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欽食三百忌(超長,但絕對有指導意義) --中

宴會之忌一、忌只求稀珍食品,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只有上了稀珍食品才能稱得上盛宴。因此往往以稀珍食品而擺闊顯貴,殊不知從營養學觀點來看,多數稀珍的東西,並非是營養珍品,有些食品價格昂貴而營養價值並不高,宴席的好壞應以營養、衛生、味美、實惠為標準,忌求稀珍為好。二、忌重葷輕素。有些宴會往往是葷菜佔了絕對優勢,須知這種筵席上的食物,它提供的脂肪、蛋白質超過就宴人員實際需要的許多倍,而維生素供給量則不夠,這就違背了營養學中的平衡膳食的原則。這些葷宴,胃口好的人就難免大吃大喝,而胃口差的人,吃不了幾口就膩了。如果常遇到這種盛宴,往往因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平衡而得「宴會病」,造成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宴而難食,損害身體健康。三、忌暴飲暴食。宴會上的佳肴可口誘人,對於偶然參宴者來說,如不控制,往往暴食豪飲,吃得猛而過量,這就要加重腸胃負擔,還易引起急性腸胃炎、胰腺炎、胃擴張等疾病,輕則要手術治療,重則危及生命。如患有心臟病者,一旦吃得過飽,勢必增加心臟負擔,也有導致心跳驟停的危險。因此,在宴會上切忌暴食豪飲,要有節制,適可而止。四、忌硬性勸酒。在宴會上免不了朋友間互相勸酒,也有些人為了表示自己盛情,更是對親友、同志進行硬性勸酒,非讓客人多飲不可,更有甚者,直至把客人灌醉方肯罷休,這種勸酒方法,大有損於健康。因為適量的酒對身體是有益處的,一旦過量就會影響身體;飲酒也因人而異,有的患有某些疾病者是不能飲酒的,因此每人都要根據自己身體條件與習慣,適量飲酒為好,切忌因種種原因而過量飲用。此外,飲酒速度也忌過快、過急,否則容易醉倒。每一次醉酒都是一種急性酒精中毒,勢必傷肝、傷胃、傷腦,嚴重的會出現嘔血、急性腎臟病、癲癇、胰腺炎、腦溢血等危險癥狀。據研究,當每100 毫升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400~500 毫克時,就會危及生命,導致死亡。五、忌帶病入席。目前我們宴會仍是沿襲傳統的方式,圍桌而食,眾人同吃一盤或一湯,參宴者如身患流感、肝炎、肺結核、痢疾、流腦與出血熱等傳染病,極易通過筷子、湯匙的唾液傳染給他人,這就使宴會成了傳染病菌的途徑。因此,凡身患疾病者,特別是某些傳染病者,切忌帶病入席。進食姿勢之忌不良的進食姿勢影響消化與健康,嚴重的會導致疾病,應注意禁忌。一、忌笑食。有些人用膳時邊吃邊笑、邊笑邊吃,殊不知這樣極易使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就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二、忌走食。用膳時應端正地坐在桌邊,而有些習慣不良的人,邊吃邊走、邊走邊吃,既不文明、更不衛生,因為空氣中的塵土、微生物以及有害氣體容易入侵,對健康的不利,也是極明顯的。三、忌氣食。吃飯時應該心情舒暢,這樣,食物進入腸胃後,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與吸收。如果邊生氣邊進食,或在吵架聲中,在訓罵時刻進食,勢必影響進食情緒,大腦皮層使消化腺體的正常分泌受到抑制,影響消化與吸收功能。四、忌分神。在吃飯時,有些人邊吃邊看書報,這樣也不利於健康,特別是成了習慣後,就會使消化器官經常地處於血液供應不足的狀態,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五、忌快食。狼吞虎咽地吃飯是十分有害的。這樣,食物在嘴裡咀嚼不完全,口腔中分泌出來唾液的消化作用沒能發揮,各種消化酶的分解作用也不完全,加重了腸胃等消化器官的負擔,使食物不能被人體充分消化、吸收,易形成胃潰瘍、胃炎。由於吞咽大快,如吃的是油炸或煎烤等堅硬的食物,也容易因此而擦傷喉管,雞、魚等骨刺,也極易卡住喉嚨,是很危險的。六、忌蹲食。蹲著吃飯既不雅緻,更有礙健康。因為蹲食,下股彎曲,腹股溝動脈受到壓迫,血液循環勢必受阻,防礙了向胃部毛細管的供血,胃腸也不能得到正常的蠕動,不但會引起消化功能央調,而且還有形成消化道潰瘍的可能。飯後之忌飯後應注意科學,讓食物好好消化與彼身體吸收,因此有許多不良習慣要注意:一、忌飯後即飲茶。茶葉中有大量單寧酸,進入胃腸後,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固體物質,從而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因此飯後即飲茶的習慣應改變。二、忌飯後吸煙。傳統習慣上認為「飯後一支煙,快樂如神仙」,這是不科學的,抽煙本來對身體有害,尤其在飯後,胃腸蠕動加速,這時立即吸煙,煙中所含的煙鹼素尼古丁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不利於消化。三、忌飯後即勞動。飯後消化器官開始活動,這時大量血液需供應消化器官,如立即勞動,易使消化器官血液供應不足,影響消化吸收。四、忌飯後即用腦。用腦時需要血液集中於大腦,而飯後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消化器官,如果飯後即思考問題,勢必造成消化道血液供應的不足而影響消化吸收。五、忌飯後發怒。飯後以多聊天或聽音樂為好,全身放鬆,有利胃腸的活動,如精神緊張或發怒,心情郁憂,就會使胃腸消化受到影響,不利健康。六、忌飯後行走。我國有句老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飯後散步,有利暢通氣血、疏通關節、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消化、增強健康,有著延年益壽的作用。但據科學分析,飯後馬上行走,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飯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需大量的消化液與充足的血液,此時最好適當休息,使全身血液充分地流入消化器官消化食物。如立即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對地減少,使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再說,胃的消化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分泌旺盛,如飯後即百步走,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很可能把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消化吸收。飯後即行走,對某些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嚴重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會導致誘發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墜脹、體位性低血症、房性早搏、心動過速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科學的方法是飯後稍休息半小時再活動為好,切忌飯後即行走。進食習慣之忌進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而生活中有許多不良的進食習慣影響著人體的健康,應列為禁忌:一、忌偏食。人體的營養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有些人出於偏愛,長期食用一種單一的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症,影響機體的平衡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二、忌暴食。有些人進食時過猛過飽,特別是逢年過節更是像飢不擇食般地吃食過量葷腥食物,這樣會加重腸胃負擔,使消化液分泌供不應求,促使胃液、胰液、膽汁的大量分泌,某些人突然發生膽道疾病或胰腺炎症就是這樣引起的。再說,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腸胃後,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應地減少,這樣長期下去,極易誘發心臟血管的疾病。暴食還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導致急性胃擴張。三、忌燙食。燙食易傷及舌、喉、胃,造成口腔粘膜潰瘍、出血,破壞保護口腔的功能,誘發牙齦潰爛與過敏性牙病,嚴重的會導致胃穿孔。燙食破壞舌面味蕾,影響味覺神經,使食慾減退。最新醫學還證明燙食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這不可不認真對待。四、忌快食。進食過快、過速、使唾液無法充分和食物混合、影響消化,某些消化不良症的發生,往往與快食的不好習慣有關。五、忌鹹食。食物的鹹淡都應有個限度,過鹹的食物(不論菜里、湯里)會使人體內氯化納成份增多,人體內鈉的過多貯留,極易引起腎炎、高血壓等疾病。這對有些特別喜歡吃過鹹食物的人,應引起警惕。六、忌過甜。