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遇到說方言的大臣是藍瘦還是香菇?

今天聊聊方言那些事兒。

還記得之前大熱的《太子妃升職記》么,裡面有一集三個不同地方的大臣回稟皇上,都講方言,網友表示皇上不容易,聽力十級啊!

有網友問真實情況就應該是各個地方來的官員說的都是各地方言吧,古時候又沒普及普通話。

那麼古代真的沒有「普通話」嗎?

是有的,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且每個朝代說的『普通話』還不一樣,比如先秦的「雅言」、明清的「官話」、現代的「普通話」,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還有個特點,就是「以首都方言為基準」。什麼意思呢?能說一口正宗的王都話,那才叫厲害,可以參見一個例子,如下:

北齊文學家,琅琊顏氏一宗的家主顏之推寫過一本比《曾國藩家書》還早的家訓——《顏氏家訓》,說,「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核古今,為之折衷,搉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

裡面介紹過,當時他們這些知識分子是說著一個以南京音和洛陽音兩相妥協的字音。並強調「共以帝王都邑」,王都洛陽的語音,就是當時的「雅音」,正宗的官話語音標準。

所以,古代也是有「普通話」的,這種通用語言稱為「雅言」、「正音」,不同朝代的標準還不一樣。

周朝分封的時候,因為採取的是封建周王親戚到邊遠地區管理當地土著居民的武裝殖民政策,所以各國交往需要規定通行語言,這種語言就叫做「雅言」,應該是當時的關中方言;

秦漢時期,尤其是漢代,有「通語」,也應該是關中方言,之後作為通行語言的「通語」就是中原河洛方言和陝西關中方言交替;

漢代到晉代以洛陽話(非現在的洛陽話)為正音,

南北朝時代是以金陵雅言為正音,

隋唐的正音融合了多地語言,以洛陽話和長安話為主,稱為「漢音」,

元代國語以蒙古語為正統,漢語以元大都話為準,

明代官話有南京話、北京話兩說,因為《西儒耳目資》記載的漢語音系較接近今天的南京話;

到了清朝的官話,應該就是現在的北京方言了,清王朝雖說是滿人入關,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滿文也是當時的官方語言,但日常生活還是以漢語為主要官方語言。

那麼,各朝代的不同人群究竟是怎樣進行具體交流的呢?

具體說來,或許是,我天朝泱泱大國,相對強勢,不說漢語的周邊人群,也逐漸開始換說漢語,方便文化交流、做生意。在境內,又有「首都方言>地方強勢方言>各具體方言」的層級模式,知識分子、當官的肯定要說以王都為準繩的「雅言」,顯得高大上,老百姓交流,就說自己熟悉的地方方言,聊天兒方便。

上朝時皇帝聽不懂大臣的方言怎麼辦?

以滿清為例。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上朝」。

我們想像中的那種「上朝」,是不是都這種?——文武百官各排排站,再來個太監喊一嗓子「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不盡然,這種是清代所謂的「大朝、常朝」,理論上來講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舉行,但實際上這個完全是禮儀性質的,有時候甚至半年都不舉行一次。

那清代君臣要怎麼交流感情呢?

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召見」,這個召見,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這種見面方式不會很多大臣,一般就是幾個人。所以,在日常的召見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說的語言取決的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內容,既有使用漢語的情況,也有使用滿語的情況。

康熙爺那個時候就不愛去大朝的太和殿,取而代之的,他每天去乾清門,在那裡舉行「聽政」。這就是縮小規模以後的每日政治會議。後來該會議轉移到養心殿。

養心殿

「聽政」在場的人有內閣大學士、內閣學士、起居注日講官和九卿當值的官員(一般是六部尚書/侍郎、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其中起居注日講官負責記錄對答過程。

很顯然,這些學士跟皇上說話是不會說皇上聽不懂的方言的,而所謂其餘「下官」,比如說不當值的堂官,或者地位低下的官員,是很少有機會被皇帝親自召見的。所以,網傳的「廣東人康有為梁啟超因不會說官話,第一次見光緒皇帝,他們仨就在那裡怵著,羞羞噠噠的」是很少發生的。

勤政親賢,匾額為雍正御筆,南為窗,北設寶座,為皇帝召見大臣之處。

那麼古代有沒有專門教授官話的機構呢?

第一,雅言是當官的必備條件,科舉出身的,一般舉人就基本滿足這個要求了。科舉在明代基本成型,民間已經有輔導官話的人了。此時有專門的應答札子。

第二,官學。地方官學,府設教授,州設學正,縣設教諭,各學「皆設訓導佐之」,協助教授、學正、教諭教導學生。

孔子是第一個開私塾的,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就是用雅言來講學的。

《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所以,有老師教啊。

補充一點,古人發明了漢字,同時也發明了漢字發音,漢字可以書寫流傳,發音怎麼流傳下來?我們聰明的祖先發明了漢字反切法。

這就相當於古代拼音了

綜上,古時候有通用語言,大家看書識字認拼音,跟今天一樣兒的,尤其是有志向想考科舉當「公務員」,一口流利的官話是必備條件哦。

原創聲明

本文系雪姨開門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新媒體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文鏈接,其他媒體請聯繫雪姨開門(xueyikaimen)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

雪姨開門

微信號:xueyikaimen

史料千千萬,雪姨的故事最好看!

接地氣、有內涵、這裡的歷史都好玩!

堅持推送原創歷史好料,我們不做搬運工!

投稿及合作郵箱xueyikm@163.com


推薦閱讀:

100道香菇做法—我用味道描述給你聽
【搞笑漫畫】爺爺你真讓人藍瘦香菇!
素食食譜:鮮美香菇炒青筍 抗癌養生降血壓
吃香菇有什麼好處?
香菇鵪鶉蛋

TAG:方言 | 皇帝 | 香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