變原篆書字體中一些筆畫會構建;訛變:由於誤解篆書字形或為書寫簡便而破壞了原表義的字體構建而發生字形變異。)3)不同部首偏旁的混同:是由訛變造成的結果,即有些原來不同偏旁隸變後變得一樣了。第二節、漢字的形體構造一 漢字起源問題1.八卦說(記名):乾三連 坤六段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2.結繩說3.契刻說4.倉頡造字說: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賴(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二 漢字結構·漢字的結構就是漢字的形體構造。·造字之初,形體和詞義是有一定聯繫的。·按造字意圖對漢字形體結構作正確的分析,並參考古代文獻語言用例,可以幫助了解漢字本義。例如:仁,最早在金文中可見。·對漢字進行字形編碼時需分解漢字形體結構:把方塊漢字看作由構字單元組合而成。三 漢字結構與「六書」P241.六書說:《周禮·地官·保氏》;班固《漢書·藝文志》;鄭玄《周禮·地官·司徒·保氏》;許慎《說文解字·敘》: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2.許慎《說文解字·序》關於六書確切定義P24《周禮》八歲入小學(小學的意義是古代有關語言文字的學問)。四 關於六書內容的分析A象形文字:「四體二用說」、「三書說」唐蘭給象形字訂了三個標準:P27根據意義劃分為a. 象身(人類關於自身的象形字):子、止、女、心、首、耳、自、人b. 象物(自然界的客觀事物):山、水、木、雨、羊、牛、虎c. 象工(人類的創造物):舟、車、弓、刀、衣、鼎、豆、斤d. 合體象形例:頁、眉、果、州、大、小、高B指事:指事字的結構,是由象徵性符號或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指事符號或改變方向組成的。指事字可以分為三類:a. 純符號指事字:四、五、六、九、上、下b. 合體指事字:甘、曰、本、赤、寸、刃c. 變體指事字:夕、月、司、後、烏、鳥、臣、目討論:直、血、丹三字正見也祭所牲血巴越之赤石也。C會意P27a. 同體會意字:北、比、林、森b. 異體會意字:分、祭、奴、宿、秉、及、取分 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祭 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子例切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禮》曰:「其奴,男子入於辠隸,女子入於舂藁。」從女從又。古文奴從人。乃都切〖注〗臣鉉等曰:又,手也。持事者也。宿 止也。從宀??聲。古文夙。秉 禾束也。從又持禾及 及逮也。從又從人。「及前人也。」捕取也。從又從耳。·象形、指事、會意的區別象形字所象的是純粹可以描繪的具體的形。例如:眉、果指事字所指的已經抽象的意思和沒有固定形態的事物。例如:門會意字是可以分拆成為兩個以上的單體的,分開後的任何一體,仍能單獨成字。指事字和象形字如果分開後,至少有一部分不能單獨成字。·抽象會意——用意符的文字的意義來會合成意。少力為劣;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不正為歪;山石為岩;四方木為楞;不好為孬等等。D.形聲a.形符與聲符:形聲字的形符,只是表示一類事物或行為的共性。如:忠、怒、恨、忍、憋、愉、忘、悲形聲字的聲符,反映的是上古(包括先秦兩漢)語音(後起形聲字例外)。如:謗、旁;官、管;盲、亡;欽、金;欣、斤1、 相同2、雙聲(同/不同)3、疊韻(同/不同)4、聲、韻、調均不同b.形符與聲符的位置(1)左形右聲:謂、理、議、材(2)左聲右形:功、甥、期、放(3)上形下聲:草、界、空、龔(4)下形上聲:舅、裳、貢、婆(5)外形內聲:閨、匣、衷、裹(6)內形外聲:問、辯、聞c.形符合聲符位置反常的形符:祖、祈、福——視、祁:聲符形符:銅、鐵、銀——錦、欽:聲符聲符:釗、到——副、割、刈:形符聲符:問、悶、閩——閻、閭:形符d.形符和聲符位置特殊的賴——從貝,刺聲;隨——從辵,隋聲;騰——朕聲e.省形和省聲毫——從毛,高省聲;豪——從豸,高省聲;累——從系,畾省聲。E.轉注(轉注有兩個條件:一是有同一的部首,一是字義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解釋,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關於轉注的不同觀點:1)用字之法:轉注用字說主要表現在在「以同部為轉注」;以互訓(相互解釋)同訓(如:室、宮);以同源(聲)詞為轉注;以引申為轉注。2)造字之法:轉注雖不直接造字但可以促使漢字的產生,是形聲字產生的重要途徑之一。F.假借第一、假借擴大了字的使用範圍;第二、假借雖然並不造成新字,但假借是創造新字的橋樑。·漢字應該有效地發揮記錄和表現漢語的職能,前提是需要一定的數量。造字之初,漢字的使用限於一個漢字從字形結構上所能體現出來的意義。G.