吃甜食(包括糖果)過多,使血液中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酸脂增多,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肥胖症也與多吃過甜的食物有關,因糖促使肝臟中產生中性脂肪,血液中性脂肪大部分會轉化成皮下脂肪之故。食用過甜食物,使參予糖代謝的胰島素負擔過重,並可逐漸形成糖尿病。對兒童來說,吃甜食過多也不利,某些兒童的厭食症、齲齒、近視等與吃甜食過多有關。七、忌零食。愛吃零食的人,破壞正常的飲食規律,使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引起食慾減退。有吃零食習慣的人,體內澱粉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主要營養素攝取量不足,容易引起各種維生素、無機鹽類的嚴重缺乏,而發生疾病。八、忌食用湯泡飯。用湯泡飯當早餐的習慣,在某些家庭常有,殊不知長期食泡飯是不好的,它勢必減少唾液分泌,沖淡胃液,降低消化能力。某些腸胃病的發生,與這種不良進食習慣有關。九、忌飲食過飽。過量的進食,勢必超過了胃腸道的消化能力,久而久之,使腸胃功能下降,帶來腸胃的某些病變。特別是晚餐,過量的飲食更是不利健康,某些急性腸胃炎與胰腺炎的出現,往往與過量飲食有關。十、忌飯前大量飲水。它會加重腸胃負擔,沖淡胃液,使消化能力降低,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的發生。冰箱食物深鮮期限及禁忌目前的家庭幾乎都有冰箱,以保存食物與蔬果。家用電冰箱不論單門、雙門,都設有冷凍室與冷藏室,冷凍室凍結的食物保藏時間稍長,而冷藏室只能短期保藏。冰箱內的食物貯藏時間是有限的,超過貯藏期限,食物也會失去保鮮意義,並易於變質。因此,了解各種食物在冰箱內貯藏的期限十分重要。現將分別介紹於下,以供參考:一、蛋品:帶殼蛋在中格限期4~5 周:蛋白在中格限期一周,在冰格可放至一年;蛋黃在中格限期3 天,在冰格可放至一年;熟蛋在中格期限一周。二、肉類;牛肉在中格限期1~2 天,冰格可放至3 個月;燒烤肉在中格限期2~4 天,冰格可放至一年;肉排在中格限期2~3 天,冰格可放至9 個月;香腸在中格限期2~3 天,冰格可放至2 個月;雞肉在中格限期2~3 天,在冰格可放至一年。三、魚類:瘦魚在中格限期1~2 天,在冰格可放至6 個月;肥魚在中格限期1~2 天,在冰格可放至3 個月。四、奶製品:奶可在冰箱中格限期5 天;酸奶在中格限期7~10 天;牛油在中格限期2 周,在冰格可放至9 個月。五、水果類:蘋果在中格限期1~3 周;柑桔在中格限期一周;瓜類亦同:熟桃與熟梨在中格限期1~2 天,在冰格可放至上年;菠蘿在中格限期1~6 天,在冰格可放至一年;熟番前在中格限期1~2 天。六、蔬菜類:甜菜、芹菜、胡蘿蔔在中格期限均為1~2 周。胡蘿蔔在冰格可放至8 個月;龍鬚菜在中格期限為:1~2 天,在冰格可放至8 個月;菠菜在中格期限3~5 天,洋蔥在底格可放至3~4 周;馬鈴薯在底格可放至3 個月;甘薯在底格可放至2 周;包裝冷藏蔬菜在冰格可放8 個月。七、其他:午餐肉在中格可放4~6 大:咖啡(已開罐)在中洛期限2 周;花生醬在底格可放至3 個月;罐頭、食品在底格可放至一年。以上貯藏食物的期限是根據科學實驗而制定的,超過這期限,食物就易變質,以致不好再食用。有些人以為只要把食物放入冰箱就可安全保險了,隨便什麼時侯取出來就可以食用,這是一種誤解。這是因為冰箱是利用某些液體(製冷劑)在蒸發過程中吸取周圍物體的熱量,使之食品溫度劇烈下降,使附在食品上的某些細菌停止生長繁殖,但是細菌並沒有凍死而對有些嗜冷與耐寒的細菌,這個溫度範圍基至起不到什麼抑制作用(如酵母菌和少數黴菌,在0 ℃以下仍在繼續繁殖生長),一旦溫度回升仍然蘇醒起來。使用冰箱貯藏食物應做到幾點:一、忌冰箱放在陽光直射與靠近熱源的地方,一般應離牆十厘米。二、忌將食品未經洗凈,擦乾就裝入冰箱。三、忌在冰箱內堆放過滿的食品,不留下空隙,影響食品與食品之間的空氣流通。四、忌將有強烈氣味的食品(如蔥、蒜、魚或其他有氣味的食品)未經塑料薄膜包封就裝入冰箱,以影響其他食品的質量與貯藏效果。五、忌生熟食品放在一起以至互相交叉污染。六、忌熟食或剩下的飯菜從冰箱取出後不經加熱立即食用。七、忌將新鮮的瓜果,剖開存放在冰箱內。八、忌將已腐敗、變質的食品再放入冰箱。食泡泡糖之忌泡泡糖除了因它味甜、清香可口外,還能邊吃邊可以吹出泡泡來,因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大人們也因此願意買泡泡糖,讓孩子可以邊吃邊玩。其實,從衛生學的觀點看,泡泡糖還有清潔口腔、鍛煉面頰部肌肉及咀嚼功能的好處。這是由於泡泡糖在牙齒中需反覆咀嚼才能使泡泡吹的大,這就使口腔中以及殘留在牙縫裡的食物被粘帶出去,達到了清潔口腔的目的,面頰的咀嚼肌也因反覆蠕動而得到鍛煉。因此,在飯後嚼點泡泡糖是有好處的,不僅兒童,就是大人也可以吃點。在乘飛機時,可以嚼嚼泡泡糖,以減輕外界氣壓對人體耳朵的壓迫而產生的疼痛感。泡泡糖,除以砂糖、糖精、葡萄糖、色素、香料與抗氧化劑等成分外,主要以膠質為基礎。膠質中有樹脂、天然橡膠、石蠟。為使泡泡糖咀嚼後膠質不變硬,還加入一種由磷酸二苯一辛脂與丁基酞醯甘醇酸丁酯組成的增塑劑,前者雖然被例為無毒的增塑劑,但後者是有一定毒性的,故不主張兒童過多食用泡泡糖。飲咖啡之忌咖啡是芳香可口,並能興奮神經系統的飲料,適量的咖啡對人體是有益的,一般一杯水一茶匙咖啡只含有0.07~0.1 克咖啡因,相當於一次用的醫藥量。煮咖啡有許多方法,最普通的方法是用帶長把的咖啡罐,還可將咖啡撒入裝有開水的器皿里或用開水沖。為了使咖啡香味不變,不宜長時間地沸煮,因蒸汽泡會帶走部分芳香質並聚集在表面,形成泡沫,在許多方面香味取決於泡沫的密度,燒開後的咖啡繼續沸煮會導致泡沫破壞,流動的芳香質隨蒸氣跑掉。喝咖啡的禁忌有四:一、咖啡燒好後應立即飲用,放涼後泡沫就會遭到破壞。二、一般一天不要飲用兩次咖啡。三、患有心血管病、潰瘍病、胃酸過多性胃炎、神經系統興奮性過盛、失眠患者均匝忌飲用咖啡。四、特別是忌飲濃咖啡,否則會影響心臟功能,刺激腸胃粘膜,尤其是老人和患有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消化道器官疾病者,更應忌禁飲用濃咖啡。忌攝入過多的鹽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料,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它可以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維持體液滲透壓及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保持細胞通透性;它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活化唾液中的澱粉酶並促進唾液分泌。一般來說正常的健康人不會缺食鹽,只有在炎熱的夏天或在高溫下工作與劇烈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體內的鈉隨汗水排出體外,才容易缺乏鈉,須及時補允食鹽,以增加體內的鈉離子,防止因此產生缺鈉而引起的疲倦、暈眩、噁心、無力、食慾減退、心律加快、血壓下降等癥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食鹽過多攝入人體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食鹽中主要成分是鈉,它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主要誘因。專家們對一些長壽地區與長壽老人的食譜調查發現:他們都有低鹽飲食的好習慣,我國北方地區用鹽量一般較南方地區高,因而患高血壓病者,也多於南方。不少腎臟病患者與平時攝人過多的食鹽也有密切關係,這是由於血液中鈉離子含量增高後,加重了腎臟的負擔。按科學測定,一個人每天鹽的攝入量只需0.5~1 克就可以正常生活。體力勞動者,由於出汗多,可以稍多吃些,一般最高每天不得超過5 克為好。為了減少食鹽的攝入,最好攝以天然食物為主,盡量減少或避免用鹽或醬油腋漬過的食物(如鹹蛋、鹹菜等含鈉量高的食物)。此外,要吃好的鹽、低鈉的鹽(如無鈉食鹽、食療鹽等),精鹽經過加工後,清除了原鹽中含有泥、沙雜質,減少了污染,更加清潔衛生。值得注意的是嬰兒的腎臟未充分發育,缺乏排除血液中含量過多的鈉離子的能力,平時讓嬰兒食進過多的鹽,勢必造成嬰兒腎臟的過重負擔,出現肌肉無力、怠倦、嗜睡。食物中鹽分過多使體內鉀離子從尿液中排出,還會造成缺鉀現象,產生心律失常與代謝性鹼中毒,而有些家長常用成年人的口味來調製兒童食品,這是使兒童每天攝入過量食鹽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要讓兒童的食物少放些鹽,宜淡不宜咸,以免影響兒童健康。忌食過多的糖糖是人體的營養素之一,是能量的來源,是構成神經、骨骼、眼球角膜、玻璃體的重要成分;是人體各組織細胞不可缺少的原料,是腦神經系統熱能的唯一來源。人體進行呼吸、血液循環、肢體運動及體溫保持等都少不了糖,特別是兒童,糖更是不可少的營養素,它對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關係很大。我們常吃的紅糖、白糖、冰糖、抬糖、蜜糖,都是一些碳才化合物。紅糖中含有較多的鐵質、鈣、胡蘿蔔素。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淤之功,故產婦分娩後常食紅糖,有些藥物的炮製與藥引子也常離不開紅糖;白糖、冰糖之功,在於清熱、消炎、降火氣,國外還有用白糖來治療皮膚潰瘍與創口等,獲得很好效果。糖也有不利的一面,吃得過多對健康十分不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對幾十個國家的調查研究,認為吃糖過多是目前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認為人口死亡率與糖的消費量有著直接關係。