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師講中醫基礎理論9(3期班)
第9講
文字:徐進、尹軍、祁含春
校稿:劉瓊
主講:周水金
各位學員,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們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第九講,課本上的第二章的第三節血和第四節的津液內容。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大家經常談及到的一個概念。中醫是怎麼來論述血的?今天我們來學一下什麼是血?血在我們體內是怎麼生成的?血的生成又和我們體內哪些臟腑有關係?血在我們體內是如何運行的?血又有什麼功效?
上一講我們講了氣,氣是我們人體內的基本生命物質,血和氣在人體內是同等重要的。在我們人體生命物質氣、血、津液系統中,氣和血常並稱為氣血。氣和血相比較,氣是無形狀態,看不見,摸不著。那就是為什麼國外研究人體經絡時將人的屍體作為標本進行研究,結果找不到經絡,但我們在進行針灸治療時用針刺激經絡穴位確實是有療效的。人死了,氣散了,經絡就沒有了,所以用屍體是沒辦法找到它的。氣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血是有形的。從陰陽的屬性來說,氣屬於陽,血屬於陰。一般我們稱氣和血為氣血。氣血為我們生命的兩大基本物質,而且是兩大非常重要的生命物質。
以上既是強調氣血的重要性,也是簡單地說了一下氣和血的區別。血和我們平時所講的血氣是有區別的,所謂的血氣指的是血液和氣體。我們平時日常所講的血氣方剛的血氣,它指的是氣質、精力、感情給人的一種整體感受。那血到底是什麼?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血循行在我們脈中,即我們所講的脈管之中,而且是富有營養的,紅色的液態物質,這就是血的特性三大方面表現。血是構成我們人體、維持我們生命活動的物質之一。因為脈是血循行在裡面,血在哪裡?血住在脈裡面,相當於脈管是血的家,所以說血居住在脈管里,把脈稱之為血府。府就是家的意思,古代稱周家為周府,張家為張府,血居住的地方就稱之為血府。清朝王清任的《醫林改錯》裡面就有非常出名的處方血府逐淤湯,這個方子就是以這個概念命名的。血的概念蘊含了三個內涵:第一個,血是紅色的液體,這揭示了血是物質性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第二個,血具有營養和滋潤的作用,這揭示了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第三個,血循行在我們周身,這揭示了血發揮生理作用的基本條件。這三點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人體的血是怎麼生成的?血的生成來源有兩大方面:
一個是我們的脾胃,我們吃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水谷,所謂的水代指一切可以喝的東西,所謂的谷代指一切可以吃的東西,水谷包括我們現在的食物和飲料這兩大方面。水谷吃進人體後,進入脾胃被脾胃消化、吸收以後,水谷中的精華物質即古人所講的水谷精微被吸收形成血。這就是血生成的第一個來源。那這個水谷精微具體是怎麼化生成血的,在《黃帝內經》中講的是非常清楚的,課本上引用《黃帝內經·靈樞·決氣篇》中的:「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這也就是說,中焦的水谷精華物質,受到人體脾腎之氣的作用然後運送到人體的心,就變成了紅色的血液了。這個過程大概就是從我們吃的水谷進入脾胃,脾胃吸收水谷的精微後,水谷的精微被輸送到心肺,水谷精微在心肺精氣主要是心氣的交合之下形成了血液。這個過程和我們現代醫學所講的心肺循環很相似。這裡面其實涉及到兩個其它概念,所謂的汁,其實就包括化為營氣的精微物質和有用的津液,這兩個進入脈中變化為紅色的血液,因此由水谷之精化生的營氣和津液化生的物質是構成血液的兩大組成成分。大家對這個概念可能會有點模糊,那怎麼理解它呢?我們血液生成的過程中,吃進去的東西被脾胃吸收以後,脾胃把裡面的營養物質吸收了,這個營養物質化生成兩種物質即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進入脈中,通過脾氣的升發輸送到心肺中,特別是心中,通過心氣的作用最終形成血液。這麼一個過程中,如果出現血虛的情況,那麼就要考慮血的生成是否出了問題。在血的生成過程中我們要考慮什麼呢?首先考慮你吃的東西怎麼樣,吃的東西有沒有營養,吃的東西有營養才能被脾胃吸收,然後考慮吸收東西的脾胃功能怎麼樣,脾胃的功能強才能把水谷正常吸收,脾胃的功能不行就不能正常吸收,這也會造成血液化生之源不夠。如果這兩個過程都沒有問題,那麼水谷精微到了心肺之後,心肺的功能怎麼樣,特別是心的功能,只有心氣充足才能化生足夠的血液。如果一個疾病是血虛,那麼我們就要考慮這些環節。