「六書」與「四體二用」·六書說一般採用班固的順序,許慎的名稱,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書,為造字法·轉注、假借二書,只是用字方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體二用」。第三節、因形求義1. 定義:P652. 作用:在於憑藉漢字形體分析探究造字之初的本義,有利於把握古文語詞的發展引申脈絡。3. 因形求義的步驟與方法(復形)·復形P60 例如:為·析形:在查找出「古形」後,根據六書的理論中關於造字的方法,分清構意,(即文字圖形的意圖)與實義(即由構意體現的字的本義,也即在語言中被使用的意義)。·例證:通過分析字形初步判斷字義後,更重要的是尋找古文獻中的證據直接說明,既不能脫離文字形體,也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第四節、古書的用字古書用字複雜,它反映了語言系統的發展和文字系統演變之間的矛盾,以及文字系統本身規範與簡化等矛盾。(文字在隸變之後基本定形,即語言一直在發展)方言是語言歷時在共時中的投影。歷時共時一 古今字(P70)·假借字 詞義引申=兼職、一字多義——新造字——今字——兼表意義——古字·古今字的性質:古今字是一種縱向歷時的同詞異字現象,即記錄同一個詞(實際是詞的某一義項),不同時代的用字有所不同,前一個時代所用字叫古字,後一時代的所用的字叫做今字,合稱為古今字。古今字 古今詞文 字 記錄 語 言書 面 有 聲例如:辟:避(躲開、避免)僻(邪僻、偏僻)譬(比如、打比方)——詞義的分化·通假字:字音上有關係,意義上無關係,臨時替代本字的。古今字:字音上有關係,意義上有關係。·古今字的形體構造與字義關係。1) 加註形符:第一、分化字表示本義。例如:(本字)它—蛇(分化字、本義);莫—暮;暴—曝;北—背;縣—懸。第二、分化字表示引申義。例如:取—娶;解—懈;秉—棅;景—影;奉—俸;竟—境;反—返;坐—座;慈—磁、糍;兩—倆、輛、魎。第三、分化字表示假借義(本無其字)。例如:師—獅;咸—感;牟—眸。2) 加註聲符:食—飼;自—鼻;晶—星等。·辨認古今字的相關問題。1)有些古今字是一對多關係:奉—俸、捧;采—彩、睬、採2)古人理解古今字範圍很寬:矛—余(一體字);誼—義(同義字)二 通假字(一)通假:本有其字(本有其字而不用,用音同音近字來代替P74);假借:本無其字。例如:庄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於鄢》)午←啎(本字)→寤(通假字)(二)通假字與被通假字之間的關係。P75—781.從聲音上來看,通假字與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雙聲、或疊韻的關係。2.從字形上來看3.從借代關係上來看4.從對應字數上來看通假字的辨識:P79(兩點):《論語·陽貨》P78《微子》:齊人歸女樂,季恆子愛之,三日不朝·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區別:古今字:突出了含義的表意特點,由於同一字形所負載意義太多,於是在原有形體上增加或改變意符,以便從視覺上把古字與今字區別開來。(古有其字,後被借用,再造一字)。通假字:沒有本字,而用了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兩字沒有讀音上的聯繫,沒有意義上的瓜葛。三 異體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同音同義,異體字是因為不同的時間與地域造字而形成的。(例如:福、壽、歸等)(一) 異體字形體上的分歧1. 會意字與形聲字的區別——凴、憑;嶽、岳;淚、淚;巖、岩2. 意符不同的異體字——詠、詠;睹、覩;歎、嘆、嘆;鴈、雁3. 聲符不同的異體字——線、缐;煙、煙;時、峕;蚓、螾4. 意符聲符都不同的異體字——剩、賸;炮、礮5. 變換各種成分的位置——慚、慙;和、咊;鵝、鵞;夠、夠·有三種情況是不能認為是異體字的。1)意義相近,後代讀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如:置、寘。2)自古就音同,但是意義廣狹不同的字。如:游、遊;沽、酤。3)偶爾通用的字(用字時的通假字)如:剝、撲;早、蚤。(二) 異體字的形體差異1. 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體位形聲,一體為非形聲。岳、嶽 恥、恥 淚、淚 磊、磥 羴、膻 野、埜 體、骵 溺、氼 岩、巖 災、災鮮、鱻 奔、犇 仙、僊2. 同為形聲,所取意符不同。逼、偪 徧、遍 逾、踰 誤、悞 溪、谿 榜、牓 婿、壻 暖、煖 糠、穅 杯、盃嘆、歎 睹、覩 坑、阬 絝、袴 裸、躶 雞、鷄3. 同為形聲,所取聲符不同。線、缐 煙、煙 筍、筍4. 同為形聲,所取意符和聲符都不同。賸、剩 村、邨 吻、脗5. 省形和省聲造成的異體字。星、皨 蚊、螡 累、纍6. 偏旁部首所處的位置。峰、峯 略、畧 慚、慙 鵝、鵞 松、枩 秋、秌 夠、夠 和、咊 匯、滙闊、濶 群、羣 期、斉 棋、棊7. 