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皇帝傳略》之宣統帝溥儀(2)

陳寶琛教溥儀的時間最長,所以溥儀很信任他,事無巨細都要問一問這位智囊。皇室給陳寶琛待遇優厚,每月有1000圓折銀720兩酬金,還經常賞賜古董字畫、御筆聯匾。 庄士敦,是英國蘇格蘭人,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到亞洲20多年,曾任香港總督府秘書、威海衛行政長官等職。走遍中國內地各省,通曉中國歷史,對儒、墨、釋、老都有研究,特別欣賞中國古詩。庄士敦經洋務派李鴻章之子李經邁推薦,由徐世昌代向英國公使交涉,正式被清室聘為溥儀的英文老師。1919年3月,庄士敦到養性齋開始教授英文。 庄士敦教溥儀英文,同時也注意向他灌輸西方文明,使他潛移默化,培養其紳士的氣質。庄士敦給溥儀起了一個英國人的名子叫亨利。他常常帶外國畫報給溥儀閱看,給他講坦克、飛機,給他品嘗帶水果香味的外國糖果,同時給他解釋如何用化學方法製造香精,如何用機器生產漂亮包裝的糖果。也講如何穿著西服、注意儀錶,參加茶會等等。這些,溥儀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不能不說是已經成功地滲入他的心田。 隨著時間的推移,庄士敦在溥儀心目中佔有更重要的位置。庄士敦和溥儀經常談論各國政體國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列強實力,世界各地風光,英國王室生活,中國內戰局勢,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西方文明的關係,甚至還談到復辟的可能性和不可靠的軍閥態度,等等。經庄士敦介紹,溥儀在紫禁城裡接見過英國海軍司令、香港總督。 受庄士敦的影響,溥儀醉心於生活歐化,不惜違反祖宗家法,剪去曾經象徵清王朝統治的長辮,轟動了整個宮內。他像庄士敦一樣穿西服,吃西餐,騎自行車,打網球,戴眼鏡,安電話,甚至在和伴讀生交談時還模仿庄士敦那種中英文夾雜著說的方式。庄士敦的薰陶,也使溥儀產生了赴英留學的念頭和逃離紫禁城去西方漫遊的幻想。 庄士敦對溥儀談到過胡適和他提倡的白話文。庄士敦不無嘲笑之意地品評胡適的半中半洋的「匹克尼克來江邊』,的詩句,又頗為讚許地說:「不妨看看他寫的東西,也算一種知識」。溥儀抱著好奇心,打電話給胡適。在電話里,一個稱呼「胡博士」,一個連忙叫「皇上」。溥儀約胡適到官中來玩。不久,胡適果然進官晉見溥儀。事後,胡適寫信給庄士敦,毫不掩飾地流露了一種近乎遺老的莫名其妙的心理。信中說:「我不得不承認,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我當時竟能在我國最末一代皇帝——歷代最偉大的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面前,佔一席位!」他確實有些受寵若驚了。 「皇額娘」、生母、乳母 溥儀入官過繼給同治帝和光緒帝為子,同治帝的妃子和光緒帝的后妃自然都成了他的母親。隆裕太后在世時把同治帝的瑜、殉、曙三妃打入冷宮,光緒帝的瑾妃也得不到庶母的待遇。直到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才明確了同治帝的三個妃和瑾妃的太妃身份,溥儀叫她們為「皇額娘」。 溥儀雖然有那麼多母親,並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母愛,他們只是每餐給溥儀送菜,聽太監稟報皇上「進得香」。溥儀每天早上向太妃們請安,生病時太妃們來探望,照例都是說幾句枯燥無味的禮節話。溥儀三歲時離開生母瓜爾佳氏,到11歲,清室恢復「會親」,才見到生母和祖母。但大學士府千金小姐出身的生母,只會揮霍金錢盡情享受,對兒子溥儀卻少有母子之情,她總是冷冰冰的板著臉說一些官話。瑾妃是珍妃的姐姐,晉封為端康皇貴妃後,成了溥儀的首席母親。她對溥儀管教很嚴。在陳寶琛師傅授意下,溥儀借口太醫范一梅被瑾妃辭退,跑到永和宮與她大吵大鬧。瑾妃召溥儀生母和祖母入官,逼溥儀認錯。溥儀生母自幼嬌慣,個性極強,受不了刺激,兩天後,吞鴉片自殺身死。 宮中只有乳母王焦氏給溥儀一點溫暖。是她婉轉地告訴溥儀,別人和他一樣是人,也要吃飯,也有感覺,被打以後也會疼,勸阻少年不懂事的溥儀,不要干惡作劇的事情。王焦氏出生在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一戶貧農焦家,災荒年間投靠親戚來到北京。16歲時,半嫁半賣給王姓差役為妻。剛生一女,丈夫便故去。為養活公婆和女兒,到醇王府應選乳母,以體貌端正、乳汁稠厚而中選。她忍痛接受不許回家看望孩子的條件,換取每月二兩銀子的血汗工錢。在微笑、凝視、沉默中度過九載,出官後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在六年前因營養不良死去了。 乳母純樸的語言雖使溥儀有過一點人性的復甦,可惜這一點人性也隨著乳母被太妃們趕出官去而消失殆盡。與世隔絕的深宮內廷,呆板乏味的遜帝生活,無時不在改變著溥儀的童年天性。這裡沒有父母的骨肉之愛,沒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只有「君臣」而無天倫。眼裡看到的,只有皇帝專用的明黃色,文武百官一律給他下跪磕頭;耳中聽到的,只有應答響亮的一片「嗻」聲。這一切使他確認自己是至高無上、應該統治和佔有一切的天子。