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陵墓 北魏帝陵(下)
北魏孝文帝名元宏,本名拓拔宏,是北魏獻文帝元弘和獻文李皇后之子,被立為太子後母親被殺,後父親退位為太上皇后即位,當時還不到五歲。幾年以後,父親又為祖母馮太后鴆死。從小在馮太后教育下長大。太后死後親政,勵精圖治,推行漢化改革,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有為之君。在改革的過程中,殺太子,破除各種阻力。成功遷都洛陽,行漢典,讓北魏的國力大增,同時,也為南北統一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元499年,孝文帝在討伐南齊的途中,病死於河南南陽谷水行宮,年33,第二年,葬長陵。長陵位於今天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官莊村南,有兩座大冢。比較大的一座,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陵墓,小一些的,是他的第三位皇后,文昭皇后高氏的陵墓,文昭皇后,也是宣武帝元恪的生母,被魏孝文帝廢后馮氏所殺。最早,埋葬在洛陽老城的盤龍冢。後來,北魏宣武帝即位以後,尊母親為皇太后,遷葬於長陵附近。而本來的陵墓就被掘壞了,於是在史料上又稱之為壞陵,後來唐太宗與王世充,竇建德大戰之時,還曾經在壞陵上觀察過戰場形式。北魏孝文帝前後有三位皇后,前兩位都是去其祖母馮太后的侄女,馮太后之弟太師馮熙之女,第一位皇后早年被廢,出家為尼,第二位皇后淫亂後宮,與男寵高菩薩以巫蠱之法謀害孝文帝,被廢后毒死,史料記載葬於長陵陵園之內,但是沒有關於她墓葬位置的記錄。長陵現存兩個大型封土,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長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長110米。兩冢相距約100米,當地俗稱"大小冢"。此外,在長陵周圍,有很多的建築構件和磚瓦殘塊。攻略坐從洛陽到孟津的巴士,在官莊下,向東穿過莊子,就能看到兩座大冢北魏宣武帝元恪之景陵
景陵,是北魏第七位皇帝,宣武皇帝元恪的陵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邙山鎮冢頭村。元恪,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二子,長子元詢因為反對漢化改革被廢處死後,立為太子,生母為文昭皇后高氏。孝文帝死後即位,宣武帝是一個非常平庸的皇帝,碌碌無為,但是佞信佛教,龍門石窟也就是在他在位期間,得到第一次大規模的修造,其中著名的賓陽三洞,相傳就是這位天子,以他父母的形象修造的。同時,北魏在宣武帝朝迅速衰落,官員皇族腐敗,土地兼并嚴重,最為重要的是,扼守北魏北境的懷柔武川等六鎮的鮮卑軍民,由於對漢化改革不滿,開始不斷組織暴動,北魏王朝開始亮起紅燈。公元515年,宣武帝病死於洛陽,留給他年由兒子孝明帝的,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了。和孝文帝陵相仿,北魏宣武帝陵的墳丘同樣呈圓丘型,高二十餘米,由於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內,陵墓本來的建築遺迹已經很難發現。陵前有兩尊石刻翁仲,原物已收藏在洛陽石刻博物館,古墓館內經證實為複製品。但是依然可見原物之形制。有鮮明的鮮卑風格。石人雙手拄劍,寬袍大袖,酷似漢人,但是冠是典型的鮮卑胡冠。翁仲沒有鬍鬚,顯然是孝文帝改革後,正衣冠的產物。
陵墓已經挖掘並供遊人參觀,不過墓是空的,長長的甬道直通墓室,比較顯眼的是墓室石門兩側雕刻的武士象,瞋目張口,十分威猛,盔甲的細節雕刻得非常到位,陵墓的穹頂很高大,棺床位於墓室西側,為青石板所制。景陵歷史上曾經多次遭遇盜掘,最遲的一次,是清代光緒年間,盜墓賊將地面上鋪滿的青石磚起走後,又將棺槨拉出陵墓。後被追回。在景陵兩邊,還有兩座從其他地方整體搬遷來的陪葬墓,墓主元賈勰和元叉,都是北魏皇族,此外,根據史料記載,北魏宣武帝的皇后,也就是北魏王朝的葬送者胡後,在被爾朱榮沉河死後,由孝庄帝收葬於景陵附近。景陵所在的古墓博物館,已經改名為古代藝術博物館,個人覺得這是洛陽不可不去的景點,特別是陵墓愛好者。這裡複製或者原址搬來了從西漢到明的洛陽周邊的很多古代墓葬,而且收藏了不少的墓誌,而且不要門票,相當物美價廉。攻略: 在洛陽市古代藝術博物館內(以前叫古墓博物館),從洛陽火車站坐83路其他陵墓洛陽北魏皇陵區還埋葬有北魏孝明帝元栩和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但是兩位皇帝由於非自然死亡和歷年來盜掘的緣故,墓址沒有清晰的判定。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孝庄帝庄陵,在離宣武帝景陵不遠的邙山附近,應該是有依據的。此外,北魏的幾個廢帝,如廢帝,節閔帝,都是被權臣所殺,陵墓已不可考,其中史料記載,廢帝元朗,在被權臣高歡殺死後,草葬於鄴城南之野馬崗,儀同庶人。北魏的末代皇帝孝武帝,則被西魏權臣宇文泰毒死,他的陵墓稱為雲陵,大體在今天陝西省咸陽市富平縣。
推薦閱讀:
※東羅馬諸王朝的皇帝死後存在帝陵一說嗎?
※關於清昭陵陵內外兩處石碑的問題?
※此陵墓數百年無人敢盜,孫殿英曾派人持槍而入,不料全軍覆沒
※中國陵墓與祠廟(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