首先是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的發生與吃糖過多有關,由於糖的攝入量多,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酸脂也多,這便導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的一個主要原因與吃糖也有關,因糖促使肝臟產生中性脂肪,而血液中性脂肪大部分會轉化成皮下脂肪。糖尿病的病因中,也有吃糖過多的因素,過多的糖使參與糖代謝的胰島素增加,胰腺負擔過重,逐漸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對兒童來說,糖吃多了,可使血糖升高,抑制大腦食慾中樞而帶來厭食症,特別是兒童的牙齒、骨質脆弱、抗酸能力差。糖性軟發粘,沾上牙齒或殘留牙縫中,經細菌作用,轉化為酸性物質,侵蝕牙齒組織,造成齲齒。此外,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糖吃多了,還會妨礙骨骼發育。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日常食用過多的糖類,還會發生近視,這是由於糖屬酸類食物,體內吸收過多的糖分,勢必消耗大量鈣質,而鈣的缺乏又會引起生理的連鎖反應,降低血液滲透壓,通過視覺神經的傳導,最後導致眼球內房水滲透壓低於晶狀體,造成房水滲透晶狀體囊而進入晶體內,引起晶狀體突出,加之眼球壁的睫狀體因缺鈣而失去堅韌度,易發生眼球變形,前後徑增大,使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的興奮無法沿著視覺神經傳入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自然視覺便模糊了。此外,多吃糖還會促進腎結石、鼻炎等疾病的發生。有些人認為患肝炎時應多吃糖,其實也是一種誤解,為了保證受損害的肝細胞得到修復和新生,以及使正常的肝細胞免受損害,補充適當的糖是非常必要的,但吃量過多,大量的糖進入血液後,由於肝功能不好,這些糖不能完全被吸收利用,常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肝與機體其他組織中,導致體重增加過快,肝細胞被大量脂肪所充填,造成肝臟脂肪浸潤,使肝細胞失去了正常功能,進而發展成脂肪肝。因此,肝炎患者,吃糖也不宜過多。吃糖過多還會使人的脾氣變壞,這是美國生物化學家雷蒙德·香伯格與兒科專家德里克·朗斯代爾所研究證明的,他們研究了二十個患有失眠和情緒失常癥狀的病人後發現,這些病人都有嗜糖的飲食習慣,而所有這些病人都缺乏維生素民,而這種維生素具有某種功能幫助人控制挑釁意識,而缺乏它便會使人脾氣變得暴躁了。科學家們讓病人服用維生素B1 ,並規定了飲食後服用,後來這些病人癥狀開始消失。國外許多人還認為糖是「白色毒藥」,儘管這種說法有些偏激,但過多糖的攝入量,肯定是對健康有害的。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佔據了重要位置,所以科學家們還預言:戒糖要比戒煙更為困難。即使適當的糖,在吃時也有幾點禁忌:一、忌飯前食糖,因糖能刺激胃的消化腺,引起消化液的大量分泌,嚴重時可導致食欲不振。二、忌睡前食糖,不少糖果含有咖啡與可可,這些東西能興奮神經影響睡眠,另外對保護牙齒也不利。三、忌食變質的糖,酸敗的糖果能引起疾病。四、忌把糖長久地含在口中,這會限制唾液中化學物質對細菌產酸的中和作用,又易助長口腔中細菌的繁殖,易造成口臭與齲齒。五、忌食糖後不漱口、刷牙。人的口腔內有一種乳酸桿菌,它在糖的作用下會很快生長繁殖,時間長了可能引起齲齒。所以,吃糖後應馬上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六、皮膚感染的患者忌食糖,吃糖能促進血糖升高,血糖可促進葡萄球菌生長繁殖,造成皮膚感染經常複發,久治不愈。因此,患有膿疤瘡、化膿性癤腫等皮膚感染的患者忌吃糖。忌過多吃糖精糖精是用化學方法合成的一種甜味劑,它的主要成分是糖精鈉。糖精的甜度相當於蔗糖的500 倍,但糖精對人體沒有什麼益處,吃下後又不會被人體所吸收,大部分原樣從尿中排出。由於糖精在生產過程中不易提純,有些雜質,如一些重金屬、氨化合物、砷等不易除盡。這些雜質,如進入體內,對胃、腎、膀胱的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長期與多量食用糖精,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就會引起慢性中毒,如噁心、嘔吐、腹脹、尿少等癥狀。近年來,國內發現有些人吃了過多糖精引起血小板減少而致大出血的現象,也有食用過量糖精而發生急性中毒,口吐白沫,不省人事者,經檢查發現,腦、心、肺、腎都受嚴重損害。糖精有否致癌作用,目前有人試驗用5 %糖精摻入飼料飼養大鼠,發現本代與下一代子宮癌、膀胱癌有增高趨勢,但在人體試驗上未取得證明。為了保證使用安全,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規定在食品,如果汁、酒、糕點、醬菜中最大使用量以不超過0.15 ‰為宜,特別是嬰兒、幼兒的食品中,禁用糖精,以防不好後果。忌食生蜜我國南方諸省,如雲南、廣西、福建、廣東、湖南等地,常有食用生蜜引起中毒的事故,其原因與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素有關,例如衛矛科雷公藤屬的雷公藤及衛矛科昆明山海棠,杜鵑花科植物南燭花等,這些植物的花蜜中都含有劇毒的生物鹼。食用雷公藤與昆明山海棠的生蜜,引起口中干苦、唇舌麻木、頭痛乏力、四肢酸麻、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癥狀,也是常見。重症者還出現柏泊樣便、心悸胸悶、腎區叩痛、血壓降低、心率緩慢,伴有肝腫大、蛋白尿等現象。食入杜鵑花屬含毒的生蜜,幾分鐘後即發病,中毒者呈醉漢狀、疲乏無力、頭暈目眩、嘔吐噁心、視力模糊等。所謂生蜜是指未經加工過的,從蜂場上直接購來的蜂蜜。一般市場上出售的蜂蜜及其製品,均經加工處理,並經食品衛生檢驗,可安全食用。這裡值得提出的是一周歲內的兒童,由於腸道內微生物生態平衡不穩定,微生物抗肉毒桿菌的屏障尚未形成,餵食了蜂蜜後,有的會發生無力吃奶、無力抬頭、哭聲低微等中毒症。這是由於蜂蜜中有著肉毒桿菌芽孢,這種細菌又產生很強的外毒素——肉毒毒素,目前國內外蜂蜜生產工藝過程中還無法破壞這種芽孢,這就使它在嬰兒腸道內產生毒素致病。因此,一周歲內的嬰兒,最好別餵食蜂蜜,以免肉毒中毒。忌食發霉的食物食物發霉後,不僅改變了色、香、昧,降低了食物質量,而且由於黴菌毒素直接侵入人體,導致病變。在目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黴菌毒素中,以黃曲霉毒素毒性最強,對人體危害也最大。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菌的一種代謝產物,極易污染稻穀、玉米、花生等糧油食物,它的毒性是氰化物的80 倍,敵敵畏的100 倍。黃曲霉毒素通過消化系統進入體內,便會引起肝臟的急性病變。目前國際上公認它是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據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地區調查,凡食品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的地方,肝癌發病率最高。此外還會引起腎、胃、腦等部位的癌腫。黃曲霉毒素十分耐熱(可達270 ℃的高溫),故一般烹調加工難以徹底去毒。黃曲霉菌在溫度28 ℃至32 ℃,相對濕度85 %以上的環境下最易繁殖、產毒。目前清除糧油中黃曲霉毒素一般採用鹼煉法,即用氫氧化鈉(燒鹼)、苛性鹼鈉,使黃曲霉毒素變為蠶豆酸鈉鹽,能溶於水而被水洗掉,達到去毒目的。其次,採用活性白土吸附法,即用活性白土把油中黃曲霉毒素吸附到表面孔洞中,並將吸附毒素後的白土殘渣沉澱或過濾,以清除油中的毒素。第三種方法是加鹽加熱爆鍋法,把炒菜用的油加熱至冒出青煙,再把炒菜需用的食鹽加油中爆鍋半分鐘,最後倒人要炒的菜或其他食品,這樣去毒效果達95 %以上。特別是由於食鹽中含有氯化鈉與其他多種元素,在一定溫度作用下也能破壞黃曲霉毒素。但是,許多食物一經霉變寧可倒掉,不可貪食。忌食熏烤的食物熏烤的食物在熏烤過程中,由於完全暴露在高溫下,因而都會發生一定的化學變化。其中的一些蛋白質將轉變為致癌物3,4 一苯並芘。這種有毒的物質一進入人體,就會易導致細胞癌變。據科學實驗證明,一磅烤好的牛排含有3,4 一苯並芘的量比三百支香煙中含的還要多。羊肉的脂肪滴落在炭火中燃燒而成的煙中,就含有大量的3,4 —苯並芘。目前許多城市裡風行吃烤羊肉串,殊不知在烤羊肉串里潛含著致癌物3,4 一苯並芘,它就是烤羊肉用的焦炭在燃燒時產生的。據衛生防疫部門抽樣檢測表明,有煙情況下熏制的羊肉中3,4 一苯並芘含量高達4 微克/ 公斤,是國際最高限量的四倍。羊肉串還寄生著旋毛蟲,肉眼看不見,得了旋毛蟲病死亡率高的達30 %,且常因與感冒、風濕、傷寒、腎炎病情相混淆而延耽了治療時間,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必須十分謹慎。經科學實驗證明,凡經熏烤物質含有3,4 一苯並芘的成分的,就不宜食用,因為這種致癌物能使幾乎100 %的動物出現癌腫。忌食油炸的食物油條、油餅、油粿等油炸食物如今幾乎已成了不少人家早餐的食物,這些食物香脆可口,含脂肪也多,吃起來十分方便。但是,如果經常吃這些油炸食物,對身體顯然有害,不宜常食用。