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
轉載
標籤: 宗教金剛藏菩薩 三昧 佛土如來 三界雜談 | 分類:大乘密嚴經 |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6 冊 No. 0681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奉 制譯
密嚴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出過欲色無色無想於一切法自在無礙。神足力通密嚴之國。非諸外道二乘行處。與諸鄰極修觀行者。十億佛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皆超三界心意識境。智意生身轉於所依。成就如幻首楞嚴法雲三昧。處離諸有蓮花之宮。為無量佛手親灌頂。其名曰摧異論菩薩。大慧菩薩。如實見菩薩。持進菩薩。解脫月菩薩。觀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神通王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金剛藏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爾時如來應正等覺。從自證智境現法樂住神通辯才現眾色像三昧而起。出虹電光妙莊嚴殿。與諸菩薩入於無垢月藏殿中。升密嚴場師子之座。諸菩薩眾亦皆隨坐。眾坐已定。於時世尊四方周顧。從眉間出清凈光明名髻珠莊嚴。有無量光周匝交映。成光明網。是光明網流照之時。一切佛土莊嚴之相。分明顯現如一佛土。余諸佛土嚴飾細妙同於微塵。密嚴佛土超諸佛國。無有日月及諸星宿。如無為性不同微塵。此密嚴中諸佛菩薩。並余國土來此會者。皆如涅槃虛空及非擇滅。
爾時世尊。現諸國土及佛菩薩勝功德已。復以佛眼遍視十方諸菩薩眾。謂如實見菩薩言。如實見。今此國土名為密嚴。是中菩薩從色無色無想之處。以三昧力生智慧火。焚燒色愛及以無明。轉所依止而得智定。意生之身神足力通以為嚴飾。無竅隙無骨體。如日月虹電紫金明珠頗梨珊瑚訶利多羅占波迦孔雀花月鏡中之像。住於諸地凈有漏因三昧自在。十究竟願及以迴向。獲殊妙身而來住此。
爾時如實見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有所問。惟願如來哀許為說。佛告之言。善哉善哉恣汝所問。常為開演。時如實見即白佛言。世尊。唯此佛土出過欲色無色無想眾生界耶。佛言。善男子。上方去此過百億佛國。有梵音佛土。娑羅樹王佛土。星宿王佛土。過如是國復有無量百千國土。廣博殊麗種種莊嚴。彼中諸佛咸為菩薩說現法樂住內證智境離諸分別真如實際大涅槃界究竟之法。是故當知此佛土外。有如是等無量佛國。如實見。非唯汝今於佛國土菩薩眾會心生疑怪請問如來。此有菩薩名曰持進。曾於佛所生疑怪心。便以神通升於上方。過百千億乃至如恆河沙諸佛世界。不能一見如來之頂。心生希有念佛菩薩不可思議。還娑婆世界舍衛城中。至於我所悔謝己過。嘆佛無邊猶如虛空。住內證境來密嚴國。
爾時會中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善能演說諸地之相。微妙決定盡其源底。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應正覺所欲問少法。願佛慈哀為我宣示。
