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來到了勞動力緊缺的時代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19日舉行的「2016年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年會」上預計,2016年勞動年齡人口繼續下降,近5年累計減少的數量約為2000萬,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導致人工成本上升、產業轉移和技術替代勞動成為未來的趨勢。

而經濟學家王福重曾說,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完全消失。

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勞動力緊缺的時代,而這種「緊缺」在勞動力素質尚未全面提升之前又顯得尤為突出。

文/王福重

對中國來說,經濟增長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經濟增長,就沒有任何未來。

經濟靠什麼增長?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從總需求角度,經濟增長有四個驅動力量:家庭部門的消費、私人部門的投資、政府部門的購買、凈出口(出口減進口),也有人把政府購買在消費和投資間分解,簡化成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如果從總供給角度,經濟增長的要素則是:自然資源、人力資本、物質資本、技術進步。

改革30多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速接近10%(以GDP衡量),是全球大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促進了資源更有效率地配置。從上述四個供給要素看,中國的自然資源絕對量充沛,但是,如果從結構看並無優勢,以能源結構來看,中國主要以煤炭為主,煤炭儲量世界第一,但是原油等優質能源(比如飛機就不能燒煤只能用油)則相對不足。如果從人均資源看,更是排在下游,比如人均耕地。這些年來,經濟增長還造成了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資源的嚴重浪費,比如稀土的賤賣。

中國是資本稀缺的國家,諸多大型工程設備、關鍵技術包括軟體和硬體都依賴進口至於技術進步,30年來,我們在若干領域有些進步,比如航天、超級雜交稻,但是,這些技術並不是新的,而是發達國家幾十年前的舊技術。因為中國向來只重視技術,而對科學研究嚴重忽略,所以,這30多年我們沒有取得什麼重大的科學進步,重大技術進展基本是空白。相反,我們差不多是亦步亦趨地模仿先進的技術,甚至「山寨」,如在IT領域,就是如此。

那麼,我們這麼多年的巨大進步,從供給角度是如何取得的呢?說得簡單點就是人多。人力資本是在人這個要素上的投入,以及人的數量和素質的綜合。可以說,中國每個企事業單位花在吃喝上的錢,遠遠多過在職工學習和培訓上的花費。中國雖然是人口第一大國,但是,平均受教育水平、職業技能、紀律性都比較低下。所以,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資本,而具體說,又主要靠的是人口的數量多。這就是「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指全部人口中年輕勞動力佔比較大,撫養率低,即多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所以,不必積累很多的養老性儲蓄,而可以將收入用於投資和即期消費,從而更快促進經濟增長和人群福利提升。最近30多年,正是中國人口紅利最豐厚的時期。

隨著承包制的推廣、勞動效率的提高以及耕作技術的進步,農村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一般估計,中國農村共有3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已經有至少2.5億人轉移出來。

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支柱是製造業,中國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都是製造業發達的地區,被稱為「世界工廠」。製造業就是利用國外和中國港澳台地區的先進技術和資金進行委託加工,比如富士康就是這個模式。當城市的大門敞開,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這些地區,為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新鮮的血液。

以GDP總量衡量,廣東已經連續多年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與北京、上海相比,並無科技創新優勢,它的優越之處是毗鄰港澳,吸引了大量投資。但是,資金必須與勞動力結合才能創造價值。廣東不但是經濟第一大省,同時還是人口第一大省,是中國唯一一個人口過億的省級區域。這絕不是巧合。廣東率先對外開放,吸引了全國各地最多的年輕勞動力進入,有一句流行語叫「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所謂中國的世界工廠,主要是指廣東。如果不是勞動力的大量凈流入,廣東經濟不可能創造奇蹟,中國經濟也不會創造奇蹟,經濟總量先後超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

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被認為是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地區,真正因為技術進步造成的經濟增長也並不明顯,很多高新技術產業只是有一個高新技術的外殼,支撐它們的仍然是勞動力,特別是學歷不高、技能一般的普通工人。比如著名的聯想集團公司是高科技公司,但是,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的,主要的員工並非大學生,而是外來的打工仔。

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過了最高峰,多數研究者認為,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完全消失。人口紅利消失意味著撫養率上升、投資減少、增長後勁漸趨疲乏。基本依靠人力資源支撐的中國經濟增長失去了人口紅利,將是致命的打擊,除非發生緣於中國的重大技術創新和革命。當然,禍不單行,在人口紅利消失的同時,加入WTO帶來的紅利也趨於消失,這個時候,保持人口的適度增長而不是繼續控制,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可以觀察到的一個事實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放緩,一般地說,當經濟下降時,失業率會上升。但是,中國的失業率基本沒有變化,始終保持在4%左右。而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用工荒現象卻一直存在。因此,廣東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前領導,2011年率先向中央提出,在廣東放開二胎的試點,只要夫妻雙方之一是獨生子女的,就可以生二胎。同時,大城市的餐飲、家政服務、快遞、建築工人的工資近幾年持續攀升,這說明中國的剩餘勞動力,特別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已經不多。農村能轉移出來的已經轉移完畢,有人估計,中國農村最多還有2000萬左右的剩餘勞動力,這接近於匱乏的狀態。

過去的30多年,總是說中國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供給幾乎是無限彈性的,物以稀為貴,以多為賤,所以,勞動力價格低廉。這個觀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所有人都不會想到,中國這個人口第一大國,這個傳統上的農民國家,春運如打仗的國度,居然有一天也會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困境。

是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天終會到來,這一天已經到來。這是兩股力量疊加的結果:一方面,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自然需要越來越多的勞動力,GDP第二的經濟體跟第六的經濟體,需要的勞動力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計劃生育的長期實施導致的人口增速急速放緩,終於導致勞動力缺口的出現。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個說法已經過時,中國到了勞動力供應相對緊缺的時代。

節選自《公平中國》,有刪減。東方出版社。

王福重

著名學者、經濟學家。199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主要研究經濟學基礎理論、國際經濟學和公共財政。

現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2005年以來),並且擔任《上海證券報》等媒體專欄作家,是CCTV、上海第一財經、廣東衛視、鳳凰衛視等電視台財經節目的特約評論嘉賓。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專著、譯著10餘部。

推薦閱讀:

一套給辦公室腦力勞動者設計的瑜伽 |《路路通瑜伽》· 閱讀 | 心書
【獨家專訪】金牌實習生:實習就是廉價勞動力?
加拿大勞動力短缺日益嚴重
秀下這幾天的勞動成果 無指手套 - 棒針作品秀 - 棒針交流-毛衣編織天地 - DIY手工...
勞動是否還能致富?為什麼

TAG:中國 | 動力 | 時代 | 勞動力 | 勞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