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改造也是一場革命

話語改造也是一場革命2013年01月22日 17:01:16分類:未分類

  

話語是政治體系的組成要素,既起著傳達政治體系的價值、理念的溝通功能,更發揮著塑造治理對象的思維和行為的規範功能。古今中外的政治體系都極為重視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以更完美地論證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並成為社會的主流。中國共產黨極為重視話語體系的改造,早在延安時期,就提出要擺脫洋八股、反對黨八股,教條主義,構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話語體系,形成「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種話語改造運動通過領導人的個性化講話、植根生活的文藝創作以及黨政機構的具體實踐,塑造出了具有強大說服力、感召力和滲透力的話語體系,不僅宣揚了主流價值,而且改造著社會的日常話語系統。然而,隨著執政時間的延伸,官僚主義的幽靈也在生長。黨政層級間關係日益科層化,話語表達更為規範化程式化,使得執政黨的話語體系雖然有了更為強大的媒體支撐,更多形式的表達渠道,但是鮮活性在下降,滲透力在滑坡。雖然執政者反覆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減少「文山會海」,提高開短會說實話,但是每次都以運動的方式轟轟烈烈地開始,以「文件落實文件、會議落實會議」的方式悄然而止。習近平同志在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以及李克強同志在綜合試點改革座談會上的插話、提問,之所以在社會上好評如潮,都說明了官方話語的改革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採取切實的行動。執政的地位並不能天然地轉化為話語的優勢和輿論的主導。有著長期的輿論生產和管理傳統的執政黨深知這個道理,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現在深受話語系統僵化之苦。官方的各類宣傳,常常如雷陣雨,雖然來得猛烈,但難滲透地底。各個部門的文件排比句越來越多,讀起來越來越上口,但內容卻很模糊,執行力也在縮水打折扣。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利益多元化,思想觀念多樣化的今天,執政黨的話語體系與社會大眾的日常話語、學術領域的學術話語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不僅出現了溝通障礙,甚至在某些方面失去了主流的引導地位。而一些文件的空話套話,個別官員的大話假話,極大地損害著執政黨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官方話語的改革是一場革命,不僅必須放棄某些遠離現實的概念、程式化的重複性的表述風格以及只追求對上負責的政治正確態度,更要求各級黨政官員能根據對話對象的不同,創造性將執政的理念、價值轉變為對象可以接受的話語,激發對象的內心共鳴,實現「入腦」、「入心」,成為社會共識。這對於習慣於把文件語言當成唯一話語泛用於日常生活、學術領域的官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為話語的改變也意味著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儘管是巨大的挑戰,但根據我的個人經驗,一些官員已經開始主動進行著自我的話語改造。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願意自己親身寫講話稿;越來越多的官員在發言的時候不需要講話稿,不「穿鞋戴帽」,直接深入主題;越來越多的官員講話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化色彩,使自己的公眾形象生動豐滿;越來越多的幹部懂得如何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說服對方,形成話題,引導輿論;等等。這些話語風格、方式的變化說明了話語改革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對於執政黨來說,要推動話語體系的改革,有兩個根本的選擇:一是不能用政治表態來衡量各級黨政官員的政治忠誠,而是要考察他們是否真正地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對人民忠誠,對社會負責才是最大的政治忠誠;二是要為官員的個性化能力的展現和培養提供條件。執政黨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各級官員的人格魅力。個性化的展現也是黨內民主發展,政治生活活潑的體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樣,甚至更適應於官員,這才能真正保證執政黨的先進性以及先鋒隊身份。在一個每個人都可以製造話題的時代,不主動地革新自己的話語體系,不僅不能塑造社會的話語,甚至都會失去被嘲笑的機會。《決策》2012年第12期
推薦閱讀:

一顆頭顱與一場革命——清末亂局中的端方之死
當年的國民黨政權很壞嗎?
自立軍烽火耀東南 唐佛塵頸血濺江漢
造反有理理在哪 革命無罪罪指什麼?

TAG:改造 | 革命 | 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