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讀經典 | 《商君書》

《中華讀書報》2017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

怎樣讀《商君書》宋洪兵 | 文

《商君書》是先秦時期代表法家學說的一部重要典籍。中國古籍歷經秦火及竹簡向紙版轉換過程,披沙揀金,《商君書》依然能夠流傳至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價值與文化意義,值得重視。該書今存二十六篇,其中兩篇只存目,內容已亡佚,實存二十四篇。《商君書》之得名,與商鞅有關。商鞅本名公孫鞅,衛國人,故又稱衛鞅,戰國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商鞅或商君,乃是公孫鞅因其封地「商」而得名。《商君書》至少在戰國末期便已成書,《韓非子·五蠹》曾謂:「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這表明,韓非子身處的戰國末期,《商君書》與《管子》便已成書,並廣泛流行開來。具體成書時間,則不得而知。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曾贊曰:「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他提及的《開塞》《耕戰》,即今本《開塞》《農戰》,首次斷定《商君書》作者應為商鞅本人。《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著錄「《商君》二十九篇。」至漢魏之際,才出現《商君書》的提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先主遺詔:「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其後目錄學著作沿襲了《商君書》的稱謂,有時亦稱《商子》。《隋書·經籍志》稱:「《商君書》五卷,秦相衛鞅撰。」唐代《群書治要》引《商君書》有《六法篇》,為今本所無,可證唐代《商君書》篇目尚比較完整。時至宋代,《商君書》已亡佚了部分篇章。鄭樵《通志·藝文略》、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皆謂:「今亡三篇。」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稱:「今亡其一。」他可能看到了二十八篇。

關於《商君書》的作者,《史記·商君列傳》《淮南子·泰族訓》及《隋書·經籍志》均斷定為商鞅。宋代黃震始疑其或為後人偽托,《四庫全書提要》更據《商君書》稱孝公之謚及「孝公卒後,鞅即逃死不暇,安得著書?」質疑商鞅為《商君書》作者的觀點。其後,更多學者從《商君書》記載商鞅之後的史實角度進行深入考證,如胡適認為《商君書·徠民篇》稱魏襄王謚法及長平之役,斷定該書非出商鞅之手。齊思和、錢穆、郭沫若、高亨等著名學者均對商鞅著述《商君書》的觀點提出質疑。筆者以為,在此問題上,陳啟天的觀點是中肯的。他說:「凡認定《商君書》是假書的人,多以一二篇的疑點做證據,而忽視了其他尚未發見疑點的各篇,致有以偏概全的流弊,未能使人滿意。反之,凡認定《商君書》非假書的人,又多未能加以詳細的分析,舉出有力的證據,足使懷疑的人心服。其實,《商君書》只有大部分可視為真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假的;不能籠統的說是全真,也不能含渾的說是全假。」(《商鞅評傳》,商務印書館1945年版,第96頁)《商君書》並非全部出自商鞅之手,但絕大部分篇章都體現了其治國思想。鄭良樹用「商鞅學派」來認識《商君書》的思想是很有道理的,如此既可詳細考證各篇章與商鞅之間有無關聯,又可在統一的學派立場上去研究《商君書》體現的法家思想特質。

《商君書》篇幅不算大,內容亦無甚深奧之處。但因時代久遠、脫誤較多的緣故,個別字句依然難讀。不過,這些閱讀困難藉助各種閱讀工具書及注本就能相對地克服,代表性的注本如陳啟天的《商君書校釋》、王心湛的《商君書集解》、朱師轍的《商君書解詁定本》、蔣禮鴻的《商君書錐指》及高亨的《商君書註譯》等。真正的閱讀困難在於,如何在整體理解《商君書》思想主旨的基礎上去理解書中提到的具體觀點。例如,《商君書·去強》提到「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亂民者,必治至強。」《商君書·說民》也提及:「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強。」(蒙文通認為《說民》《弱民》兩篇應為《去強》一篇之注,故文多重出)坊間某文化學者將此解讀為「流氓政治」,認定《商君書》主張以奸民去治理善民。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這樣的說法也勉強過得去,再加上法家自古以來就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眾惡所歸」的效應也就順理成章了。然而,真正懂得法家學說的真髓,都應該反問一下:法家真的如此明目張胆宣揚邪惡嗎?《商君書》真的提倡以「奸民」來治「善民」嗎?《商君書·靳令》說:「國無奸民,則都無奸市。」這是明確反對「奸民」。《商君書·畫策》也說:「人之欲賤爵輕祿,不作而食,不戰而榮,無爵而尊,無祿而富,無官而長,此之謂奸民。」這同樣在表達對「奸民」的厭惡。既然如此,《商君書》怎麼可能主張以「奸民」治「善民」?稍具政治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休謨曾有著名的「無賴假定」,欲使制度或規則有效,必在理論前提層面預設所有人都是無賴。這在理論上真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可能是謬誤,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是無賴。《商君書》的「國以善民治奸民」,即是說執政者以百姓皆為善民為理論前提,去面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奸民,必然使政治無效,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則將最壞情況考慮在內,預設治下之民皆為「奸民」,嚴格以規則去加以防範與約束,如此現實生活中就連奸民亦不得為奸,善民更不可能作姦犯科了。這是一個確保制度或規則普遍性與有效性的政治原理,如何能夠解讀出「流氓政治」的意味?

