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心
06-12
心理諮詢人員在與來訪者面對面交談時,會通過來訪者關注的話題,所做的描述,及說話時的語速、表情、動作等許多外在的行為方式和特點,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對來訪者此刻所處的境況,內心的衝突與掙扎,做出理性的判斷。這樣才能較準確地把握來訪者的人格特點,發現其潛在的成長動力,制定輔導方案。上述技巧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年齡稍小的孩子,自省與表達的能力較弱,不善於向父母講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而對家長不信任,或已產生逆反心理的孩子,又會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對家長坦言。這時,以外在的行為方式為線索,則有助於了解孩子內隱的心理過程,即讀懂孩子的心。媽媽,您太霸道了陶陶的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夫妻雙雙在一所大學裡任教授。周圍人都說他們生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人尖兒,他們也希望如此。為了教育好陶陶,媽媽讀了不少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書籍,在平時也嘗試用其中的一些方法來教育兒子。一次,媽媽給兒子定了一條規矩:每天放學回家後,必須先聽半小時英語錄音,以提高英語的聽力。媽媽畫了一張評比表,規定陶陶做到一天,就在表上畫一個紅鉤;如果周一至周五都做到了,周末一家人就可以去郊遊。陶陶表示喜歡這個方法,欣然同意,並且認真地執行著。周一到周四,陶陶做得都很好,因為他一直嚮往著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遊。到了星期五下午,學校組織大掃除,陶陶是班裡的衛生委員,干起活來當然要一馬當先,給同學們做個好榜樣。回到家後,陶陶覺得很累,進了自己的房間倒頭大睡。陶陶睡得很香,早忘了要先聽英語錄音的約定,就連媽媽回來都不知道。媽媽把陶陶叫醒,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陶陶說不是,就是困了想睡一會兒。媽媽又問英語錄音聽了沒有,陶陶才驚呼起來「我忘了!」媽媽聽了非常生氣,訓斥陶陶說話不講信用,前面四天的努力都是裝出來的,周末一家人去郊遊是不可能的了,必須給陶陶一些懲罰,讓他接受這次教訓 。媽媽越說越氣,最後一把把牆上的表格撕了下來。媽媽沒想到,她這一撕,引來了陶陶跺著腳號啕大哭,邊哭邊說:「媽媽,您太霸道了!您為什麼沒看到我連著四天付出的努力呢!您為什麼總把我想得那麼壞?」看到兒子頂嘴,媽媽覺得更是火上澆油,忍無可忍,真想揮起拳頭打兒子幾下。此刻,電話鈴聲響了起來,陶陶的班主任打來電話,向媽媽誇讚陶陶今天在學校掃除中出色的表現,囑咐晚上要好好休息。這下,媽媽呆在那裡,為自己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感到無比後悔。她轉回身來,看到兒子雙手捧著評比表的碎片,默默地抽泣著。。。。。。在對陶陶媽媽進行家庭教育行為指導時,通過角色扮演再現了當時的情境。我請媽媽重複陶陶所說過的每句話,做過的每個動作,並在此過程中,請她仔細揣摩孩子當時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體驗。情景再現結束時,媽媽一臉的凝重,深深地嘆了口氣,說:「我懂了,孩子的大哭,跺腳,是因為他心裡的委屈和氣憤已經達到了極點,對媽媽的誤解和「霸道」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當他手裡捧著評比表的碎片抽泣時,心裡該是多。。。。。。」媽媽說不下去了。對孩子的愧疚和憐愛,全都寫在了她的臉上。陶陶的媽媽表示今後面對孩子時,要做到「一聽,二問,三商量」。聽,就是聽聽孩子的解釋,不憑自己的想法簡單地給孩子的行為下結論;問,就是詢問孩子事情背後的原因;商量,即以平和的態度和孩子討論怎樣做會更好。我告訴陶陶的媽媽,她的總結非常有價值,而要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向善的,是有著積極向良好方向發展的本能的。當我們「看」孩子的時候,要避免只選擇孩子不如人意的行為,並錯誤地把它當做孩子的全部。那樣,必定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全面、客觀、理性的判斷。藏卷子的背後今天,語文課上要進行一個小測驗。老師把卷子發給每一個學生呢個,正當她宣布可以開始答題時,文文舉起了小手,告訴老師自己的卷子不見了。老師感到很奇怪,幫他桌上桌下都找了,當真是找不到。由於沒有多餘的卷子,老師只好去給他再複印一張。當文文拿到卷子時,對老師說:「我開始的晚,寫不完怎麼辦?」老師想了想說:「寫不完,晚上回家再寫,明天交給我就行。」過了幾天,趕上數學課也要進行測驗,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剛發完卷子,文文又報告自己的卷子不見了。有同學小聲說:「老師,上次語文卷子一發下來,他的卷子也在瞬間不翼而飛了。」數學老師在走到文文面前,不動聲色地盯著他的雙眼。文文的臉上掠過一絲慌亂,低下了頭。就在這一刻,老師突然看到問問身旁暖氣片的縫隙間,露出卷子的一角。老師費了很大的勁,從暖氣片後掏出一張數學卷子和前幾天失蹤的那張語文卷子。課後,在學校的「知心小屋」,文文對心理輔導老師講出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文文擔心考試時自己答題太慢,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如果得不到好成績,回家就無法向媽媽交代。在冥思苦想後,他想出了這樣一個自以為聰明的方法。但是,沒想到被比他更聰明的數學老師識破了。文文是一個剛上學不久的小學生,他是在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選擇了這樣一種幼稚的行為方式。