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到人類認知的邊界,溜達一圈
其實這篇文章,好幾個月之前就該寫了,很抱歉,拖了這麼長時間,這全都是源於:
「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下面這些大科學家同樣搞不懂:
如果誰沒被量子力學搞得頭暈,那他就一定是不理解量子力學。——玻爾
我思考量子力學的時間百倍於廣義相對論,但依然不明白。——愛因斯坦
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費恩曼
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燒腦,如果你看不懂,不要責怪自己,這是「量子力學」的錯。
當然,以下我會盡量寫的通俗易懂,但總有一些避不開的概念與思維方式
如果你看不懂,不要責怪自己,這是「量子力學」的錯。
在19世紀末,經典物理學(就是你我上學時學的)在解釋微觀世界物質狀態上的漏洞越來越多。
就是說,物質細分到一定程度後,它所表現出的物理性質,可能違背了我們的經典物理學。
幾千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我們的世界由什麼組成?現在我們知道了物質是由「電子」與「夸克」組成。
它們是人類現在所知的「小的不能再小」東西,稱之為「基本粒子」,這些東西組成了「原子」,比如「氫原子」、「氧原子」
「原子」組合成為「分子」,比如H?O,再往上就組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
你可以理解為:世界由一堆積木組成,而研究最小最小的那塊積木,就要用到「量子理論」
「量子理論」有許多違反常識的,甚至「詭異」的猜想,但它是對的,而且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兩位「朋友」:「粒子」與「波」
「粒子」的行為方式,舉例來說:
你有一塊蛋糕,房間里有三十個人,你扔過來砸在我的臉上,那麼只有我被你砸中了。
你有一台手機,你看的時候拿在手上,不看的時候揣在兜里,或者掉在地上,或者被扒手偷掉。
粒子在一個時間只能出在一個地方,要麼在這裡,要麼在那裡。
「波」的行為方式,舉例來說:
房間里有三十個人,你對三十個人說話,他們都聽得見。
你房間里打開一盞燈,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燈光會照到每一個角落。
波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多個地方,同時在這裡,又同時在那裡。
你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大千世界的所有東西,要麼按照「粒子的行為方式」來存在,要麼按照「波的行為方式」來存在,沒有例外。
那如果這兩種行為方式反一反會怎麼樣?
你仍了一塊蛋糕,房間里三十個人都被擊中了,你對三十個人說話,只有一個人能聽見,這是違反常理的。
那麼接下來在微觀領域的實驗,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首先,來個基礎版:
1807年,托馬斯·楊,進行了著名的光學實驗——「雙縫干涉實驗」
這個實驗中,光通過擋板上的兩條縫隙,並沒有和我們預想的一樣,透過兩條縫隙,形成兩塊光條,而是形成了幾道光條。
這是由於「波」的互相干擾,導致光偏離了之前的軌道,「波」從哪裡來?那是光本身的特性,光就是「波」
這也解釋了光為什麼會照到每一個角落,好,這個沒有問題。
那麼詭異的實驗開始了「電子雙縫干擾試驗」這次用組成我們大千世界的電子。
在這之前,我們來預想一下,你現在拿著一些小球,扔過有雙縫的擋板,最後小球的落點會是怎麼樣的?
應該是像下圖這樣:
但實驗結果是:電子錶現出了與光一樣的特性,而且將電子單個單個的發射,最後還是會得到這樣的條紋。
這讓科學家們大為震驚,不是說好了粒子是粒子,波是波嗎?單個電子怎麼在實驗中有波的行為方式?
難道說,在宏觀世界中,投擲一塊蛋糕,同時擊中三十個人是可能實現的?
「量子力學」的解釋是:單個電子同時通過了兩條縫隙,並且自己和自己發生了干涉。
科學家將這樣的現象稱作「波粒二象性」意思是一個物質,同時表現出了波的行為方式與粒子的行為方式。
後來科學家慢慢發現,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包括之前提到的光。
這和宏觀世界裡粒子是粒子,波是波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
這是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相悖所在,也是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矛盾之處。
詭異的事情還在後面,科學家們將一台高速攝像機加入實驗,試圖搞清楚有多少電子通過了雙縫,以及電子的運動軌跡。
這次,波的特性消失了
注意!高速攝像機並沒有影響雙縫的位置以及大小,但電子卻規規矩矩的只表現出了粒子的特性。
這到底是哪裡有問題?難道說電子知道我們在試圖觀察它?電子是怎麼知道的?
或者說單單觀察這個行為,對物質的特性產生了影響?那麼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是以人類的意識存在的?