這是由於油炸食物吃多了不易消化與吸收,影響食慾,更主要的是由於油炸食物經過高溫加熱,使食物和油脂中的維生素A 、B 、C 、E 遭到破壞,降低了食品的營養價值,而油脂中產生的有毒物質攝入人體內被吸收,在體內酶的作用下顯出毒性,不僅會引起中毒,出現消化道炎症、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蛋白質高的熏肉食物,油炸後會使食品表面變硬,有的被燒焦,蛋白質的氨基酸燒焦後,會產生一種較強的致癌物質一Y 一氨甲基衍生物,常吃這類有毒物質,就易增加胃腸癌症的發病的機會。再者,油炸食物較堅硬,吃後不易消化,尤其是兒童、老年人與患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的人,因胃功能較差,更忌多吃、常吃,以免引起病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反覆煎炸過食物的油對人體更是有害,這是因為。一、油脂在煎炸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粘度越來越大。當溫度高達250 ℃~300 ℃時,同一分子的甘油酯中的脂肪酸之間,或者不同分子的甘油酯之間,就會發生聚合作用,這種油脂的熱聚合物對人體是有害的。二、煎炸油在高溫下會部分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高溫下氧化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粘膜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人產生頭暈、頭痛等病症。忌食過熱的食物吃過熱的食物,諸如滾燙的米粥、剛出鍋的油條、燒餅,易使口腔粘膜充血、損傷粘膜造成潰瘍,破壞粘膜保護口腔的功能,高溫燙食對牙齦、牙齒也有害處,它能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病,太燙的食物還會損傷食道粘膜,刺激粘膜增生,留下癱痕和炎症,長久下去還可能引起惡性炎症:如慢性胃炎和食道疾病。醫學專家臨床證明,長時期食過熱的食物還會破壞舌面的味蕾,影響人們味覺神經,使人食慾減退。據分析,燙食還會誘使食道癌症發生,某些食道癌患者與平時經常食過熱的食物有關。熱飲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據一些醫學家們科學證明,以60℃~65C 最為適宜,對患有慢性便泌或腸運動機能失調的人,則當別論。忌食過冷的食物吃過冷的食物會增加腸胃運動機能,造成食物過早脫離胃與小腸,致使腸功能紊亂。如食澱粉老化後的食品(冷米飯、冷饅頭、冷棕子等類食品),既失卻固有的風味,吃時也不易嚼碎,並很難與人體內的消化液充分混和、攪拌。有些農村習慣用馬鈴薯或甘薯澱粉製作粉條,然後進行冷凍,也不宜多吃。特別是在盛暑,冷食冷飲十分普遍,冰棍、冰糕、冰激凌等等,如適量吃點未嘗不可,如過分進食,勢必有損腸胃,刺激胃腸平滑肌,引起強烈收縮,產生不適感,這是由於人體內的大部分酶(包括消化道中的酶)在接近人體體溫37 ℃時,催化性能最好,活力也最強,在溫度降低時,催化性能與活力也隨之減弱,吃過多冷食,就使腸胃溫度下降,減弱消化食物能力,導致胃脘疼痛、嘔吐等現象的發生。特別是對兒童來說,由於他們愛吃冷食,運量地吃些是可以的。但是,不管什麼時間、什麼情況,隨便地吃,也不控制食量,這就十分不利健康。特別是要避免在剛吃飯或喝完熱水後馬上吃冷食,這樣會因突冷突熱對胃腸刺激太強烈,使胃腸從舒張狀態變成強烈收縮,引起腹疼。對患有腹瀉、咽喉炎、支氣管炎的人忌食冷物,否則會因過冷刺激引起腹痛、膽道痙攣、加重炎症或咳嗽加劇。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症者也忌食過冷食物。忌食帶色的食物在市場上各種食品或飲料五顏六色,吸引著消費者,特別是有些兒童食品、飲料,色采鮮艷奪目,這是由於生產者將色素加入這些食品、飲料之故。色素有天然的與人工的兩種。前者是從動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色,是無毒的;後者是人工合成的,是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大多含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在糖果、果酒、飲料、汽水、糕點中允許使用靛藍、檸檬黃、胭脂紅、克菜紅等四種人工色素,且用量也都作了嚴格限制,即使這樣,也難免由於長期食用而出現中毒,故忌經常食用這些帶色食物。因此,某些食品生產部門要少用人工合成食色,至於家庭更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以天然食色代替為好。易過敏者忌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所謂食物過敏是指凡吃無毒食品而引起某些特異性反應。食物過敏在變態反應疾病中占很重要地位。食物過敏是人體內在因素促成的。由於家族的遺傳,有些人從小體內就含有對某類食物過敏的一種特殊的反應素,當反覆食入後,就會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擴張、滲出、平滑肌痙攣等,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在臨床上表現為過敏性胃腸炎、過敏性口腔、咽喉及粘膜水腫、尊麻疹、濕疹、過敏性紫癬、過敏性頭痛、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對健康危害頗大。哪些食品易引起過敏呢?常見的有以下一些:牛奶、雞蛋、海產類(如魚、蝦、蟹、貝等)、肉類(如牛肉、羊肉、雞肉等)、麵粉類(如小麥面、玉米面、蕎麥麵等)、油料作物(如大豆、花主、芝麻、蓖麻籽等)、水果類(如桃、蘋果、草毒、菠蘿等)、蔬菜類(如韭菜、蔥、蒜、姜、西紅柿等),其實,任何食品都有引起過敏的可能,只是其致敏性不同罷了,有的很容易,有的則很少發生過敏反應。科學研究食物中引起過敏的成分是很複雜的,如魚的主要致敏成分為其中的肌漿蛋白質和肌原纖維蛋白;牛奶中主要致敏成分為其中的甲種乳白蛋白、乙種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雞蛋中主要致敏成分為其中的卵白蛋白、卵類粘蛋白和溶菌酶等;菠蘿中主要致敏成分為其中的菠蘿蛋白酶等。對食物過敏者最好的預防辦法是查出過敏原,這樣就可避開這些食物。如不易發現,不妨採用:一、激發試驗:給患者吃所懷疑過敏的食物,以觀察發病情況。二、偵破方法:把患者每天吃、喝的記錄下來,每隔二、三天去掉一種,排除一項,直至最後查明過敏原。三、皮膚試險,將可疑過敏食物浸出液應用皮內注射法或點刺法,在患者身上進行試驗。食物過敏治療,可根據不同癥狀給葯,如抗組織胺藥物、抗喘藥物、止癢劑等等。忌亂食強化的食品人體的營養需要是多方面的,而在天然的食品中,沒有任何一種食品能單獨滿足人體的多方面營養的需要。為了彌補食品中營養成分的某些不足(如某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人們發明了強化食品,即是將某些營養素加入某些食品中去,使之更加適合人體的營養需要,達到膳食中營養平衡的目的,這是一種進步。近年來,國內市場上日益增多的各種氨基酸強化食品補充了一般食品中蛋白質的不足,如賴氨酸餅乾、麵包、米粉,麥胚餅乾等,國外也有用營養豐富的藻類、雙叉桿菌等強化到各種飲料與食品中去,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強化食品並不等於在食品中濫加營養素,否則不但不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還會對人體健康有害,如賴氨酸就不能濫加,因為蛋白質中分解的賴氨酸是有一定比例的,超過這個比例,就會影響人體蛋白質的吸收、合成,而維生素A 、D 加量過多,也會造成中毒。近幾年來,國內市場上加藥與強化食品逐漸增多,這些加藥與強化食品大多沒有臨床根據與經科學鑒定,卻被宣傳為具有「促進寶寶發育健康」、「青春美容」、「延年益壽」、「抗癌」等奇特功效。食品衛生專家指出,盲目食用加藥與強化食品,等於無病吃藥,往往會造成人體營養紊亂與不平衡,特別是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兒童與體弱的老人來說,其危害則更為嚴重。在這些加藥的食品中,如人蔘、党參含有固醇或類似激素性的物質,如讓兒童食用稍一過量,就會影響發育與健康;再如加維生素D 的電視糖,誤以為服用後可以保護眼睛,而長期服用,就會導致發燒、嘔吐、腹瀉等病症的發生。嬰兒乳品中,有的隨意加入了維生素A, 醫學專家認為,如讓兒童每天食用量一旦達到30 萬單位,就會引起急性中毒,這是必須引起警惕的。在食品中加藥物或其他營養素應有臨床根據,並經科學鑒定,才能發揮其藥物對防病、治病與健康的要求與保證,這裡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市場的管理與衛生監督外,對不經科學鑒定而盲目生產者應予以取締,並以法律制裁。此外,消費者也應注意,切忌隨便亂買、亂食加藥與強化食品,以防引起不良的效果。忌食隔夜的熟菜湯醫學上有一種稱為「腸原性青紫病」,青紫病由於血液中缺少氧氣,而成青黑色,並出現頭暈、乏力、目眩、嘴唇發育與四肢呈青紫色等癥狀。腸原性青紫病是由於患者吃了隔夜的熟菜湯而引起的。為什麼隔夜的熟菜湯會招來這種疾病呢?原來,燒熟的青菜經存放一夜後,由於細菌的作用而變質,使無毒的硝酸鹽轉化為劇毒的亞硝酸鹽與氧比物,菜中的大量亞硝酸鹽彼人體的小腸吸收後,進入了血液,使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與氧氣結合能力下降而造成的。