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金剛經》

夢參長老: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金剛經》作者:

夢參法師

佛問他,說你怎麼樣想的,如來是不是有所說法呀?須菩提跟佛說,如來無所說。不是不說,是說即無說。我們也有的道友,人家問他啥,他把嘴一閉不說。學佛無所說,那叫啞羊僧,跟羊子一樣。人家是說即無說,不是無知,不是不說,是說的時候就知道無所說。怎麼講呢?說的時候不執著就叫無所說,不著相,不著所說的法,一切無所執著,那叫說即無說。執著了,一執著相了,有所說才為非法,不執著所說的法即是諸佛。

例如我們講一些相的當中,什麼最多,我們經常念《金剛經》,這個世間什麼最多,大家想一想啊,什麼最大,什麼最多?佛舉例,都說微塵,誰能把微塵數出來?就咱們這個講堂里的微塵,地下,就在空中咱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塵?有些微塵咱們能見,像這空中有的微塵,咱們見不到,太微細了。大,咱們所說的大是三千大千世界大中的大,咱這個南閻浮提,南閻浮提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咱們所處的南瞻部洲,這在三千大千世界裡是個微塵而已了。以這個來計算,佛問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多不多?你能知道好多嗎?須菩提的神通沒辦法,他不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塵有好多,他只能知道甚多。須菩提啊,這個須菩提跟佛說呀,甚多了。

佛又跟須菩提說,諸微塵如來說既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我們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說形象,說多少,都沒有,最多是微塵了,多沒多過微塵的。最大的,大沒大過世界吧,還有比三千大千世界大的嗎?沒有!但是微塵沒有實性,世界也沒有實性。

什麼是微塵的體呀?它沒有實性的東西呀,所以說微塵即非微塵,世界即非世界這個意思就告訴我們,這些東西都是緣所成法,這個緣是虛妄的緣,虛妄的緣假名說世界說微塵,世界與微塵都沒有的,是空的。

佛就告訴我們,世界,微塵一樣都沒有真實的,還包括說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你對一切世界,最大的世界,最小的微塵,你都認識它,真真在在都是假的,那反過來說,你要念念地,真正地,來對般若波羅蜜,這個無著無相的,是真實的,你了知了一切虛妄的念頭都叫塵勞,巧把塵勞當佛事。

在塵勞之中你把它作佛事,你能得到清凈的法性,知道這是塵勞,是虛妄的,是沒有的,你還執著它作什麼呢?不會執著啦。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在你了解一切妄皆是真,真隨一切妄的緣,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和妄二個都不存在,因為有妄才說真,有真才說妄,真沒有了,妄也不存在了,妄沒有了,真也不存在了。

真妄是相對的,缺一邊,就不成立了,微塵,世界,是我們妄念分別的,如果我們妄念沒有了,微塵非微塵,這樣來說的微塵,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真和妄俱不存在了,還有法嗎?一切法沒有,這樣來理解,所以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是微塵成就的,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所以世尊跟須菩提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又問須菩提,全是問答,叫須菩提的名字,佛跟他說,問他怎麼樣看法?「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現在你知道了世界非世界,微塵非微塵,那你如何來看待佛的三十二相?叫他重新再認識認識什麼是佛。三十二相是佛嗎?見了三十二相就見了佛了嗎?這時候須菩提已經開悟了,明白了,「不也,世尊」。不是這樣的,世尊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如來不是三十二相。

「何以故?」什麼原因?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非相才是三十二相,要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就這個含義。佛舉這個例子來問須菩提,須菩提答的時候,說不可以三十二相來見如來。因為什麼呢?三十二相是依他起的,不是圓成實的,是依他起的,三十二相沒有自性,所以是非相,無自性的體相還能存在嗎?

非相之相叫做三十二相,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教授我們,要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三十二相即是非相,見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如來不是三十二相,要離開三十二相,何處表現出來呢?

在天台四教說,叫空假中三觀都具足了,在華嚴中說,真空絕相,理事無礙,周遍含融。不論在四教,在華嚴五教,就講這個要講多少卷,多少文字,要多少力才把它解釋清楚,咱把這一句話就把它都帶過了:要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這個要分析起來,整個五教真空絕相,四教就空,理事無礙,空假合成的。周邊含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即假即真,即真即假。所以在我們這個經上啊,一句話就帶過了,在我們把它詳細弄清楚啊,得用多少紙墨呀,多少卷吶,才能把它解釋明白。