血液生成之源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腎精,腎精是化生血液的另一個基本物質。腎精,腎主骨,骨生髓,骨髓是可以直接化生血液的。現代醫學中造血是在骨髓這一塊,所以說血液方面的疾病經常要抽骨髓化驗。這相當於說血液生成來自於兩條道路,一條是後天脾胃吸收,另一條就是先天腎精。所以我們補血的時候,經常是補脾胃、補腎精,怎麼去處理,當然有時候也需要調整心肺的功能。我們知道了血液是怎麼來的,我們才知道該怎麼來處理這種血虛的情況。當然血虛不僅僅是血生成不夠,還可能是消耗過多,或者說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果是生成不夠,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如果是消耗過多,我們應該從其它的方面考慮。也就是說在貧血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疾病。我們學了這個東西,那我們為什麼學這個東西,這就是目的所在。學了這個東西,我們才能思考疾病是怎麼來的。因為這個腎精基本上是固定的,先天就形成了,當然後天也可以消耗。但血液的真正來源還是脾胃的吸收。也就是說飲食多的話,吸收好的話,血液就正常生成;飲食太少的話,吸收不好的話,血液就不能正常生成。因此長期的飲食不良,攝入不夠或者是脾胃運化功能比較差,長期失調,都有可能導致血液生成不足,從而形成生理的血虛的病理變化。
綜上所述,水谷精微、營氣、津液、腎精,都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但是,津液和營氣都來源於飲食,經脾胃的消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就物質來源而言,水谷精微和腎精是血液中的主要物質基礎。
血液的生成與哪些臟腑有關係?
首先,是和脾的關係。脾是後天之本、氣血化生的源泉。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最基本的物質,所以血的生成跟脾的關係非常重要。脾在血液的生成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且脾氣統帥五臟六腑的血液,靠它來控制靠它來調攝,所以說脾胃是生血之源。
第二個,和心的關係。我們以後要學臟象,心主血脈。一個是心臟有行血,就是運行血液的作用,它會輸送營養物質,使全身的各個臟器獲得充足的營養,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促進血液的生成;二是水谷精微通過脾的傳輸、升清作用上傳到心肺,在肺吐故納新之後,復注於心脈變成新鮮的血。所以說血乃中焦之汁,然後奉心化赤而為血。
三是,和肺的關係。肺主一身之氣,參與宗氣生成和運行。氣能生血,氣旺生血功能就強,氣虛生血功能就弱,所以肺與血的生成也有關係。
四是,和肝的關係。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是藏血的器官,是貯存血液的器官。精血是同源的,我們後面講的津液、精血是同源的。肝血充足腎才會藏精,精充足血才能夠充足,所以血和肝臟也有關係,肝臟是儲存血的一個器官。
五是,和腎的關係。腎是先天之本,是貯存腎精的器官。腎精可以化生成為血液,所以有血的源頭在腎的說法,傳統的說法是生血之本在腎。
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心是主血的。肺吸清呼濁、奉心化赤,肺是相傅之官,如果心是皇帝的話,肺就是宰相,他是奉心的詔書,來呼吸新鮮的空氣進行空氣清濁的交換,然後來生成新鮮的血液。脾胃是氣血化生的源泉。肝臟,精歸肝化血。腎臟是直接腎精化血。