佛言金剛藏。汝於我所欲有所問。如來應正等覺。當順汝心為汝開演。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蒙佛許已。即白佛言。世尊。佛菩提者是何句義。所覺是何請說。第一義境示法性。佛除去來今在行地者。色相之見及取著外論。行分別境起微塵勝。性自在時方虛空。我意根境和合。如是諸見復有計著。無明愛業眼色與明。是時復有觸及作意。如是等法而為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和合生識虛妄憶度。起有無等種種言論。此法之中復有諸人於蘊眾生墮空性見。為斷如是妄分別覺。唯願世尊。說離五種識所知相。能於諸法最自在者。佛大菩提所覺知義。令得聞者知其了悟。所知五種而成正覺。爾時佛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十地自在超分別境。有大聰慧能欲顯示。法性佛種最上瑜祇。非惟汝今於佛菩提所覺之義生希有念請問於我。有賢幻等無量菩薩。咸於此義生希有心。種種思惟而求佛體。如來者是何句義。為色是如來耶。異色是如來乎。如是於蘊界處諸行之中。內外循求不見如來。皆是所作滅壞法故。以智定意審諦觀察。乃至分析至於微塵。皆悉不見蘊粗鄙故。如來者常法身故。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唯然受教佛言。善男子。金剛三昧藏勝自在者。如來非蘊亦不異蘊。非依蘊非不依蘊。非生非滅非智非所知非根非境。何以故。蘊界處諸根境等皆粗鄙故。不應住內不應住外而見如來。善男子。色無覺知無有思慮。生已必滅同於草木瓦石之類。微塵集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猶如浮泡瓶衣等。想亦二和合因緣所生。如熱時焰。譬如盛熱地氣蒸涌。照以日光如水波浪。諸鳥獸等為渴所逼。遠而見之生真水解。想亦如是。無有體性虛妄不實。分別智者如有性見各別體相名字可得。定者審觀。猶如兔角石女兒等。但有假名初無實義。如夢中色唯想妄見寤即非有。無明夢中見男女等種種之色。成於正覺即無所見。譬如芭蕉皮葉既除中無有實。行亦如是。離於身境即無體性。識如幻事虛偽不實。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以草木等物。幻作於人及諸象馬種種形體具足莊嚴。愚幻貪求非明智者。識亦如是。依余而住而異分別。謂能所取二種而生。若自了知即皆轉滅。是故無體同於幻事。
金剛藏。如來常住恆不變易。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猶如虛空不可壞滅。名涅槃界亦名法界。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皆隨順此而宣說故。如來出世不出世間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剛藏。云何名為尼夜摩。後有諸惡此皆離故。又此三昧。能決定除後有諸惡。以如是義名尼夜摩。若有住此三昧之者。於諸眾生心無顧戀。證於實際及以涅槃。猶如熱鐵投清冷水故。諸菩薩舍而不證近住而已。常為眾生而作利益。不舍精進大悲諸度。不斷佛種。不行外道二乘之徑。如大力象。不為三昧淤泥所溺。心不味著識之境界。趣佛法門恆無退轉。以究竟慧入佛法身。開顯如來廣大威德。當成正覺轉妙法輪。智境眾色而為資用。入如來定游涅槃境。漸次修行超第八地。善巧積習乃至法雲資用如來廣大威德。住於諸佛內證之地。與無功用三昧相應。遍游十方不動本處。而恆依止密嚴佛國轉於所依。智定意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譬如空月影遍眾水。