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的財商
導語
元旦,過年,親友團聚,孩子肯定會得到壓歲錢。這個時候,也正是培養孩子「財商」的大好時機。可如何培養呢?理財專家有很多說法,銀行有好多產品,書里有各種建議,親友家也各有各的做法,到底應該怎樣做呢?這還真是各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說到「財商(Financial Quotient)」,是這幾年開始熱起來的一個觀念,它最早是由《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提出的,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和財富以及財富運作規律有關的價值觀;二是應用財富及財富運作規律的能力。如果從觀念、能力兩方面來看「財商」的話,我們的目標是培養這樣的孩子:對金錢和財富擁有恰當的價值觀,並具備和年齡和生活環境相當的理財技能。在處理像壓歲錢這樣的具體問題時,首先需要把這個目標放在心中。
一、孩子的金錢觀
以往,尤其是現在父母一代做孩子時,拿到壓歲錢,往往就被全數「充公」了,孩子只是做了一個過路的財神,並沒有真正對這些金錢實施管理的權利,這就喪失了讓孩子學習理財的大好時機。而現在,有些家庭中孩子能夠拿到大量的壓歲錢,平時也給孩子很多零用錢,孩子可以毫無顧忌地去花,這同樣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理財的機會。
孩子的金錢觀、財富觀來自家長。我們對於金錢很難有一個中正平和的觀念,或者特別清高,自己恥於談錢,更不願意當著孩子談錢;或者特別實際,把金錢看得過於重要。現在的財商教育,如果弄不好,也可能會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把一種純商業的、成功學的思維模式灌輸到孩子心裡,未必是幸事。蔣方舟的一篇博客說:「人一記賬,就死了一部分」,她的意思是太算計錢,省了錢,卻損失了人生。
「人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就在那裡」,人的金錢觀、財富觀,是一個人整體價值觀的體現,並不是省錢、記賬以及買什麼保險和基金這麼簡單。所以在討論應該如何提高孩子財商時,我們首先需要反思自己的財富觀是怎樣的。想清楚了自己的觀念,在孩子3、5歲這個階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觀:
1. 物權觀念
金錢是有所有者的,與物品有所有者是一樣的。對於金錢,首先是讓孩子有這個基本的所有權觀念。自己手裡有錢的時候,懂得保護好自己的金錢;對於別人手裡的錢,不能隨意拿過來。孩子在2、3歲的時候已經對物品有了所有權的概念,比如哪個玩具是我的,哪個是別人的,家長也會告訴孩子不可以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對金錢的所有權也是如此,可以在點滴之處教給孩子,比如,不讓孩子隨意地翻父母的錢包。具體對於壓歲錢,告訴孩子這些錢送給了你,就是你自己的錢,可以進行支配(當然在具體支配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管理)。
2. 錢、物、勞動的交換關係
孩子看到錢,會覺得得到錢是理所應當的,對錢的價值缺乏概念。孩子需要知道,金錢是他人付出勞動掙來的。比如阿姨給了他一千元的壓歲錢,告訴他,這相當於阿姨上班多長時間的收入,讓孩子逐步懂得金錢的價值。尊重金錢,其實也是尊重他人的勞動。
購買行為也是讓孩子體會金錢價值的過程。帶孩子購物時,讓孩子了解金錢可以購買到物品,並且物品的價值與金錢的價值要相當,學習一種恰當的「等值」觀念。
在以上兩個觀念的基礎上,還要給孩子傳遞什麼觀念,就要看一個家庭自身的價值觀如何了。比如,如果一個家庭很重視公益、慈善、環保這些方面,家庭會固定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來支持這方面的事業,那麼當孩子拿到大筆壓歲錢時,就可以自然而然讓孩子也參與到這方面的事情中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為這些美好的事情出一份力。也許孩子還不能計算具體的數字,但他會懂得金錢可以讓他為他人做一些貢獻,這就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
二、孩子的理財技能
對於一個獨立、成熟的人來說,財務的獨立和自主是很重要的方面。能夠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恰當地支配金錢,也是一個成年人應該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從拿到第一份工資開始的,而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能力。
家長到底要希望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其實還是和家長自己的價值觀相關的。你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就需要確定具體的目標,根據目標來確定方法。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手段和目標之間是否匹配、適合。然後,才是以適當的方法進行技能的訓練。