因此,欲準確理解《商君書》的思想內涵,在方法論上最好能自覺做到兩個區分:其一,區分先入為主的情緒化解讀與同情理解的公正解讀。毋庸諱言,法家具有諸多讓人難以接受甚至令人厭惡的觀點,比如「利出一孔」的思想,出於富國強兵的國家需求,強制限制了人們追求利益的途徑和方式,這與現代的自由觀念明顯衝突;再如,以「斬首」數量作為標準去考核士兵功過,也確實過於血腥與野蠻,所以法家自古以來招致太多批判,批判法家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然而,如果先入為主地將《商君書》《韓非子》等法家著作視為傳播邪惡的經典文獻,甚至將讀者對現實的某種不滿情緒投射到法家批判那裡,勢必有損法家思想的公正理解,也難以準確把握法家其實亦有崇高的價值訴求。《商君書·修權》本著公私分明的立場,強調君主應該「為天下位天下」「為天下治天下」,《商君書·靳令》更提出聖君「述仁義於天下」的政治理想。唯有超越古代儒家的「暴政」批判與現代學者的「專制」批判,站在公允的學術立場,才能給予《商君書》恰當的理解與評價。其二,區分基本政治原理與具體措施。《商君書》最重要的政治原理,就是順應時代演變特徵,制定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而不必拘泥於傳統。具體而言,就是確立「法治」的正當性,取代傳統的「禮治」,以強制性的規則體系或制度體系去治國。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政治原理,也是章太炎為商鞅正名的基本著眼點。《商君書·去強》與《商君書·弱民》還闡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治國道理:「主貴多變,國貴少變。」主貴多變,就是指治國過程中,執政者應該根據客觀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治國方略;國貴少變,則是指為百姓排憂解難謀求福利的正當制度與基本原則,不能輕易說變就變,應該具有穩定性。當然,《商君書》成書列國紛爭的大爭之世,其思想因應於戰國時代富國強兵的現實需求,故帶有濃厚的戰時主義色彩,諸多具體措施亦難免烙上了戰時主義的時代印記,有時往往走向極端。如否定儒家的觀念,將其視為「六虱」(《靳令》),又如將民力視為富國強兵的工具,主張摶民力(《農戰》),再如過分強調懲罰性的「以刑去刑」措施而走向嚴酷(《去強》《靳令》《畫策》),從而對「為天下位天下」「為天下治天下」的政治理想強調不夠。今人在閱讀《商君書》時,既要關注其特定歷史語境下的具體措施,也要留意其基本政治原理及理想訴求,不能以偏概全,以其具體措施完全定性其思想特質。

《商君書》的主旨,在當時特定歷史語境之下,在於創建一套制度體系,以賞罰為手段,以功用為目的,排斥各種不切實際的學說,獎勵耕戰,從而有效聚集民力,最終實現富國強兵。極端甚至殘酷的政策措施裡面,實則蘊涵著深刻的基本政治原理與價值訴求。今人研讀《商君書》,既要給予其同情的理解,又要在批判的視角下深掘其基本政治原理的理論價值。同時,我們對於《商君書》過分強調國家本位、忽視民眾權益的思想,亦應保持足夠的理論警惕。

《商君書》的思想研究,尚有待深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麥孟華的《商君評傳》(梁啟超主編《中國六大政治家》第二編,廣智書局1910年版)、陳啟天的《商鞅評傳》(商務印書館1945年版)、楊寬的《商鞅變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楊鶴皋的《商鞅的法律思想》(群眾出版社1984年版)、鄭良樹的《商鞅及其學派》(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版)、《商鞅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等,均是研究商鞅及《商君書》的重要參考資料。

(「怎樣讀經典」由中華讀書報、杭州驫馬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推出。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推薦閱讀:

snwqk的圖書館-----經典語錄(3023)
【轉載】張愛玲:關於男人、女人的經典語錄
經典心理學故事集---千金難買的是快樂
幽默經典語言
經典語錄:最傷人的話一般都出自最溫暖的嘴

TAG: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