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京對亞投行的熱情能持續多久

普京對亞投行的熱情能持續多久

作者:孫超

儘管來得有點晚,但俄羅斯還是抓住最後的機會,選擇加入亞投行。

對於眼下的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明智之舉。2013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結束,新興發展大國進入經濟戰略調整時期。中國和俄羅斯卻因不同的政治局勢走向相異之路。中國順利完成權力交接,並初步制定未來五年的治國藍圖。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期間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贏得廣泛關注。

而俄羅斯卻因為烏克蘭局勢惡化身陷泥淖,其所倡議的歐亞聯盟也受到極大影響。儘管俄白哈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但油價下跌和盧布崩潰使脆弱的俄國經濟面臨嚴峻威脅。與中國積極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不同的是,俄羅斯經濟在極端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掙扎生存。

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加入亞投行,無疑為復甦俄國經濟提供助力,更為密切中俄合作,加強經濟互動。但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對「一帶一路」的熱情能否持續下去,取決於這幾個因素:1.俄美關係。奧巴馬已經表示美俄關係「重啟」已不可能,美對烏的直接支持也越來越明顯,美國之錘準備釘死烏克蘭楔子。美國希望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泥潭,這也將加深俄羅斯向東方尋求發展的力度。2.經濟狀況和歐亞聯盟的發展態勢。「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運作需要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俄經濟惡化和歐亞聯盟的失利將促使俄羅斯將更多精力放在恢復經濟和統合獨聯體國家上,這需要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支持。而中國則可以在此期間「大有可為」,促成「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與落實。

與美對抗,經濟持續低迷

隨著亞洲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崛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急速下降。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的主導權,再平衡戰略應運而生。傳統的聯盟體系、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軍事夥伴關係建設構成美國對沖中國的重要手段。而對俄羅斯,美國則通過與歐洲聯手實施經濟制裁,與中東國家聯手降低石油價格,支持烏克蘭反俄力量進行強力對抗。

與中國溫和的關係性戰略不同,俄羅斯的抗爭是直接的、激烈的,而帶來的結果卻是經濟災難。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獨立並正式加入俄羅斯,被解釋為「克里米亞人民選擇自己的命運的自由」。普京將西方針對俄國軍事干預烏克蘭局勢的制裁視為「阻礙我們發展,將我們推向政治、經濟和文化孤立之鏡」的行動。為此,普京的經濟顧問謝爾蓋·格拉濟耶夫(Sergei Glazyev)宣稱將拋售美元債券、離開美國市場作為對西方強加經濟制裁的回應。歐亞經濟一體化迅速升溫,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國總統在阿斯塔納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宣布歐亞經濟聯盟將於2015年成立。

在國際上贏得勝利的俄國卻在經濟問題面前手足無措。50%以上受惠於油氣出口的俄國,終究逃不過持續的油價下跌帶來的猛烈衝擊。長期維持在110美元/桶的烏拉爾原油,在去年8月中旬一周內跌破100美元/桶。根據路透社(Reuters)的計算,石油價格每降低1美元,俄羅斯聯邦稅收收入就降低140億美元。俄羅斯分析家們大多認為油價下跌受到地緣政治而非產業本身的影響,頁岩油只是曇花一現。但普京預期的油價上漲並未出現。至10月底,全球油價跌破85美元/桶。美國與沙特聯手布局,使用石油打壓俄羅斯和伊朗初見成效。

而普京的工作也越發艱難。石油價格的下跌將威脅到俄羅斯經濟穩定和普京政權。不僅如此,通過石油兌換硬通貨的俄石油企業,受經濟制裁影響難以在資本市場上自由活動,也難以獲得西方的技術設備以降低開採和運輸成本,在運營上難以為繼。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突遭歐盟反壟斷機構突擊搜查,將面臨高額罰款的風險。與之相對比,2014年美國的頁岩油革命大幅度提高了美國石油產量,創造了成千上萬個就業機會,並在不久的將來從石油凈進口國發展為石油凈出口國。

2014年12月1日,盧布經歷1998年以來最大單日幅度下跌,「像俄羅斯那樣貨幣大跌」成為國際流行語。12月15日,俄羅斯盧布崩潰,匯率跌幅創下1999年4月以來最高紀錄。儘管俄央行採取緊急措施加息,16日盧布繼續大幅度下跌,直至17日盧布匯率在克林姆林宮的努力下才有所反彈。盧布的崩潰並沒有帶來經濟混亂,卻一直在拖垮俄羅斯經濟活力。2015年,盧布對美元的匯率有所緩和,但仍就虛弱。

另一嚴峻問題則是俄羅斯資本外流和通貨膨脹。根據俄央行統計,2014年俄企業和銀行業資本凈流出高達1515億美元。油價暴跌、盧布崩潰和資本外流造成俄經濟系統平衡性破壞,物價普遍上漲。數月來,俄羅斯物價暴漲,普遍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和食品短缺。俄民眾取空儲蓄,囤積食品穀物和罐頭以應對風險。少數民眾對俄政府反衰退措施集中於銀行和工業領域,而對零售業置之不顧感到不滿,甚至表達出對俄政府腐敗和官僚主義的痛恨。俄經濟危機極有可能造成政治社會全面危機而影響俄羅斯國家安全。

