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心理學:10種家庭關係與子女心理疾病的關係 觀察10:關愛——都是為你好! 許多對孩子的無力要求都被包裝在美麗的語言中。 家庭的治療師走進一個家庭,喜歡關注這個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內部禁忌。我們會
06-12
家長心理學:10種家庭關係與子女心理疾病的關係觀察10:關愛——都是為你好!許多對孩子的無力要求都被包裝在美麗的語言中。家庭的治療師走進一個家庭,喜歡關注這個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內部禁忌。我們會問孩子,家庭里有什麼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常常發現幾乎所有家庭在交流內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這些限制代表著家庭的文化意識,權利等級與家庭的「遊戲規則」,從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員間的親密距離。來看看這樣的一種情景:孩子快樂的回到家,興奮的說:「爸!媽!我今天的物理考試拿了95分。」媽媽認真的說:「先別高興,告訴我你班上的最好成績是多少」?爸爸接著說:「想想那5分為什麼要丟」。待孩子收藏笑臉,快樂盡失,躲進了自己的小屋,父母臉上才有了笑容,說道:「我們的孩子還真不錯」。擔心孩子驕傲而不敢公開的分享孩子的快樂,使家庭內部的交流變得無趣,孩子想得到父母認同的熱情也被挫敗了。也許是文化的原因,中國的父母習慣替孩子做決定,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讀書就業,彷彿不仔細管就是父母的失職。大多數喜歡韓國音樂的孩子不會和喜歡看韓國電視劇的父母交談對韓國文化的感覺,如果這樣做 一定是自討不愉快。喜好爭強好勝的孩子不敢與同樣好勝的父親討論人際關係,即便討論也會是一些虛假之詞。許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討論父母的對錯,或參與父母間的情感活動。父母本意是為孩子好,為孩子創造理想的生存空間,結果卻是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生動的,多樣化得的特點,恰巧讓孩子失去了在家庭舞台大顯身手的機會,減弱了成長的動力。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父母,常常是對孩子任何獨立思想與行為大加壓制的人,形成「惡性循環」,家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種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情 景,被心理學描述為家庭中的「假性互惠」。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來一家子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著想,孩子替父母親分憂,實際上,人人都受壓抑與限制,個個心情都不舒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母親的品質決定孩子的未來
※教育孩子,要讓爸爸當主角
※家教論壇:孩子入園前的3項「必修課」
※家裡只有兩個女兒是什麼感受?
※孩子心理壓力太大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孩子 | 家庭關係 | 心理 | 家庭 | 語言 | 子女 | 心理疾病 | 疾病 | 包裝 | 美麗 | 存在 | 治療 | 禁忌 | 關係 | 關愛 | 無力 | 關注 | 許多 | 這個 | 我們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