血在體內的運行是循環式的運行。血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飲食水谷進入我們的脾胃,就吸收了水谷的精微,水谷精微裡面的濁氣就直接歸入到心。心又通過肺化成血,又通過肺輸送到皮毛,皮毛又通過脈管回到我們的五臟六腑,然後再又回到心。《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是這麼論述的: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精,精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用現在的話來講簡單來說就是食物進入體內後產生的水谷精微,濁氣部分進入心臟、歸心,精氣進入肺內,歸肺。中醫說肺朝百脈,輸精到皮毛,毛脈合精,脈氣行於六腑流於心肝脾胃腎四臟,氣復歸於心構成我們人體的一個循環。這就是中醫講的大循環的路線,相當於心血離開心臟後經過靜脈,然後到絡脈、再到更小的脈絡,然後流到全身,再經孫脈、絡脈、靜脈再回到心臟,這就是一個大循環。而小的循環是指飲食進入脾胃以後,濁氣直接歸到了心,精氣歸肺,肺助心行血,構成了我們心肺的一個循環,就是小循環。這個方向雖然和我們現代生理學對血液循環的認識有所不同,但是已經明確提出了心肺與脈構成了血液循環的一個系統。
中醫講的血到底有什麼功能?血有兩大功能,第一個它是有直接的濡養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營養作用;第二個是化神。營養的作用就不用給大家過多的去論述了,課本上講得很清楚。它能夠營養全身五臟六腑包括我們的肌肉、皮膚、毛髮,以及感覺和運動各個方面。那麼血量如果充盈的話濡養功能正常,面色就會紅潤,肌肉壯實,皮膚和毛髮都比較韌實,感覺也比較靈敏,運動也會自如。如果血在虧少的狀態下,濡養功能就會減弱,就會出現面色萎黃、肌肉消瘦、肌膚乾澀、毛髮不榮、肢體麻木和運動無力這些情況。所謂的化神是血的肌體精神活動,血是我們肌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說明人體的精神活動必須得到血液的營養。只有物質基礎充盛才能夠產生充沛、舒暢的精神情志活動。在我們人體血氣充盛的狀態下,血脈調和的前提下,人的精神才比較充沛,神志才比較清晰,感覺才會比較靈敏,思維才會敏捷。反之就會出現健忘、失眠多夢、煩躁驚悸,也就是血虛的一個神志方面的情況,嚴重的會昏迷、妄語。
血在體內的運行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氣的推動和溫煦的作用。氣的推動和溫煦作用使血液運行不息並保持一定的速度。第二個氣的固攝作用,就是說可以控制血液按照一定的軌道來運行。這個正常我們臟腑的功能才會正常。第三,脈道是通暢無阻的,因為我們血管是通暢無阻的,沒有瘀塞瘀堵的情況血液才會正常運行。第四,血液本身的質量是正常的,沒有血虛、血虧、血熱的情況。第五,就是其他的一些病邪對血液運行的影響。比如說痰邪、熱邪。這個以後我們會講。
以上就是血液相關的一些知識和概念。
我們再來看看津液。津液是指我們人體中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了各個臟腑、形體、官竅內在的液體以及正常的分泌物,是構成人體和維持我們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眼睛一直是比較濕潤的,這就是有眼液在滋潤著眼睛,這就屬於我們中醫講的津液。再比如說人體膝關節裡面有關節液,這也屬於津液的一部分。這個就很多了,還有腦袋裡面的液體,包括我們腹腔里、臟器里所有的液體。就是說一切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的水液樣的東西就稱為人體的津液。津液其實就指我們人體內的水。這種水有兩種:一種是質地比較清稀、流動性比較大,布散於我們體表的皮膚、肌肉和孔竅,並能夠滲入我們血液之中,起到滋潤的作用,稱之為「津」;還有一種是質地比較濃稠的、流動性較小的,灌注在我們的骨節、臟腑、腦髓等,起到濡養作用的,我們稱之為「液」。象關節腔里的關節腔液就屬於液的範疇,就不屬於津,但是我們一般來說都籠統的稱之為津液。津液的來源也是水谷精微,也是和脾胃的關係比較大。
津液是怎麼輸布的呢?人體津液的輸布主要與以下的幾個臟腑有關係:脾臟、肺臟、腎臟、肝臟以及三焦。