得了「腸原性青紫病」後如不及時搶救,會造成生命危險。亞硝酸鹽還是一種公認為致癌物質,應引起高度的警惕,而不少家庭中常將吃剩的青菜,不經處理,也不放入冰箱,第二天,不經加熱煮開,便隨便食用,這是十分危險的。為了健康,隔夜的蔬菜,一定要注意有否變質,吃時必須經加熱、煮開等處理後再食用,如果無法鑒別是否變質,最好忌食隔夜的蔬菜為好。忌吃有哈喇味的食品食油或含油的食品變質後,就會產生一種難聞的哈喇味,這是因為油脂氧化而造成的。據科學分析,在有著哈喇味的變質食佃中,發現有十多種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能與蛋白質產生聚合物,使蛋白質失去營養價值,它能破壞油脂本身的脂溶性維生素與胃內食糜中其它維生素,造成體內多種維生素的缺乏。此外,這種哈喇味的變質食物對胃腸道有著刺激作用,能使人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中毒癥狀,它還會損害心臟、腎臟等器官,發生水腫、脂肪肝等病變,甚至還會誘發癌症的發生。特別是在盛夏高溫的季節,各種油脂、油炸食品、熟肉、鹹魚、蝦皮、糕點、核桃等存放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產生這種哈喇味,因此這種食品不宜在高溫下長期存放,一旦發現食品中有哈喇味,則應忌食,以免帶來不良後果。忌冷食澱粉食品澱粉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它的分子結構含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種,澱粉經加水受熱形成平行的膠化囊狀,形成網狀的結合物,稱為澱粉的糊化,糊化的澱粉容易接受澱粉酶和糖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葡萄糖,為人體所吸收。人的胃是不能直接消化澱粉的,吃進的澱粉類食品,在口腔中有唾液澱粉酶的消化作用,然後進入十二指腸,由胰澱粉酶繼續進行消化作用,直至全部澱粉變成葡萄糖為止,然後再由小腸吸收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熱量。因此,吃大米須先煮成米飯,小麥麵粉須先做成麵條、麵包、饅頭、餅類等食品。米制食品或面制食品在冷卻後,其已經糊化了的澱粉分子,會自動互相有規律定向排列,形成一種質地堅硬的結晶,其澱粉分子排列整齊,含水量也較少,俗稱澱粉老化,也即日常所說的「回生」,澱粉老化後,如冷米飯、冷饅頭、冷棕子等食品,會失去固有風味,不易咀嚼,難與人體消化液充分混和,因此這種老化的澱粉食品,不能全部或大部分變成糖類和人體內所需的熱量,且因消化吸收不良,易導致腹瀉,有害健康,特別是寒冬季節,就更易致病。因此,對於澱粉老化了的食品,應忌食。一定要經加溫,重新蒸或煮過,讓其澱粉再次吸足水分,膨脹綻裂後,才可保持原應有的營養價值與口味。忌粥中加鹼粥是有著保健與醫療性質的食品,古人稱粥是「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宋代大詩人陸遊在《食粥》一詩中譽道:「世人個個學長年,還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大力讚頌食粥的好處,特別是兒童、老人更適宜食粥。粥怎樣煮才科學,大有講究。有人為了使粥粘滑、爛得快,煮時加鹼。這是不科學的。特別是粥中加了鹼後,就會使米中的維生素B1 、B2 與維生素C 遭到破壞。維生素B1 即硫胺素,維生素B2 即核黃素,這是人體必需的兩種營養素,缺少了它,就會得腳氣病,使口腔、陰囊發生病變。體內缺乏維生素C ,則會患壞血病、全身各部位出血、重度貧血、精神抑鬱、食慾減退。尤其是硫胺素,在酸性環境中較穩定,而在鹼性環境中就易被分解,在粥中加鹼,硫胺素的損失很大。這對人體健康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煮粥時切忌加鹼。忌飲食中酸鹼失調人體內的一切生理活動都需要酸性與鹼性的相對平衡,失去平衡,就造成疾病。人體的血液,在正常情況下保持呈弱鹼性(PH 值在7.35~7.45 之間),當酸性較大時,稱為酸性體質;當鹼性較大時,稱為鹼性體質。人體體質的酸性、鹼性平衡是物質正常代謝的結果,這與攝入膳食和食品的酸性、鹼性有密切關係。食品的酸、鹼性決定於食品中所含的元素種類與數量。所含磷、硫、氯等元素居多的食品稱酸性食品,有大麥、玉米、麵粉、花生、核桃、棒子、白砂糖、白米、糙米、酒類、肉類、雞、鴨、蛋黃、魚、蝦、蟹、貝類等。所含鈣、鈉、鉀、鎂等元素佔優勢的食品稱鹼性食品,有大豆、赤子豆、綠豆、蠶豆、豌豆、蔬菜、水果、栗子、藕、百合、奶粉、蛋清、海帶、裙帶菜、茶葉、咖啡等。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因為主食都屬於酸性食品,若多食肉、禽蛋、水產等酸性食品,就容易超過所需的數量,或因長期大量食用白糖,過量飲酒等,都極易導致血液偏酸性,這樣不僅會增加鈣、鎂等鹼性元素的消耗,引起人體出現缺鈣症,而且會使血液的粘度增高引起各種酸中毒。兒童發生酸中毒,易患皮膚病、神經衰弱、疲勞倦怠、胃酸過多、便秘、齲齒、軟骨症等,老年人易患血壓增高、動脈硬化、胃潰瘍、腦溢皿等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宜多吃些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以控制酸性食品的比例,使酸鹼性得以平衡,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因酸鹼失調而造成疾病,也可有利於食品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與利用,特別是在喜慶節日、宴會、聚餐之際,人們食物中多系肉、魚、禽、蛋等酸性食品,更應注意對鹼性食物的攝取,以維護身體健康,防止染病。對患有腎病、肝病、外傷失血、失水、缺氧、感染等病時,更宜多吃水果、海菜、蔬菜以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代謝產物,飲茶也不失為一項保持體內正常鹼性的好方法。忌食魚膽民間流傳魚膽可治療目疾、高血壓、氣管炎、咳喘等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吞服魚苦膽以治病。殊不知,這是很危險的吃法,千百年來有不少人因此而中毒身亡。魚膽有毒的魚種類較多,有青草魚、鏈魚、編魚、紡魚、鯽魚等。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魚膽汁雖有明目、法痰、鎮咳、降壓等作用,但因其毒性較大,其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吃少了不起作用,吃多了有中毒危險,所以不能用來治療疾病。體重80 公斤的人,若吞眼兩隻青草魚的苦膽,便可致死。吞服魚膽後一般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即會出現頭痛、頭暈、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出現血壓上升、浮腫、心律失常、腰痛、抽搐、嗜睡、腎功能衰竭,直至癱瘓、麻痹或休克,如不及時搶救,會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魚膽味苦有毒,在殺魚時,如不慎弄破魚膽,膽汁污染了魚肉,可用少許鹼面或小蘇打塗沫污染處片刻,再用清水沖洗乾淨,苦味即可除掉,如魚湯有苦味,不妨在魚湯中加適量味精,也可除去苦味。忌亂食河豚魚河豚魚是一種有毒的魚,人們常常因不認識而誤食造成中毒,重則身亡,因此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河豚魚也叫巴魚,它的肚子特別大,嘴巴小,尾、頭小,故有人形容它外表特證是「三小一大」。河豚魚身上還有斑紋,體呈圓錐形或卵圓形。由於河豚魚的肉十分鮮美,因此人們因貪其味而食之,殊不知,其卵巢、肝臟、卵子中含有劇毒的物貢,叫「河豚毒素」,在它的血液、皮膚、宰九、豚骨中也有毒素存在。且這種毒素具有耐高溫、鹽腌、日晒等特性,在加工製作過程中,也無法完全將其分解、破壞,所以極易不慎而中毒。河豚魚的毒素主要通過口腔粘膜和胃腸道吸收入血,其毒素直接作用於人體的運動系統、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病。吃河豚魚中毒,發病急而劇烈,潛伏期一般只有10 分鐘至3 小時,誤食幾分鐘後即出現手指、唇、舌有刺疼及麻木感覺,並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四肢無力、發冷。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上下肢肌肉麻痹,甚至全身麻痹、癱瘓、血壓與體溫下降、呼吸困難,最後死於呼吸衰竭。據統計,食河豚魚中毒者平均死亡率高達50 %。因此切忌亂食河豚魚,特別是市場上的雜魚中也常混雜有河豚魚,要特別小心注意辨別,以防誤食而引起中毒。河豚魚中毒後,民間有用蜀葵花(又稱光榮花)的葉熬水喝,有一定療效,同時便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搶救。忌食燒焦的魚肉魚肉是人們喜愛的盤中佳肴,它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因此,吃魚肉對人的健康是很有益處的。