佛亦如是。化形普降於諸世間。隨眾生心所樂不同。皆使蒙益無空見者。復令當詣密嚴佛國。如其性慾而漸開誘。為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摩尼宮等諸安樂處。乃至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莊嚴。盡於未來隨機應現。如因持咒安繕那葯及諸靈仙宮殿之神。與人同止而不可見。如來變化所為事畢,住於真身晦而不現。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根蘊如蛇聚 境界緣所觸
痴愛業以生 眾習縛難解
心及諸心法 動慮恆不安
覺觀所纏繞 如龍共盤結
瞋毒從此興 譬如炎盛火
諸修觀行者 為舍眾蘊法
於此常諦觀 一心而不懈
譬如虛空中 無樹而有影
風衢與鳥跡 此見悉為難
能造及所造 色與非色法
於彼見如來 其難亦如是
真如實際等 及諸佛體性
內證之所行 超諸語言境
涅槃名為佛 佛亦名涅槃
離諸分別想 云何而可見
碎末於金礦 礦中不見金
智者巧融煉 真金方乃顯
分剖於諸色 乃至為微塵
及析求諸蘊 若一若異性
佛體不可見 亦非無有佛
定者觀如來 三十二相具
若樂等眾事 施作皆明顯
是故不應說 如來定是無
三昧一緣佛 善因善根佛
一切世勝佛 及正等覺佛
如是五種佛 所余皆變化
三十二勝相 如來藏具有
是故佛非無 定者能觀見
出過於三界 無量諸佛國
如來微妙剎 凈佛子充滿
禪慧互相資 以成堅固性
游於密嚴土 思惟佛威德
密嚴中之人 一切同於佛
超過剎那壞 恆游三昧中
世尊有大定 湛然而正受
相好諸功德 內外以莊嚴
眾謂佛化身 從於兜率降
佛常密嚴住 像現從其國
住真而正受 隨緣眾像生
如月在虛空 影鑒於諸水
如摩尼眾影 色合而明現
如來住正定 現影亦復然
譬如形與像 非一亦非異
如是勝丈夫 成於諸事業
非微塵勝性 非時非自在
亦非余緣等 而作於世間
如來以因性 莊嚴其果體
隨世之所應 種種皆明現
遊戲於三昧 內外無不為
山川及林野 朋友諸眷屬
眾星與日月 皎境而垂象
如是諸世間 身中盡包納
復置於掌內 散擲如芥子
佛於定自在 牟尼最勝尊
無能作世間 唯佛之所化
盲暗無知者 馳流妄分別
計著於有無 若我及非我
或言一切壞 或言少分滅
如是諸人等 常自害其身
云何於此中 而生是諸見
佛是遍三界 觀行之大師
觀世如干城 所作眾事業
亦如夢中色 渴獸所求水
因於種種業 風繩而進退
佛於方便中 自在知見者
譬如工巧匠 善守於機發
亦如海船師 執拖而搖動
如來最微妙 寂靜無有邊
超諸有著根 凈根之所證
是修行定者 微妙定所依
一切觀行人 明了心中住
佛體最清凈 非有亦非無
遠離於限量 及以能所覺
妙智相應心 最上之境界
知相皆無性 是即見如來
破諸相應心 不著於三昧
住於無染路 一切皆無染
諸天乾闥婆 阿修緊那羅
仙人及外道 讚歎而供養
於彼不耽求 而興世間業
以住本清凈 相應妙理中
天人等見者 變化之所作
佛非彼此現 而同於日月
住於圓應道 現除諸貢高
異學各不同 隨宜而攝御
種種眾智法 王論三毗陀
悉是諸如來 定力持而說
國王王臣等 乃至山林處
所有諸儀則 皆從佛出生
十方眾寶藏 出生清凈寶
悉是天中天 自在威神故
一切三界中 有諸明智者
種種方便業 因佛而成就
現從兜率降 婇女眾圍繞
歌舞共歡娛 日夜常游集
或如堅利智 舍陵波居士
執世之直繩 與奪而招放
雖於一切處 現為明智者
而在密嚴中 寂然無動作
此大牟尼境 凡愚異分別
譬如翳目人 亦猶眾渴獸
如世觀於幻 夢中諸所取
天中天境界 佛子見其真
如是觀行人 如從於睡覺
那羅與伊舍 梵天娑旦那
難陀鳩摩羅 劫比首迦等
