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起
06-12
《父母》今年8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讓寶寶一覺到天亮》,綜合了很多國內外僵化落後的觀念和手法,給讀者帶來不準確的信息。其中的錯誤有以下幾點: l 必須要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l 阻止母親用愛撫手段輔助寶寶入睡,強迫寶寶自己入睡; l 機械地訓練寶寶,讓他哭5分鐘、10分鐘、15分鐘…直到不哭了; l 把寶寶留在一間屋子裡單獨睡眠; l 從4個月開始停止夜間哺乳。我的主張是媽媽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方便,不管不顧孩子的需求,不給孩子應有的愛撫,甚至不給孩子吃奶,把孩子推到一邊兒去,讓他自己睡覺。這其實是一種違背人性的理念和做法。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很多中外父母都受到過一個錯誤觀念的引導和影響,就是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寶寶一覺睡到天亮。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大人不會,嬰兒更不會。每個人都是在入睡、熟睡(深度睡眠)、淺睡(REM睡眠)之間循環往複,總要醒幾次。只是成年人能夠自主入睡、能夠自我調整再次入睡,嬰兒卻不能夠,他們需要父母的輔助。我們應該了解嬰兒睡眠的一些科學事實:首先,嬰兒的睡眠迥異於成年人的睡眠。成年人入睡快,能夠馬上進入深睡狀態;嬰兒則入睡慢,需要在父母的輔助下,經由20分鐘左右的淺睡狀態而後進入熟睡階段。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寶寶看似睡著了,但是一放下來就會蘇醒大哭。這是因為他還沒有進入深度睡眠,還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撫、拍哄、輕搖等等。其次,嬰兒的睡眠周期也較成年人短,熟睡程度亦較成年人輕,醒來後,還是需要父母的輔助才能重返夢鄉。這其實是他們的一種生存本能,便於一旦發生意外或感到不適,能夠馬上醒來向父母發出信號。另外,輕度睡眠也有利於嬰兒大腦發育。睡眠不是我們能夠強加於寶寶身上的一種狀態。把孩子放下來讓他自己入睡,是不現實的。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安睡了9個月,並非出生後就可以馬上脫離母體單獨行動,而是同樣需要母親的懷抱,需要聽到媽媽的心跳、聞到媽媽的體味、感受到媽媽肌膚的溫暖,藉此獲得安全感。有些小寶寶在出生後頭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更樂意在父母懷抱里睡覺,這不是什麼必須更改的壞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比較合適的態度是創造一個適宜睡眠的環境,將睡眠逐漸導入寶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寶寶安睡,更是要寶寶將睡眠看作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快樂地入睡,安心地睡著。其實,醫學上對嬰兒睡整夜覺的定義是連續睡眠5個小時,而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8個小時以上。掌握了科學知識,你會立刻發現,強行訓練寶寶單獨入睡,是多麼不理智、不人道、也無法實現的愚蠢舉措。得不到父母的安撫,寶寶無法入睡,大哭不已;父母不理睬寶寶渴求愛撫的信號,讓寶寶在那裡哭啊哭,且不說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如此忍心,這樣做的直接後果——一是給寶寶幼小的心靈留下重重的創傷:我是孤獨的,爸爸媽媽是不愛我的,我呼喚他們,他們不理我。好吧,我哭也沒有用,反正你們不來,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傷,我憤怒,我不喜歡睡覺,我也不喜歡這個世界!二是將父母變得冷淡漠然,對孩子的需求不再敏感,不再細心地觀察孩子哭鬧的具體原因,很容易忽略孩子因為生病或其他不適而發出的求救信號。嬰兒出生後頭幾個月里,由於生長迅猛,兼之胃口小,消化快,夜裡起碼要起來一次吃奶。很早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10個月大的嬰兒,對於母乳的汲取也有25%是在夜間。如果早在4個月就斷掉夜間的哺乳,無異於掐斷了寶寶四分之一養分的來源。4個月並非添加輔食的一刀切時間,美國兒科學會在1997年更新了他們的立場,將輔食添加的推薦月份從4個月更改為6個月,並且明確闡明,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6個月之前無需進食添加物(包括果汁),因為輔食的營養不如母乳的營養全面。而且,睡前給寶寶多吃輔食並不能有效延長他的睡眠時間,吃多了消化不良反而會讓他撐的睡不著。6個月以上的嬰兒夜間醒來的原因則可能更複雜一些,比如出牙的不適,由於白天可玩兒的東西多,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到夜間才會感到疼得厲害,醒來吃母乳對於寶寶是減輕痛苦的最佳途徑。其他導致嬰兒夜間頻繁蘇醒的原因包括尿片過濕,感覺要撒尿,睡衣不舒服,衣著、被褥或室溫過熱,吃得過飽或飢餓感,生病的不適等等。