脾將津液向上輸送到肺,肺有宣發和肅降的作用,再通過肺將津液輸送到全身,也可以由脾直接將津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肺有兩個功能:宣發和肅降。宣發可以將津液輸送到全身的體表,因為它是往上走的,往上走就是輸送到上面的體表的部分;肅降就是可以將津液向下部分的內臟輸送。那麼肺可以將津液往兩個方向,一個向上走一個向下走,一個向外一個向內,並將代謝產生的這種濁就是說廢棄的物質輸送到膀胱和腎臟,所以肺稱之為水之上源。也就是說它既可以輸送津液到各處,又可以把津液代謝產生的廢棄的物質又輸送到膀胱和腎,然後通過小便排解出來。所以說肺稱之為水之上源。
腎主水,腎在津液的代謝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主宰的作用,腎對水液的這種功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指腎氣對人體水液的代謝有推動和調控作用;二是腎臟本身也是參與津液輸布的,像尿液的排泄是通過腎臟完成的。
再一個是肝,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水液是需要通過氣來推動的,所以水液是否正常運行與肝臟有很大的關係。
再一個是三焦,三焦是我們體內水液和諸氣運行的一個通道,具體是指什麼現在還有爭議。三焦保證了我們臟腑間津液的輸布,是一個通道,像一條條水渠一樣,水也是通過三焦這樣的通道輸送到全身各處的。
說了這麼多津液在體內是怎麼去輸送的,我們再來看一下津液在體內怎麼生成?津液的生成主要是跟脾臟和腸胃有關係。首先,脾胃的運化,胃主輸納,將胃裡面一部分精華的物質給吸收了;再一個是小腸,小腸主液,小腸有秘別清濁的作用,可以吸收水谷的精微;大腸主津,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這三方面的吸收,都會輸送到脾,然後通過脾的作用,生成我們的津液,這是津液的三大來源。也就是說脾胃、小腸和大腸。脾胃運化、小腸主液、大腸主津。
再來看一下津液的排泄。津液的排泄主要與肺、腎、膀胱、大腸有關係。排泄主要有四種方式:一個是,通過汗液排出去。肺氣宣發、輸津於體表,經過氣的蒸騰激發,形成了人體汗液的排出。二是,人體的呼氣,即把氣呼出來。肺主呼吸,呼出這種水氣,這也是津液消耗的一種代謝方式。三是,尿液,腎氣蒸化,生成尿液,經腎氣推動激發作用排出體外。腎氣的固攝作用,使尿液不會隨便到處亂流。尿液也是津液一種排泄方式。四是,大便,大腸腸化糟粕,帶走一部分殘餘的水分。簡單的說津液的排泄主要有四種方式:第一個是通過尿排泄,第二個是通過汗排泄,第三個是通過呼吸排泄,第四個是通過大便排泄。
水液如果出現代謝的異常,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水少了,這種情況就考慮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成少了,二是消耗太多了。如果津液少了,會出現口乾、口渴、抽筋,關節液會減少,出現關節疼痛。像老人家膝關節疼痛就和津液的減少有關係,因為消耗了幾十年,已經幹掉了。本來骨頭和骨頭之間有津液,有潤滑的作用,突然一下子全部幹掉了,所以關節骨頭碰骨頭,自然會出現疼痛,就容易出現增生的情況。第二個就是津液太多了,津液需要通過氣去推動它,如果臟腑功能比較差,氣不能夠推動津液,它就會停在某一個位置,這樣就會產生很多疾病,津液停頓久了就會生成痰。痰是我們中醫講的一種病理物質,痰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就是我們咳出來的看到的痰;還有一種是無形之痰,你用肉眼看不到的。也有可能津液儲存的比較多就會出現往下流,流到下面下不去的話,就會停留在最低的位置。比如說腳上面,腳就會出現水腫的情況。
津液有什麼作用?津液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個是濡養滋潤的作用;第二個是補充血液的作用。因為津液是水,血液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是津液。津液充足,就會源源不斷的補充血脈,這時血液也會充分。津液不夠,血也是不夠的,就出現貧血的情況。津液少了,濡養補血的作用就差了;津液多了就容易出現水腫,出現氣機不通暢的情況。以上就是津液的一些相關的知識。