處定而思審 於此常迷惑
去來現在世 一切諸牟尼
習氣覆於心 亦所不能見
善哉金剛藏 普行諸地中
復以佛威神 而居密嚴土
是汝之境界 我今為汝說
或有妄分別 勝性與微塵
如工作諸物 種種諸形相
生唯是法生 滅亦唯法滅
妄計一切物 細塵能造作
因能了於果 譬如燈照物
先不得其相 後壞亦復然
非於過去中 有體而可得
未來亦如是 離緣無有性
一一諸緣內 遍求無有體
不見性有無 亦無無有見
於蘊瓶衣等 微細而分別
三百有六十 邪宗壞正道
往來生死中 無有涅槃法
大乘密嚴經妙身生品第二之一
爾時如實見菩薩。有大威力世中自在。其身妙好上服莊嚴。在於佛前避座而立。曲躬合掌一心恭敬。向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而作是言。尊者。善能通達自智之境現法樂住。於三乘世間心得無違。為大定師於定自在。能隨順說諸地之相。常在一切佛國土中。為諸上首演深妙法。是故我今勸請尊者。說諸聖人不隨他行。現法樂住內證之境。令我及余諸菩薩眾得見斯法。安樂修行趣於佛地。獲意生身及言說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轉所依止不住實際。如眾彩摩尼現諸色像。於一切佛國說密嚴行。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仁主。能請我說入於密嚴無我之法。仁主。先應覺了諸分別境。是心之相於境界中舍諸分別。仁主。一切世間是分別見見世間體。即於所緣而得三昧。我今為汝開示彼法王。應善聽。即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譬如熱時焰
以諸不實相 無而妄分別
覺因所覺生 所覺依能現
離一則無二 譬如光共影
無心亦無境 量及所量事
但依於一心 如是而分別
能知所知法 唯知心妄計
若了所知無 能知即非有
心為法自性 及人之所濁
入於八地中 而彼得清凈
九地行禪定 十地大開覺
法水灌其頂 而成世所尊
法身無有盡 是佛之境界
究竟如虛空 心識亦如是
無盡亦無壞 眾德以莊嚴
恆住不思議 密嚴諸佛土
譬如瓶破已 瓦因而顯現
瓦破顯於塵 塵析極微顯
如是因有漏 而成無漏法
如火燒盡木 復於余處然
味於不動智 轉依離分別
密嚴佛國中 如是而常現
不生眾品類 莫住於世間
舍於一切見 歸依此無我
斷諸相續流 無生亦無壞
盡於一切見 歸依此無我
諸患皆已息 寂住不思議
凈於一切見 歸依此無我
世間種種法 本來無我性
非由擊壞無 及喻之所顯
如火焚薪已 自於是中滅
觀察於三界 無我智亦然
是名現法樂 聖人自智境
依此入諸地 凈除無始惡
舍離世所依 出世而安住
其心轉清凈 恆居密嚴土
爾時如實見菩薩及諸王眾俱作是言。金剛自在我等今者咸欲歸依。願示於我歸依之處。於是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佛體非是有 亦非無有佛
蘊樹已焚燒 魔軍咸退殄
住於如來地 密嚴之妙國
所覺凈無垢 仁主可歸依
遠離諸分別 證於無處所
密嚴諸定者 仁主可歸依
密嚴勝凈剎 眾聖之依處
