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你的心,有時方言我不懂聽 | 壹讀知道

圖片來自網路

小周周:壹讀君,為什麼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偷聽湖南、安徽小夥伴的悄悄話,卻完完全全聽不懂省港朋友們的粵語呢?

一開口就暴露家鄉的壹讀君:方言是一群人的小秘密,沒事掩著耳朵點兒。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方言也一樣。要說「他比你高」,就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打開方式。

廣東人說:「佢高過你。」

泉州人說:「伊懸汝。」

青海人說:「他你哈高著。」

浙江天台人說:「渠是你長。」

(你的方言又是怎麼說的呢?參照普通話「他比你高」,#壹堆飯#用自己的家鄉話說出來,歡迎在後台留言告訴壹讀君。)

而這種地方語言相異的情況,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許慎的《說文解字》對那個時候有「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描述。

今年過年的「猴腮雷」就是來自粵方言

也不僅僅是春秋戰國時期,其實只要有人口流動,不同的語言開始相互碰撞和融合,就會產生一套便於交流的新的語言系統,這門「新語言」在使用過程會越來越完善,漸漸拋棄了原來的語言傳統,這時候再加上山河地形阻隔和人為疆域界定,交流受到限制,各種語言內部發展趨向穩定,逐漸獨立形成了一個個小群體,這就算是現代漢語方言分區的雛形。

以蘇州話、上海話為代表的吳方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史記·吳太伯世家第一》的記載,三千年前的先周時代,為了讓作為次子的季歷(周文王的父親)順利上位,季歷的哥哥太伯和仲雍「離家出走」,從渭水流域遷到太湖流域(今天的江蘇蘇州、無錫、常州一帶),他們把那時候渭水一帶的方言帶到了當地,並且和當時百越之人的語言接觸、融合,這是古吳語最早的淵源。

各個方言分區的語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齊梁時期,沈約發現漢語四聲,命名為「平上(shǎng 下同)去入」。經過數千年,「入聲」融入到其他三個聲調中,逐漸形成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四個調值: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然而在現在大多數的方言里,入聲字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的古漢語的音,比如廣州話里的「得得地」(壹讀君誇你厲害呢!),「得」字發音[tak],音節末尾讀音閉塞短促,就是典型的入聲,在如今的普通話里是領略不到這種遠古的迴響了。

再比如北京話里「發揚光大」、舌頭卷上天的兒化音也並非一開始就存在,除了它自身發展外,還和古代北方阿爾泰語系民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滿族等)的南下有很大的關係。(請壹堆飯們猜一猜,「裝墊兒台」說的是啥?)

也正是因為這些方言自顧自的發展變化,它們之間的差別更加突出。這些語音、辭彙和語法上的鮮明特點和使用群體的認同,就成為現在劃分方言區的重要依據。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其中認同度最高,影響最大的還是袁家驊先生1960年在《漢語方言概要》中提出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閩方言。

不同方言交流就好像雞同鴨講

因為各種方言差別巨大,為了方便交流和管理,就開始流行或規定某種共同語言,如古代官話和現在的普通話。

元末明初,一種被稱為「官話」的口頭交際共同語開始出現了。明代來華傳教的利瑪竇在《中國傳教史》里向西方人介紹說:「學會了官話,可以在各省使用,就連婦孺都能用官話跟外省人交談」,而清雍正還曾經責令方音最嚴重的閩廣兩省設立正音書院,專門教授官話,由此可見官話已經是清朝政府官方認定的共同語了。

利瑪竇和徐光啟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確立過程則要曲折得多。

1913年民國政府召開全國「讀音統一會」,希望確立國語規範,統一全國語言。最後決定以北京音為基礎,「折中南北,牽合古今」,確立國語標準音。它雖然兼采南北方言之長,卻互相排斥,不論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不能很好地掌握,犯了語言最大的忌諱,推廣困難。

1923年,當時的「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捨棄其中一些南方方言的特點,把北京語音作為國語標準音,確定了漢民族口頭共同語的標準音,由此「新國音」代替了「老國音」。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兩次全國性的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將規範的現代漢語定名為「普通話」,取「民族平等,語言平等」之意。1956年國務院發出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由此,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得以推廣了。

了解了方言和共同語的背景知識,題解終於要「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按照規定,如今幾乎人人會說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漢民族共同語」,那我們來看一下北方方言的分布範圍。

現代漢語七大方言分布示意圖

可以發現除了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區域外,長江以北的漢語基本屬於北方方言,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的長江以南地區也有北方方言。湖南的西部和北部,雲南貴州的一些地區,以及廣西西北部,都屬於北方方言區。

也就是說,如果會講普通話,理論上在以上這些地方是基本不會有語言不通的困擾的。正是有賴於普通話的規範和推廣,大家都或多或少地學會了北方方言的語音、辭彙和語法,所以能理解、聽懂同屬於北方方言分區的語言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因為粵語、閩南語這些方言和北方方言的產生源頭和發展歷史都不一樣,對於從小成長在北方方言區的小夥伴來說,這些地方的話就有如外語一樣難懂。

這對於飽受方言口音困擾、鄉音難改的南方銀來說,想想還是有點小傲嬌的呢。

參考資料:

1.《現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2. 《[雜談]輿地誌 | 漢語方言地理是怎麼形成的》,周振鶴,原載《地圖》2009年第5期

3. 《漢語兒化音的發生與發展──兼與李思敬先生商榷》,季永海,《民族語文》1999(5):19-30


推薦閱讀:

「剪刀石頭布」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丨壹讀知道
為什麼明明男人多3000萬,你身邊的剩女還越來越多?丨壹讀百科
向死而生 | 壹讀百科
龍鳳是什麼時候被配成一對的?丨壹讀百科
【壹讀百科】烏克蘭為什麼那麼多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美女美女?

TAG:方言 | 壹讀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