我們學習這個東西,大家就要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怎麼運行的?跟哪些臟器有關係?如果出現疾患,我們應該怎麼去思考?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這樣我們治療的時候才比較好治療。比如剛才我們講的膝關節的疼痛問題,是津液虧少的情況嗎?如果是津液虧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消耗太多還是生成不夠?我們怎麼去治療才能夠使他的這個津液又能夠恢復正常?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去思考的問題。只有你真正的把中醫基礎理論的知識學透了,你用中醫的思維去看待疾病的時候,你才能夠在頭腦裡面有一個清晰的思維,才能夠把問題的前因後果想清楚。只有你把疾病的前因後果想清楚了,明白了它的病機是什麼,這個時候你再來處方用藥,自然治療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很差,絕對就比你身邊的同行,沒有想清楚的,效果就來得更好。所以說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基礎學好了,你才能夠有一個強大的中醫思維的能力,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靈活的去應對我們在臨床上碰到的各種問題。
關於津液的功能我再給大家補充一下。津液的滋潤濡養作用,它布散到我們的體表,就能滋潤我們的皮毛肌肉;滲透在我們的體內就能濡養我們的臟腑;輸注在我們的孔竅就能夠濡潤我們的關竅,比如說眼睛、鼻子;如果滲注到我們的骨、脊、腦這些部分,就會充養骨髓、脊髓、腦髓;流注到關節里,就能夠滋潤我們骨節的屈伸作用。所以在臨床上,如果你看到他的皮膚肌肉比較粗糙、乾巴巴的,皮膚瘙癢,這種就是津液少的一種情況了,就要考慮是生成少了還是輸送的過程出現了障礙,還是消耗的太多。比如說我們眼睛出現乾澀的情況,到底什麼原因引起的?首先他肯定是津液少了,津液少了是什麼原因呢?是消耗太多了嗎?還是生成不夠呢?這個你要去想清楚,在用藥的時候處理起來就會心裡有底,才能夠處理好這些問題。至於它充養血脈,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注入在脈中,化生成血液,能夠滋潤濡養全身。津液可以調節血液的濃度,津血就可以互生,這個時候提醒你們血液它其實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津液。如果我們碰到用現代方法檢查出來血液出現了問題的病人,血液非常的濃稠,我們是不是可以補充一些津液就可以調整血液的濃稠度呢?就可以稀釋它呢?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去思考的問題。事實上津液的功能還能夠調節體內外環境陰陽的相對平衡的一個狀態。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基於津液的一種排泄方式——汗液,像氣候炎熱的時候,或體內發燒的時候,我們通過汗液的排出,把熱量帶出去,達到散熱的目的;而天氣冷的時候,津液因為我們的皮膚毛孔閉塞起來,不對外面泄,從而維持我們體溫的一個相對的恆定。所以說津液的作用其實在三大方面。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我們下一講講第五節的神和第六節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係問題。我們好好的來把這些關係再捋一捋,順便把這些氣、血、津液它們運行的流程到底什麼樣的再講一講,加深大家的印象。氣、血、津液、神這些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再把課本好好的看一下。
非常感謝大家的收聽。
推薦閱讀:
※誰來拯救我們的老師
※《跳好雙人舞》 李中瑩老師親授最後兩期 (內含豐富視頻哦)
※王晶輝老師的天價衣
※人算,不如天算——摘自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之學用者感悟
※旺向文化【鄭宇寰老師之姓名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