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路--《中國欠資郵票》郵集的編組
我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在南京2001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上獲得大鍍金獎,在驚喜之餘,想訴說一下編組郵集的漫漫路程。
"欠資"郵緣
1996年,恰逢在蘭州舉辦第2屆全國職工郵展。在我市職工集郵研究會同好的鼓動下,我編組了48個貼片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參展,取得鍍金獎的好成績。次年的省集郵展覽時,增加到64個貼片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又榮獲金獎。這極大地激發了我繼續收集中國欠資郵品和編組郵集的熱情。1997年省展後,我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再沒有在競賽類郵展上露面。光陰如梭,我默默地辛勤耕耘著,希望能成就一部好郵集。其間的些許欣喜和更多憂愁,真讓人感慨萬千!
欣喜的是找到好的、真的、自己想要的郵品;憂愁的是贗、假郵品是那麼的多,國內有、國外有、赫赫有名的拍賣會也有。記得1996年剛準備編組郵集時,到上海拍賣會上競買郵品,其中有兩枚加蓋"臨時中立"欠資郵票,我志在必得。拍到手後,請在場的幾位行家鑒定,發現4分的那枚"中"字的豎劃底下尖了,顯然比真品長。雖然當場將其退回,但我的郵集里就只能放1枚票了。不久,我又托郵友從境外某拍賣會拍得一枚10分加蓋"臨時中立"的欠資郵票,經名家指點,我也看出其破綻;我想,將其置於郵集並予以說明,對郵友們會有所提醒(見黑白圖)。去年,在一份有聲望的拍賣目錄上看到一件加蓋楷體字"中華民國"欠資郵票的實寄封,我欣喜萬分,但拍得後才發現它又是臆造的贗品。此類事多多,不一一敘述。
雖幾遭憂愁,但欣喜卻依然支撐著我編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的慾望。"臨時中立"欠資郵票我找了多年了,至今仍然未集全,有些真是很難求。記得前些時,由省郵協搭橋,從一位郵友那裡找到1枚我所欠缺的4分票,他要求3枚(4分、5分和10分各1枚)一起轉讓,雖然5分、10分我已經有了,但由於"臨時中立"欠資票為數很少,我還是全部要下了。經認真查看和比較,我有了意外的驚喜:3枚票背面的底部均有一行微型文字"V·S·CH·EN",這是早期集郵名家常用的郵品鑒定記號。
2001年4月,距全國集郵展覽越來越近。一郵友從國外帶來兩個欠資實寄封,一件正是老集郵家姜治方先生贈給中國郵王周今覺的那枚"奉新欠資封"(彩圖①。已知"奉新欠資封"存世僅兩枚,另一枚已由姜治方先生捐獻給國家,現存中國郵票博物館),另一件是1946年由蘇皖解放區寄上海國統區的特殊欠資封(彩圖②)。這是兩枚極難遇見的、記述著豐富郵政歷史史料的珍貴欠資實寄封,我理所當然的也擁有了它們。
在我的《中國欠資郵票》郵集里,清蟠龍加蓋欠資郵票實寄封、僑批欠資封、外蒙獨立初期票上封、偽滿時期和1947年後物價飛漲時的票上封等欠資實寄封,還有那一枚枚的錯、變體郵票,哪一件不是幾經辛苦或幾度波折才得到的?每當得到自己急需的郵品時,那欣喜的心情只有執著的追求者才能體驗到,而以前的憂愁與煩惱,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郵集編組與重點郵品
自1904年大清郵政發行第一套欠資郵票,到1956年中國人民郵政停止使用欠資郵票的52年間,中國欠資郵票經歷過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和中國人民郵政三個郵政時期。無論從傳統還是從郵政史的角度來衡量,中國欠資郵票都佔有重要的一席。我的郵集是以傳統郵集方式編排的。郵集以郵票發行時間為順序,按三個郵政時期劃分為三章。郵集除展示中國國家郵政所發行的大部分郵票、錯變體票及研究外,均有與郵票發行使用期間郵政史相關的重要展品。
大清郵政時期共發行兩套欠資郵票,我用了15個貼片來展示,使用的主要郵品有:1905年上海寄宜昌補貼蟠龍加蓋欠資郵票的實寄封(彩圖③);1907年在濟南的外國人Leit先生寄給朋友的清倫敦版藍欠資郵票銷戳貼片,貼片上附註相關的文字,內容是:"Hufnagel先生,順便寄份您所希望得到的郵票,由於您要求實寄中銷印,所以我都給銷印了,我想這符合您的要求……(彩圖④)。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欠資票銷戳貼片。本章還有兩枚1912年3月30日仍貼用清欠資郵票的實寄封。