筆道形態略有不同。冊、冊 冰、氷 皂、皁 敘、敍 朵、?nbsp; 吳、呉 果、菓 鼓、皷 燈、燈·識別異體字注意問題1. 某些字在一段歷史時期是異體,但到後來就不在是異體關係了,說明異體字有一定時代性。如:喻、諭;逾、踰;咳、孩。2. 某些字在某些義項方面是異體,但在某些義項上不是異體關係。如:沽、酤;預、豫。3. 某些字的原來意義並不相同,只是在某些文獻中通用。如:游、遊;修、俢;率、帥;雕、凋、彫。·古今字和異體字的差別時間上有先後,今字實際上是為了區別不同意義而產生,而且今字產生以後,它所分擔的意義只是古字的一部分,在讀音上也往往有所不同;異體字產生雖然也有時間先後,但它們讀音意義完全相同(字形不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換使用。四、繁簡字一個字的繁體與簡體實際上也是異體字的關係。·1956年1月國務院發布《漢字簡化方案》;1986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又重新發表了《簡化字總表》。黨—政黨/黨—姓 瀋—地名/沈—姓 幾—幾何/幾—幾等 聼—聽聲音/聽—笑的樣子 籍—憑藉/借—借代 髪—頭髮/發—發射 匯—匯合/彚—種類 臓—臓腑/髒—骯髒·簡化字的來源問題1. 歷代的簡體字或俗體:亂、體、寶2. 解放區和解放人民創造的簡化字:隊、階、擊、講、幣3. 古字或筆畫簡單的異體字與通假字:雲、禮、棄、無、個、氣4. 同音代替:丑(醜)里(裹)斗(斗、閗)發、谷、升5. 草書楷化:書、為、偉、樂、東 思考題:古今字出現的原因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區別古今字與異體字的區別第一批簡化字的來源下冊第一章第一講《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體制完備、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現存字數最多、年代最早的先秦典籍,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春秋》是孔子晚年根據魯國的史記材料著成的一部編年史,記春秋時候列國的重大事件,以魯國為主體,用魯國的紀年。《春秋》作為史書,其作用早已超出史書範圍,春秋用詞造句「字字針砭「成為獨特文風,被稱為春秋筆法,為歷代文代史家奉為經典。「春秋」是周朝各國國史的通名,又是魯國史詩的專名,現存的從魯隱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14年(前481年)共242年。全書一萬六千多字,記載二百多年事,由於春秋敘事簡略,很不容易了解,對其有解說的書。左丘明《左傳》公羊高《公羊傳》穀梁赤《穀梁傳》(春秋三經)(五經之一)。·《公羊》《穀梁》以解釋《春秋》「微言大義」為主,敘事很少。·《左傳》的性質特點:保存大量可貴歷史材料,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生動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畫面,同時又是先秦漢語書面語的典範代表。·三號:1)謚號P1 2)廟號: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並進以某祖宗的名號,始於殷代,漢承其制,惠帝尊高帝廟為太祖廟。漢景帝尊漢文帝為太宗廟。從漢代其,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皇帝的廟號為高祖、太祖或世祖,以後為太宗、世宗等。3)年號(皇帝紀年的號):在從漢武帝開始,在此之前,既不改元,又無年號,一元到底,概稱某某王某某帝。後來新君即位總是改變年號,稱為改元。同一個皇帝也可以多次改元,從漢武帝到宣統延續不絕,一般是有了國號就有了年號,到了明清時期,除了個別皇帝外,一個皇帝是一個年號,不管在位時間多長,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了。例如:→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唐喲後帝王稱號(唐以前多稱謚號,唐以後多稱廟號,明清稱年號):漢武帝、魏明帝、晉武帝、隋煬帝、唐玄宗、宋仁宗、宋高宗、元世祖、嘉靖帝、萬曆帝、崇禎帝、咸豐帝·女人的稱呼:1)在家:排行 姓 例如:孟姜2)出嫁後:A所出國名 姓 例如:齊姜、晉姬 B丈夫國名 姓 例如:秦姬3)死後:丈夫或本人謚號 姓總之,不能離姓,姓是區別婚姻的。·《釋名·釋親屬》對「伯仲叔季」的解釋:1)伯,把也,把持家政也。常以長子繼父位當家,當過這則一樣把持國政。2)仲,中也,位在中也。3)叔,少也(與俶同根)4)《說文》對季的解釋:季,癸也,甲乙之次,癸在最下,季亦然也。如:春遊三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和伯的區別:嫡長稱伯,庶長稱孟)·古代名字是分時段取的,先取小名,再取名,最後才取字。