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各個民族的趣味茶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於各民族所處地理環境不同,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都有差異,因此各族的飲茶習俗也不盡相同。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些茶俗,在外人看來甚至是別有趣味的。

  一、漢族的飲茶習俗  漢族是一個重情好客的民族,凡有客進門,不問客人是否口渴,是否要飲茶,總會用茶敬客,以茶示禮。漢族的飲茶一般以清飲為主,認為清飲最能保持茶的純粹,體會茶的本色。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與喝茶之分。大抵來說,重在意境,以欣賞茶葉香氣、滋味、湯色為目的,謂之「品」。凡品茶者,得細品慢啜,所謂「三口方知其味,三番才能動真心」。若以解渴為目的的,大碗急飲者謂之「喝」。

  二、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同胞喝的咸奶茶,多以青磚茶和黑磚茶為原料加入牛奶、鹽巴,用鐵鍋烹煮。蒙古族人酷愛喝茶,往往是「一日三餐茶,一頓飯」,他們如此重飲(茶)輕食,卻又身強力壯,這與咸奶茶的營養豐富、成分完全不無關係。所以,當地人喝咸奶茶,除了解渴外,也是補充人體營養的一種主要方法。

  三、藏族的酥油茶  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四川、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喝茶是藏族同胞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所謂「飯可以一天不吃,茶卻不能一天不喝」。藏族同胞喝的最多的是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經過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茶葉一般選用的是緊壓茶,如雲南的普洱茶以及四川雅安的邊銷茶等。製作時,先將茶葉用水久熬成濃汁,濾除茶渣,再把茶湯倒入長圓柱形的打茶筒內,再放入酥油和食鹽。這時,蓋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在茶筒中、能上下移動的長棒,不斷攪拌,待油茶交融,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就做好了。酥油茶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既可暖身禦寒,又能補充營養。  酥油茶始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傳說,它的最早出現還與文成公主有關,相傳是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茶葉,經過多次反覆調製,才逐漸形成如今這種香噴噴、油滋滋的酥油茶。

  四、瑤族的油茶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及貴州、湖南一帶的毗鄰地區。當地人都喜歡喝一種類似菜肴的油茶,認為喝油茶可以充饑健身、祛邪去濕、開胃生津,還能預防感冒,對長期居住在山區的民族而言,油茶實在是一種健身飲料。  打油茶時,先將糯米、花生、大豆等配料用茶油炒出焦香時,加入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入鍋翻炒,當茶葉發出清香時,加入適量薑片和食鹽等調料,隨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鐘,待茶湯快要起鍋時,撒上少許蔥花或韭段。這樣才算將香中透鮮、咸里顯爽的油茶做好了。由於油茶中加有許多配料,所以,與其說是一碗茶,還不如說它是一道菜。  油茶已成為瑤族生活的必需品和待人接客的高尚禮遇,若是貴賓來訪,還得另請村裡打油茶的「高手」出場。一碗吃光,主人馬上添加食物,再喝兩碗,按當地習俗,客人喝油茶,一般不少於三碗,這叫「三碗不見外」。

  五、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是一個十分好客的民族,不論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或是有客登門造訪,都習慣於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客人。  三道茶,白語叫「紹道兆」。第一道為「苦茶」,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變黃,茶香噴鼻,即可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此茶經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但喝下去滋味苦澀,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烤茶置水,並在茶盅里放入少許紅糖和核桃肉等,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別用一番風味。第三道茶是「回味茶」,主人將適量蜂蜜和若干粒花椒放入杯(碗)中,再衝上沸騰的茶水,容量通常為半杯(碗)。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

  六、傣族的竹筒茶  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地區。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襲的一道待客的傳統茶飲。烹飲竹筒茶,可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裝茶:用晒乾的春茶,或經初加工而成的毛茶,裝入剛剛砍回的嫩香竹筒中。接著是烤茶:將裝有茶葉的竹筒,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烘烤,待竹筒內的茶葉軟化後,用木棒將竹筒內的茶壓緊,再填滿茶烘烤。如此邊填、邊烤、邊壓,直至竹筒內的茶葉填滿壓緊為止。泡茶時,大家圍坐在小圓竹桌四周。先掰下少許竹筒茶,放在茶碗中,沖入沸水至七八分滿,就可開始飲茶。這種茶喝起來,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非常可口。

  少數民族飲茶多以調飲為主,除了上面介紹的,還有回族的罐罐茶、維吾爾族的香茶、基諾族的涼拌茶等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我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茶習俗,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飲茶文化,成為我國茶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神鵰俠侶里朱子柳嘲笑霍都「爾乃蠻夷」?
滿族如何評價臨高啟明?
《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學術隨筆)
古代民族去哪兒了之二——鮮卑篇  
城市民族工作研究就是「清真擴張」研究嗎?

TAG:民族 | 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