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變成小腹婆…易成代謝症候群

div.spacer {padding-bottom:2px;display:none;}.related_content h2{font-weight:normal;}.related_content .wjbigtitle{font-size:small;font-weight:normal;display:inline;}.related_content .wjbigredtitle{font-size:small;font-weight:normal;display:inline;}.epaper {text-align:center;padding-bottom: 10px;}.pad, .pad p {font-size:12px;line-height:130%;max-height:180px;overflow:hidden;_height: expression(this.scrollHeight>180 ? "170px":"auto");} 變成小腹婆…易成代謝症候群台灣「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女性不知道腰圍超過31吋會增加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

台灣國健局社區健康組長陳延芳說,根據近十年台灣民眾腰圍變化趨勢,大腹翁、小腹婆比率有不斷增加的跡象。

除了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也是民眾避免代謝症候群應注意的指標之一。陳延芳表示,腰圍不但反映腹部肥胖,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堆積在腹部的脂肪會影響代謝,導致三酸甘油脂、血糖數值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台灣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蔡敬民指出,腹部脂肪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愈厚,愈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其中,腰圍是最容易檢測的指標,蔡敬民說,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就是腹部肥胖,五成以上腹部肥胖者,最後都會出現代謝症候群症狀。

陳延芳建議,民眾飲食應增加蔬果、全穀雜糧、多喝水、多運動,並減少鹽、加工食物、油炸食物、含糖飲料攝取,避免腰圍超標。

推薦閱讀:

什麼是公主病?
黛玉症候群

TAG:代謝 | 症候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