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誰來呵護中國互聯網創新力之源
兩個月以來,一部名為《社交網路》的電影在北美地區迅速走紅。導演大衛·芬奇在這部傳記式的影片中,講述了一個哈佛男生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馬克與朋友們一起製作了一個網站並迅速橫掃校園。隨著網站名聲大噪,馬克決定成立公司,走上創業之路並終獲成功。
作為影片主人公的同名現實原型,馬克·扎克伯格,這名哈佛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輟學生,於2004年2月創立了Facebook,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高速成長,目前已在全球擁有超過4億活躍用戶,其市值接近400億美元,比肩亞馬遜、谷歌等行業巨頭。26歲的扎克伯格被人們冠以「蓋茨第二」的美譽,是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
「美國矽谷的實力,不在於幾家市值很高的大公司,更重要的是,它們擁有一個持續創新的機制。」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這樣分析道。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離不開持續創新的推動。
創新之源
網路企業完全可以因小而美
12月10日,2010年APEC中小企業峰會在四川宜賓舉行,在這場以「中小企業的創造力」為主題的峰會上,互聯網領域的中小企業依然是一個熱門。
在一場以「移動互聯」為主題的論壇上,以公司創業者身份出現的三位嘉賓——火種網創始人兼CEO劉子揚、愛米軟體商店創始人兼CEO趙劍,以及街旁網的聯合創始人楊遠騁都是年輕人,都有著青春洋溢的面孔,其中最年輕的楊遠騁,只有25歲(1986年出生)。
在劉子揚看來,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就如同10年前的固網,還是有著廣闊機會,移動互聯網不會繼續強者恆強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小企業的機會更多了,不要固守傳統的互聯網的格局。
正是大量像劉子揚這樣的創業者,敏銳地把握用戶的需求與變化,努力將自己的體驗,演變為可付諸實現的新創意。他們不斷地為了自身的發展進行著試錯,為成功者提供參照,也為互聯網的整體創新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推動力。
然而,對於當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而言,生存環境難言輕鬆。小企業既抱怨大企業的壟斷,又要提防著大企業對原創產品的模仿,只能暗地發力,艱難創新。而大企業,一邊用自己規模、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防止小企業的「顛覆」,一邊又要時刻緊盯處於同一量級、提供類似服務的競爭對手,防止自己「棋差一招,滿盤皆輸」。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曾經這樣感慨小企業創業的艱難:「100個人創業,95個人死了,連聲音都沒有被聽見。」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二十六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域名總數下降為1121萬,「.cn」在域名總數中的佔比從80%降至64.7%。另外,網站數量也由1月的323萬降為279萬,減少了44萬。
儘管這些消失的網站並非都是中小網站,但有一點很明確:在當下的網路環境中,抗風險能力不足的中小網站,常常是最先受到衝擊的群體。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提供不竭創新動力的中小創業者,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成長困境?
「創新有很大的風險,大公司要的是安全」, 周鴻禕解釋。與新產品相比,大企業更為看重的是已有產品類型的完善與提升,以及如何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小企業因為沒有實力與大企業正面競爭,所以只能通過另闢蹊徑的創新產品來實現突破。這方面,正是小企業的優勢。
「網路企業完全可以因小而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看來,中國互聯網市場遠未達到飽和狀態,每個細分的領域仍有很大的空間可待開發,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新領域會層出不窮,「小企業完全可以做到個性而不趨同」。
成長困境
在管理與發展中取得平衡,是擺在互聯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對於產品、服務的不斷完善與升級,很多是整合、模仿或「抄襲」了原始創意方的產品或服務。這使得大企業得以用極低的邊際成本,獲得高額的收益。而處於艱苦創業期的小企業,無法憑藉自己的創新產品獲得應得的收益,發展受到了制約。 UCweb的CEO俞永福曾無奈地用「只有讓創新速度超過被抄的速度」來回應被模仿。
小企業更怕處於行業壟斷地位企業的模仿。「作為一個擁有壟斷力量的企業,如果它模仿誰,別人就沒法做」,在互聯網研究者、博客中國網站CEO方興東看來,由市場競爭所產生的壟斷,本身並不一定就是壞的,「關鍵是要反對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
