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十四:安徽績溪章氏——崇文重教 禮義相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客戶端推出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帶您走近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800多年前,福建浦城章仔鈞後裔中的一支在安徽績溪開族。「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績溪章氏秉持耕讀為本、節儉持家的理念,將《章氏家訓》奉為修身之要義、育人之根本,代代相傳、風範世襲。安徽績溪章氏:崇文重教 禮義相傳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時間:2015-09-29 08:00  章氏家族代表人物

  章仔鈞(868-941年):字仲舉,號彰良,福建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世稱太傅公,是《章氏家訓》的創立者。自幼勤奮好學,後出仕為官,深受百姓愛戴。其素以「吾不幸生當 亂世,諸子當以『仁』字為名,示其有志於仁也」戒其子孫。卒後獲贈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武寧郡開國伯,後追贈琅琊王。

  章榮甫(1289~1355年):為績溪縣邑「西關章」始遷祖,《章氏家訓》傳承者,曾長期擔任績溪縣掾史,名重一方。

  章道基(1756-1830):清代嘉慶年間著名鹽官,熟知鹽法史,長期直掌多處鹽場的行政與產銷權,尤其是批驗鹽引大權,為官清廉。他以「職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無貳爾心」警示自己和後代兒孫,為官當盡其責,為政要竭其力。是章氏子孫嚴格遵循《章氏家訓》的典型代表之一 。

  績溪章氏故居代表

  「西關古里」是舊時績溪縣邑章姓族居地,有眾多章氏先人的古民居遺存,代表有:

  職思堂主人是清代嘉慶年間著名鹽官章道基。他為官清廉,職責本分,以「職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無貳爾心」警示自己和後代,為官不能過分享樂以至忘記職責本分,為政要竭力而為但又切忌肆意弄權。

  慎思堂主人是清代徽商章道源。他一生樂善好施,救災賑災、修橋補路,有「績邑義士」之稱,年邁之期仍傾囊辦學,領頭創辦了績溪東山書院。「慎思」二字,是誡勉子孫為人處事謙虛謹慎,忌為富而驕狂。

  文承堂主人是清同治年間太學生章定昭,曾例授奉直大夫,賜封奉政大夫,是當時徽州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文承」兩字昭示子孫後代要發奮讀書,繼承先祖文化並發揚光大。

  《章氏家訓》簡介

  《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作者章仔鈞(世稱其太傅公)。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鈞後裔中的一支遷至績溪以來的800多年,《章氏家訓》一直被績溪章氏家族奉為傳家之寶。

  《章氏家訓》共196字,主要內容為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忍讓安家,嫖賭敗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聽離間,不生憤事,不專公利。其最核心的內容是耕讀和勤儉,最核心的思想在於教育子孫後代以知書達禮修身立命,遵守規矩為家族爭光。

  《章氏家訓》將修身之大法、育人之根本以淺顯直白的語言警醒告誡子孫後代,約束有規有矩、教化擲地有聲,讓章姓族人無論為官為商抑或從教,都恪守家訓、風範世襲,成為治家良策。

  ●視頻腳本

  序

  白雲之下,這是一片神奇的山川,清溪如練,煙樹寒碧,層巒疊翠,雲蒸霞蔚。這裡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這裡有著一個人文厚重、家風 純樸、生生不息的家族——績溪章氏。

  安徽績溪章氏:東南鄒魯重禮義 熠熠家訓照古今

  績溪,地處安徽省南部,東倚天目山,西枕黃山,橫貫績溪中部的徽嶺,是徽州、安徽冠名的由來;登源河、揚之河、徽水河溪流縱橫,眾派歸宗,為新安江和青弋江發源地之一。績溪自唐代置縣,歷經千年,人文薈萃,文化昌盛,素以「東南鄒魯」而著稱。明山秀水,造就「江東第一勝境」;「邑小士多」,最是徽州禮義之邦。

  800多年前,福建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章仔鈞後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於宋朝宣和二年,定居於績溪登源河之畔。歷經滄桑,章氏後裔崇本敬祖,薪火相傳33代,形成了「瀛洲章」、「西關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他們世代耕讀,恪守家規,「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邦無尤民,民無尤行,刑罰設而不犯,風俗美而不流。」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卞利:

  歷史上來自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和全國其他地區的名門望族,共同創造和成就了博大精深、全面發展的徽州文化。自宋代以來徽州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英才輩出領先於全國,其中章氏家族的貢獻尤為突出,那麼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高風亮節的先祖,還有代代相傳、共同遵守的一個傳家之寶《章氏家訓》。

  【現場誦讀】「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翻開績溪《章氏族譜》,章氏家訓赫然卷首。《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作者章仔鈞。唐天佑年間,章仔鈞率軍守護蒲城,後人稱其太傅公。

  徽州文化研究者 方靜:

  章仔鈞的年代,正值唐末戰亂紛起之時,自幼勤奮好學的他,後來出仕為官,保一方民眾平安,深受百姓愛戴。他的妻子練夫人曾救一城百姓免於屠戮,夫妻二人皆為忠義典範。其中最寶貴的遺產,就是這短短196字的家訓。

  章氏家訓以淺顯直白的語言警醒告誡子孫後代: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忍讓安家,嫖賭敗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聽離間,不生憤事,不專公利。其最核心的思想在於教育子孫後代以知書達禮修身立命,遵守規矩為家族爭光。

  績溪章氏後裔 章澄宇:

  我們章氏家訓的核心,是耕讀和勤儉。耕就是事稼穡,豐五穀,踏實本分,養家立命;讀就是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所以,耕讀就是既學謀生,又學做人,無論從事什麼都要勤奮節儉、盡本求實。這是揚的一方面,戒的一方面,家訓中也談了很多,主要是戒不才,戒無志,戒從邪, 戒貪婪。

  數百年來,績溪章氏家族子孫將《章氏家訓》奉為修身之要義,育人之根本,無論為官為商抑或從教,都恪守家訓,風範世襲,留下了眾多至今仍為社會傳揚的典範美談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成為名城之瑰寶。

  走進績溪縣城章姓聚族而居的西關古里,從這些寓意深遠的堂號中,即可以管窺家訓文化的浸染 。

  ——職思堂的主人是清代嘉慶年間著名鹽官章道基,他為官清廉,職責本分,留下了「職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無貳爾心」的著名楹聯,以此警示自己和後代,為官不能過分享樂以至忘記職責本分,為政要竭力而為但又切忌肆意弄權。

  ——慎思堂的主人是清代徽商章道源,他一生樂善好施,有「績邑義士」之稱,年邁之期仍傾囊辦學,領頭創辦了績溪東山書院。慎思二字,是誡勉子孫為人處事謙虛謹慎,忌為富而驕狂。

  ——文承堂的主人是清同治年間太學生章定昭,是當時徽州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文承」兩字昭示子孫後代要發奮讀書,繼承先祖文化並發揚光大。

  章氏家訓的影響源遠流長,在績溪章氏首遷之地瀛洲,至今傳誦著「父子儒將」的故事。明代御 史章瑞,剛直清廉,因揭露大太監劉瑾,被貶謫至廣西僻壤,他整頓軍政,平息叛亂,名揚內外 。其子章釗,任雲南曲靖通判,領兵反擊邊境騷擾,三戰三捷。父子二人,皆有先祖章仔鈞的風範。

  徽州文化研究者 方靜:

  在家訓的熏陶下,章氏後人秉持耕讀為本、節儉持家、忍讓為榮的理念,堪稱一門濟美。歷朝歷代儒宦儒商達百人,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明理好義。清朝的《績溪縣誌》上記錄在案的章姓人 士竟有63人之多,有的為官清廉,有的詩文傳世,有的尚義孝親,有的樂善好施,這與他們的傳 家之道《章氏家訓》是分不開的。

  至近現代,績溪章氏更是湧現出眾多的傑出英才。這裡有五四時期才華橫溢的進步作家章衣萍;有著名氣象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章基嘉;有曾任安徽省圖書館館長的章安翔;有國家一級美術 師、曾任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的章飆。他們無一例外都踐行著章氏家訓「眼底有詩書」、「胸中存道理」的教誨。而今天,在績溪城鄉章姓聚居地,家訓影響根深蒂固、潤物無聲,知書達禮、崇文重教、孝老愛親、鄰里和諧蔚然成風。

  績溪章氏後裔 章恆全:

  績溪號稱「東南鄒魯」,現在又被譽為「美好家園,和諧績溪」,這跟我們這裡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靠什麼來傳播的呢?在家庭內部,就是靠家訓的諄諄教誨,靠一代又 一代人的言傳身教,靠源遠流長的家風熏陶。

  【現場誦讀】戒石具左,朝夕誦思。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卞利:

  章氏家訓,同全國其他地區優秀的祖訓家風一樣,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所強調的儒家傳統文化當中的修齊治平觀,對於我們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借鑒意義,對於我們傳承、弘揚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漫步績溪章氏故里,耳邊迴響的是歷史不息的回聲,有如驚濤拍岸,催人奮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好家風源於好家訓好家規,績溪章氏家族恪守好家規,秉承好家風,帶來好民風。

  專題視頻一:正氣守德 照壁戒貪

  走進績溪章氏聚居的湖村,馬頭牆高聳,古民居林立,但最亮眼的建築還是章氏宗祠。宗祠山牆矗立,飛檐翹角,碩大的柱礎、一人難以合抱的立柱、空曠靜謐的空間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顯示出家族的威嚴。祠堂正廳的牆壁上,赫然寫著「忠、孝、廉、節」四個大字,那遒勁有力的筆法,透出章氏族人正氣凜然、剛毅不阿的秉性,也是章氏族人嚴謹守德的寫照。

  然而,與眾不同的是,在祠堂對面的照牆上,畫著一隻搶眼的獸。這隻獸既像麒麟,又似麋鹿,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觸角,身上還長著龍鱗,腳像馬蹄,尾巴短卻翹得很高。此獸不僅渾身沾全了 福財壽喜,而且還頭向藍天,意欲吞日,似乎是貪天為已有。

  績溪章氏後裔 章恆全:

  這隻獸,就是民間傳說中的貪獸,為什麼章氏族人要將貪獸畫於祠堂照壁之上呢?原來,這是章氏先人的良苦用心,他們用此獸告誡子孫:經商不可奸,當官不可貪,做人要正氣守德。

  《章氏家訓》中有這樣的條規「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言,休作生憤之事,休專公共之利。」意思是說:「不可存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眾利益的行為。」

  章氏族人將「貪獸」之圖畫在祠堂的照壁上,發人深省,令人深思,這對當代人來說也有著知榮辱、講正氣的警示教育意義。

  專題視頻二:崇文重教 代有傳人

  《章氏家訓》中開篇即寫到:傳家兩字,曰「讀」與「耕」。文中又特別提到:「不肖子孫,眼 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章氏家族對讀書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據不完全統計,僅居住在績溪西關的章氏,在清代即誕生了太學生、廩生、貢生、邑庠生二十餘人。

  這是西關古里保存最完好的徽派民居——文承堂。其主人為清同治年間太學生章定昭,曾例授奉直大夫,賜封奉政大夫,是當時績溪縣城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文承堂」堂號昭示子孫後代要 發奮讀書,繼承先祖文化並發揚光大。

  西關一帶還有「儒耕堂」、「慎思堂」、「持敬堂」、「積厚堂」等眾多古民居遺存,這些民居的堂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西關章氏子孫秉承家訓、崇文重教、勤奮讀書的歷史傳承。

  西關章定嚴、章定建和章定熙三人,清光緒年間分別擔任和州教諭、安慶府教諭和潁州府教諭, 成為府級教育行政官員,有一門「三教諭」之美稱。

  章氏後裔 章氏文化研究者:章澄宇

  章氏家訓是中國著名的家訓,千百年來一直為社會各界所稱道和肯定。它對績溪縣西關章氏後裔的修身立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篇家訓尤其重視對子孫後代讀書教育的嚴格要求,近現代以來,我們這個家族誕生了一支延綿數代、人數眾多的教師隊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培養了眾多人才,桃李滿天下。

  在廢科舉立新學的清末民初,西關章氏又以家族之力興辦了章氏小學,直至建國後併入現績溪縣華陽鎮中心小學,歷百年之久,為績溪培育了大批人才。這些章氏先輩為章氏小學的創辦、發展 、壯大,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尤其不易的是,他們在貧瘠的生活條件下依然慷慨解囊,捐資助學,令人讚歎。

