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百科:何為"雙重國籍"
【目前世界上約有90個國家以不同方式或不同程度地承認和接受雙重國籍,而中國不在其列。中國的《國籍法》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中國為何否定雙重國籍?否定雙重國籍有什麼弊端?】
*訂閱「易百科」讓我們分享知識,iOS及Android手機可在文章最後一鍵訂閱*
什麼是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就是一個人通過程序取得A國的國籍,又在B國再一次取得該國國籍。 在國際公法上,國籍是自然人對某國負有忠誠義務的根據,也是國籍國對其行使外交保護的根據。
雙重國籍的人同時享有幾個國家的權利,也要盡幾個國家的義務。其實國家給一個人雙重國籍時,已經把利益計算進去了。給一個人國籍,除了個別是出於政治考慮和人道主義之外,大部分國家考慮的是利益。比如一些尖端人才,屬於各國爭相搶奪的資源。至於雙重國籍的人到底忠於哪個國家,那是國家自己要解決的事,要提供怎樣的福利,把這些雙重國籍的人爭取到自己這邊來。健全的國家不會允許每個人都有雙重國籍的,而只會把這種可能留給那些對國家有重大利益的人。
但政府高官不可以有雙重國籍,因為涉及到對國家和納稅人忠誠度的問題。比如台灣,台灣目前繼續承認雙重國籍,但規定公務員一定等級以上的人必須是單一中國籍。李遠哲要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就必須放棄美國籍;比如台灣立委李慶安,被發現擁有美國籍後辭職。不僅國籍,連綠卡也不能拿。馬英九曾被揭發有美國綠卡,後來查證,他曾經拿過,後來放棄了。但中國大陸對於這點還沒有法律規定。比如宗慶後,當了人大代表後,才發現他有美國綠卡。
中國何時取消了雙重國籍
中國在清朝以前不存在國籍的概念。鴉片戰爭前,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天朝,其他人都是蠻夷。清朝曾對海外華僑下令,在規定時間內不回來,就不承認他們天朝子民的身份了。辛丑條約後,中國成立外務部,後改為外交部,才開始對外籍人有管理,才有國籍和護照的概念。最初的護照就是蓋上玉璽,寫上親命全權大臣之類的,很不規範。而且因為只有極少數人才需要,因此是個稀罕物。從清朝開始,中國人覺得外國人惹不起,地方上對外國人的來往是很寬鬆的。
民國時,中國承認雙重國籍和無國籍,因此當時猶太人可以自由來上海。當時中國和日本等許多國家都訂了自由來往條約,郭沫若等人坐船就可以去日本,中日是互免簽證的。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時還同時擁有美國籍。但那個時候,出國的人也很少,護照仍十分稀有。
解放初期的一段時間,出入境也是寬鬆的。1953年以前,上海到香港可以自由來往。中國解放初也是承認雙重國籍的。直到50年代,中國廢除雙重國籍。如今在《國籍法》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
為何取消雙國籍
目前世界上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大約90多個,剩下的國家大多是默認狀態,即不承認這一群體公民的外國籍,也不因為他獲得外籍而剝奪本國籍。有些國家從法律與人權認為:只要不傷害國家正當利益,那麼公民加入外國籍,政府可以不承認他們外國籍身份,不讓擔任政府部門公職,卻無權剝奪他們的本國籍。因此,實際上反對雙重國籍的國家只是佔少數。我們可以看到,美、加、澳等移民國家,英、法、西班牙、義大利等傳統發達國家,日本與亞洲四小龍以及「金磚四國」中其他三國等新興國家和地區,除中國內地之外,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
中國明確反對雙重國籍是在1955年,當時大背景是兩大陣營的冷戰,海外華人集中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基本是資本主義國家,許多國家指責中國通過當地華人進行「革命輸出」,某些國家還爆發了極端的「排華潮」,「雙重國籍」則導致海外華人「身份認同」出現問題,經常被當成「共黨分子嫌疑」。因此,中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不承認雙重國籍,避免給當地華人帶來麻煩和當地華人生存發展為意識形態干擾。
全面否定雙重國籍的弊端
更容易轉移國內資產並且逃避國內法律制裁
在某種程度上講,正是由於中國的所謂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籍法」,才給一些貪官污吏創造了改變國籍逃避中國法律制裁的機會和可能。他們貪污受賄後都會將財產轉移到國外,於是他們便千方百計地或者讓家人入籍他國,或者他們出國加入他國國籍,於是他們的非法所得就成了「境外」資產,使得中國很難追回這部分資產,同時也很難受到法律的制裁。
難以吸引人才
有些人才吸引不到,或吸引的成本很高。他們為什麼捨不得放棄那邊的國籍?因為對搞科技的來說,美國有些尖端實驗室是不會收非美國籍的人的。1949年錢學森申請加入美國籍(後經過政府斡旋迴國),並且進入了軍隊,才進入美國的核心,否則不會有機會研究導彈。現在為什麼大多數國家承認雙重國籍,大部分是從國家利益出發,中國現在固守50年的觀念,是愚蠢的。(本段內容引用自FT中文網對葛劍雄的專訪)
【你對本文的觀點贊同嗎?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嗎?歡迎發表跟帖或者微博@網易新聞客戶端 表達你的觀點和建議。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於網路。】
註:本文部分內容摘自FT中文網、南方都市報、新華網、人民網、維基百科、南方周末等。
推薦閱讀:
※辛亥革命 維基百科
※人際交往要懂得適度「暴露」 心理知識 心理百科
※趕緊保存一下,以後不該吃的不能吃了【健康百科】
※【轉】搜狗百科圖說60期
※911年—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