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遠法師 傳

  ◎健 庵    慧遠,姓賈,雁門樓煩人。幼而好學,博綜《六經》,尤善《庄》、《老》。時釋道安,建剎於太行恆山,遠往歸之。聞安講《般若經》,豁然開悟,因投簪受業。精思諷誦,以夜繼晝。安嘆曰:「使道流東國者,其在遠乎!」    晉太元六年過潯陽,見廬山閑曠,可以棲止,乃立精舍,號龍泉寺。時遠同門慧永,先居廬山西林,欲邀同止。而遠學侶寖眾,西林隘不可處。刺史桓伊,為遠更立寺于山東,遂號「東林」。遠於是率眾行道,鑿池種蓮,於水上立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以為行道之節。既而四方清信之士,聞風而至者,百二十三人。遠曰:「諸君之來,能無意於凈土乎?」乃造西方三聖像,建齋立社,令劉遺民著《發願文》,勒之石。時王喬之等數人,復為《念佛三昧詩》以見志。遠為作序曰:    「夫稱三昧者何?專思寂想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寂,則氣虛神朗。氣虛,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是二者,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又諸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何者?窮玄極寂,尊號如來。體神合變,應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緣以成鑒。鑒明,則內照交映,而萬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聞見行焉。於是靈相湛一,清明自然;玄音叩心,滯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與於此哉!所以奉法諸賢,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陰之將頹,懼來儲之未積。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寢,夙興唯勤。庶夫貞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仰援超步,拔茅之興。俯引弱進,垂策其後。以此覽眾篇之揮翰,豈徒文詠而已哉!」    遠以江東經藏多闕,遣弟子遠越蔥嶺,購諸梵本,並傳關中。所有經律,出諸廬山,幾至百卷。嘗造《法性論》,以明「泥洹常住」之旨。鳩摩羅什見而嘆曰:「邊方未見大經,便暗與理合。」    居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專志凈土,澄心觀想,三見聖相,而沉厚不言。義熙十二年七月晦夕,於般若台之東龕,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註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皆在側。前揖曰:「師早發心,何來之晚!」遠謂弟子法凈、慧寶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吾生凈土必矣。」即自製《遺誡》。至八月六日,端坐入寂,年八十三。    慧持,遠同母弟,與遠同事安公。遍學眾經,亦有高行。隆安中,辭兄入蜀,以西方為期。住郫縣龍淵寺,大弘佛化。義熙八年入寂,年七十六。遺命諸弟子,務嚴律儀,專心凈業雲。(《凈土聖賢錄》卷二)  
推薦閱讀:

給人一些因緣 星雲法師
《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昌臻法師
慈法法師細說《般舟三字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三)第一集 凈空法師講解
學誠法師開示《大乘百法明門論》(第四講)下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