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不粘鍋」馬英九
06-12
政壇「不粘鍋」馬英九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少年馬英九原籍湖南省衡山縣.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香港九龍廣華醫院。父親馬鶴凌,曾任蔣介石的侍衛官,後在蔣經國的「救國團」任職,還當過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委和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委。馬鶴凌育有四女一男五個子女,馬英九排行老四。馬英九一歲時隨父親馬鶴凌、母親秦厚修由香港定居台灣。他在香港的這段經歷雖然短暫,卻成了陳水扁後來選舉時抨擊他「香港腳走香港路」的由來。馬英九的童年是在台北市萬華區度過的,他的求學生涯非常順利,先後在女師附小、大安初中、「建國」高中上學。其中「建中」是台灣升學率最高的重點學校。受父親的影響,馬英九在高中時代就加入了國民黨。馬英九雖然生在香港、長在台灣,卻深受中國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馬英九的祖父雖然是湖南鄉下的農民,一生沒有上過學.卻非常推崇「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這句話,靠辛勤勞動置得一些田地後,他在家鄉修橋鋪路,贏得了民眾的尊敬。父親在馬英九小時候經常講起祖父的故事,馬英九對此印象深刻。父親還常以晚清重臣、湖南名人曾國藩家書中的話勉勵馬英九「惟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惟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父親對他道德上的教化相當嚴格.而儒家文化中「讀書」「為善」「尚拙」「尚誠」等觀念對馬英九後來養成熱心公益、待人誠懇、做事踏實的作風有很大關係。從上小學開始,父親就要求馬英九練習毛筆字,背誦《唐詩三百首》,閱讀抄寫《古文觀止》中的《桃花源記》、《滕王閣序》等中國古典文學名篇。因此,馬英九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文學功底也很深厚。在蔣經國關愛的眼神中青雲直上1968年高中畢業後,馬英九順利考入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法律系。馬英九在台大是活躍的學生領袖.正因為如此,他有了第一次和蔣經國接觸的機會。當時馬英九作為大專軍訓集訓班宣誓代表,接受了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的「授槍」,令蔣經國印象深刻.為蔣經國後來重用他埋下了伏筆。此後,馬英九擔任了學生代聯會秘書長。成為國民黨重點培植的學生領袖之一。1971年,馬英九積極投入「保釣運動」。並發起了「6·17大遊行」。事隔三十多年後的2002年,馬英九再次被日本出版的一本叫《極樂台灣》的「台北買春指南」所激怒,一向溫文儒雅的他怒不可遏地表示,日本嫖客「來一個抓一個,來兩個抓一雙」。並對日本駐台官員一陣臭罵.讓人彷彿再次看到了他當年在「保釣運動」中振臂疾呼、憤擲雞蛋的熱血青年形象。1974年.馬英九台大畢業並獲得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深造。他在美國先後取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馬英九留學時積极參加政治活動.在國民黨留學生團體刊物《波士頓通訊》擔任兩年主編和三年主筆,並有文章被台灣《中央日報》連載,返台探親時馬英九還受邀在國民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哈佛大學博士畢業後,馬英九成為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研究顧問.並在紐約華爾街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由於馬英九在一次會議上的發言被時任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的周應龍大為賞識,在周的推薦下,馬1981年返台出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蔣經國英文秘書,成為繼錢復、宋楚瑜之後蔣經國的第三任英文秘書。馬英九也從此正式走上仕途。在蔣經國身邊七年,馬英九的學識、口才和謙遜、謹慎、不結黨營私的作風深受蔣經國讚賞。蔣經國稱讚他為「沒有缺陷的年輕人」,還經常以「英九」直呼其名,疼愛之情溢於言表。在蔣經國關愛的眼神中.馬英九的政治行情不斷上漲,成為台灣當時最年輕有為的政治人物。1984年6月,國民黨要員陳履安調任,蔣經國不顧眾人反對,提拔年僅三十四歲的馬英九補任陳留下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職位,負責推動「政黨外交」。