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遠古世系新探 1
安徽阜陽掩龍堂劉氏
歷代劉氏族譜
劉氏各代始祖名諱溯源考略(盤古氏→華夏初祖黃帝→累公→漢高祖劉邦公→掩龍始祖乾公)。文本根據清朝王相《百家姓考略》箋注,江蘇劉恆心修著《古豐劉氏族譜》,山東棗莊劉茂善修著《侯孟劉氏族譜》及民國劉汝楷撰著《安徽掩龍劉氏族譜》、劉宏三修《安徽掩龍劉氏族譜》爲依據,再查考《史記》、《漢書》、《國語》、《左傳》、《太平廣記》、《東周列國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辯證》、《兗州府志》、《嶧縣誌》、《潁州府志》等古代史料。符依歷史文獻為佐證,為較準確的記載。安徽掩龍劉氏邦公七十一世孫劉振整稿續編。
完整而精彩的「盤古開天地」 的神話故事,給我們演繹出了盤古老祖開闢九州天地和華夏人類起源情景。故事中,盤古老祖是「人」又是「神」,他竭盡殫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氣勃勃的東方大世界,衍生出生死不息的黃皮膚人類,為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景仰所頌揚。
天皇氏(取天開於子之義),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定歲之所在(兄弟合壹萬八百歲)。
地皇氏(取地辟於醜之義),爰定三辰(日月星也),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兄弟合壹萬八百歲)。
人皇氏(取人生於寅之義),相厥山川,分為九區,人居一方,故又為居方氏,由是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亦號九皇氏(兄弟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有巢氏(取人巢居之義),繼人皇氏以治,上古穴居野處,教民巢居(架木為巢),故曰有巢氏。
燧人氏(取於取火之義),因民未有火化,鑽木取火,教民烹飪,故號燧人氏。自燧人氏而上,即三皇之世。
蒼帝伏羲碑
遠古三皇世系表
(蒼帝23位1586年)
歷代帝王 在位 干支 西元前
1伏羲115甲寅4728--4614
2廩君19 己酉4613--4595
3女媧130戊辰4594--4465
4康回 63戊寅4464--4402
5祝融 85辛巳4401--4317
6柏皇 63丙午4316--4254
7中皇 48己酉4253--4206
8中央 80丁酉4205--4126
9大庭 54丁巳4125--4072
10栗陸62辛亥4071--4010
11驪連58癸醜4009--3952
12赫胥71辛亥3951--3881
13喬結49壬戌3880--3832
14葛天60辛亥3831--3772
15昊英75辛亥3771--3697
16有巢82丙寅3696--3615
17盤古73戊子3614--3542
18後巢60辛醜3541--3482
19朱襄53辛醜3481--3429
20尊盧90甲午3428--3339
21陰康56甲子3338--3283
22神農55庚申3282--3228
23無懷85乙卯3227--3143
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而言,即五帝之世。
太昊伏羲氏:《列子·黃帝篇》曰:「庖犧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路史·後紀》曰:「伏羲龍身。」《太平禦覽》曰:「伏羲人頭蛇身。」《帝王世紀》曰:「蛇身人首。」從這些記載中我們知道伏羲是「人頭蛇身」。這個形像與雷澤神的形象是一致的。《山海經·海內東經》曰:「雷澤中有
以木德王天下(取木為四時之首,五行先起於木),作都於陳(河南沈丘北淮陽),始作網罟,教民佃漁。始養犧牲,以充庖廚,故又曰庖犧氏。德合上下,龍馬負圖,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始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書制有六(一象形、二假借、三指事、四會意、五轉注、六諧聲),天下始知文字,作甲曆、定四時,造琴瑟、制五官(春夏秋冬中爲五官),上古男女無別,始制嫁娶,正姓氏(以國為姓,以官為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由是而夫婦有姓氏矣。斯時宇內鹹理,而政化大治。
自伏羲元年戊申(西元前2953年)至伏羲115年壬寅(西元前2839年),在位壹百壹拾五年,神農氏繼世踐位。
炎 帝 碑
(炎帝8代520年)
1薑石年140甲申3142-3003
2臨魁帝 80甲辰3002-2923
3承帝 60甲子2922-2863
4明帝 49甲子2862-2814
5直帝 45癸醜2813-2769
6來帝 48戊戌2768-2721
7裏帝 43丙戌2720-2678
8榆罔帝 55己巳2677-2623
自炎帝元年癸卯(西元前2838年)至炎帝140年壬戌(西元前2699年),在位壹百肆拾年,傳八世,至榆罔而亡,有熊氏繼世而立(傳八世,未明年歲)。
《古豐劉氏族譜》記載劉姓遠古世系:
(黃帝→玄囂→極嬌→帝嚳→唐堯→漢朝)
黃 帝 碑
(黃帝7位共487年)
1軒轅100己卯 2622--2523
2少昊 84己未 2522--2439
3顓頊 78癸未 2438--2361
4嚳帝 70辛醜 2360--2291
5姬摯 8 辛亥 2290--2283
6堯 99炎甲辰2282--2184
7舜 48炎丙戌2183--2136
華 夏 始 祖