所以在我們《金剛經》上說,佛問須菩提:你是不是以三十二相看佛呢?須菩提這個時候已經開悟明白了:不也,世尊。我不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的。你問如來說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那你又如何見如來呢?佛又跟須菩提說:要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從此以下都是講《金剛經》的功德,跟你世間其他的比喻來做證明。究竟哪個功德大。就是咱們說的利益吧。哪個得到的利益多,當然我們都想得的多了。這個拿生命來比,來比較而言呢。說現在這個金剛經的功德大,還是我舍無量的生命幫助別人的功德大。就是這麼句話。

說是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恆河沙的那些生命來布施,恆河沙一粒沙就是舍一次生命,那無量無量了,你舍這麼多生命來幫助別人,救活別人,功德大啊。這是一方。另一方,他受持《金剛經》的四句話一個偈誦,要人家看著這部經,持這部經,這四句話跟那個以恆河沙的生命來布施兩個比喻一下子哪個功德大。是用生命來比較,來信仰受持《金剛經》,兩個功德哪個功德多。那麼以此《金剛經》來說,此經重於生命。你舍無量無邊的生命,不見得聞到《金剛經》,也就永遠得不到解脫,只是有功德。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咱們很多經論說,菩薩為法在無量劫中捨生命,捨得無窮無盡。釋迦牟尼佛過去說,釋迦牟尼佛曾在別的經論上講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個微塵,不是釋迦牟尼佛捨生命處。那該舍了好多生命啊。說菩薩為法忘軀舍了很多生命,那這個福德該大吧。不如受持《金剛經》的四句。

你能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甚於多劫捨生命的功德,因為眾生受持《金剛經》的時候,《金剛經》所教授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人我都頓盡了,妄想消除了,能夠成佛。頓悟成佛。你雖然多劫舍你的生命,只是得福啊,不能成道啊。你受持金剛經呢,你能成道啊。成道與得福兩個相比,那就天壤之別了啊。

這個道理啊,須菩提現在已經開悟了,明白了。爾時,就在這個辯論終結的時候,須菩提聽到這個經了,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深解意趣啊。到這個時候,須菩提對般若波羅蜜經的深意,他完全開悟了,完全明白了。感恩啊,涕淚悲泣啊,就表達感情啊。其實須菩提早就沒有見思惑了,到現在塵沙惑也斷了。表達他的感情,而白佛言。向佛說啊,希有世尊。

今天佛所說的法,太希有了,最尊貴了。希有是最尊貴的意思。佛說如是甚深經典,佛你今天言說這個甚深的經典,怎麼我以前沒有聽說過呀。我從昔來所得的慧眼。慧就表的心啊,我從昔來我所有的智慧,我從來沒聽說如是之經。沒聽到,是這因緣還沒成熟啊。那現在因緣成熟了,佛就對他們說了。

因此我們現在回觀我們自己,我們現在是凡夫。跟須菩提還距離很遠哩。須菩提是四果聖人,佛在世的時候,他是解空第一,他名叫空生,多生累劫解空第一。他聞到《金剛經》,而且能如實信解,那我們跟須菩提距離還很遠呢。聞法在契,聽法一樣的,我們今天也能受持《金剛經》,所以決定了我們聞經的殊勝功德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就是我們想像不到的,議論不到的。

須菩提就向佛表白: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此經,我們都聽到了,但是有一句話,信心清凈,再一個我們自己來反觀一下子我們自己的信心,清凈嗎?但是這個說是信心清凈。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什麼是實相呢?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如來說名實相。這個告訴我們千萬別著相。不要執著。要你生清凈的信心,可不要有染著。我們信心能清凈嗎?

所以不能生實相,那我們慢慢的修。怎麼辦呢?得天天念《金剛經》,一天念一遍。假使你發心一天念它十遍,天天念,漸漸心就能清凈了。這個生的意思啊,真空實相的體,我們怎麼能生,我們現在有我執,有法執,你得把我執空了,沒有我了,再空法,我法二空,都空了中道才能顯現。生起中道的思想,這才叫生。

有這個生起,這個思想,《金剛經》對你就是你第一的希有功德。什麼叫實相呢?實相是無相。讓我們生起個實相的想法,這個實相千萬別去琢磨哦,只是正在相應,也就是我們禪堂師父,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那個觀與心相應了,產生了,那叫實相。

實相無相,只要能證得就相應了,但是我們在緣起分別上頭不就過去緣起分別,緣起的分別跟實相相違,這要是在我們那個俗諦當中建立的假名,如俗諦的假名進入真諦,由真諦才能契入實相,這個清凈心,我們的知見。

我們知見有兩種,大體分兩種,一種是染,一種是凈。我們見的凈象,見的垢象,這個是說我們以無垢的心,以無垢清凈心見的實相必須有個無所得的心才行,但心有所得,即非實相,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為什麼我們念《金剛經》?例如說沒受到實際的效益,我們的功夫還沒到,你不要感覺著不足,你就多念多誦,久誦久讀,你生起了自己的智慧,生出智慧來,你能漸漸的明白,契合實相,明白了不等於證得,了知了不等於得到。

