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口訣(解義)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口訣(解義)(2011-01-29 09:31:45)

轉載

標籤: 般若 波羅密多 心經 解義 一念行者 雜談 分類: 《問與答》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棰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三藐三菩提。故說,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娑訶。

心經者,經心也,三藏十二部之心脘,諸佛之所歸。總言說心之本來,本來之心。經文言簡,其意海含。因其高度濃縮,古來愛讀其文者眾,正明其義者寡,從上以來,解經無數,見佛骨者多,入心髓者少。應念所邀,還心之請,我也多舌,為佛添音。

「觀」字者,又見也。又見者,見見也。能見見者,名觀;不見見者,盲觀。凡夫之人舉目能望,名之為觀,其觀為盲觀也。何以故?只見物,不見見也。不見見者,名凡夫觀;見見者,名佛菩薩觀。能見見者,覺也。故首言「觀」字,點明為「覺」。觀者,本佛也;本佛,名觀。見之見者,法身佛;所見見者報身佛,見中現者,化身佛。經首「觀」字,世尊名也。

本觀覺明,本自獨存,故名自在。獨存者,離一切相,生一切法。能自在者,曰菩薩;菩薩者,名自在,故有語「自在菩薩」。但能自在,皆名菩薩;不自在者,自稱菩薩無益。

行深者,內觀也。但能內觀,名之行深。若能觀觀,已是深行。凡夫觀天觀地、觀人觀物,觀一切色相,名為凡夫行深;聖者觀心觀念,觀受觀覺,觀行觀識,名為菩薩行深;若能觀觀,在觀而觀,觀照一切,名為佛觀,曰佛之深行。善知識,但能真行深,即名同佛。

般若波羅蜜多者,自性所在也,本來之生地,萬法之源處。但能到此處,皆斯為菩薩。

時者,一切時處,任何時候。若能知本心,但想入佛地,不論何所時,一念在佛國。

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者本空,不假照見。照見空,不照見亦空。只是照見者知空,不照見者不知空。五蘊者,心之儲也,地之氣天之雲,幻化也。人之者圖有其名,尋人不見,惟見五蘊。五蘊集合流轉,乃曰「人」也。大菩薩幻滅歸真時,環視天地,不見人,但見五蘊陰雲和合變化;五蘊之在,彰顯覺相如空。

度一切苦厄。苦者,本幻也,五蘊所成。有想不隨,生受難除,行陰狂轉,名曰為苦。若無別想,受生即滅,行陰不亂,實則無苦。故苦為五蘊所集,若能知離空性五蘊,自然一切苦不生,銷一切幻,出一切苦,名說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者,聽法之人也。但能聽懂如是法,皆名舍利子。懂法則舍法,舍法則入空,入空則還本,還本名同佛。故能舍利子,均名皆同佛。舍我利人者,菩薩之道行。一切舍利子,皆名是菩薩;一切菩薩名,皆為舍利子。但能舍利子,名得心經髓。舍利子,心經所泌也,如蚌之生珠,故說舍利子,實為真佛珠,乃佛真遺骨。舍利子,心經之用也。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行於山川大地,穿於花草樹木,流浪于山水,行隱於鬧市,皆一化身佛行走在不動國矣。身名為色,法身曰空,色身於法身中行住坐卧,停動換移,住或不住,實是十方虛空飄一微塵,又如大海浮一漚泡,色之於空,空之於色,何分之有?如夢如幻,非假非真,實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矣。真實體驗,似假非假,如真不真。

又者,色從何來?色不自色,因心有色;空者何空?因心有空。一切法相,因心而成。而色與空,還名為心。真心本空;妄心不空,因妄成有,妄本非實,情同虛花,故也名空。於之妄心,空色不二,即色即空,即空即色,不可說矣。凡有言說,都落虛妄。七大五蘊,受想行識,情況相同。

空中有色,色中有空,覺空之時空是色,覺色之時色是空。空與色者,同塵同源。色空同源,其根名心。心動之時空成色,心不動之時色成空。空與色者,因妄成立,情同捏目,捏之虛空中有狂花,不捏無花可成。有花之時名色,無花之時曰空。善知識行走在世間,目見山河大地,耳聞百鳥蟲鳴,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念,皆同捏目生花,無二無別。妙心本明本知,於一念知明,於一念明知,隨妄生成,如狂花因捏目成,隨墜虛妄世界。

知明曰識,明知曰智。智是無明本,識是幻花始。知見立知曰色,知見不立知曰空。積色成知,還色見明。色空與明知,皆源心動。見色見空,是心妄動;曰知曰明,都無實性。善知識,本心本空,見空不空;本心本色,捉色非色。是故本心,即色即空,非色非空,不言可說也。真實本心,實超言說。

善知識,念相曰色,覺相稱空,覺覺時覺似念,覺念時念似覺,覺與念同是虛妄。可覺之覺與可念之念,究其真實,同一幻化。色是化身佛,覺是法身佛,與如來面前,都是夢中所見。夢中見色,夢中說空,空與色,有何分別?實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斯為此語義。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空相者,本如是也。諸法之源,諸法之本,本似虛空,故本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之實情。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一切「有」為妄心有,一切無是本心實。此句言本心之本來。此心如鏡,不含五蘊,不有六根,不收攝六塵,無見、無辨,不是無明、不是不無明,不會老化、沒有死的概念、也沒有不死的概念;此心沒有苦、苦的因、滅苦以及修道這回事兒;不收藏智慧,無一法可得。此心是大圓鏡,是清凈覺相,是諸等生命之本來,是佛,是無極境界,是父母未生之時,亦是我死之後,以及我生不生、死不死,於一切時處本來的樣子。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棰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掛礙。明見生命本來的狀態,了悟到沒有什麼可得到的、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大菩薩依據這個自性的洞見,心便沒有一絲掛礙了。本心本來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掛住,它像光一樣,什麼也不能把它拉住。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世人恐怖,皆因心有所掛礙,倘若心沒有什麼掛礙、擔心,就不會有任何恐懼。如果不被生掛住或礙住,就不會害怕死;如果不被事物掛住或礙住,就不會害怕失;如果不被時空、幻象所掛住或礙住,就不會害怕逝。總觀世間,世人所怕,皆因患得患失,若無得失之患,自然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一切真覺之人,一切住在真心本來狀態上的人,皆是「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真實不假。他們不多事、不生事、不懼事,他們熱愛一切事與物,愛盡世上的所有,毫無剩餘。他們不再生起煩惱,不再顛倒內外真實虛假,他們始終在真相上——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依據這份自性的洞見,還複本心,回歸到正覺中了。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咒者舟也,舟者船也,船者筏也,筏者法也。故咒即法。以符為筏,名曰咒法。大神者,識也;大明者,覺者;無上者,空也;無等等者,空之性也。了悟這份自性的洞見,可以把你帶到真識中來,帶到大明覺中來,帶到空性中來,帶到生命本來的樣子中來!它能去除生命中的一切煩惱,銷除一切帶來煩惱的幻象,真實而沒有謊言。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本經是諸佛的舌頭,是佛心之心,在結尾,它告訴和號召人們說:去揭開實相,去揭開實相,用智慧去揭開它,智慧的修道人快揭開它——認識它,那妙明真心和娑婆的大世界!


推薦閱讀:

《三法印》
《三法印之運用分享(占卜、術數、風水)的真相》
《心開意解的分享~修行之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解經文之【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佛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三

TAG:心經 | 口訣 | 般若 | 般若波羅密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