  章氏後裔 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章文承

  章氏家訓是我們的傳家寶,是我們立身立命的護身符。我們新一代大學生要立志勤奮學習,報效國家,以我們的實際行動賦予章氏家訓更多新時代的精神。

  家訓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它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績溪章氏家族崇文重教,並從家教到學教再到社教,推而廣之,代代相傳,正是對祖先家訓的最好踐行,對章氏家風的最好傳承。

  ●章氏家訓

  《章氏家訓》全文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敗家兩字,曰嫖與賭;亡家兩字,曰暴與凶。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心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 。豈可入我祠而葬我塋乎?戒石具左,朝夕誦思。

  【釋義】

  「耕」「讀」兩字是傳家之寶,「儉」「勤」兩字是發家之道,「讓」「忍」兩字是安家之本,「盜」「奸」兩字是居家必防,「嫖」「賭」兩字是敗家之源,「暴」「凶」兩字是亡家之路。不能存猜忌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眾利益的行為。最要緊的是實事求是、以誠為本,要將不良行為及早消滅在萌芽狀態,切不可發展成惡習慣。子孫怕的不是少,而是怕庸碌無才;家業怕的不是窮,而是怕鋪張浪費;門庭怕的不是冷落 ,而是怕沒志氣;交際怕的不是朋友少,而是怕跟壞學壞。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 點墨水(道理),心智昏迷像喝醉了一樣,身形懈怠如病癱的人一般,卻大肆放縱自己的慾望,行為像乞丐一樣卑微。敗壞祖宗的家業,辱沒父母的名聲,鄉鄰為之羞恥,妻妾為之哭泣,像這種人怎配列入我宗祠族譜中、死後又怎配葬我列祖墳地呢?以上安家處世格言,應日夜誦讀,切記在心。

  ●採訪札記

發現家訓的力量

  「盛館舍以廣招賓客,擴祠宇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傳世顯榮」,這是當年徽商盛況的寫照。今天,我在安徽南部,在那個人文俊逸的古徽州土地上行走,觸目所見,是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園風光。這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又是人文景觀的血脈溝通。而與此比肩相映的,還有櫛比而立、黛瓦粉牆的徽州民居、牌坊祠宇。這些襯托在山光水色之中的古建築,是家族實力的象徵,給我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

  從古代的遺存,到現代的民風;從濃濃的文教書墨氣息,到一個個知書達理的人;從一個個小家,到浩浩的家族,「一門雙進士,隔河兩尚書,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是那個時代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這些人才的湧現,得益於家族的推力,得益於社會的教化。而在家族的背後,作為根基的家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秩序,就擬訂一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其主旨乃推崇忠孝仁義、教導禮儀廉恥,這些都是族規家訓中的重要內容,是家訓中重要的行為意義。這種行為意義潛移默化地轉換成族內子孫的「性格習慣」,是成大事的基礎。家訓的另一個意義是文化意義,它形成了一個家族世代因襲的文化氛圍。「詩書傳家」、「亦儒亦商」指的就是這種文化氛圍。家訓對於個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讀書和怎樣交友兩方面。縱覽古今家教著作,幾乎沒有一部著作不教導兒孫要發奮讀書和刻苦學習。家訓還有一個意義即精神意義,所謂精神就是家族的靈魂,精神對行為有統領、指導作用。上述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轉化,形成了獨特的家風,這就是章氏家族乃至徽州各大家族世代人才輩出的根本原因。

  196個字的《章氏家訓》,言簡意賅,精闢短小,但卻是章氏後人修身立命的根本準則。教導著章氏後人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基於這些家訓的啟迪,章氏一門濟美、代不乏人,古代有章瑞、章洪鈞、章道基、章道源等,至近現代,績溪章氏更是湧現出眾多的傑出英才,他們無一例外都踐行著 章氏家訓「眼底有詩書」、「胸中存道理」的教誨。

  家訓潤物無聲,家規蔚然成習。參與《章氏家訓》的採訪過程,是一個重新學習家訓的過程。不僅讓我這個章氏後人重溫了家訓的主旨所在,再次受到教育,同時還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章氏家訓》的風範。如今家訓的力量在我心中正漸漸清晰起來,在家訓的指引下,腳下的步伐也變得愈加堅定有力!(章恆全)