例如:曹操小名為阿滿,名操,字孟德。·字以表德,名與字的字義要相應,如:操德皆品行·取字是冠禮時(正常是在二十歲)之事,那時兄弟排行當可排定了。上冊第二章 古代漢語辭彙第一講 古今詞義的異同一、古今辭彙~~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詞的構成上,古漢語主要是單音詞,現代漢語則是複音詞占多數。2)詞在存廢上:古今通用詞;古用今廢詞二、古今詞義(一)詞義基本相同:詞義基本相同的古今詞語多屬於基本辭彙,但並非絕對沒有變化,有一些次要屬性上仍然有一定的差別的。1.詞所概況的客觀事物發生了變化。例如:布衣:今指棉、麻、棉型化纖織物和混紡織物的統稱,而古代的布一般指麻布,和帛相對。鏡 :現是在玻璃後塗水銀,但在古代最初以水為鏡,後用銅製成鏡。2.對客觀物件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例如:虹:古:虹為一種有生命的蟲類,傳說能吸飲,人稱「虹飲」,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飲於河。」今:虹是陽光射入水滴後,經過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霧幕僧伽部分的彩色圓弧。雷:古:雷為天鼓,司雷之神為「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罰暴懲惡。今:累世帶電雲放電所釋放出來的高溫使水滴氣化,空氣體積迅速膨脹而發生的猛烈爆炸聲。(二)古今詞義的差異1.程度上的差異a.顯著的。例如:走:《說文》「走,趨也」《釋名釋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為走。」走馬觀花行李:古指人,因而有「行李之往來」之句,今指物。b.微殊的。例如:窮:今指貧窮,古代一般指盡、盡頭,所以字從穴。勸:古義為鼓勵、勉勵,今義偉勸說、勸解。2.範圍上的差異a.詞義擴大:響,回聲/泛指一切聲響 色,臉色/顏色b.詞義縮小:宮,房屋/宮殿 禽,動物/鳥類 蟲,動物/昆蟲c.詞義轉移:領,脖子/衣領 腳,小腿/腳3.古今詞義的局部變化a.常用義的變化:池,護城河、池塘/池塘 謝,道歉、感謝/感謝b.非常用義的變化:禁,禁止、天子所在地(紫禁城)/禁止 崩,崩塌,天子死/崩塌4.古今詞義感情色彩上的差異a.褒貶的差異:爪牙,武將、猛士/幫凶、走狗 謗,不公平的批判或指責/誹謗賄,財物/賄賂b.輕重的差異:怨,仇恨/埋怨 誅,責備/殺第二節 單音詞和複音詞一、單音詞:把單音詞翻譯成複音詞,他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大體有四種:1)將其變為另外的複音詞,如:師(軍隊、隊伍)退,次於召陵。2)在前後增加相關詞素,如:都城過百雉,國(國家)之害也。3)在前後增加詞頭或詞尾,如:(老)虎、石(頭)4)有些單音詞連用,看似複音詞,實為短語,如:璧有瑕,請視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二、複音詞(一)單純複音詞1.迭音詞:古人稱「重言」,多描繪狀貌的形容詞,模擬聲貌的象聲詞(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迭音詞與詞的迭用不同。(例如: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2.連綿詞(語音角度:單純詞,不能切分結構,不表意只表音)1)雙聲:彷彿、躊躇、流離、玲瓏、留連、恍惚、鴛鴦、蜘蛛2)疊韻:蹉跎、倉皇、荒唐、混沌3)雙聲兼疊韻:繽紛、優遊、輾轉4)非雙聲疊韻:扶搖、狼籍、狼狽3.音譯外來詞:葡萄、琵琶、浮屠、羅漢、琉璃、袈裟(二)合成複音詞1.聯合式: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想法的詞素並列起來構成的合成詞。1)同義複詞:兩個詞素意義相同或相近,表義上處於並列地位。如:賓客、言語、朋友、魅力、險阻、自從、功勞、婚姻2)變義複詞:合成詞的詞義不是詞素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其意義的引申、比喻或借代。如:骨肉、春秋、社稷、干戈、水火3)偏義複詞: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互對舉的詞素組合而成,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為該合成詞的意義,另外一個只起配村作用,充當一個音節。如:《列子》:無羽毛以禦寒暑。《屈賈列傳》:明於治亂。一般多由反義詞構成,但有時由相關的詞語來構成:車馬等。
推薦閱讀:

每個省都有這樣一個地方,古代皇帝最害怕看到!
實拍:世界各國古代真金打造的皇冠,還是中國最霸氣
巾幗梟雄!插畫里的日本古代女戰士們
(4)古代詩歌鑒賞題(三)

TAG:漢語 | 古代 | 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