但是,魚肉的烹飪方法十分重要,如把肉燒焦了,它的脂肪便呈不完全燃燒狀態,這樣就會產生大量較強烈的致癌物的3,4 —苯並芘,它的毒性超過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此外,在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如把它燒焦了,其中的高分子蛋白質就會裂變為低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再經過組合,常常成為能引起人體突變的化學物質,人吃了這些燒焦的魚肉就中毒癌變。因此,在燒魚肉時不用急火,設法不粘鍋,以免燒焦,燒焦了的魚肉,則切忌食用。忌食生的雞鴨蛋雞鴨蛋是天然營養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煮熟或炒熟的雞鴨蛋對人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然而,有些人卻常吃生蛋或半生的蛋,以為這樣營養更豐富,其實是不科學與不衛生的。為什麼生蛋或半生蛋不宜食用呢?這是由於:一、生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在胃腸道內不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煮熟了情況就不同。二、生蛋的蛋清內含有一種叫抗胰蛋白酶的東西,這種物質能抑制與阻礙雞蛋內主要營養成分之一蛋白質的水解,使蛋白質不易被人體所消化與吸收。三、生蛋的蛋清內含有鹼性蛋白質——抗生物素蛋白,它在腸道能與生物素緊密結合成為一種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很穩定,無活性,人體無法吸收,使人體缺乏生物素而影響健康,表現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感覺過敏、皮炎、嘴角鱗狀上皮細胞脫落、脫眉等癥狀。四、雞鴨得病後,其病菌、病毒會侵入蛋內,如大腸桿菌污染後的蛋被人生食,就會引起中毒性腸胃疾病,輕則頭痛、噁心,重則嘔吐、腹瀉、腸胃痙攣,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但這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美國東北部人們愛吃半生不熟的蛋製品,由於這些蛋製品上污染有大腸桿菌而使不少人受傳染,導致數千人發病與死亡;再如雞蛋生下後,難免有一些病原體( 如沙門氏菌)侵入,雞蛋外殼肉眼看來似乎密不透風,但在顯微鏡下外殼卻充滿小孔,隨時都可能有病原體侵入,一旦生吃了這些蛋類,就會染病。預防的辦法就是不要食用裂縫變質的蛋,不吃生蛋,烹好時加工加熱的時間不能太短。如煎蛋也要兩面各煎至3 分鐘,才能殺死帶病菌,帶殼蛋應開鍋煮7 分鐘以上,荷包蛋要開鍋煮5 分鐘以上,才確保安全。忌生食貝類在江河湖海中,生活著許多貝殼類食物,如蛤、蚌、蚶、螺、牡蠣等。這些貝殼類動物產量多,價格較為便宜,味道鮮美,且富營養,頗受人們喜愛,特別是沿海人民,更是習慣於食用。貝殼類動物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銅、鋅,其中尤其是鋅,它的含量較之其他食物都更豐富。此外,維生素B12 在貝殼類含量也高,鐵是人體造血的重要原料,缺鐵會引起貧血,影響骨與腦的發育,還可引起白化病,鋅的缺乏能引起不育,味覺減退,產生佛儒症,並損害皮膚,影響傷口愈分,進食貝殼類食物可補充這些營養要素,保護人體健康。貝殼類食物不易嚼爛,在運輸、保管過程中也易被細菌污染。因此,胃腸道消化功能差的人,幼兒與老人咀嚼能力差的,不宜多吃。貝殼類食物最易污染沙門氏菌與嗜鹽菌,故食用時要清水洗凈,燒透,切忌貪圖鮮嫩爽口,一燙便吃,更忌生食,否則而引起中毒。貝殼類食物的蛋白質與人體的蛋白質在結構比例上有較大差異,易由於異性蛋白質而引起過敏反應。因此,有過敏反應者忌進食。國內外,因生吃或半生吃貝殼類食物而引發傳染性肝炎(即甲型肝炎)的事例很多。甲型肝炎病毒在100 ℃沸水中煮沸十分鐘才能消滅。因此,貝殼類食物一定要煮沸後食用。在未燒前。最好放在清水中養些時間,燒時將死掉的揀出(一受刺激它的肉會伸縮到貝殼內則為活的,不會退縮的貝殼肉則為死的)。蚶子習慣上要用開水泡燙,因燒煮後,肉堅韌嚼不爛,但在泡燙前必須在清水中多漂養一些時間,外殼要仔細沖洗乾淨,開水應浸滿蚶子,不可貪鮮嫩而匆促泡燙即食。忌過量食海帶海帶中的含碘量很多,它是預防與治療缺碘性的甲狀腺腫大症的佳品。據分析,海帶中還含有結構特殊的氨基酸,具有降血壓的功效;海帶中的褐藻膠有著幫助預防與治療動脈硬化的作用;海帶中有著較豐富的甘露酸,對治療腎功能衰竭、腦水腫、乙型腦炎、急性青光眼也有一定療效。近年來還發現海帶對慢性支氣管炎、結核病、病毒流感以致乳腺癌、白血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海帶被人們譽為「健美食品」、「長春菜」。據科學家測定,海帶鹼度大,幾乎成了鹼性食品之王。人體內酸與鹼失去平衡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攝取的食物,酸性的要比鹼性的為多,諸如雞肉、牛肉、蛋黃、金槍魚、大馬哈魚等,均屬酸性度很大的食物;甚至像花生、豌豆之類的植物也屬酸性度的,如果經常吃這些食物,就容易使血液成酸性,導致酸中毒。因此,海帶便成為最好的調節酸性度的食品。海帶價廉物美,既可補充蔬菜的不足,又可調劑口味,是難得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海帶熱」方興未艾據報導日本食用海帶量每人每天平均為4~7 克,有的甚至達食物的25 %,除了作菜肴外,甚至摻人米面中做成海帶糕、海帶麵包、海帶麵條;在調味品中還有海帶松、海帶醬、海帶糖,乃至甜餅、果凍、色拉中都摻入海帶,可見海帶的價值了。但是,海帶也不可多吃,如果食用海帶時間較長,攝取的碘量較大,使機體含碘過多,也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在我國大陸沿海及台灣等地區的居民,每人每年海帶食用量在20~25 公斤,而高碘性甲狀腺腫大的病例,也是常有發生。對已患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病人,如食用海帶量過大,反會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會出現心跳氣短、脾氣暴躁、手腳震顫、眼球突出等癥狀,在醫學上稱為「碘甲亢」,嚴重的還會誘發甲狀腺癌。人體對碘的需求量究竟是多少?一般來說,成人一天需100 微克,不能低於70 微克;青少年每天需160 至200 微克。每公斤海帶中含碘量達240, 000 徽克。此外,其他如髮菜、紫菜、海蜇、蚶蛤等海產品中也均含有較高的碘。因此,需要補充碘的食物,也要適量,不是愈多愈好。忌食夾主的豆類豆類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較多的鐵,易為人體吸收利用,且價格低廉,頗為消費者歡迎。但是,豆類中含有抗營養因子,如在製作與食用大豆食品時,不注意消除抗營養因子,就會影響人體健康。大豆中有哪些抗營養成分呢?這便是:一、胰蛋白酶抑制素。如生黃豆中就含有這種有毒物,它對胃腸有刺激作用,並能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它耐熱,加高溫煮熟後才能被破壞。若將未煮熟、煮透的大豆吃下肚子,或未煮沸的豆漿喝掉,就會發生中毒癥狀,出現嘔吐、噁心、腹瀉等。二、凝血素。它能凝集動物的紅血球細胞,一般大豆粉中含有大約3% 的凝血素,在人體消化作用下,大部分凝血素雖然會喪失其活性,但仍會有部分殘留,對人體紅血球細胞起著不利的凝聚作用。只有在加熱時才容易被破壞,故豆類一定要煮熟。在豆類中以生扁豆含這種毒素較多,特別是秋後的扁豆,含這種毒素最多,如誤食未煮熟燜透的扁豆,數小時後就會引起頭暈、頭疼、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三、腸胃脹氣因子。在脫脂大豆粉中,它的含量較多,豆粉在加工成濃縮物與分離物後,脹氣因子也就逐步減少,如將豆粉加熱,也會使脹氣因子消滅,因此,不宜未加熱就食用,此外,還有一種過敏因子,它存在於大豆中,特別是新生嬰兒食用的豆奶中,只有通過加熱才可去除。此外,大豆食品不同的食用方法,其蛋白質的消化率顯著不同。干炒大豆常因加熱不夠,半生不熟,消化率一般不超過50 %;煮大豆如煮得不爛,消化率也僅65 %;而將大豆製成豆漿、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消化率大為提高,一般豆漿消化率為90 %,豆腐與豆腐於等豆製品的消化率可達92~94 %。因此,豆類一定要煮熟,切忌夾生食用。忌食鮮黃花菜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是日常生活中的營養珍品。它與木耳、豆腐、豆芽被列為「四物湯」,享有很高盛名。黃花菜可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隔。它味甘而微涼,被近代科學試驗證明,是有較好健腦、抗衰老功能,故它又名為「健腦菜」, 對於神經過度疲勞者可大量食用。對智力衰退的老年人,無疑也是一劑良藥。日本一科學家列舉了八種健腦副食品,把黃花菜列為首位。近代醫學還證明黃花菜對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有著很好的作用,而膽固醇高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病患。因此,不妨把黃花菜作為日常的蔬菜來食用,對防治血清膽固醇增高十分有益。黃花菜由於其營養價值與清香的美味,已逐漸成為宴會上多種佳肴的高級配菜,製成各種美味的菜湯與葯膳,如金針海味湯、金針燉肉等。