  ●專家觀點

  鄭聖輝:家訓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內容

  800多年薪火相傳至今33代,無論為官經商從教皆恪守家訓,這是績溪章氏一族流傳至今的典範美談。知書達禮、修身立德是績溪章氏一族的精神DNA,其載體就是這個家族的傳家之寶《章氏家訓》。

  《章氏家訓》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而又主題集中、高度凝練。作者章仔鈞,系績溪章氏先祖,福建浦城人,生活於唐末戰亂時代,一生勤奮好學,出仕為官後曾保一方平安,深受百姓愛戴。豐富的閱歷,不凡的見識,促使他對家族的修身齊家傳統進行系統總結,形成了196字的家訓。家訓中既講謀生、更教做人,既有正面倡導、又有戒除條規,方方面面,頗為系統,自成體系。正因如此,當章仔鈞後裔北宋末年從浦城遷居時,他們以禮敬之心緊緊懷抱著《章氏家訓》來到績溪。此後,章氏子孫一直將其家訓奉為修身要義、育人根本,世代恪守、世襲風範,因而人才輩出,歷朝歷代儒宦儒商多達百人,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明理好義。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其所以能世代相傳,離不開家規家訓的諄諄教誨,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章氏家訓》結合家族特點,對優秀的傳統價值觀進行了具體化, 有如今天所說的「落小、落細」,各項規範要求明確,好懂好記、易學易行。同時,《章氏家訓 》重視固本培源,提出「吃緊在盡本務實」。「四書」之一的《大學》中說,「物有本末,事有 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章氏家訓》把修身立德當作「為人之本」,把耕讀和勤儉作為「傳家興家之本」,耕讀傳家,澤及後代。

  績溪縣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唐代置縣以來,歷經一千二百多年,人文薈萃,文化昌盛。家訓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內容。緊接《章氏家訓》其後的家規家訓也告誡子孫:「不論貧富,年六七歲,即令親師教以詩書,使知禮義,以至長大,學問有成,氣質亦變,大則立身揚名,以顯父母。」章氏家訓族規,是徽州績溪崇文重教的體現和縮影,與績溪的《周氏家訓》、《 程氏家訓》等眾多家訓一起,是徽州文化里的燦爛星辰。

  (安徽省宣城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鄭聖輝)

  章洪威:立德立志 守規律己

  《章氏家訓》是始祖章仔鈞留給子孫後代的道德文化遺產,彌足珍貴。其核心內容是「讀」與「耕」二字,教育子孫後代要讀書明理,誠實勞動。「讀」與「耕」是做人做事之根本,亦是立足社會的根基。

  章氏家族世代遵循祖訓,一直崇文重教,把教育子孫視為頭等大事,毫不懈怠。就績溪西關章氏家族而言,早在清朝嘉慶年間,鹽商大賈章道源就以己之財,延師課讀,在西山大屋(慎思堂南側)建「西山書屋」,使章氏家族貧困子孫能免費入校求知、立志、成才。道光六年(1826)績溪籌建「東山書院」,章道源首輸千金以倡,促成了這一關係績溪近代教育的壯舉,現績溪中學內的績溪考棚門側尚保留著銘刻了出資者的石碑。其嫡孫章定嚴、章定建、章定熙三人,於清光緒年間分別擔任和州、安慶和潁州教諭,有一門「三教諭」之美稱。

  清光緒末年,西關章氏家族又在西山興辦私立章氏小學,以祠產田賦和章姓大戶資助為經濟來源,從私小辦到高小,為績溪培育了一大批人才。時至今日,章氏家族從教人員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們中不乏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章氏家訓家規在他們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砥礪他們不斷傳播立德立志、守規律己的正能量。

  (中國美術協會會員 章洪威)

  章澄宇:好家風源於好家訓

  自福建浦城章仔鈞後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歷經滄桑,遷徙至安徽省績溪縣城西山至章家路一帶後,繁衍生息,逾百戶之眾,形成績溪縣城著名的「西關章」。為緬懷先祖創業之不易,章氏後裔賦予這片族居地一個飽含歷史滄桑感的名字——「西關古里」。翻開《西關章氏族譜》,《章氏家訓》赫然卷首,足見西關章氏對先祖家訓之敬畏。績溪「西關章」,無論為官為商抑或從教,都恪守家訓,崇文重教,風範世襲,留下了眾多至今仍為社會傳揚的典範美談。