玄 囂:(黃帝之子)少昊,字青陽,黃帝之少子也,年二十即帝位,帝妃女節所生,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都曲阜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晉人郭璞在為《山海經》「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珂案:大荒南經雲:「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
僑 極:(玄囂之子)青陽為諸侯,住在長江。妣陳豐氏,曰握裒,生一子:帝嚳。
昌 意:(黃帝次子)玄囂之弟居弱水,命五官,作承雲之樂,以饗上帝,朝群後。自顓項元年丁卯至顓頊七十八年甲申(西元前2437年),居帝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葬於東昌府濮陽縣。妣蜀山氏曰昌僕,生子:顓頊(旭),年十五歲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王(取法五行之旺相),紹金天氏之政,初國於高陽(河北高陽縣),故號高陽氏,又稱玄帝。妣鄒屠氏,生三子:長曰乾荒、次曰安、季曰悃。
帝 摯:帝嚳長子,帝堯之兄,號青陽氏。帝嚳崩,摯嗣位。自帝摯元年乙未(西元前2366年)至帝摯九年癸卯(西元前2358年),在位九年而廢,諸侯尊堯帝登位,西元前2409年帝嚳四妃常儀生摯於清化,卒於西元前2352年。
帝嚳次子帝堯
太 上 祖
據史書所載堯帝封其長子監明的兒子祁式於劉地,見於《尚書中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與劉姓同源的《唐氏族譜》認爲劉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堯的次子丹朱(又說源明、丹朱、監明是同一人),始得劉姓。劉姓舊譜記載:盤古以來,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堯,姓伊耆,名放勳,因母慶都生堯於丹陵,育於伊侯之國(河南伊陽縣),後徙耆(通作祁,山西太原祁縣),故曰伊耆氏。年十三助兄帝摯,受封於陶(山東兗州定陶縣),年十五複封於唐(河北保定唐縣)為唐侯,故又號陶唐氏。帝堯生九子,其長子監明受封於劉,故為劉氏始祖也,嗣子式襲封劉邑。《尚書中候》載:「堯之長子監明早死,不得立,監明之子(式)封於劉,朱又不肖而弗獲嗣。」祖居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等處,流傳於後。陶唐氏帝堯妣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九子二女。帝堯系帝嚳次子,黃帝之玄孫也。孔子刪書斷自唐堯,白堯帝甲辰元載起(上古編年未定,自堯帝甲辰起,以下天運六甲周旋,歷代至今一年不錯),因兄帝摯屍位九年,天人厭棄,諸侯尊堯為天子,年十六踐天子之位於平陽(山西臨汾西南),國號曰唐,以火德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寅為正月自唐始),命羲和作曆象以授民時(春夏秋冬詳載於書)。戊申五載(西元前2353年),堯之庭有瑞草生焉,曰冥莢,十五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後,日落一葉,月小則一葉不落,可以知旬朔,故又名曆草。庚戌七載(西元前2351年),瑞應祥靈,麒麟遊於郊藪,鳳凰巢於阿閣。癸巳五十載(西元前2308年),帝遊觀,擊壤有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華封有祝(華在陝西華陰縣,掌封疆之官),願聖人多富多壽多男子。至癸醜七十載(西元前2288年),虞舜登庸,舉十六族才子,八愷八元,有五臣為輔(禹稷契皋陶伯益)。乙卯(西元前2286年)舜使禹平水土,丙辰(西元前2285年)朔旦,舜受終於文祖(堯始祖之廟)。堯命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中字傳道之心法),庚申(西元前2281年)作大章之樂(堯樂),辛酉七十八載(西元前2280年),神龜負文出於洛(洛,水名,即洛河,在河南黃河下游南系大支游),禹治水時神龜負文列於背,有數自一至九,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癸亥八十載(西元前2278年),禹治水成功。定九州貢賦(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貢賦上中下分爲九等),大哉堯之為君也,其仁如天,其智若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於帝元甲申(西元前2377年)出生於丹陽(今山東濮縣東),於西元前2259年去世,葬平陽東原(今山西臨汾東北35公里郭村裏隅澇河北側),享年118歲。在位98年(帝元347至444年),禪讓虞舜登位。帝堯妣散宜氏生二女適於舜曰娥皇、女英居於渭水河邊。
生十子:1監明、2丹朱、3開明、4啟明、5胤明、6覺明、7臥明、8晦明、9源明、10少康。
夏 朝(約西元前21至16世紀)
帝堯生十子,長子監明,受封於劉,為劉氏肇基祖
世系號 始祖名 生卒/配偶/子嗣
二世祖:永河公(監明公嗣子)原名永河,字秉正,後以継嗣地名改曰劉式(式作嗣承嗣之意也)受封於此。生於帝堯四十二年乙酉(西元前2316年),卒於虞舜十六年辛醜(西元前2240年),享壽七十七歲,妣密氏,生卒年未詳,合葬於古薊州大名府(北京大興縣)巽陵邱山。
生二子:1濟安妣王氏、2濟樂。
三世祖:濟樂公(永河公次子)字天申。生於帝堯六十九年壬子(西元前2289年),卒於虞舜二十一年丙年(西元前2235年),享壽五十五歲,姚氏、甘氏,生卒年未詳,考妣同葬於古薊州(北京市)萬壽山。
生一子:歲紀。
推薦閱讀:
※劉氏遠古世系新探 2
※紅山文化之迷:中華遠古文明的起源在東北嗎?
※中秋節從遠古走來
TAG:遠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