觀行者充滿 應歸此嚴土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是語已。復告如實見菩薩言。仁主。已得住地。諸觀行者觀一切世間。如繢像中而有高下。如夢所見端正女色。如石女人忽夢己身誕育於子。如乾闥婆城內諸所施為。如旋火成輪。如空中垂髮。如幻化所作人馬等形樹林花果。如浮雲之影。如奔電之光。皆是虛偽非真實有。分別所成猶工造器。仁主。世間眾生習氣覆心生種種戲論。意與意識及余諸識。相續而轉五法三性。二種無我恆共相應。譬如瀑流為風所擊起諸波浪。浪起相尋而流不息。阿賴耶識在於世間亦復如是。無始習氣猶如瀑流。為境界風之所飄動。起諸識浪恆無斷絕。仁主。是八種心雖無如是若干體異。而隨緣漸起或一時生。心生之時取諸境界。亦有如是漸頓差別。若於屋宅及諸星宿。軍眾山林枝葉花果如是等處。多是一時或次第取。若在眠夢見昔所更。或想念初生至於老死。及算數眾物尋思句義。觀異文彩受好飲食。於是境界次第了知。或有一時頓取之者。仁主。心性本凈不可思議。是諸如來微妙之藏如金在礦。意從心生餘六亦然。如是多種於世法中而為差別。仁主。阿賴耶識。雖與能熏及諸心法。乃至一切染凈種子。而同止住性恆明潔。如來種姓應知亦然。定不定別體常清凈。如海常住波潮轉移。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諸地漸修下中上別。舍諸雜染而得明現。於是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說偈言。
善哉如實慧 於斯微妙法
從我已聽聞 心凈能開了
十方一切國 諸王眾會中
汝當隨所應 廣為其宣說
若人聞法已 漸凈阿賴耶
或作人中王 轉輪四天下
或復為帝釋 兜率須夜摩
乃至自在宮 而為欲天主
或為色界主 及生無色天
無想眾生中 受諸禪定樂
證真而不住 譬如師子吼
眾定皆自在 喜樂以相應
一心求密嚴 不染著三界
至於密嚴已 漸次而開覺
轉依獲安樂 寂靜常安住
無量諸佛子 圍繞以莊嚴
為法自在王 眾中之最上
非如外道說 壞滅為涅槃
壞應同有為 死有復生過
十業上中下 三乘以出生
最上生密嚴 諸地轉增進
得解脫智慧 如來微妙身
云何說涅槃 是滅壞之法
涅槃若滅壞 眾生有終盡
眾生若有終 是亦有初際
應有非生法 而始作眾生
無有非眾生 而生眾生界
眾生界既盡 佛無爾焰法
是則無能覺 亦無有涅槃
妄計解脫者 而說於解脫
譬如種已焦 燈滅及薪盡
彼說解脫性 是壞有成無
於解脫妙樂 遠離不能證
遍處及諸禪 無色無想定
逆順而入出 力通皆自在
於彼不退還 亦不恆沉沒
審知諸法相 諸地得善巧
如是而莊嚴 而來密嚴國
若言解脫性 壞有以成無
斯人住諸有 畢竟不能出
亦壞三和合 因等四種緣
眼色內外緣 和合所生識
世間內外法 互力以相生
如是等眾義 一切皆違反
若知唯識現 離於心所得
分別不現前 亦不住其性
是時攀緣離 寂然心正受
舍於世間中 所取能取見
轉依離粗重 智慧不思議
十種意生身 眾妙為嚴好
作三界之主 而來密嚴國
色心及心法 不相應無為
內外眾世間 諦觀無別異
如是諸智者 來於密嚴國
相名與分別 正智及如如
定者能明照 體性皆平等
入佛所讚揚 密嚴之凈國
若壞三和合 及以四種緣
不固於自宗 同諸妄分別
惡習分別者 彼之五種論
譬喻不成立 諸義皆相違
五種悉成過 惑亂於智眼
顛倒不顛倒 同異法斯壞
舍離於自宗 依止他宗法
初際等諸見 皆從滅壞生
大王應當知 眾生在諸有
如輪而運轉 初際不可得
如來以悲願 普應諸有緣
如凈月光明 無處不周遍
各順其根性 隨宜而說法
涅槃若壞滅 佛有何功德
增上有三種 解脫亦復然
四諦及神足 念處無礙解
四緣無色住 根力及神通
覺支諸地等 有為無為法
乃至眾聖人 皆依識而有
苦法苦觀智 及苦隨生智
集智三亦然 滅道亦如是
如是十二種 名之為現觀
學人數有十 第八七返生
家家一往來 一間而滅度
中般與生般 有行及無行
上流於處處 然後般涅槃
如是一切種 諸智之品位
修行觀行者 下中上不同
菩薩增上修 功業最殊勝
十一與十二 乃至於十六
此諸修定者 復漸滅於心
所盡非是心 亦非心共住
未來心未至 未至故非有
心緣不和合 非此非彼生
第四禪無心 有因不能害