  比如職必竭力、思無貳心的章道基。他曾出任兩浙鹽運司,長期直接掌管浙皖一帶鹽場的行政與產銷權。為官清廉,又刻苦鑽研鹽法,熟知鹽法史,成為嘉慶時期的著名鹽官。他在績溪西關留下的官廳——職思堂給自己和後人留下了「職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無貳爾心」的著名楹聯,以此警示自己和後代兒孫,為官不能過分享樂以致忘記職責本分,為政當盡心竭力但切忌肆意弄權。還有樂善好施、傾囊辦學的章道源。他一生廣施義財,熱衷公益事業。雖年邁之期,仍傾囊辦學,領頭創辦了績溪縣邑東山書院,享譽一方。

  好家風源於好家訓,好家規培育好家風,西關古里章氏家族恪守好家訓秉承好家風的歷史,令人感懷。雖然今天的社會結構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章氏家訓》對績溪西關章氏家族後裔的教化影響,對於我們今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鑒和啟迪意義。

  (績溪章氏後代、榮甫公23世孫 章澄宇)

齊家篇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敗家兩字,曰嫖與賭;亡家兩字,曰暴與凶。

  ——摘自《章氏家訓》

  【釋義】

  「耕」「讀」兩字是傳家之寶,「儉」「勤」兩字是發家之道,「讓」「忍」兩字是安家之本,「盜」「奸」兩字是居家必防,「嫖」「賭」兩字是敗家之源,「暴」「凶」兩字是亡家之路。

  守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

  ——績溪湖村章氏宗祠楹聯

  【釋義】

  繼承先祖克勤克儉的優良傳統,教育子孫後代勤讀勤耕才是正道。

修身篇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摘自《章氏家訓》

  【釋義】

  不能存猜忌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眾利益的行為。最要緊的是實事求是、以誠為本,要將不良行為及早消滅在萌芽狀態,切不可發展成惡習慣。

立業篇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摘自《章氏家訓》

  【釋義】

  子孫怕的不是少,而是怕庸碌無才;家業怕的不是窮,而是怕鋪張浪費;門庭怕的不是冷落,而是怕沒志氣;交際怕的不是朋友少,而是怕跟壞學壞。

  職①所當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②無貳爾心。

  ——績溪西關古里(職思堂)楹聯

  【注釋】

  ①職:職位;職責。

  ②思不出位:典出《周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指慮事不逾越自己的職分。

  【釋義】

  職責所要求做的必須竭盡全力,但不可摻雜私心,逾越自己的職分。

勸學篇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心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入我祠而葬我塋乎?戒石具左,朝夕誦思。

  ——摘自《章氏家訓》

  【釋義】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點墨水(道理),心智昏迷像喝醉了一樣,身形懈怠如病癱的人一般,卻大肆放縱自己的慾望,行為像乞丐一樣卑微。敗壞祖宗的家業,辱沒父母的名聲,鄉鄰為之羞恥,妻妾為之哭泣,像這種人怎配列入我宗祠族譜中、死後又怎配葬我列祖墳地呢?以上安家處世格言,應日夜誦讀,切記在心。

  人不學,理難明。養不教,父母昏。教之道,專且恆。早立志,力奮進。

  ——摘自《宣城章氏新家訓三字經》

  【釋義】

  人不學習,不明事理。生養不教,父母昏庸。教育方法在於專心、恆心。立志當早,竭力奮鬥。

篤行篇

  知行一,德業隆。匹夫責,勇承擔。秉賦異,勿相輕。預則立,和合通。平常心,與時進。誠如是,始為人。

  ——摘自《宣城章氏新家訓三字經》

  【釋義】

  言行一致,德高業興。匹夫之責,勇於擔當。稟賦各異,鄙視傷人。未雨綢繆,同心事成。平心處事,與時俱進。果能如此,始可為人。


推薦閱讀:

「陳門四狀元」的家規
吳氏宗族家規家訓 吳氏宗規二十四則(現行)
中國傳統社會裡的家規族法
家風、家訓與家規
家規資料(二)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 安徽 | 績溪 | 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