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自私假說的起源和危害

人性自私假說的起源和危害

--反思經濟學的哲學基礎(之三)

(原載《第一財經日報》評論版《觀瀾集》)

前文已經指出,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由五個方面構成。(1)人類行為的自私決定論;(2)經濟體系的機械決定論;(3)人類發展的西方中心論;(4)人類認識的實證方法論;(5)政策哲學的自由競爭論。

若細思之,經濟學邏輯方法的決定論、機械論和均衡論,追根溯源,則是源於人性自私論。人性自私假說是西方先哲對人類行為的最基本公設,是經濟學巍峨大廈的最後基礎。人的自私慾望無限和自然資源有限之間構成難解難分之矛盾和衝突。經濟學應運而生,冀圖解決這個特殊矛盾。

張五常教授說,斯密《國富論》主要是闡釋自私的好處。《科學說需求》如是寫到:「經過多年對《國富論》的消化,我認為斯密的自私觀點有兩處需要補充。其一、斯氏正確地指出自私可以給社會整體帶來很大的利益,但卻忽視了自私也會給社會帶來害處。後者重要地牽涉到交易費用及產權的問題,是我自己研究的重心所在。可以說,在哲理上,重視自私之害是我這本《經濟解釋》與《國富論》的主要分歧。」

埃德溫坎南為《國富論》標準版撰寫了精彩序言,其中有云:「滲透整個《國富論》的基本信念,就是自私能夠創造經濟社會利益。自斯密之後,該信念遂成為經濟學的起點。」當然,對自私的最佳描述仍然是《國富論》那不巧的段落:「每個人都會盡其所能,運用自己的資本來爭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會意圖為公眾服務,也不自知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他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來,他就好像被一隻無形之手引領,在不自覺中對社會的改進儘力而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個人為求私利而無心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其對社會的貢獻遠比有意圖做出的要大。」

17-18世紀的歐洲,一大批哲學家深入研究人性規律,直接催生經濟學和現代社會科學,人性自私論則成為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曼德維爾「私惡即是公利」、「人類所有值得頌揚的功績和行動,背後動機都是虛榮和自利」等著名觀點,對斯密和經濟學的影響極其深遠。200多年來,人性自私論和邏輯思維的決定論、機械論與均衡論結合起來,經過無數天才高手的謀思運畫和實證考究,成就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輝煌成就,亦演變出西方經濟學的多重流弊。主要流弊就是經濟學者將自私理念極端化和庸俗化,經濟學者構造的模型幾乎完全忽視或漠視了自私的巨大破壞力。張五常《經濟解釋》反覆闡述了一個重要真理:某些局限條件下,人類的自私可以導致自我毀滅。

然而,斯密之後的經濟學發展,恰好漠視了自私導致人類災難的可能性和多種途徑。這應該算是經濟學對人類思想和意識所造成的最大誤導和危害。概括起來,約有三端。

其一、人性自私假設被逐漸異化和極端化。斯密之後,邊沁將自私假說簡化為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隨後演變為個人財富(或身價)最大化、企業利潤(或市值)最大化、國家GDP最大化,終於成為一種改變整個世界和整個人類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經濟政策理念。馬克思曾經深刻諷刺和批判的「商品拜物教」,早已變為徹底的「金錢拜物教」。為了追求個人財富最大化、企業利潤最大化、國家GDP最大化,我們甚至可以犧牲一切人類高尚的精神、道德、文化、情感、責任、義務,易言之,西方經濟學人性自私假設演變至今,造就了今日徹頭徹尾的「金錢至上」文明。我曾經將「金錢至上」文明比喻為「全球老鼠賽」。

老鼠賽沒有任何道德底線或倫理約束:如果利潤達到50%,他們就要坑蒙拐騙;如果利潤超過100%,他們就膽敢發動戰爭;如果利潤超過300%,他們將踐踏人間一切法律。馬克思《資本論》對資本主義世界利潤膜拜的精彩闡釋,用來刻畫全球老鼠賽最為恰當。

老鼠賽摧毀和異化了人類生活的所有基本要素:人成為市場買賣交易的「勞力商品」;自然環境成為市場買賣交易的「土地商品」,人類社會的基本組織被徹底撕裂。波蘭尼《大轉型》對毫無節制、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基本批評,亦是全球老鼠賽的真實寫照。

老鼠賽將一切人文關懷、哲學美學、詩情畫意完全邊緣化:如此時代里,真正受過良好人文教育的人是沒有任何生存空間的,人的價值不得不服從市場供需規律,服從個人是否富裕或財富規模大小。愛默生、卡萊爾、羅斯金、奈特、辜鴻銘對19-20世紀工業社會的基本批評,亦是對全球老鼠賽的基本批評。

說到底,全球老鼠賽將人類一切事物和價值全部簡化為一個詞,簡化為一個單一和量化的指標:金錢。外交大師基辛格曾經辛辣地諷刺說:今日所謂政治和外交,無非是赤裸裸的商業談判而已。矽谷一位著名創業家也不無憤慨地宣稱:我們正在努力將所有東西都轉化為金錢,然而,當一切成為金錢之後,它將連狗屎也不如!

或許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西方主流經濟學就是造就「金錢至上」文明的唯一原因,但是,從人性自私假設所衍生出來的一整套人類行為假設、理念和政策哲學,肯定是催生「金錢至上」文明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20世紀下半葉,基於人性自私假設的基本信念,演變為「市場原教旨主義」和「華盛頓共識」。西方經濟學有一個共識:全部經濟學無非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一系列註腳。理論學說方面,人性自私假設從「看不見的手」開始,並逐漸演變為完全競爭理論、理性預期學說、有效市場假說等等數之不盡的精妙理論。意識形態和經濟政策方面,人性自私假設則從自由放任、自由貿易、一直發展到20世紀後期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和華盛頓共識。然而,歷史反覆證明(2007—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證明):毫無約束的自由競爭並沒有象斯密宣稱的那樣,可以促進社會的最大利益。相反,毫無約束的人性自私和自由競爭可以造成巨大災難。

其三、通過宣稱人性自私假設的普適性,經濟學者將階級關係和國家民族利益完全排除,聲稱經濟學是所謂「純粹科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和普世價值。經濟學從最初的道德倫理學說,蛻化為一門「沒有價值判斷」的所謂「純科學」。19世紀後期,馬克思就斥責其為「庸俗經濟學」。20世紀後期,庸俗經濟學變本加厲,形成一種新的蒙昧主義。經濟學領域的新蒙昧主義將西方經濟學教條絕對化、簡單化、抽象化,將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假設和政策建議不分條件地輸送和強加給所有國家,將西方經濟學衍生出來的價值觀和國家政策神化為人類普適價值、終極價值和最後統治方式,並以此為借口和幌子去侵佔、搶奪、損害其他國家的根本利益,這是新蒙昧主義最赤裸和最極端的表現,它們已經且正在繼續給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推薦閱讀:

《狗鎮》與《辯護人》中的人性
高嘉:有弟子問: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養的此心不動。
《小讀「資本論」》
怎樣理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
小孩子天生就會撒謊嗎?為什麼?

TAG:人性 | 起源 | 假說 | 自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