在很多網路創新的原產地美國,很少出現企業之間的相互模仿,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美國有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競爭規則。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就曾因為在創業前聽取過同學建立哈佛校園聯繫網路的想法,涉嫌剽竊,被判付給同學6500萬美元。
除了法律的監督外,方興東更看重法律背後的互聯網精神所發揮的重要制約作用。「上世紀60年代,互聯網的先驅們確定了互聯網精神基本的規範:自由、開放、共享、創新、平等……」
但是在中國,一些互聯網企業在發展中漸漸遠離互聯網精神,成為了簡單的商人文化,一切向錢看。「很多反互聯網精神的東西越來越盛行。為了自身利益,可以犧牲整個產業的利益和用戶的利益,甚至是公共利益」,方興東指出。
對於公共利益的維護,顯然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然而,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面前,如何進行科學適度的管理,在管理與發展中取得平衡,也是擺在互聯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就拿政策制定來說,政府過早制定政策,可能會因不了解發展趨勢而阻礙網路發展,但政策制定滯後又會形成漏洞,帶來隱患。」姜奇平分析說。
網路管理還要防止「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困境。根據CNNIC相關規定,目前個人無法持有「.cn」域名。「擁有大量中小網站、個人網站曾經是中國網路創新的巨大優勢,但現在這一優勢受到威脅。一個中國人甚至無法擁有一個『.cn』的域名,還怎麼創新?」一位業內人士無奈地說。
共生共榮
大企業不能獨立生存,一定要和行業、環境融合
周鴻禕相信斯坦福商學院的一個觀點:「小企業通過創新、通過顛覆大企業的商業模式,才是產業前進的真正動力」。
其實,大小企業並不一定是顛覆與被取代的關係,「互聯網創新不是把原來的東西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新東西,豐富和多樣化互聯網服務。」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鬍啟恆說。
美國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大小公司共生共榮的例子。Zynga是美國一個市值超過50億美金的社交遊戲公司,Zynga開發的遊戲多半是網頁遊戲,並發布於Facebook以及MySpace一類的社交網站,該公司的營銷理念是:只要做大河(Facebook)裡面的大魚就成功。對此,中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蔡文勝在其微博上戲稱:「中國的大河只想養自己的魚,中國還有幾條小河,要聯合放養才能成大魚。」
「企業不能獨立生存,一定要和行業、環境融合」,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11月24日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說,「我們在反思的是,很多事情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做?如何與競爭公司合作?如何培育產業鏈?」11月29日,騰訊宣布將仿效Facebook的某些功能,首次為用戶提供第三方網站鏈接和外部開發的應用組件,至此,騰訊邁出了對外部開放的步伐,並開始籌備戰略轉型。
開放協作在某種意味上與互聯網最初倡導的精神是一致的。此前,門戶網站新浪宣布開放其微博平台,並公布了一系列針對開發者的扶持政策。
12月13日,「清華大學—騰訊互聯網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根據合作計劃,騰訊將一次性投入1500萬元用於未來3年內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共同攻關「十二五規劃」的互聯網科技課題,包括搜索引擎與瀏覽器技術、社區化信息組織與挖掘、互聯網海量信息的獲取、組織等。
「整個互聯網的體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未來的互聯網或將出現如下的業態:最大的企業做平台,中間的企業做應用,小的企業做周邊服務。「大公司有機會,後來者通過這種開放的結構,也有機會」。
在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中,具有積極創新性的小企業能夠生存、成長,大企業不斷完善與發展已有服務,同時通過開放與中小企業合作。如此,互聯網有了無止境的創新,大小企業從中共生共榮。
推薦閱讀:
※怒蛙網路受邀參加第十六屆中國互聯網大會
※廣東有幸之家借「互聯網+」打造旅居養老新模式
※中國互聯網史上最貴的離婚案,20億美金說沒就沒了!
※中國互聯網回應雷軍,我是誰,我要做什麼?
TAG:中國 | 互聯網 | 創新 | 中國互聯網 | 互聯網創新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日報 | 聯網 | 創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