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杜甫《後游》

杜甫《後游》押支韻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注釋】:後游:杜甫於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寫了《游修覺寺》,第二次即寫了這首《後游》。其時,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寺:指修覺寺,在新津縣的修覺山上。如:好像。暄:鬆軟、鬆散。評註《彙編唐詩十集》:唐云:如此好詩,鍾、譚卻不甚贊。《李杜二家詩鈔評林》:劉云:必如此,可言氣象(「花柳」句下)。《唐詩歸》:鍾云:「無私」一字解不得,有至理(「花柳」句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次聯必如此,可以言氣象矣。趙雲龍曰:句句是「後游」,妙絕。《杜詩詳註》:趙汸曰:杜詩有兩等句,皆嘗自言之。其一曰:「新詩改罷自長吟」……其二曰:「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如此章「有待」、「無私」之類是也,蓋與造化相流通矣。《圍爐詩話》:《後游》詩之「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江亭》之「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非其人必無此詩思。《唐宋詩醇》:頷聯忽然而來,渾然而就,妙處只在眼前。《說詩晬語》:杜詩「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水保魚極樂,林茂鳥知還」、「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俱入理趣。《讀杜心解》:「憶」字、「憐」字全提,「客愁為減」全束,格整而意流。三、四脫口而成,要其中有性情在,七、八之神已攝。《杜詩鏡銓》:張上若云:「潤」字從「傅」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野潤」二句下)。【賞析】:杜甫於761年(上元二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寫了《游修覺寺》,第二次即寫了這首《後游》。此詩前四句回應往日之游而寫後來之游,後四句寫觀景減愁之感。全篇景象鮮明,理趣盎然。由於心態的不同,舊地重遊往往會有絕異的感受,在《游修覺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後游》中,杜甫卻又客愁全減。《後游》記敘了詩人重遊修覺寺的見聞感受,重在抒寫內心的情緒。詩人帶著游修覺寺的回憶跨過可愛的小橋再次登山訪古剎。壯麗秀美的山川好像下午等著詩人或遊客去登臨縱目,鬥豔作姿的花柳無私地盼望著詩人或遊客去領略白欣賞。《後游》雖重在抒情,但景語生動,情語深切,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寺和橋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採取倒裝句式,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突出遊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後游在感情上的深進。「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自從上次遊覽之後,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憶」著詩人,「等待」著詩人的再游;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詩人再度登臨。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這兩句轉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細細品味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的,它透露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說「花柳自無私」,「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掬出紙上」(《一瓢詩話》)。「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在概敘了江山花柳之情後,又具體描繪晨景和晚景兩幅畫面,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光。這兩句表明了時間的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面說明了景色之美。「潤字從薄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杜詩鏡詮》引張上若評語)「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了,除了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表面看來好像仍是讚美這兒風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只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鬱,只是以頓挫委曲之態來表現這樣的情感。正因為如此,詩句感人更深。詩採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新,對後世尤其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徐應佩 周溶泉)杜甫《後游》審美賞析詩歌的前四句回應往日之游而寫今日之游。聯寫道:「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寺」和「橋」都是詩人曾游之地,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採用倒裝句式,上句應為「憶曾游寺處」,下句應為「再渡時憐橋」。在詩歌中,詩人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不但點明遊覽的處所,而且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表現出來。這樣寫,也造成了詩歌語言的陌生化,與詩人在《秋興》中寫的「稻香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有異曲同工之妙。 頷聯寫道:「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這一聯的意思是說,自從上次遊覽之後,美好的江山彷彿也在那兒等待我,「等待」我的再游;花兒綻笑臉,柳枝扭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迎接我再度登臨。這一聯承接首聯而來,先寫自己對「寺」、「橋」有情,接著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我(詩人)有情,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江山」和「花柳」以人的性格,正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花」和「鳥」有這同樣的審美效果。