有因謂諸識 意識及五種
妄想不自覺 猶如波浪生
定者觀賴耶 離能所分別
微妙無所有 轉依而不壞
在於密嚴中 如月恆明顯
密嚴諸智者 與佛常共俱
恆游定境中 一味無差別
密嚴定者處 定力生於彼
是故應修習 相應妙定心
欲界有六天 梵魔十二處
無色及無想 一切諸地中
若生密嚴國 於彼為天主
欲求密嚴土 當修十種智
法智隨生智 世俗知他心
及苦集滅道 盡智無生智
仁者真實見 舍君羅帝族
與甘蔗月王 種姓無殊異
當求密嚴國 勿懷疑退心
如羊被牽拽 喘懼而前卻
意在於身中 似幻獸而住
亦如幻為樹 河中之葦荻
如王戲園苑 運動諸身分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譬如空中雲 共聚而無實
種子賴耶識 諸習所纏覆
譬如摩尼寶 隨緣現眾色
離住眾生身 體凈而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為大涅槃
名因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以諸形相故 而起於分別
分別從二因 外相心習氣
第七末那識 應知亦復然
諸根意緣會 發生於五識
心法共相應 如是身中住
正智常觀察 一切諸世間
從於如是因 而生彼諸果
真如非異此 諸法互相生
與理相應心 明了而觀見
此即是諸法 究竟真實性
亦為妄所計 一切法不生
諸法性常空 非無亦非有
如幻及陽焰 干城等眾物
種種諸形相 名句及文身
如是執著生 成於遍計性
根境意和合 熏習成於種
與心無別異 諸識從此生
資於互因力 是謂依他起
內證真實智 現前所住法
是即說圓成 眾聖之境界
佛及諸佛子 證此名聖人
若人證斯法 即見於真際
唱言生已盡 梵行皆已立
所作莫不成 永離於諸有
解脫一切苦 滅除眾怖畏
生法二無我 善能明了知
普燒諸習氣 永斷於分別
從於無始來 戲論而積聚
無量眾過惡 一切皆已除
譬如熱鐵團 熱去鐵無損
解脫者亦爾 惑盡而清涼
入於無漏界 密嚴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 非余所能及
佛與諸菩薩 清凈之所居
三昧樂現前 以此而為食
欲生斯土者 當修真實觀
復為諸有緣 如理廣宣說
名生本於相 相起複從緣
種種諸分別 皆因相而有 (還有心習氣)
根境瓶衣等 蘊法所合成
分別從此生 了知而簡異
若動若非動 一切諸世間
皆因痴暗生 愚冥以為體
長短等諸色 音聲與香界
甘苦堅滑等 意識之所緣
善與不善性 有為無為法
乃至於涅槃 斯為智之境
念念常遷轉 皆依識以生
譬如磁石力 吸鐵令迴轉
末那於藏識 當知亦復然
如蛇有二頭 各別為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為我事業 增益於我所
復與意識俱 為依而轉謝
身中暖觸生 運動作諸業
飲食及衣服 隨事而受用
騰躍或歌舞 種種自歡娛
持諸眾生身 斯由意功力
於如夢翳等 一切諸境界
起種種分別 不知唯自心
如人在空中 走索以遊戲
飄危不安固 分別亦如是
分別無所依 但行於自境
譬如鏡中像 識種種而見
愚夫此迷惑 非諸明智者
仁主應當知 此三皆識現
於斯遠離處 是即名真實
持進菩薩等 及聖目乾連
遍觀諸億剎 種種皆嚴好
於彼莊嚴中 此土最殊勝
極樂及現喜 乃至於下方
無量億土中 諸佛所稱讚
皆言密嚴國 威德化自然
無始亦無終 本昔如來地
出過於三有 寂靜無所為
自利及利他 功業悉成滿
非不此成佛 欲中施佛事
要從於密嚴 化為無量億
常依於正定 遊戲諸神通
一切國土中 如月無不見
隨諸眾生類 所應而化益
十地花嚴等 大樹與神通
勝鬘及余經 皆從此經出