這個道理我想我們都明白,都明白啊。所以須菩提跟佛說,世尊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我今天,此是須菩提當時聞法的時間啊,我現在聞到金剛般若波羅蜜了,我能信解受持,這個不困難啊,不足為難。信解受持不難,因為他已經證的阿羅漢果了。發大菩提心了,當然他不足為難了。他見思惑都斷了,那要是當來世,當來世就是未來,如果是佛滅了度了,離我們現在後五百歲,五百年,現在我們也超過很多了,五個五百年,六個五百年都過了啊,那時候眾生聽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信解受持,是人才為第一希有啊!

過了五百年,有人能聞到《金剛經》信解受持,那真是太為希有了!為什麼?那個人能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可是五百年之後哦,假使一個五百年,二個五百年,咱們已經六個五百年之後,要有人能信解受持,那真是稀有當中的稀有。什麼原因這樣說呢?他能夠離一切相,離相才能成佛。

這個道理很深哦,大家多想一想,多思維思維啊。《金剛經》指導我們,教授我們是讓我們行的啊,聽是第一步,你練習去做,去行,那才能契入。聞法要契入,契入說佛在這兒說的這些法,告訴我們一個方法而已,你得去做,做了,你又做而不舍,不是做一回兩回啊,時時做,念念做,心裡常記真如。

如果你一天能念上十遍《金剛經》,你貪嗔痴的心就少了,漸漸的消滅貪嗔痴,增進戒定慧,那你漸漸才能契入。但是這種的功德道理很難生起,我曾經見到一個人念了十年金剛經,退了,退了道心了。他怎麼了?

他說我《金剛經》已經念了十年了,我沒得到,什麼也沒得到,不念了。我問他,我說你想得到個什麼?他說幸福啊,生活當中的幸福。還有我想,金剛經告訴他能成道啊。金剛經成道就叫你無所得,你在那兒求得,你跟金剛經所教育的背道而馳,你能契入嗎?我們讀哪部經,一定依教奉行。

我想這個道理每個道友都懂得。你不依教也不奉行,完了又想得到經上所說的利益,哪兒有這個事兒啊。不論你學哪部經,你要聽話。聽誰的話啊?聽佛的話呀。經是佛說的,佛叫你做,你不做。佛要你往南邊走,你往北邊行。你跟佛背道而馳,你越走越遠!你怎麼走到一路上去啊?

我希望道友:第一步,聽到金剛經了,你讀或誦,把你這個思想啊,跟《金剛經》結合了,遇到任何事,《金剛經》的道理就現在眼前了,或者你跟人有爭執,你一想《金剛經》,哎呀看破了,放下了,不爭了,遇到有什麼煩惱,拿起《金剛經》念一遍,你心中的煩惱就輕了,就是說火很大,喝杯涼水,澆一澆吧,就涼快了,就清醒了。

你必須心跟經所教授的道理結合到一起。不然呢,我們是種善根,得福報,在修行利益上得不到。心要契入,心跟經啊契合到一起!這就能得到。得到了什麼利益呢?你就任何事情都看破了,無煩無惱。這樣你有什麼好處?少病少惱,求富貴,能得到;求長壽,能得到。你所有求,你以一個無相之心求有相法,那應運而得解。無相心求無相法,那就難一些個。但是你有一個無相心,求無相法,也決定能成道;以有相心,求無相法,你很難得到。你得先把有相放下,完了能進入無相。

學《金剛經》第一個要不執著。這個我想大家啊,說起來很容易,對任何事不執著,什麼事看開一點,今天的事兒就擱的今天。早晨八點鐘的事兒啊?現在十點鐘了,放下!八點鐘沒有了,永遠沒有了。明天早上還有個八點,那個八點不是今天的八點了。這個道理應該懂了,過去不會回來,過去就屬於過去了。未來呢?未來還沒有來,誰知道未來怎麼回事啊。你以為明天的還是照樣的太陽出來,那不一定,也許夜間就陰天了。

一切事物你應當作如是觀。這樣呢,第一步首先解決你心煩惱,心沒煩惱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煩惱就少了啊。多觀心,少說話,多說話,不觀心,信口開河,這個身、口、意三業,特別要注重,注重!老和尚你講錯了,講《心經》講《金剛經》講心的了,心發生在什麼處?寄托在什麼地方?這個大家要參考一下子啊,思一下子啊,今天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金剛經》的「不住於相」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金剛經-第21集--金剛經-第40集
金剛經·法會因由
聖一法師:《金剛經》淺釋2

TAG:金剛經 | 信心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