然而,詩人說「物」有情,實則暗示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正如清人薛雪在《一瓢詩話》中說「花柳自無私」,「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掬(用兩手捧)出紙上。」  後四句寫觀景解愁之感。詩人在頸聯寫道:「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詩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後,又具體描繪晨景和晚景。上句描寫了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下句描寫了傍晚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光。一句寫早上,一句寫晚上,不但時間在推移,而且空間在拉大。這樣,詩人不但從側面表現了景色之美,也提高了詩歌的審美境界。正如清代的楊倫在《杜詩鏡詮》中所說的:「潤字從薄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詩歌最後寫道:「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意思是說,(詩人)看了這裡如此美好的景色,自己流落異鄉的愁苦因為這景象而完全消減了,如果離開這裡,我又能到哪兒去呀?從表層義來看,詩人通過自己不舍離去來明白了對美景的留念,對美景的讚美。然而,詩人心中的愁緒能因此而減嗎?我們知道,杜甫長期漂泊,面對著社會的動亂,加上自己難以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高遠理想,這些都是根深蒂固了。無法實現,也無法排遣,只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故而上句中「減」「愁」實則是以「喜」寫悲,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在此是強忍悲哀與愁緒。在藝術上,首先,以樂景寫哀情。詩歌描寫了美好的景象,實則表現了悲哀而傷感的情懷。其次,詩句清醒自然,句式上打破格律要求,靈活自由而又不失表意性。再次,全篇景象鮮明,意蘊深刻,理趣盎然。【閱讀訓練】:(1)頸聯兩句,以時間的推移來分敘二景,是哪兩景?請簡析。(3分)(2)前四句回應往日之游而寫今日之游,下筆處處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現人有意、物有情的?(4分)(3)詩歌頷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試結合詩句加以分析。(2分)(4)張上若《杜詩鏡詮》中評價畫線的兩句詩說:「潤」字從「薄」字看出,「喧」字從「遲」字看出。你是否同意這種評價?為什麼?(4分)(5)全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6)從全詩看,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試簡要分析。(6分)(7)這首詩是杜甫戰亂時第二次游修覺寺所作,詩中是如何體現「後游」的? (3分)(8)再游修覺寺讓詩人「客愁」全消,但也有人認為詩人的愁並未消減,反而更加濃重。你的看法如何?請結合後兩聯分析。(4分) 【參考答案】(1)①晨景、晚景。(1分)②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光。(2分)(這兩句表明時間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面說明景色之美。潤字從薄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2)①人有意:寺和橋都是曾游之地,「憶」「憐」點出詩人對再游之地的愛憐之情,將「寺」「橋」兩字提到句首,突出了遊覽之地,加深了情感。(2分)②物有情:頷聯運用擬人手法。自從上次遊覽了之後,美好的江山也好像在那兒「憶」著我,「等待」我的再游;花也綻放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我再次登臨。彷彿江山花柳都在等待著作者,奉獻自己的美。(2分)(3)(2分)如有待,江山好像有所等待,自無私,花柳本來就沒有私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讚賞熱愛之情。(4)(4分)同意。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一個「薄」字,寫出了晨霧像酥油一樣滾滾著大地;日「遲「,才會有沙地的閃閃發光,暖氣四散。(5)運用了擬人手法(1分),作者將寺、橋、花、柳擬人化,用「憶」「憐」「待」「無私」描寫山寺之景,山寺彷彿憶起我以前的遊覽,溪橋對我的再渡感到高興,花綻開笑臉,柳舞動腰肢,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著「我」再度登臨,(2分)生動形象,別具情味,表達作者再次遊覽此地的喜悅之情。(2分)運用了反襯(樂景寫哀情)的手法,(1分)寺橋有情,花柳無私,原野浸潤,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來襯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寫悲,益增其哀。(2分)(兩種手法任選其一即可)(6)①作者通過描寫寺橋有情,花柳無私,原野浸潤,沙地暄暖等,表現了景色的美好,從而表達了自己再度遊覽時的喜悅之情。(2分)②在美好的景色中遊覽,暫將客愁忘卻,表達了作者希望擺脫愁緒(或強作豁達)的情感。(2分)③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作者滿腔愁憤,難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達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2分)(7)前兩聯緊扣「後游」來寫。第一聯「曾游處」點出曾經游過此地,「再渡時」說明是第二次來此遊覽;第二聯則寫出江山仍像以前一樣等待著我,花柳也仍然無私地向我展現美麗,以點明「後游」。(答出第一聯的兩點2分,答出第二聯內容1分,只寫出詞語而沒有分析扣1分)(8)答「客愁全消」「客愁更濃」均可。示例:①我認為詩人的「客愁」全消。(1分)薄如輕紗的煙光滋潤著大地,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未退,沙地閃閃發光。(1分)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色,詩人流連忘返,(1分)這裡讓客居他鄉的愁悶完全消減了,還要去哪兒呢?(1分)②我認為詩人的「客愁」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更加濃重了。(1分)薄如輕紗的煙光滋潤著大地,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未退,沙地閃閃發光。(1分)而面對如此美景,我這客居他鄉的垂暮之人倍感慰藉,愁苦暫時全消,(1分)可是中原未定,民生多艱,我除了棲身於這煙光日色之中還能去哪裡呢?所以「消愁」只不過是以喜寫悲,因景美而其愁更濃。(1分)
推薦閱讀:

詩詞日曆|杜甫秋日想李白
詠懷古迹·其一 杜甫原文賞析
杜甫草堂書法欣賞
杜甫·簡介·詩作賞析
杜甫的七言律詩(三)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