中華郵政發行的欠資郵票套數較多,使用時間較長。郵集的這一章共有48個貼片。我將其分作5節,另外加上"限地方使用欠資郵票"1節,即初期加蓋、藍色、黃色、中信版、1947年以後發行、限地方使用欠資郵票共6節。
中華郵政初期發行的加蓋欠資郵票,是國家政權更迭的反映,發行量少,使用時間短。像加蓋"臨時中立"欠資郵票,從它發行後不久,就有贗品出現。我認為,讓典型的贗品在傳統郵集中亮相,是完全必要的,當然必須有真品在一起作比較(圖黑白圖)。我在"中華郵政初期加蓋欠資郵票"這節中使用了贗品票、封各1件,並加註出贗品的主要特徵。
藍色欠資郵票即1913年、1915年相繼發行的倫敦版和北京版兩套欠資郵票。這兩套票一直使用到1932年。雖然這個時期郵資平穩,但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外蒙獨立也為郵政史塗上了神秘的色彩。在這一節中,我除了使用前面介紹的"奉新欠資封"外,還展示了3個由外蒙寄國內的欠資封。
同藍色欠資郵票一樣,1932年發行的北京版黃欠資郵票,也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滿洲國"偽政權的建立和中華郵政在東北三省停辦關內外特殊通郵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郵集里重重地刻下一筆。除了展示北京、香港版兩套黃欠資郵票和孫中山像加蓋欠資郵票外,還有2枚具有特殊郵政信息的實寄封。一枚是1936年1月由英國國內信函改寄中國,一路追逐收信人,上海、天津和北京都貼有北京版黃欠資郵票,且都因找不著收信人而均在欠資郵票上加蓋"此票作廢"郵政副戳。這封信後來到日本才找到它的主人(彩圖⑤)。另一枚則是難得的僑批欠資封(彩圖⑥)。
中信版欠資郵票是抗日戰爭後期,1944-1945年在重慶印刷、發行的。我用較大篇幅對兩套郵票的版式特徵及變異作研究,而且展示了前述那枚珍貴的解放區寄國統區的欠資封(彩圖②)。
1947年到1948年,中華郵政發行有上海大東版、倫敦二版加蓋改值、重慶中央版孫中山像"改作欠資"金圓三套欠資郵票;但由於郵資不斷調整、頻頻攀升,郵票面值根本無法適應,所以經郵政實際使用過的這類郵品很少。本節除了展示這三套票的變異郵票,如齒孔變異、加蓋漏字等外,還展示有6枚這時期的欠資實寄封,其中有貼在欠資郵票上的欠資實寄封(彩圖⑦)以及貼"改作金圓"欠資郵票的欠資封(彩圖⑧)。
1948年11月,隨著三大戰役的開始,祖國大陸的廣大地區相繼解放,成立了人民政權並建立了人民郵政,但人民郵政直到1950年8月4日才發行欠資郵票。郵集里用2個貼片介紹這段時間人民郵政對欠資郵件的處理方式,這不但不影響傳統郵集的結構,而且使郵集更好地把不同郵政時期有機地連貫起來。
中國人民郵政在1950年和1954年發行過藍、紅兩套欠資郵票。兩套欠資郵票的面值都是舊人民幣幣值,所以中國欠資郵票實際上是使用到1956年3月31日,因為從4月1日起,舊幣值郵票不準使用。1954年8月18日發行的紅欠資郵票,實際使用時間短,所以實寄郵品較少。郵集中使用了4枚不同郵政用途的紅欠資郵品,其中1件包裹欠資郵品更為少見,這是1955年11月24日上海一家螺絲工廠寄兩件貨物分別到西安和長沙,因郵局人員的疏忽,少收了郵資;當天發現後,即向該工廠補收郵資,在補收郵資的憑據上補貼了紅欠資郵票(彩圖⑨)。
不足與展望
《中國欠資郵票》郵集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郵票如"臨時中立"欠完整,解放區欠資郵票未列入郵集之中;實寄郵品中清代部分及個別時期還較單薄;對郵票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和深入。我清醒地看到這些缺陷,更看到中國欠資郵票在中國郵票、中國郵政史中的重要性。希望經過進一步努力,在較短時間內,逐漸克服這些不足,向集郵的更高層次發展。
推薦閱讀:
※2017-14T《錦鯉》特種郵票
※郵市整體上漲 歇夏論不攻自破(畢氏郵品) - 郵票俱樂部 - 中國郵幣卡網論壇 - 0
※中國郵票博物館藏品欣賞
※生肖郵票和金銀幣年後大跳水
※各國齊發龍年郵票 搶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