比如,如果一個家庭是經商的,非常看重通過恰當地投資運作來拓展事業,也希望孩子長大之後進入商業領域,那麼從諸如壓歲錢這樣的事情開始,讓孩子參與一些理財或投資的項目,就是一個適當的手段與目標相匹配的過程。這樣的事情不在於孩子能理解多少,而在於讓他從這個小「試驗田」體驗這個過程。但如果不給孩子接觸商業活動的機會,同時放任孩子隨意消費,那將來孩子就不可能具備經商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培養什麼技能、培養到什麼程度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還是看是否與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一致。
一般來講,培養和理財相關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1. 數學能力
金錢是以數字來計算的。孩子接觸金錢,也是接觸數字的過程。讓孩子認識紙幣、硬幣,了解不同面額的換算關係,既是數學的學習,也是理財技能的學習。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學習數數,在學齡前具備初步的計算能力,數學的技能是孩子學習理財技能的基礎,學習理財反過來也會促進孩子的數學學習,比如讓孩子計算找錢就是很好的數學訓練。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亂花錢,其實是孩子還不懂得如何計算、缺乏相應的數學技能的關係。這種技能從3、5歲開始培養,其實是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要學習的,比如如何按周、按月支配自己的零花錢以至工資,如何計算利息、盈餘,比較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至於需要孩子在這種財務數學上達到什麼樣的水平,那還是要看你心目中的目標是什麼。
對於壓歲錢,孩子開始對其數量是沒有什麼概念的,父母在幫助孩子支配這筆財富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計算,比如多少存銀行,多少當零花錢發給孩子,怎麼發,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適當的講解、溝通。
2. 經濟知識
由於壓歲錢通常有一定的數額,正好是教給孩子一些經濟方面常識的時候。比如什麼是銀行,銀行是做什麼的,銀行卡、存摺、信用卡是什麼。帶著孩子去存錢、取錢,正好可以讓孩子學習這些社會經濟運作的常識。對於特別大額的壓歲錢,可以納入孩子的成長計劃,比如為孩子購買教育方面的保險、基金,這其實也是家庭理財的一部分,在讓孩子對給自己壓歲錢的長輩心存感謝的同時,也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保險、基金,不是簡單地替孩子支配了事。不管我們是希望孩子將來進投資銀行,會計算複雜的金融產品,還是作個普通工薪族,現代社會的複雜程度已經確定了一個不懂得基本的經濟知識的人在社會上寸步難行。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長大了成為卡奴、月光族,就需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與經濟、商業打交道。
3. 自我管理的能力
理財不僅是個數學運算的問題,也不僅是了解經濟知識,還需要學會在自己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之間學會權衡。過於自我約束以至吝嗇不值得提倡,但一切以眼前誘惑為導向的揮霍也不能鼓勵。這方面,家長需要在給予孩子一定程度自由度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把壓歲錢的大頭給孩子存起來,剩下的讓孩子支配(一次都給或按月發給孩子支配)。孩子心目中可能會有一些希望購買的「大件」,也有一些小糖果之類的小東西想買。孩子在享受金錢帶來的幸福感的時候,也需要學會取捨,比如買了A就不能買B,或者平時都買了小東西,買大東西就沒錢了,在這種現實的使用金錢的經驗中學習管理金錢和自我管理。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節制能力,以及做事的條理。對於3、5歲的孩子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主要的能力還是後來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
4. 人際互動的能力
無論是掙錢、花錢,只要在進行和金錢、財富、商業有關的活動,都是一種人際的互動——以金錢為媒介的人際互動。比如買東西,如何與售貨員交流,如何討價還價,如何交費,都需要進行人際交流。這種交流、互動的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孩子在花錢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得體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如何讓金錢給自己帶來最大化的收益。
儘管學齡前兒童還說不到掙錢,但是通過活動讓孩子體驗掙錢的過程也是很好的教育。在某些兒童主題公園中,以模擬職場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如何求職、掙錢,如何花錢,甚至上稅,就是一種通過體驗來進行學習的方式,這種體驗在家庭中同樣可以進行,比如有的家庭讓孩子刷碗,以刷碗的工作量來給零花錢。這種帶有一定「職業化」色彩的人際互動,也是孩子伴隨成長進行生涯規劃的先河。
推薦閱讀:
※兔寶寶起什麼名字才旺
※虎寶寶生於幾月好?
※寶寶幾個月會抬頭、坐、爬、站、走才正常?
※指尖的呵護:培養情智健康的寶寶
※如何給寶寶選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