考試的結果讓他有不安全感,出於本能,便用自以為聰明的方式,逃避考試,逃避失敗,逃避被媽媽責罵。孩子藏卷子的行為,但卻是他內心深處呼喚幫助的信號。數學老師做的很好,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文文,而是請心理輔導老師與他進行交談,了解其中的原因。這樣不僅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更有利於給予文文有效的幫助。了解了真相,心理輔導老師得到文文的同意後,把語文和數學任課老師,、文文、及其家長聚在了一起,共同討論,制定出幫助文文提高答題速度的具體辦法。文文感受到被老師、家長理解與關懷的幸福,臉上露出純真的笑容。怪異行為源自美好的願望程先生應兒子程成的班主任老師之邀來到學校,了解到孩子一些一反常態的表現,這令他非常吃驚,從小到大做事都很守規矩的兒子,為什麼會有以下「壯舉」呢?「壯舉」一:課間,程成向黑板槽內倒水,把粉筆泡濕。結果上課時老師試用了每一支粉筆,都沒辦法在黑板上寫出清晰的字。看到老師忙得團團轉,在找能用的粉筆時,他得意地偷笑著。「壯舉」二:午休時,他故作神秘地把幾個同學叫到身邊,突然把自己做闌尾炎手術後留下的傷疤,露出來給大家看。嚇得女生尖叫著逃開了,而他卻得意地說:「怎麼樣,我很勇敢吧,做手術的時候我都沒哭。」從學校回來後,程先生和兒子進行了一場關於「什麼是男子漢」的談話。程成:我現在長大了,要做個男子漢,不做膽小鬼。爸爸:有人說過你是膽小鬼嗎?程成:我們班裡有好幾個男生說我見到老師,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不敢吱聲了。還有人給我起外號,叫我「縮頭烏龜」。下課,他們都不帶我玩。。。。。。爸爸:那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的呢?程成:我就做一些他們不敢做的事情,但是老師和很多同學都說我變得奇怪了。相信,通過這番對話,程先生對於孩子一反常態背後的動機,有了清楚的了解。孩子們通常會很在乎同伴對於自己的評價。對於一個男孩子,「膽小鬼」、「縮頭烏龜」的稱號是個莫大的打擊。而在他現在的認知中,沒有什麼是真正男子漢的正確知識。於是,他便按自己的理解,採取了敢於違規,敢於給老師製造麻煩和暴露傷疤的「壯舉」。慶幸的是程先生已了解到孩子櫥櫃、怪異的行為,是源自要成為男子漢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通過及時而正確的引導,原本就乖巧的程成一定能懂得如何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給您提個醒: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著他自己的原因。他的行為方式往往傳遞著各種深層的信息。讀懂孩子的行為,便是讀懂了他的心。值得借鑒的相關理論解讀1. 人本主義關於人性的假設人本主義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人性本質上是善的,天生具有不斷成長和自我完善的傾向。他還指出,自我實現是人類最基本的動機,人類都具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各種潛能的趨向。因此,他認為人是「積極主動的、自我實現和自我指導的」。作為家長,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您都能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著積極向上、不斷發展的潛在能量和價值嗎?有時,這種潛在的力量只是深藏不露。作為家長,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孩子的今天一些尚不令人滿意的表現,而是要放眼未來,對孩子永遠充滿信心。您要做的,則是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積極營造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成長範圍。2. 防禦機制防禦機制是個體在生活中習得的某些應付挫折的反應方式。其目的在於減輕心理矛盾,消除焦慮,更好地適應環境。常見的和重要的心理防禦機制有:(1) 投射作用,即把自己不能承認的觀念、情感或衝動投射給別人或歸因於外界事物的作用。(2) 生化作用,即把被壓抑的無意識衝動,通過某種途徑或方式轉變為人們可接受的或為社會所讚許的活動。(3) 文飾作用,指一個人為掩飾易被他人取笑的行為去尋找理由為自己辯護,或巧妙地證明事實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為是他所能忍受的。(4) 倒退作用,指一個人採取倒退到童年或低於現實水平的行為來取得別人的同情和關懷,從而逃避緊張或不滿的情境。(5) 移位作用,指在一種情境下是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6) 補償作用,指個人因心身耨各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採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防禦機制的基本理論,有助於家長以孩子外顯的行為為線索,揣摩其背後的原因,了解孩子的內心在防禦什麼,在因什麼而焦慮。有助於家長根據孩子的需要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而不是主觀片面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解釋和評判。
推薦閱讀:
※孩子的教育,父親不能缺位
※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
※帶孩子的男人更有魅力,盤點國外的那些明星奶爸
※孩子,你有教養的樣子,真美!家長必須培養孩子這14條教養 [一點資訊]
※孩子的長相誰說了算?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