儘管3月以來,美俄之間的直接對抗有所減緩,但烏克蘭局勢依舊讓雙方如鯁在喉,特別是烏克蘭內戰造成的大國政治分裂,無疑加劇了美俄對抗。持進攻性現實主義的部分美式政客要求國會通過法案為烏克蘭政府軍提供軍事援助引起俄強烈反感。根據列瓦達數據顯示,84%的俄國公民對西方特別是美國持否定態度。美媒大肆宣傳諸如「俄侵略烏克蘭」、「普京式極權體制」更是加劇了俄對美敵意。互為敵人意象的俄美關係被西方學界建構成「冷戰」時期美蘇關係,新冷戰理論如自我實現的預言般惡化俄美關係。美對俄的錯誤知覺、俄美雙方敵人意象以及官方民間互動的迅速減少將俄美關係再次推入尷尬境地。這就好像比膽大博弈,誰先謀求改善關係誰就認輸。因此,謀求中國的支持,獲得博弈上的主動權是當前俄國外交的重要布局。加入亞投行,也許只是第一步。

俄歐關係:曖昧的對抗

烏克蘭事件如黑天鵝般爆發的歐亞大陸,首先受到震顫的即是歐盟。儘管歐盟內部意見不一,但三個制裁腳本已經醞釀成型:弱式制裁即限制與俄軍工有關的行業進出口;一般制裁即禁止與俄軍工部門和關鍵性經濟部門的進出口,特別是天然氣和石油;強式制裁則是孤立俄羅斯,斷絕正常交往。2014月7月,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這次事件發生迫使各國歐盟步調一致,對俄國能源、金融和國防領域採用強硬的制裁腳本。2015年1月初,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歐洲理事會聲稱考慮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英國、瑞典、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等還希望就對俄實施新一輪經濟制裁製定更具體的時間表。3月初,歐盟多名官員表示,如果俄方進一步違反烏克蘭停火協議,他們已經做好加強制裁的準備。

制裁的影響是相互的,在打擊俄羅斯的同時也讓歐洲大陸國家意識到「沒有俄國的歐洲」在經濟上難以前行。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和地緣近鄰使得法德意等國對俄制裁情緒複雜。制裁的目標並非打垮俄羅斯,而是讓莫斯科採取積極措施改變對烏政策。對俄羅斯經濟衰退蔓延的恐懼也促使歐洲內部鷹派力量分化,至少有8個國家書面報告要求自動退出對俄羅斯的制裁。德國《焦點》周刊稱,制裁俄羅斯正在分裂歐盟,歐盟內部對制裁俄羅斯的目標存在三個不同立場的派別。希臘、塞普勒斯、義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國家反對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雅典新政府已經表示,必要時將不惜使用否決權阻止制裁。

歐洲制裁的意圖,普京自然心領神會。在2014年舉辦的「俄羅斯在召喚」(Russia Calling)投資論壇上,普京就再次明確歐洲對俄的首要地位,緩和與歐洲的關係。俄羅斯也烏克蘭危機上也做出相應讓步,協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一道為控制事態而努力。2015年,明斯克會議再度召開。2月12日德法俄烏達成明斯克協議書,要求烏雙方全面停火,撤離重武器。15日,烏克蘭正式停火,局勢得到控制。

俄國夢與中國夢:需要雙贏的未來

緩和與歐洲的關係,並非俄式「外交術」。俄羅斯向來將自己看作是歐洲國家,建立「大歐洲(Great Europe)」,實現從里斯本到海參崴的自由貿易,這是普京政權長期以來的夙願,也是克里姆林宮的中長期目標。歐亞經濟聯盟(EEU),作為大歐洲的東方計劃,最終會實現高度一體化併入歐洲貿易集團。而俄羅斯則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和紐帶,發揮著巨大的引擎和支柱作用。

因此對於俄羅斯而言,東方從來不是其外交戰略的核心。這次俄羅斯申請加入亞投行:一是為了繼續鞏固和中國的友好關係,避免俄美歐再次交惡時不至於孤立無援,二來這也是普京繼續推動歐亞聯盟的迂迴之策。儘管歐亞經濟聯盟已經開啟,並吸引到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加盟,但俄羅斯的美好願景與當前經濟地位則有很大差距。2015年3月20日,普京拜訪哈薩克,希望俄白哈提升合作層次,建立貨幣聯盟,及時應對外部挑戰,但盧卡申科和納扎爾巴耶夫將此視為「政治一體化」加以反對。

歐亞經濟一體化整合的暫時失利加深了俄羅斯密切與東方國家合作的需求。在俄羅斯精英看來,與東方國家密切合作建立起來的經濟關係,是抗爭的重要資源。為此,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VTB Capital)安德烈·考斯汀(Andrei Kostin)公開宣稱支持人民幣國際化;普京總統訪華則強調中國在俄羅斯外交政策優先地位,簽訂中俄能源大單,支持APEC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此番加入亞投行,對於俄羅斯來說,政治上的考量居於首位,經濟上的獲利倒在其次。

可以預見如果未來歐俄關係改善,俄羅斯外交戰略再次回歸西方。畢竟俄羅斯有自己的「俄國夢」,如何將「俄國夢」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實現雙贏,是中俄在接下來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此次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上給予中國的支持和合作,就是在推動兩個夢的實現。

推薦閱讀:

原創丨大號外!普京中東妙手,這次大勝特朗普一局!
為什麼俄羅斯媒體最近一段時間會密集批評中國?
國家元首可以干多久?穆加貝下台以及安倍和普京的連任
如何看待中俄關係未來走向?中國與俄羅斯有沒有可能重新成為敵人?
普京訪日看的「日本柔道」表演是怎樣的一種武術?

TAG:普京 | 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