儘管有儒學仁愛的說教和歐洲文明的薰染,這個愚頑無知的少年,卻仍然變成冷酷無情、喜怒無常、孤僻任性、疑心重重。他的一喜一怒,太監們都要遭殃。他可以逼太監們互相毆打,可以命令一名太監把一堆髒東西吃下去,可以用救火龍頭向一名老太監噴射冷水激死。他喜歡看狗打架,更喜歡看狗撲咬太監宮女。溥儀養成了拿別人的痛苦取樂的惡習。 溥儀也有高興的時候,這便是在「會親」的日子,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玩耍,捉迷藏、學唱戲和猜謎語,彼此不分君上臣下、主子奴才。他們在玩耍中也會發生爭吵,自然是溥儀取勝,但也有膽大的孩子偷偷寫字條罵溥儀「臭狗是萬歲爺!」 袁世凱動了「鳩佔鵲巢」之心 小朝廷對外的聯繫,主要還是同袁世凱。袁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對清室也極盡安撫手段。民國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禮官朱啟鈐給溥儀拜年。臨到溥儀生日,2月7日這天,袁世凱又派禮官祝賀如儀。2月15日隆裕太后壽日,袁世凱派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入宮致賀,呈上寫著「大中華民國大總統致書大清隆裕皇太后陛下」的國書,國務總理趙秉鈞率領全體國務員進宮行禮。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稱為「國喪」,要全國下半旗一天誌哀,文武官員服喪27天,並派全體國務員到紫禁城致祭。接著,在太和殿舉行國民哀悼大會,由參議院議長吳景濂主祭;軍界也舉行全國陸軍哀悼大會,由陸軍部總長段祺瑞主持。但是所有這一切並沒有引起溥儀對袁世凱的任何好感。在這位末代皇帝的腦海中,沒有一天停止過復辟幻想,起初是被大人們指導著,後來便是憑著自己的階級本能去活動。 然而,圖謀復辟帝制的還另有人在。皇帝廢除了,留下的封建軍閥就成為權勢顯赫的人物。他們覬覦著皇帝的寶座。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袁世凱正是這樣的野心家。在竊奪了臨時大總統職位後,他便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向帝國主義借款,用於強化獨裁統治,擴軍備戰,企圖復辟稱帝。他擊敗了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把北洋軍閥勢力伸向長江流域各省後,於1913年10月,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為此,袁世凱還向溥儀呈上一個報告,恭稱「大清皇帝陛下」,說自己「經國民公舉為正式大總統」,「此皆仰荷大清隆裕皇太后暨大清皇帝天下為公,唐虞揖讓之盛軌,乃克臻此。」光緒卅四年十月,光緒帝去世後,清廷在河北易縣梁格庄修建崇陵。到溥儀退位時,工程尚未及半,民國政府允諾提供經費修完。袁世凱特派趙秉鈞與清室內務府大臣紹英等協商,立即撥款趕修。內務府提出工程費用需實銀7224842兩,袁世凱照撥不誤,至1915年崇陵善後工程竣工。對此,紫禁城裡的議論是:「袁世凱究竟是不是曹操?」 1914年5月,袁世凱宣布廢除《臨時約法》,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設立政事堂,修改總統選舉法,定終身連任制,並可指定繼承人。通令全國恢復祭孔,並像歷代皇帝一樣到天壇祭天。採用三卿士大夫官秩,設立清史館,擢用前清舊臣。恢復帝制的活動越來越明顯。 袁世凱復辟的野心早為日本政府識破,1915年1月,通過駐中國公使日置益向袁提出作為支持他復辟的交換條件「二十一條」。袁世凱喪權辱國,於5月9日接受了日本的要求。8月,袁的顧問向美國人古德諾F、J、Goodnow發表鼓吹帝制的文章,楊度、孫毓筠等發起「籌安會」,偽造民意,策動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要求改共和製為帝制。接著又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舉行「國體投票」,最後由參政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擁袁為「中華帝國大皇帝」。12月12日,袁世凱發布接受帝位申令,成立帝制「大典籌備處」,改總統府為「新華宮」,改元「洪憲」。一切就緒,就等1916年元旦舉行「登極」大典。那些天,溥儀站在養心殿的台階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三大殿正在進行油繕工程。老太監告訴他,那是為袁世凱登極做準備。在「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老話中,溥儀不能不悲涼地估計自己日後的命運,他十分害怕「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的歷史重演。
推薦閱讀:

嘉靖皇帝心血來潮 親自選了個狀元 卻意外猝死
倒霉的大明朝:為什麼崇禎皇帝沒能挽救大明?
郭沫若打開萬曆皇帝的陵墓後發生了一件事,現場人員都驚慌失措!
《清代皇帝傳略》之攝政王多爾袞

TAG:溥儀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