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叫秋水仙鹼的物質,它會變成有毒的氧化二秋水仙鹼,產生一系列嚴重刺激作用,並使人中毒。其癥狀表現為頭昏、頭痛、噁心、嘔吐、咽喉發乾,嚴重者還會出現腹痛、腹瀉、血尿、血便等癥狀。成年人吃進0.1—0.2 毫克秋水仙鹼就會引起中毒,而50~100 克的鮮黃花菜中就可達到這個含量。因此,吃鮮黃花菜前一定要用開水浸泡,經過二十分鉀高溫就可破壞其毒素,只要燒熟、煮透就不會有什麼危險,平時食用的干黃花菜是經過加熱處理了的,故食用安全。忌亘腐與菠菜同煮豆腐是日常生活中,價廉物美,頗受大眾歡迎的營養食品,特別是兒童、老人,吃豆腐很易消化與吸收。豆腐是由營養豐富的黃豆製成的,據分析每100 克黃豆中有蛋白質36.3 克,脂肪18.4 克,糖類25 克,鈣367 毫克,磷571 毫克,鐵11 毫克。此外,還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 、B2 與尼克酸。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是精肉的3 倍,雞蛋的2.5 倍,牛奶的12 倍。由於黃豆外面有著一層結實的細胞膜,影響著人體對其營養的消化與吸收,加工成豆腐後,蛋白質消化率可提高1/3, 故被譽為「營養之花」。豆腐的營養價值已被世界各國所知曉,美國、日本、德國的人民對中國的豆腐很感興趣。美國《經濟展望》宣布:「未來十年,最成功而又最有市場潛力的並不是汽車、電視機、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日本《經濟日報》報導了日本海產業株式會社與中國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一豆製品廠合作生產干豆腐的消息後,報社總經理的辦公室內,電話不斷,賓客盈門。在德國許多人已習慣用豆腐烹制中國風味的蝦仁豆腐、菜花豆腐湯、紹子豆腐等菜看,美國求瘦心切的人日益增加,開始大吃特吃豆腐,並出現了不少制豆腐公司。豆腐遇天熱容易變酸,怎麼辦?可用開水把鹽化開後(500 克豆腐50 克鹽的比例),待鹽水晾冷後,再把豆腐泡入水中,讓水浸過豆腐。這樣,可使豆腐保鮮3 天不變質;如再用同樣方法,2 至3 大換一次水,便可使豆腐保鮮至一周。吃豆腐也有禁忌:一、不宜吃得太多,據一些營養與衛生專家分析,豆腐中含有大量鈣質,食用過量,很可能在體內產生沉澱,導致結石。據說過去和尚火化後遺留的「舍利子」就是鈣質積存過多的現象,而和尚是消耗豆腐最多的人。二、十分重要的是忌將豆腐與菠菜同煮,這是由於兩者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豆腐是生豆漿中加入鹽滷或石膏作成的,鹽滷中含有氯化鎂,石膏中也有硝酸鈣,而菠菜中含有很多草酸,草酸對人體沒有好處,而且它能與氯化鎂、硫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鎂或草酸鈣等白色沉澱,因鈣質是人體很需要的養料,一旦變成不溶於水的沉澱後人體就不能吸收了。但也有一種較好處理方法,先把菠菜放在較多的開水中煮三分鐘後撈出,使菠菜中的草酸大量溶在湯內,倒掉這些湯,把撈出的菠菜與豆腐同煮,就可以了。忌食長芽的馬鈴薯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是人們餐桌上熟悉的主角。它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炒煮烹炸皆宜。由於它含有大量澱粉,常被人們加工成澱粉、粉絲、丸子、薯條等多種食品。馬鈴薯在許多國家均受歡迎,前蘇聯人民喜歡與牛肉合煮,西歐人則喜歡油炸薯條。但是,馬鈴薯芽孔部及胚胎部含有一種毒素稱為龍葵素,又名馬鈴薯素或美前鹼,這種毒素含量一般為0.005~0.011 克%,最高可達0.3~ 0.5 克%,人們食入龍葵素0.2~0.4 克,即會引起中毒。保存不當或因天氣悶熱時,發芽或腐爛的馬鈴薯中的龍葵素含量就會大大增加。經試驗證明馬鈴薯各部位均含有龍葵素,但其中芽的含量最高,皮次之,肉質部較少,芽的龍葵素含量比肉高一百多倍,即使蒸煮後的馬鈴薯的龍葵素並不減少,又不溶於水,水浸泡也無法除去。因此,要忌食發了芽的馬鈴薯,芽長超過一厘米或變紫變黑的馬鈴薯,更應忌食。預防馬鈴薯中毒的辦法是:一、應將它貯藏在溫度較低與通風良好的地方,不能讓其受陽光直射;二、對發芽的馬鈴薯,必須徹底去掉芽與皮,尤其對變黑、變綠色的馬鈴薯則應忌食;三、烹調時要注意燒熟煮透,最好紅燒或燉、煮,不宜炒絲食用,如能在烹調時加入適量的醋,就可破壞龍葵素。科學地食用馬鈴薯對人體健康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如將馬鈴薯切片煮熟拌入白糖、薑片少許可以治胃潰瘍引起的疼痛;鮮的馬鈴薯搗汁擠出,空腹飲用可治慢性胃痛,對便秘、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痔瘡等病症均有療效;對藥物中毒,也有催吐、解毒作用;腮腺炎患者可將鮮薯切碎,加醋磨汁外塗患處也很有效;對火燙傷也可用鮮薯汁塗治。忌生食醬油醬油是烹調中的必備之物,它是以豆餅、麩皮、黃豆等為原料,通過接種發酵,再經高溫消毒後製成的調味食品。醬油中氨基酸的含量多達17 種。此外,還有各種B 族維生素與棕紅色素及一定量的糖、酸、醇、酚、酯等多種原料成分。每100 克醬油中含的蛋白質2 克,糖17 克、鈣97 毫克、磷31 毫克、鐵5 毫克,還有維生素B1 、B2 、PP 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增強食慾,促進消化等作用,並使佳看富有色、香、味的誘人效果。由於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常因衛生條件不良而造成醬油污染,甚至混人腸道傳染病的致病菌。經科學實驗證明,傷寒桿菌在醬油中能生存一個月左右,痢疾桿菌生存兩天。很多人習慣不經加熱就用生醬油做涼拌菜吃,或直接加入湯中,這樣菜肴就有被細菌感染的危險。因此,應忌食生醬油,要注意加熱,以防被細菌所感染。忌奢食桔子桔子是當今世界四大名果之一,它色美味香,惹人喜愛且營養豐富,特別是胡蘿蔔素很多,但桔子不宜多吃,特別是年邁者及兒童更不可奢食。多吃桔子害處有三:一、兒童時期體質多屬「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生理階段,而桔子是補陽益氣的食物,故多吃會使「陽氣」更盛,引起「上火」;二、桔子汁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的粘膜,特別是飯前或空腹,更不宜多吃桔子,以免影響消化;三、桔子中胡蘿蔔素含量多,過量吃桔,會使血液中胡蘿蔔素超過人體所需的含量,出現皮膚變黃,身體不適等感覺,這種病叫「胡蘿蔔素血症」。一般成年人每天吃三個桔子,就足夠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 等的營養需要了。桔子忌在吃的前後一小時內喝牛奶,因牛奶中的蛋白質一遇桔子的果酸,即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忌食發苦的桔子,桔子中含有各種糖甙,其中柚皮甙和新橙皮甙是主要苦味物質,這兩種糖甙在未成熟的桔子中含量較高,它們進入人體後有礙健康。桔子在0 ℃左右低溫下貯藏,桔內的酶活力受到影響,各種糖甙的水解反應也受到影響,苦味不易減弱,與此同時,受凍結冰的桔子原生質脫水,蛋白質及膠體產生凝固,黴菌便易入侵,加重桔子苦味,營養大大降低,故忌食這種發苦了的桔子,以利健康。忌空腹食柿柿子含有十分豐富的維生素C ,每百克鮮柿子有維生素C2700 毫克,是其它果品不可企及的。此外,柿子糖分甚高,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醇均有。熱能也很高,每百克有熱能55 千卡,故食後有飽腹感。由於柿內有大量的單寧物質,故具有廣泛的藥物性能。《本草綱目》中記載,柿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痔瘡出血,大便秘結可吃鮮柿或柿餅適量加水煮爛食之即愈。鮮澀柿榨汁,含有矢布腦,是一種有效的降血壓成分。高血壓有中風傾向時,用牛奶或米湯調服,每次半杯,可用作急救之法」如嘔逆不止、百日咳或夜尿症,則可用柿蒂4~5 個用水煎服有效。因此,柿子全身可作藥用。柿子性寒、鞣酸多,有單寧物質,如吃得過量,不易消化,會感口澀、舌麻、引痰動風。因此也有不少禁忌的地方:一、忌柿同蟹共食,否則會產生腹瀉、肚痛。二、缺鐵性貧血者忌食柿,否則柿中的單寧易與鐵結合,妨礙人體對鐵質的吸收。三、特別是切忌空腹食柿,或食入過多未成熟的柿子,就有可能產生「胃柿石病」。這是由於柿子含有大量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膠質、果膠,特別是未成熟的柿子含量更高,這些成分遇到酸性物質,就會凝結成不能溶解的硬塊,因人平時胃裡含有胃酸,如空腹吃了較多的柿子,就容易結成大硬塊,發生「胃柿石症」。胃柿石小者為杏核,大者為拳頭,且愈積愈大,以致無法排出。患浦者常有劇烈的腹痛、噁心嘔吐、厭食等症,嚴重者嘔血,久病會並發胃潰瘍,鋇餐X 光檢查便可發現,胃內有塊狀陰影。輕度「胃柿石症」鹼性藥物或中藥可以溶解柿石,如重碳酸鈉以及中藥煎劑,重者則要施行手術。為了避免胃柿石的形成,注意不宜吃過量的柿子,特別是不宜空腹食用,如在飯後吃熟柿子,由於一部分胃酸已與食物結合,就不容易發生胃柿石症了。忌過量食荔枝鮮荔枝吃得過多,易導致外原性低血糖症,產生頭暈、心慌、乏力、抽搐等,危害健康,特別是對兒童來說,更應注意。如因食荔枝而產生抽搐,以致昏迷者,應及時救治,否則數小時內就會危及生命。荔枝所含的成分除大部分是水分外,糖類佔13 %,及少量蛋白質、脂肪、無機鹽。荔枝所含的單糖絕大部分是果糖,難被人體所消化吸收,荔枝中的水分可稀釋胃液,過量食荔枝,會使患者飲食量減少,甚至完全不進食,病者血糖就因此大大降低。