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痕都斯坦玉器:痕玉定睛知有形

乾隆痕都斯坦玉蓋杯

乾隆痕都斯坦玉碗

  王家年

  痕都斯坦玉器,簡稱痕玉,是指回教玉器或伊斯蘭玉器。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西部,玉材多為南疆的和闐玉、葉爾羌角閃石。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一器一色,多選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瑩。

  痕都斯坦玉器有食器與雜器兩大類,食器有碗、杯、盤、壺等,雜器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爐等。痕都斯坦玉器的形制也比較特殊,常以動物和花形構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開的花或一片橄欖葉,器柄處多圓雕成花苞或纏枝的莖葉,如葵瓣盤、蓮花式碗。還有採用不同的獸耳或獸角作造型,逼真細膩,新穎奇特。耳足、耳柄多呈對稱性布局。器底和足多外撇。

  從玉料上看,痕玉所使用的暗灰色的玉料和近似碧玉的玉料,是當地獨有的玉種。碧玉的特點均勻,花紋要淺一些。所用的白玉,為新疆上好的白玉料。造型上,以橄欖式碗和杯子為主要造型。紋飾上,多採用植物紋,最明顯的特徵受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及風俗習慣的影響,花草以莨、苕、蓮為主。蓮」是陸生的西番蓮「與鐵線蓮。組合花中常見菊花,還有葵花、折枝花、蕉葉、鳳尾草、狗尾草等。

  當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多為實用的碗、杯、洗、盤、壺等飲食器皿,裝飾很有當地文化特點,在器壁上鑲嵌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等各色寶石或玻璃;花紋裝飾多為植物花葉,以莨苕、西番蓮和鐵線蓮為主;用異色寶石嵌現動物眼睛等。還採用水磨技術,胎體透薄,有「西昆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一說。

  清乾隆時,內務府設立了專門仿製痕都斯坦玉的作坊,這些「西番作」玉器吸取其造型別緻、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這些中西結合的玉器直接影響了中國玉器的製作風格,近現代玉器爐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猶如中西結合的民國傢具,說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響力。

  痕玉採用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多種工藝組合。花葉紋以剔地陽紋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紋,雕刻時先琢平底子,再淺浮雕紋飾,形成凹凸的視覺反差,增強藝術表現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極細,乾隆皇帝曾詠詩「細如髮毛理,渾無斧鑿痕」,對雕工高度讚譽。痕玉採用水磨技術,通體玲瓏薄透,鬼斧神工。大量玉碗、盤、杯等雕琢既細且薄,由外透過器壁能看清器內盛裝的物質顏色,由內透過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種花紋圖案。這種新穎的玉器,胎體薄,拿在手上又輕又巧,有輕若浮雲之感。乾隆皇帝稱讚的那樣:「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薄於紙更輕於銖」、「撫外影瞻內」。放在水上能漂動,不會沉入水中,故被人稱為「水上漂」。

  清宮所藏痕都斯坦舊玉器有兩種,一種為當年輸入,另一種為宮內工匠仿製。儘管乾隆皇帝認為痕玉「制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彷彿也。」但為滿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製,製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

  乾隆皇帝非常愛玉,朝廷為制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君王。乾隆本人不僅收藏玉器,而且親自參與鑒別,對於得到的珍貴之器,每每要題詩讚詠。乾隆親自過問玉作的技術力量的選配,在他的直接倡導下,宮廷內許多畫家為玉作進行圖稿設計,使玉雕的藝術表現力得到高度的發展。乾隆時代出現了許多精美的玉雕作品,有些還借鑒了痕都斯坦玉的雕琢方法,使得玉器形製表現更加藝術化。

  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讚譽,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乾隆帝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信息來源:新浪網「收藏頻道"摘自《姑蘇晚報》

推薦閱讀:

翡翠身上帶-手印心中留
古方先生玉器知識問答
通過古代玉器製作工藝鑒別古玉器(之一)
大教育家孔子的神秘玉器

TAG: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