但實驗結果就放在那裡,這太詭異了,甚至動搖了現代科學的根基——唯物主義。
還有更詭異的呢:
「量子隧穿」實驗中「電子」有幾率可以穿過絕緣層,那麼也就是說,人類有一定幾率可以穿牆而過?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就是:
「量子糾纏」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即使相隔整個宇宙,只要對其中一個進行觀測,可以馬上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簡單說,比如我兩隻手中分別有紅色、藍色兩個小球,我抓著不讓你看見,你只要看見其中一顆,就知道了另一顆的顏色。
這個例子在量子力學下會複雜很多,比方說我左手裡的小球,在沒有被觀測到的情況下顏色是隨機的。
觀測抹殺了左手小球顏色的隨機性,同時不論距離多遠,右手小球的隨機性也被抹殺,成為確定的一種顏色。
那麼問題來了,兩個小球是如何做到無視空間、時間的聯繫?沒有人知道,科學家將其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不論距離多遠,影響會同時發生,這違反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所限制的宇宙極限速度——光速。
1927年,比利時,第五屆索爾維會議。
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經典物理學大佬,以「因果論」為武器對量子力學提出了質疑,以玻爾為首的量子力學新秀以「概率論」應戰。
薛定諤也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諤的貓:
一隻貓被關在一個密閉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些放射性物質,在進行觀測之前我們無法知道它是否衰變。
所以,盒子里的放射性物質處於衰變/不衰變的量子疊加狀態。
盒子里的放射性物質一旦衰變,有一個裝置就會使鎚子砸碎毒藥瓶,將貓毒死。反之,衰變未發生,貓便能活下來。
薛定諤的本意其實是通過這樣的構想,來質疑量子力學的,但沒想到成為了量子力學中最膾炙人口的構想。
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在打開盒子看貓之前,這隻貓非生非死,處在典型的量子態,即活與不活疊加的離奇狀態。
這樣的爭論最終沒有結果,最後愛因斯坦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上帝不會擲篩子!而玻爾回答到:請不要去教上帝應該怎麼做。
當然,愛因斯坦並沒有否認實驗所得出的客觀結果,他只是認為,量子力學的理論還不完整。
科學家的爭論可不是流氓打架,兩波人的都在努力使這些詭異的結果得到合理的解釋,但是進展並不如人意。
各路科學大咖各顯所能,提出了一系列猜想:
模擬宇宙猜想,就是猜想我們的世界是由一台超級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我們人類的一舉一動都在它的掌握。
平行宇宙猜想,還記得薛定諤的貓嗎?這種猜想表示,在打開盒子看貓的時候,我們的宇宙分解成了兩個平行時空A和B。
A宇宙的放射性物質沒有衰變,貓活著;B宇宙的放射性物質衰變了,貓死了。
那麼,有多少種選擇,就有多少個平行宇宙,我們的這個世界只是無數的平行宇宙中的一個。
在其他平行宇宙,你可能真的是世界首富,也可能是街頭流浪漢。
你可能發動了世界大戰,又可能和現在一樣,只是早飯吃的是包子,而不是煎餅。
又有膜理論、弦理論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有人表示:這些東西怕是一周沒合眼,再灌上兩瓶伏特加後,想出來的吧?
比較靠譜,或者說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猜想是愛因斯坦提出的「隱變數假說」大意是:
什麼觀測導致隨機性的抹殺、意識影響物質的性質,都是一派胡言,這是開歷史的倒車。
我們難道要回到「地心說」的時代嗎?這麼些詭異的結果只是有些變數,我們仍然沒有找到。
學識淵博的讀者們一定想到了,上圖的這句話,好像另一個偉大的思想先賢「蘇格拉底」也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沒錯,「量子力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上升到了哲學層面的爭論,這已經到達了人類的認知邊界。
當然,即使科學家們搞不懂其中的奧秘,也不影響利用「量子力學」為人類造福,所謂:
別問為什麼,用了再說
量子計算機:
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用的計算機是二進位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兩個「開關」就像下面這樣:
傳統計算機速度越快,「開關」越多,那麼量子計算機就是將這些「開關」換成了「基本粒子」比如「光子」、「電子」
還記得上面的「虐貓狂人薛定諤」所提到的「量子疊加狀態」嗎?在這種狀態下一個「基本粒子」既是ON(1),又是OFF(0)
那麼也就是說一個處於「量子疊加狀態」的「基本粒子」就可以代表兩個「開關」,那樣,計算能力會爆炸式的增長,而且體積會非常之小。
簡單點說,傳統計算機計算怎麼走出迷宮,會把所有的路一條一條的都走一遍,最後找到了出口。
量子計算機,會同時將所有的路都走一遍,找到出口。
哪個更快,可想而知,當然,量子計算機因為量子演算法的關係,現在只能處理特定的「大型並行計算」,普通人是絕對用不著的。
量子加密通訊:
上面的量子計算機用到了「量子疊加」,而量子加密通訊則用到了「量子糾纏」。
用「量子糾纏」那「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為通訊雙方分配「打開信息的密碼」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無法克隆」的特性,保證信息的絕對安全。
這裡有一點必須說明,所謂「量子通訊」並不是用「量子」來交流信息,而是用「量子」加密信息,保證安全。
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帶大家到「人類的認知邊界」溜達了一圈,只是溜達了一圈,真正的量子力學,可不是這區區4000字能講清楚的。
推薦閱讀:
※智能手機激發人類創造潛能
※GIF動圖150427:他們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他們騙人
※5.3人類遺傳病
※讀《到底是誰造就人類的主宰,人的來源是來自那裡?》有感!
※[譯]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 科學松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