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越來越多中國同性戀者拒絕異性婚姻

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感嘆「每逢佳節被逼婚」時,可想而知,小凱(化名)的父母聽到他說「這輩子不會和女孩子結婚」,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才能接受這一現實。

  23歲的小凱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村,是家中獨子。去年他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性傾向,父母極為不解,認為他有毛病。但經過小凱的努力解釋和他們自己的諮詢,這對農民夫婦帶著些許無奈接受了事實。

  受臉面、傳宗接代和傳統婚戀觀念等的影響,很多中國父母即便理解和寬容像小凱這樣的孩子,總還是心存遺憾。

  專家估計,同性戀者約佔總人口的1%至5%,在人口大國中國,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他們的存在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對同性戀是持不認同態度的。

  「父母一直逼著我交女朋友,逼著我結婚,為了應付他們,我曾帶了個女孩回家。但我實在不想再欺騙他們,也不想傷害別人。」小凱說。

  小凱有這樣的勇氣,也得益於外部環境的日益寬鬆。近5年來,旨在促進同性戀者的親友之間交流的民間組織「同性戀親友會」堅持組織同性戀親友懇談會。目前,11場懇談會正陸續在中國內地11個城市舉行。

  組織負責人阿強(化名)說,4年前第一次組織同性戀親友懇談會時,只有5位父母參加。如今,11場活動,場場都有近百位親屬參加交流,大多為父母。「許多孩子是在父母『逼婚』的狀況下表明身份的」,他說。

  小凱參與組織了河南鄭州的同性戀親友懇談會。他說:「對許多同性戀者來說,只要父母家人理解了,壓力就小多了,生活環境也輕鬆了許多。至於一些外人不理解或投來異樣的目光,我並不在乎。」

  隨著中國父母對同性戀子女理解和寬容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敢於公開性傾向、拒絕「形式婚姻」(注)。然而,僅僅三十年前,同性戀還被認為是變態、精神不正常,甚至是耍流氓。他們中許多人以結婚來掩蓋自己的性傾向。52歲的阿義(化名)就是其中一員。

  「我們那個年代,許多同性戀者都是要與異性結婚的,公開身份是很可怕的事情」,阿義說。

  他說,自己在少年時代曾偶爾看到一本講西方同性戀的書,發現自己跟其中的描述很像,「當時很害怕,不敢確認,不敢告訴任何人,並有意識地去掩蓋」。

  1985年,阿義跟父親好友的女兒結婚,並育有一女。他的父母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他的真實性傾向。

  「父母都是國家幹部,如果傳出去,就沒法出門了。他們面對的壓力要比我大」。兩年前,阿義向妻子表明了自己的性傾向,稱二人「現在是親人關係」。

  知名同性戀社區研究者、青島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北川2010年曾公布一項調查稱,中國八成的男同性戀者已經或將與女性結婚。

  越來越多的「同妻」正通過網路相識,籌建「同妻」聯合會,希望通過讓社會了解「同妻」群體,實現「『同妻』到我為止」。

  張北川說,「形式婚姻」現象如今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主要是同性戀者自我認同在提升,自信在增強,不願意以此掩蓋自己、傷害別人,也與社會的開放度擴大、私權意識擴展和寬容度提高密切相關。

  阿義對此感受深刻。10年前,他們組織同性戀者露天舞會,總怕別人看到,還遭到過指責和阻攔。近兩年,街上牽手的同性戀者多了很多,很多人已不再掩飾。

推薦閱讀:

婚姻里,男人孤獨嗎?
提的問題居然沒有刪除鍵?
【獨家】《民事指導與參考》「民事審判信箱」彙編之二婚姻及繼承(上)
女 占事:婚姻
李清照趙明誠婚姻其實不恩愛

TAG:中國 | 同性戀 | 婚姻 | 同性 | 拒絕 | 異性 | 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