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 |
新華社記者 賀偉 |
|
來源: 中國青基會通訊 時間: 2005-6-16 10:05:15
|
|
|
北京延慶縣井庄鎮碓臼石村是一個隱沒在燕山山脈的小山村,全村學歷最高的僅高中畢業,人均年收入不足兩千元,卻因為「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在此設立了一個環境教育培訓基地,開始過上「綠色生活」。 現在,碓臼石村的村民倒垃圾時,需先按照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分類,然後由保潔員統一收集,並進一步細分為生物垃圾、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等來分別處理。 「地球村」——中國環保領域內一個非政府組織(NGO),為村民們帶來了這些甚至超過都市生活水準的變化。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王名委員說,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類似於「地球村」的NGO,將在緩解社會矛盾、溝通階層利益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在當今中國,NGO是一個不被太多人知曉的名詞,非政府的名頭也讓它們在很多時候淡出大眾的視野。而事實上,這些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動的民間組織、社會團體,正日益成為促進中國走向和諧的積極力量。 目前,中國已有300多萬家NGO。王名說:「和諧社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化解社會矛盾。我們要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這些全是涉及社會關係的。但這些任務完成起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面對誰來解決。如果說是面對13億人,那是非常困難的,難以想像把13億人的關係完全理順!要建立協調關係的機制、化解矛盾的機制,很重要的就是通過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中介組織,也就是『NGO"。」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這一嶄新理念的提出,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發展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這樣的「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景天魁委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NGO能夠在政府和民眾之間起到溝通、中介的作用,和諧社會要靠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良性互動來實現。」 他舉例說:「2004年中國需要就業的人口有2400萬,這裡面包括下崗職工、新畢業的大學生,最終政府解決了900萬人口的就業問題,那麼剩下的1500萬呢?為什麼沒有出問題?這裡面就是NGO的吸納作用。它可能沒有提供真正意義的就業,你只是志願者,但是關鍵它給這些人一種重要的社會承認。」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確立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目標,在這樣的社會轉型期,企業也在逐漸向純粹的經濟體方向靠攏。獨立於市場體系和政府體系之外的巨大的社會部門則迅速成長起來,並朝著政府部門社會化載體的方向迅速發展。 據介紹,北京順義區有一個「兒童村」,專門收養重刑犯子女。村裡58個孩子分別來自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兒童村」為這些早先在監護和教育上陷入「真空地帶」的孩子,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王名說:「和諧社會的建設講到底是一種社會的協調。 我們的社會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的,可是靠法律來理順情緒是比較困難的,它很難提供人們宣洩情緒的渠道。而少了這些渠道,就很可能導致更多的社會矛盾。」
|
|
推薦閱讀:
※積極心理的有效干預方法
※積極堅強樂觀!
※成功者最大的共性就是積極主動
※我努力提升積極賺錢,是為了讓自己不成為貧窮的怨婦
※積極向上的句子
TAG:社會 | 政府 | 力量 | 積極 | 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