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濕聚結病(結節性痒疹)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頑濕聚結病(結節性痒疹)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8-94)。
(1)皮損呈半球形隆起,觸之堅實,散在孤立,色暗紅或灰褐,陣作劇癢。
(2)常發生於四肢伸側,尤以小腿伸側為多見。
(3)多見於成年婦女,病程緩慢。
2.西醫診斷: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
(1)好發於成年女性。皮損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小腿脛前為多見,其次為手足背部,亦可見於背、腰圍及臀部。
(2)初期為水腫性淡紅色或紅色丘疹,逐漸形成黃豆至蠶豆大小半球狀堅實結節,表面粗糙、角化明顯,部分呈疣狀增生,觸之有堅實感。常伴剝脫、結痂及苔蘚樣改變。皮疹孤立散在,一般不相互融合。
(3)自覺劇癢,呈陣發性,以夜間及精神緊張時為甚。
(4)病程慢性,可遷延多年不愈。
(二)證候診斷
1.濕熱風毒證: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紅或灰褐,散在孤立,觸之堅實,劇癢時作。伴心煩口渴,小便黃,大便不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2.血瘀風燥證:結節堅硬,表面粗糙,色紫紅或紫褐,皮膚肥厚,乾燥,陣發性瘙癢。舌紫暗,苔薄,脈澀。
二、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濕熱風毒證
治法:清熱除濕,祛風止癢。
推薦方葯:
①全蟲方加減。全蠍、皂角刺、豬牙皂角、白蒺藜、生槐花、威靈仙、白鮮皮、苦參、黃柏等。
②烏蛇祛風湯加減。烏梢蛇、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白芷、羌活、荊芥、防風等。
中成藥:二妙丸、四妙丸等。
2.血瘀風燥證
治法:養血活血,祛風止癢。
推薦方葯:烏蛇榮皮湯加減。生地、當歸、桂枝、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皮、紫草、白蒺藜、白鮮皮、烏梢蛇、甘草等。
中成藥:大黃蜇蟲丸、烏蛇止癢丸等。
(二)外治法
1.外用中藥藥膏:可選用清熱除濕、祛風止癢類中藥調成軟膏、硬膏外擦或貼敷;外用蜈黛軟膏、消炎癬濕藥膏等,每日2~3次。
2.中藥葯浴:選取川椒、黃柏、蛇床子、百部、川芎、丹參、蒼朮、枯礬等中藥水煎外洗患處,每日1次。
3.穴位貼敷:選止癢安神中藥(石菖蒲、硃砂、茯神等)調成藥膏貼敷於神闕穴,每日1次。
4.中藥熏蒸:可選用全自動中藥熏蒸治療儀,選用祛風止癢類中藥(當歸、白芍、白鮮皮、五倍子、百部、地膚子、鶴虱等)煎液熏蒸,每次20分鐘,每日1次。
5.針灸治療
①體針法:取阿是穴配合循經取穴,按辨證行相應針法,留針20~25分鐘,每日1次。
②針刺拔罐:病變局部常規消毒,梅花針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留罐5~7分鐘,隔日1次。
③火針療法:常規消毒結節,火針點刺,每個結節點刺2~3次,隔天1次。
④耳穴治療:耳穴貼壓王不留行,取穴:相應部位、耳尖、神門、腎上腺、三焦等穴,每日按壓3~4次,每次1分鐘左右,3天更換王不留行1次。
(三)其他療法:可採用中頻治療儀等設備行生物反饋治療。
(四)護理調攝
糾正胃腸功能紊亂,防止蟲咬;消除感染因素,改善營養及衛生狀況;禁止搔抓和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飲食。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參照《中醫皮膚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8-94)評定療效,具體如下:按尼莫地平法計算,以皮疹消退率作為疾病療效判定標準,以瘙癢程度評分下降率作為癥狀判定標準。
皮疹消退率=(治療前皮損嚴重程度總評分-治療後皮損嚴重程度總評分)/治療前皮損嚴重程度總評分。
瘙癢緩解率=(治療前瘙癢評分-治療後瘙癢評分)/治療前瘙癢評分。
痊癒:消退率≥90%;
顯效:90%﹥消退率≥70%;
好轉:70%﹥消退率≥30%;
無效:消退率﹤30%。
(二)評價方法
1.皮疹評分法:
(1)臨床癥狀評分:臨床表現分為三項,即:肥厚(H)、角化(K)、表皮剝脫(E)。每一臨床表現的嚴重度以0~4分計分,0=無,1=輕,2=中,3=重。各種癥狀分值之間可記0.5分。
(2)皮疹數目評分:①將全身分為4個部位,即:頭/頸(H)、上肢(UL)、軀幹(T)、下肢(LL)。上肢包括腋外側和手。軀幹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溝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②皮損數目計分,0分為無皮疹0分,1分為1~5個,2分為6~10個,3分為11~15個,4分為>15個。
(3)根據上述各項,各部位皮疹數目及臨床癥狀評分總和即為皮損嚴重程度的總評分。
2.瘙癢評分法
患者自述瘙癢程度用一個直觀模擬標度尺測量,尺子的左端表示無瘙癢,右端表示劇烈瘙癢、無法入睡,中間表示不同程度的瘙癢。尺子的反面有與正面相應的刻度0~10。測定時讓患者自己指定瘙癢程度在尺子正面的所在位置,醫師則可讀取、記錄尺子反面的相應刻度,此刻度即為該患者的瘙癢記分。
推薦閱讀:
※醫盟爸爸:別著急,治「痱」有講究
※(7)五行性理思考中醫臟腑五行生剋之思路
※中醫的生死之道
※中醫診療局部雕塑美容減肥、無痕線雕提升術
※五運六氣之天元紀大論(天文曆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