稍大一些的孩子夜間頻繁醒來的原因有時與白天的活動有關,有時與情感方面的波動有關,總之孩子夜裡醒來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父母細心觀察,找出緣由,對症下藥。還有些孩子到晚上不願意睡覺,或者夜間睡不安穩,是因為白天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過短,他要利用晚上來彌補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需要。一個小孩子如何睡覺,與這個孩子本身的脾氣性格有很大關聯。有些孩子幾個月大就能基本上安睡一夜,但大多數孩子要到兩歲半甚至三歲才睡整夜覺。所以孩子夜裡醒來,並不意味著做父母的失敗。更不能使用任何硬性手段,強迫孩子入睡。西爾斯醫生在《親密育兒百科》里批評在西方盛行了100多年的嬰兒睡眠訓練法,將其稱之為「比我們培訓寵物還缺少人性的訓練法」。其造成的後果就是大批嬰兒和成年人患上睡眠失調症,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睡眠調整中心,來治療這些無情訓練法遺留下來的問題。至於讓孩子孤零零地留在一件屋子裡單獨入睡,也越來越多地遭到廣大母親和育兒專家的反對。他們極力推崇中國母親的做法:讓孩子跟著媽媽睡。這其實是一個流傳於世界各地文化的古老習俗,不僅有利於哺乳的方便、有利於母嬰雙方的睡眠,更會增進母子感情聯絡與交流,增進母親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為將來順利而成功地教養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孩子留下終身難忘的快樂記憶。夜間同床使得嬰兒得到與母親更多的肌膚接觸,對於寶寶大腦的發育有著得天獨厚的促進。人類學家蒙太古就此題目曾有專著,他指出,「嬰兒有著無比強烈的對於身體接觸的需求。」即使不和寶寶同床,很多父母都樂意讓寶寶和自己睡一間屋子,爸爸媽媽睡大床,寶寶自己睡小床。讓寶寶單獨一個屋子,不利於父母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對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時的反應,甚至會增加搖籃猝死症的幾率。想想看,假如寶寶一夜不在身邊,你要麼頻繁起床去察看他,自己也睡不安穩;要麼你不管他,出了問題也不知道,難道你就放得下心?除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之外,全世界各民族的母親幾乎都讓孩子和自己同屋或者同床睡眠。但是突然間,一些中國母親們開始盲目效仿西方人的做法,把孩子留在單獨的一間屋子裡,並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無需這麼早培養,更何況獨立性也不是培養出來的。嬰兒從出生到3歲,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依戀。一個飢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足旅行的,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夠勝任其他。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於飢餓狀態的兒童,也無法獨立。寶寶從出生到18個月,無論你怎樣愛撫、親吻、擁抱他,都不會「慣」壞了他。對父母的依戀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會自動脫離父母,走向獨立。如果媽媽為了自己省事,逼迫孩子遵循自己的作息時間,竭盡全力讓孩子一夜睡到大天亮,最終結果不僅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而且會因為厭煩孩子的起夜而情緒低落,怨天尤人。這樣惡性循環,兩敗俱傷。不如就接受這個事實,孩子每夜都要起來,把這化作與孩子親密交流的良好時機。並非白天做父母,夜裡就可以下崗放假了。做父母是24小時的工作。寶寶每天有50%的時間都在睡覺,這並非無所作為的消磨,而是在對於睡眠,以至對於人生,開發積極健康的態度。協助寶寶愉快入睡的tips: l 白天多擁抱安撫寶寶,會讓寶寶更在夜晚加順利地進入睡眠狀態。 l 固定睡眠時間,孩子月齡越大,越需要固定一致的睡眠時間和睡前活動。 l 撫觸按摩或洗個溫水澡有助於舒緩緊張的肌肉和忙碌的大腦。 l 在媽媽乳頭上吃著母乳入睡是自然入睡的最佳方式——從溫暖的洗澡水到溫暖的懷抱到溫暖的乳頭到溫暖的床,一路暢通無阻。 l 父親哄拍孩子入睡:應該讓寶寶習慣跟著爸爸媽媽都能入睡。 l 寶寶即將入睡卻不願意被放下來單獨睡覺,不妨和寶寶一起躺下來,讓他在你的懷抱里進入酣睡狀態。 l 坐在搖椅上搖著寶寶入睡,珍惜這種獨特的入睡需求吧,寶寶也就在頭幾年需要你搖晃他,這種寶貴的時光會很快過去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孩子都沒事了,你還要我媽償命嗎?」
※和青春期的孩子鬥法第一招!| 青春期鬥法.01
※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
※哪些孩子不能接種疫苗?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的烘焙有什麼?簡單輕便的迷你棍狀巧克力!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