荔枝所造成的病患,就是由於低血糖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低血糖對機體的影響,以腦組織為最,因腦組織耗能較多。如缺乏能源,必出現功能障礙,表現為頭暈、心悸,出冷汗等。如血糖繼續下降而不被控制,還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目前治療荔枝病的方法是立即進行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或口服葡萄糖溶液後再去醫院治療。忌食發霉的甘蔗每當冬日來臨,甘蔗採收季節也來到。在冬季甘蔗貯存過程中如受凍,春季易造成微生物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霉變;在收穫時,未完全成熟的甘蔗,含糖量較低,也容易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並發生霉變,這種霉變甘蔗切片在顯示微鏡下觀察可見真菌菌絲。吃了霉變的甘蔗可使人中毒,重者常因腦細胞受損而導致痴獃等後遺症,這情況常見於兒童,常因病致終身殘廢。這是由於霉變甘蔗中產毒真菌節菱抱,會產生一種叫硝基丙酸的毒素,食用霉變甘蔗中毒後,潛伏期最短只有十分鐘左右,即出現中毒癥狀。中毒癥狀為頭痛、噁心、腹瀉、嘔吐、眩暈;重症者可出現類似癲癰病的抽風、昏迷、腦水腫、呼吸衰竭,目前對霉變甘蔗中毒尚無特效藥。因此,要注意預防。為了預防霉變甘蔗中毒,主要是在甘蔗成熟後才能收刈。收刈後應防止凍傷,在貯存過程中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黴菌生長繁殖,定期進行感官檢查,貯存時間不宜過長;在市場上購買甘蔗時,發現甘蔗節骨霉爛,肉質發黃、發紅、發黑,且有多處蟲眼、咀嚼有霉味、酸味、苦味、酒味等異味時,均為變質甘蔗,不要食用;甘蔗外觀灰暗、結構疏鬆、表面霉點、斷面有黴菌絲生長者,也屬霉變甘蔗,不能再吃。忌生食苦杏仁杏味甜多汁,含維生素A 也多,還有維生素C 、兒茶酚、黃酮等類物質,營養豐富,還有一定觀賞價值。杏,開白色或粉紅色的花,果實園形,成熟時呈黃紅色。無怪歷代文人都讚頌它「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一技紅杏出牆來」(南宋·葉紹翁),都把紅杏描繪得綺麗動人。杏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杏仁中含豐富苦杏仁甙,對人體有直接或間接的抗癌作用。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癌症的國家,科學家揭示其中秘密,便是這個國家的居民有一個特殊的習慣,那便是人人愛吃杏。杏的核仁是一中醫常用的中藥。杏仁有苦杏仁和甜杏仁兩種,藥用的一般是苦杏仁,中醫用苦杏仁與其它中藥搭配,甲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老年慢性氣管炎及產婦、老人大便秘結等症。甜杏仁有滋補養肺、下氣止嗽、治虛勞之咳、胸悶不暢等症。苦杏仁不宜多吃,否則易中毒。這是由於苦杏仁含有一種苦杏仁甙,在酶和酸作用下,可水解為葡萄糖、苯甲醛和劇毒的氫氰酸,這種劇毒的氫氰酸被體內吸收後,與組織細胞含鐵呼吸酶結合,使細胞無法利雨氧氣,人體會因此造成缺氧,輕者頭痛、頭暈、無力、噁心,重者會出現腹痛、腹瀉、漚吐、神志不清等症,嚴重者還會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幼童只要誤食0.0i 克的氫氰酸就會喪失生命,野生的苦杏仁,含苦杏仁甙更多,故切忌食用。其他水果的果核仁,如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扁桃仁等也含有不同量的苦杏仁甙,故最好都忌食。苦杏仁經水浸泡,除去種皮,再浸泡於水數日,並經常換水,直至除去苦味,方可食用。吃時要煮熟或炒熟,因為加熱處理後,便可破壞苦杏仁酶的活性並使氫氰酸揮發,這樣將杏仁加工成杏仁霜,或杏仁茶等就安全了。忌亂吃補藥補品人體的虛弱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別,補養藥品也有補氣、補血、滋補陰陽之分。要針對病者的虛弱情況對症下藥,切忌亂吃補藥,否則會導致相反的效果。清代名醫彭曾說:「補之為義,大關哉,有當補不補誤人者;有不當補誤人者;亦有當補而不分氣血,不辨寒熱,不知緩急,不分五臟,不明根本以誤人者,是不可不進也。」因此,應根據情況,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氣虛補氣,陰虛滋陰,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切忌進補不分動輒進補。如對高血壓等,肝陽上亢、食症、熱症、則忌用人蔘等補藥,以免血壓升高、心悸、失眠、厭食;對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也忌服補陰葯,以免影響消化;陰虛內熱者,則忌用補陽葯,以免傷陰助火,等等。正確的補藥服法是:氣虛者:可服人蔘、黃芪、党參等。血虛者:可服當歸、熟地、枸杞子、阿膠等。陰虛者:可服生地、麥冬、鱉甲、石斛、龜板等。陽虛者:可服肉桂、於姜、鹿茸、鹿角膠等。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彷彿價格昂貴的食品,就一定有營養價值。如燕窩、魚翅等,雖系名貴補品,但僅僅由於稀少難得,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益。從營養學觀點舌,只要把普通食品按一般營養成分調配恰當,就對身體有補養作用,就成為最好的補品。四季進補食品與禁忌春夏秋冬四季氣侯變化大,影響著人們的生理機能、新陳代謝。因此進補也應隨不同季節選擇不同補品,才能有益健康。春季:草木萌芽,萬象皆新,人體也處於舒暢發放之時,對虛弱體質者須選食補益元氣的食品,人蔘,性味甘平、健脾益肺、寧心安神。一般認為疲乏無力,略有畏寒,屬氣陽不足的可選用紅參;疲乏無力,略有口渴的屬氣陰不足,可選用生曬參,每次3~5 克,切碎,隔水蒸燉,每天2~3 次。食物方面,母雞、精肉純湯以及雞蛋、紅棗等都可作調補食品。牛奶、桂圓肉偏於溫熱,適宜於氣陰不足者;蜂皇漿、胎盤等也屬滋補良品,有著補虛益贏功效,也可選用。夏季:氣侯炎熱,枝葉茂盛。人體受暑熱侵犯,易於消耗津液,選補宜圍清涼食物。清熱解暑的食品,首推綠豆,它含有豐富的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 、B1 、B2 和煙酸等,是「清補」良品,可煮粥、煨湯服食。夏季盛產瓜果,西瓜有清熱消暑,生津解渴作用,同時含有豐富的果糖、葡萄糖、氨莖酸、胡蘿蔔紊、維生素C 等,有良好的滋養作用。此外,夏季暑濕當令,脾虛者可選服具有化除濕邪、健補脾胃、性平質和、補而不膩的食品,常用的有米仁、赤豆等,可分別煮爛加糖,作點心食用,也可將兩者合煮,每次各50~100 克,不失為良好的滋養之品。秋季:氣候涼爽,果實成熟。人體生理逐漸趨於平常,以選「平補」之食品即可,使之補而不峻、不燥不膩。脾胃虛弱、消化欠佳者,可選用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均具有健補脾胃的作用,可分別煮爛食用。秋季燥氣當令,易產生口乾唇焦等「秋燥」癥候,因此,又可選服具滋養潤燥的補品,如銀耳、燕窩等補品。銀耳(白木耳)是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食品,用木浸泡發脹後煮爛加糖食用,有著良好的滋補功效。燕窩有益氣補中、養陰潤燥作用,被認為是「調理虛損癆瘵之聖葯」,一切由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都可選食,是潤肺養陰的佳品。此外,百合可說是價廉物美的秋季潤補的良品,有養肺陰、潤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是肺陰不足、虛煩不安者的一味要葯,它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對人體的補養作用也很大,可煮爛,加糖服食。冬季:氣候嚴寒,為封藏季節,人體需要吸取更多營養,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冬季進補食品應以脂多味厚的動物補品為主,中醫認為是「血肉有情之品」,尤其對體質虛弱者,更加需要。凡身體屬陽虛者,冬天怕冷,應選補陽食品,以增加禦寒補助陽氣的作用,例如羊肉、狗肉、牛骨髓等均適宜。對陰虛體弱者、如具有補腎益精功效的海參,則是理想補品,它能補精血虧損、虛弱勞怯。哈士謨具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作用,對病後虛弱、肺腎陰虛者最宜。阿膠被稱為驢皮膠,補血滋陰勸大,可用黃酒浸泡後加入適當清水、砂糖(陽虛還可加胡桃肉、陰虛加黑芝麻)隔水燉溶,冷卻食用,每天服1~2 次,每次一湯匙,對血虛不足者有很好的補益。其他一般的冬季補品為母雞、精肉、蹄膀、牛奶、豆漿、雞蛋、紅棗、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和徐恆志老人指導學人書信集——大音希聲(一)
黃飛鴻的傳人,李連杰、成龍、吳京、甄子丹全都受過他的指導!
「指導——自主學習」課題的實踐困惑與回應(一)
臨床藥師指導您如何正確使用抗凝藥物
陳一筠:父母如何指導孩子與異性同學約會?

TAG:家庭 | 意義 | 指導 | 絕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