黨部副秘書長位高權重,馬英九能在極講論資排輩的國民黨內出任該職,實非尋常。在國民黨副秘書長任內,馬英九在蔣經國指派下參與了開放大陸探親和解除「戒嚴」的決策過程。兩項決策無疑對後來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李登輝讓他心灰意冷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主政,馬英九一帆風順的政治生涯開始有了波折。馬英九當時以「不粘鍋」的從政性格.既不參與反李鬥爭,也不投靠李,雙方關係頗為微妙。1988年7月,「研考會主委」魏鏞因故得罪李登輝,李為了插手國民黨黨務,乘機將馬英九調任「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委員會工作彙報執行秘書。1991年,台當局成立「陸委會」,馬英九原本規劃是首任「陸委會主委」人選,但李登輝後來卻只給了他「常務副委」兼發言人的職務。1993年.馬英九又明升暗降調任「法務部長」。在「陸委會副主委」任上.馬英九儘管不得不經常在媒體上照本宣科地念一些「連自己都難以相信的聲明」,但他也參與了台灣當局一些重大政策的制定,並成為大陸政策研擬、籌建海基會的關鍵人物之一。儘管「法務部」是公認的「冷衙門」,「法務部長」並無太大的實權,馬英九卻大搞掃黑、反毒和肅貪,並提倡獄政改革,允許犯人攜帶小電視、收音機及語言學習機進班房,甚至親睡牢房以體驗牢獄生活。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內共起訴七千五百多人,其中近四百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一時間在電視、報紙、義賣場、演唱會,甚至慢跑活動中都可看到馬英九的身影。馬英九也因此成了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登上了個人政治生涯的一個高峰。若非老長官李煥、郝柏村、連戰等人力挺,馬英九以其「不粘鍋」的性格早就難以在國民黨官場文化中「存活」。他在「法務部長」任內的查賄掃黑得罪了不少國民黨內具有黑道背景的地方實力派人物,有人紛紛向李登輝反映「再查下去恐有動搖政權之虞」,使李再也無法容忍馬英九。1996年,馬英九被迫離開「法務部」,出任空有虛職的「政務委員」。「政務委員」做了不到一年.台灣發生「白曉燕綁架案」,引爆了民眾強烈不滿情緒。本就鬱郁不得志的馬英九發表「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的聲明,「慷慨遞辭呈,從容當小民」。毅然辭去公職返回台灣政治大學教書.並宣布放棄參加1998年的台北市市長選舉。從台北市市長到國民黨主席1998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前.各種民意調查都顯示馬英九是國民黨內唯一有希望擊敗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的人選。但馬英九面對國民黨內眾多大佬和基層黨員的力勸,超過百次說不會參選。後來在父親馬鶴凌的道德勸說下.馬英九終於答應出馬,並以七萬餘票的優勢擊敗當時不可一世的陳水扁,成為國民黨內唯一在選舉中戰勝過陳水扁的政治明星。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2000年「總統」選舉,陳水扁卻意外戰勝連戰、宋楚瑜,實現了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於是島內有人戲稱.1998年的「扁馬之爭」是「成就了馬英九.輸了國民黨」。而陳水扁對1998年敗給馬英九一直耿耿於懷,2000年上台後更是把馬作為尋求連任「總統」的強勁對手,處處給當台北市市長的馬英九小鞋穿,「打馬動作」不斷,被馬英九稱為是「罄竹難書」。陳水扁不但在「財政收支劃分法」上做文章,降低台北市的「中央」統籌分配款比例,還給馬英九扣上「香港腳」、「賣台集團」等帽子。2002年年底,馬英九尋求連任台北市長。陳水扁派出自己的親信李應元出戰,民進黨傾「府院黨」資源全力輔選。島內有輿論指出.民進黨完全是把馬英九當「總統候選人」的規格打,馬的對手簡直不是李應元,而是陳水扁!不過,馬英九最後還是以百分之六十四點一的高票連任成功。儘管很多政敵抨擊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沒有突出的政績,也缺乏處理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但馬英九的施政還是得到大多數台北市民的肯定,在全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民意調查中,馬都名列前茅,一些國際知名雜誌也將台北市列為亞洲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前五名。可以說,兩任台北市長讓馬英九累積了更多的政治資本,真正成為島內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隨著在行政系統的崛起,馬英九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也逐日上升。