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成道日與臘八節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十二月稱為「臘月」,初八稱為「臘日」,俗稱「臘八」,這天就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臘八節。臘八節喝臘八粥是流傳千年的習俗,但您是否知道臘八粥的名稱就起源於我們開封。
中國古代,即有在臘月、臘日合祭諸神報答祖先的習俗。但臘日在漢、魏時並不定在十二月初八。到了南北朝時,才定在這一天。《楚歲時記》云:「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後來,隨著佛教的普及,由於十二月八日是佛祖成道之日,故「臘八」又成了佛教的節日。
關於「臘八」的食品,據《中國面點史》記載,五代時人們在臘日這天只食「萱草面」,萱草面中萱草即金針菜,又名黃花菜。古人以「萱堂」作為「孝順母親」的代名詞。如此,萱草面則含有尊親之意,和古代臘日的祭祀活動相聯繫。還有北宋初年的禮部尚書陶谷的《清異錄》說,東京(開封)城閶闔門(大梁門)外專賣節令食品的市店「張手美家」,冬至後專賣萱草面,臘八這天賣「法王料斗」,法王料斗指什麼尚待考證,有專家稱或許就是「臘八粥」的另一名稱。
到了北宋才開始有臘八粥名稱的記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十二月初八,京城各大寺都舉行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給門徒,叫做「臘八粥」,京城之人此日各家各戶也都用各種果實雜料煮粥而食,閭巷之間家家戶戶互相贈送臘八粥。《清稗類鈔》也說:「臘八粥,始於宋,十二月初八,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看得出,北宋京城開封寺院與坊間已有食臘八粥的風俗,看來開封確為臘八粥的發源地。諸大寺即鐵塔寺、繁塔寺、相國寺、鐵佛寺等,寺院的粥之所以稱為七寶五味粥,「七」佛教吉祥數字,含「得道升天」之意;「寶」指乾果,如紅棗、百合、蓮子、銀耳、果脯、桂圓、核桃仁、柿餅、葡萄乾等;「五味」泛指五穀雜糧,如稻米、粟子、豇豆、綠豆、小豆、豌豆、麥仁、花生米等。
臘八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是寺院重大佛事活動之一,由於皇家倡導善男信女到寺院焚香拜佛者絡繹不絕,為了便利香客,開封各大寺院制粥饋贈。流傳民間後,又名臘八粥、八寶粥,並以此供佛、齋僧、孝敬老人、互贈鄰里,久而久之,臘八這天就演變為臘八節了。
推薦閱讀:
※香香甜甜臘八粥,吉祥如意又一年!
※熬臘八粥因人選料
※做臘八粥的技巧
※尚慧民俗 │ 臘八節來了 教您做碗暖心粥
TAG:臘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