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知識: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與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 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經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多見,50歲以後首次發病少見。男女比例約為1:2。

臨床表現

起病隱匿,癥狀反覆發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精神、飲食等因素常誘使癥狀複發或加重。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與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

1.腹痛 幾乎所有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多於排便後或排氣後緩解。睡眠中痛醒者極少。

2.腹瀉 一般每日3—5次,少數嚴重發作期可達十數次。大便多呈稀糊狀,也可為成形軟便或稀水樣。多帶有黏液,部分患者糞質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絕無膿血。排便不干擾睡眠。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

3.便秘 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明可附黏液。

4.其他消化道癥狀 多伴有腹脹感,可有排便不凈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時有消化不良癥狀。

5.全身癥狀 相當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精神癥狀。

6.體征 無明顯體征,可在相應部位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

7.分型 根據臨床特點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

診斷

(一)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下列特點中至少2項:

A.癥狀在排便後改善;

B.癥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

C.癥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

(二)以下癥狀不是診斷所必備,但屬常見癥狀,這些癥狀越多越支持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

A.排便頻率異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B.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或稀水樣便;

C.糞便排出過程異常:費力、急迫感、排便不盡感;

D.黏液便;

E.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

(三)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

治療

治療主要是積極尋找並去除促發因素和對症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一)一般治療

了解腸易激綜合征的性質,以解除患者顧慮和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是治療最重要的一步。患者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上避免誘發癥狀的食物,因各人而異,一般而言宜避免產氣的食物如乳製品、大豆等。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改善便秘。對失眠、焦慮者可適當給予鎮靜葯。

(二)針對主要癥狀的藥物治療

1.胃腸解痙葯 抗膽鹼藥物可作為緩解腹痛的短期對症治療。匹維溴銨為選擇性作用於胃腸道平滑肌的鈣拮抗藥,對腹痛亦有一定療效且不良反應少,用法為50mg/次,3次/日。

2.止瀉藥 洛哌丁胺或地芬諾酯止瀉效果好,適用於腹瀉癥狀較重者,但不宜長期使用。輕症者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蒙脫石散等。

3.瀉藥 對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瀉藥,宜使用作用溫和的輕瀉劑以減少不良反應和藥物依賴性。常用的有滲透性輕瀉劑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積性葯如歐車前製劑和甲基纖維素等也可選用。

4.抗抑鬱葯 對腹痛癥狀重,上述治療無效且精神癥狀明顯者可試用。

5.其他 腸道菌群調節葯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製劑,可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對腹瀉、腹脹有一定療效。

(三)心理和行為療法

癥狀嚴重而頑固,經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以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催眠療法和生物


推薦閱讀:

三成多囊卵巢綜合征靠減肥就可恢復月經
「葯問名醫」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光喝豆漿沒有用
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如何診斷
Von Hippel Lindau 綜合征
您知道「男性更年期綜合征」嗎?

TAG:科普 | 醫學 | 科普知識 | 學科 | 知識 | 治療 | 腸易激 | 綜合 | 癥狀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