自1997年國民黨「十五全」起,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中常委。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馬英九積极參与要求李登輝下台的行動,並大力支持國民黨改革。2003年,馬英九在國民黨「十六全」三次會議上被連戰提名為副主席。2004年,不少支持者都希望馬英九能在「總統」選舉中挑戰陳水扁,為國民黨重新奪回執政權。「連宋配」敗選後,國民黨內要求「世代交替」、馬英九出任黨主席的呼聲又開始高漲。2005年初,馬英九明確表示將參選國民黨主席。6月8日,國民黨主席選舉登記截止,連戰以不登記的方式最終確定了本次選舉為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對決。由於國民黨的文化是「黨主席即總統選舉候選人」,因此誰當上黨主席,就意味著他將在2008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中佔據先機。因此王、馬對黨主席選舉均全力以赴,寸土必爭。今年以來,雙方在個人特質、黨的路線定位以及選舉技術性問題上都有激烈攻防,幕僚間的放話更是火藥味十足,一度不得不讓連戰出面請兩人「喝咖啡」,提醒保持「君子之爭」。王金平作為「十連霸立委」,又善於經營人際關係,其人際網路非常驚人,遠非馬英九可及。據島內媒體統計,公開挺王的黨籍「立委」有三十八人.挺馬的只有二十六人,公開挺王的國民黨中常委有十五到十八人.挺馬的則只有三到七人。因此.王金平的選舉策略是主打國民黨傳統的「組織戰」,由上而下,「坐鎮後方捉一個個的樁腳」,一層層動員。而馬英九缺的是人脈關係,優勢則是在基層的超強人氣.因此他把重點放在地方,自下而上打「游擊戰」,在全台二十五個縣、市基層「走透透」,直接向基層黨員拉票。7月13日,黨主席選前三天,是馬英九五十五歲的生日,但他並沒有生日的喜悅,而是為王金平衝刺階段的爆發力憂心忡忡。在當天推出的最後一個電視競選廣告中,馬英九站在蘇澳海岸向黨員「告急」。他感性地表示,「從家門口到投票所,這段短短的路程.將成為國民黨2008勝選的第一段路程,我們一定要贏,2008就從我們踏出家門開始。」7月16日,馬英九得到三十七點五萬張票,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二點四,全面領先.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國民黨主席。當晚,馬英九在辦公室里和大姐馬以南擁抱了很久,一向在鏡頭前注重保持形象的他,拿出手帕,拭去了眼角的淚水。政壇清流 謙謙君子雖然被不少人稱為「不粘鍋」、「軟腳蝦」、「乖乖牌」,有「政治潔癖」,但馬英九卻是島內公認的政壇清流、謙謙君子。他的政敵可能會抨擊他「無能」,卻不否認他是一個好人。連陳水扁也曾稱他是「可敬的對手」;民進黨前秘書長張俊宏毫不掩飾地表示「馬英九令人印象非常好」。1996年,當馬英九最後一次以「法務部長」身份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時任民進黨籍「立委」的葉菊蘭公開對他表示:「從政多年來,我從未公開讚美一個國民黨員,但今天則是例外,我要公開來讚美你。」在言行不一、權謀計算、污言穢語大行其道的台灣政壇.馬英九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台灣《聯合報》近日的社論甚至指出:「縱觀六十年的台灣政治史,在高層政治人物中,馬英九幾乎是唯一因人品而創造出政治品牌的人物。」馬英九追求完美的性格非常明顯。其實,他的名字本身就包含了力求完美的意思,「英」是根據「上尊大人,英才繼起」的族譜而來,「九」則是父親希望他能以「九思」立身,即: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馬英九做事一絲不苟,自我要求相當嚴格。不管給多少人簽名,「馬英九」三個字從來都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批改公文,他從來不是批個「如擬」、「可」就了事.不但從頭到尾邊看邊改,連標點符號都不肯放過,而且他總會在文後附上數行字跡工整的批示。馬英九深受儒家文化影響.處處表現得「溫良恭儉讓」.一派君子之風。他不喜歡交際,不拉幫結派,除了談公事,他很少和政治人物私下交往,更不用說請客吃飯送禮。馬英九的幕僚如果想安排他和「立委」或企業界人士吃飯、聯絡感情的話,馬英九總要對方「想個主題」,否則很難說服他前往。於是,台灣政壇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王金平沒有敵人.馬英九沒有朋友。」儘管馬英九的「不粘鍋」性格不為很多政治人物喜歡,黨內也有很多人認為他有「政治幼稚病」,但他卻得到不少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他們企盼馬英九能以有別於傳統政治風格的清流作風.去凈化島內渾濁的政治風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