此經最殊勝 眾經莫能比
仁主及諸王 宜應盡尊敬
欲色無色界 無想等天宮
佛已超過彼 而依密嚴住
此土諸宮殿 如蓮備眾飾
是一切如來 凈智之妙相
佛及諸菩薩 常在於是中
世尊恆住禪 寂靜最無上
依自難思定 現於眾妙色
色相無有邊 非余所能見
極樂莊嚴國 世尊無量壽
諸修觀行者 色相皆亦然
或見天中天 赫奕含眾彩
訶利占波色 真金明月光
孔雀素羅瞿 珊瑚蓮電等
或見身羸瘦 弊服寢茅中
或如千日光 處大蓮花上
或見諸菩薩 頂飾龍王髻
或以帝青寶 莊嚴為寶冠
或見輪幢文 魚螺等眾相
或見光麗色 如霓而拖空
或見以須彌 置之於右掌
或持大海水 其狀如牛跡
或見作人王 冕服當軒宇
輔佐眾圍繞 共宣於國化
或見諸菩薩 最上修行者
說於自境界 先佛所知法
或說以智定 速轉於所依
得如幻之身 種種皆無礙
或示了於境 斷諸取著業
諸見皆已除 不受於諸有
譬如膏炷盡 燈滅而涅槃
或有示修行 一切波羅蜜
衍那之大會 周給無窮盡
苦行持戒等 種種諸儀則
極樂莊嚴國 人非胎藏生
身相如真金 光色常圓滿
瑜伽自在者 安樂及光明
斯人之境界 百分無其一
極樂中之人 自然隨念食
牟尼勝自在 定為甘露味
寶樹名如意 遊憩於其下
妙金為碎末 布地以莊嚴
地蓮及眾花 數榮而菡萏
如是具嚴飾 不可得為喻
若人有凈信 善巧行諸禪
愛樂佛功德 專精以迴向
即於佛勝土 蓮華而化生
眾相以莊嚴 皎鏡無塵垢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自現其身如一指節。或如芥子乃至毫端百分之一。或現佛身或現獨覺身或現聲聞身。及余無量種種之形而說於法。或說菩薩入於諸地。了知五法八識三性及二無我。得如幻三昧隨意受身。自在神通力無所畏。皆不退轉凈所依止。入於佛地無漏蘊界常無變易。或說菩薩善能游履。如夢如像如水中月。諸觀行人所行之道。得首楞嚴三昧十幻喻身。諸究竟願莫不成滿。逮於正覺坐妙蓮花。諸佛子眾所共圍繞。或說菩薩以願力故。現種種形游諸國土歷事諸佛。是諸菩薩其身微妙不在有無。譬如天仙乾闥婆眾。依須彌住或在虛空。地行眾生所不能睹。彼諸菩薩亦復如是。非觀行者不能得見。或說菩薩得禪自在三昧力故。於十方國土蓮花之宮。示現受生及般涅槃。或說菩薩以三昧力。轉於所依而不住實際。於一切有眾生處差別現身。其心平等如地如水如日如月。或說菩薩以大悲心。愍諸眾生輪轉生死孤窮下賤眾苦所逼。譬如黑蜂依船而住游於大海。隨船飄蕩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無量由旬。為說非我生死無常。令知速滅剎那不住。或說諸佛及諸菩薩。見一切眾生渴愛迷亂。為分別苦之所逼迫。於無相法中而取於相。虛妄計著有能所取。是能所取縲紲其心。於生死海馳盪不息。貧窮孤露無有所依。如大海中蛛蝥之網。佛及菩薩猶住船人。於諸眾生心生憐愍。欲令解脫生死苦難。隨其所應而為現身。說布施等種種諸行。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bfbf40100iaqe.html) - 大乘密嚴經(上)_南火居士_新浪博客推薦閱讀: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596 31 P0271 攝大乘論釋論(10卷)〖隋 笈多共行炬等譯〗叄
※《大乘方廣總持經》講解(十二)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二十三集)
※印順法師不具備大乘三皈-反思 印順「法師」
TAG: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