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 現實:人永遠處在物理場所中,但經濟越來越多進入虛擬世界

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距離、場所、房地產地理都變得無足輕重的新紀元,因為新的網路經濟不是在場所中運行的,而是在空間中或者社區中運行的,而且越來越多的工業時代的經濟元素正在向這個新的網路空間遷移。

實際的、實時的、面對面的會晤仍將保持它那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航空旅行將會增長得與網上通訊一樣快。因此,城市將會作為沒有時間差的場所存在下去,那裡沒有八分之一秒的延時。人們將佔據場所,而經濟將佔據越來越多的空間。人永遠都是處在物理場所中的實體,但是經濟會越來越多的進入虛擬空間。

一個物理場所只有四個維度。兩個相鄰的東西,它們的上/下、左/右、前/後和時間這四個軸中必有一個相互接近。物理意義上的場所非常之豐富(我們尚未能領略到它們豐富到何種地步) ,它們中的實體能夠相互連接的數目受到限制。一個場所中的一個人只能與附近的固定的少數幾個人相互作用。物體只能接觸鄰近的其他物體。虛擬空間與物理場所大不相同,它是個電子生成的環境。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就在這裡發生。與場所不同,空間具有無限的維度。實體(人、物體、代理軟體、數位、節點等等)可以用一千種不同方式從一千個不同方向相互接近。它不受限制地吸收連接和關係,用通訊的手段,網路空間可以連接所有種類的節點、維度、關係和相五作用,不只是物理上相互接近的事物。

新的網路空間瓦解了傳統經濟的線性鏈條關係,而是用一種網路關係來取代。這是計算機和網路通訊中首先被注意到的效應之一。新經濟中求生存的多重交互作用稱之為"從價值鏈到價值網"的轉移,在網路的市場空間里,價值以網的形式流動。在傳統價值鏈中,每一個中間環節都或大或小地給產品增添了附加值,產品的最終價格就包含了這些環節加進去的費用。公司為使自己插入到價值鏈中而互相競爭,然後就努力加大他們控制價值鏈的長度。有人將網路經濟引起的這種價值鏈的瓦解或者去中介化稱之為脫媒。銀行業首先發現了這個剷除中間商的緩慢過程。他們很正確地注意到,隨著信息技術滲透進銀行業,隨著工業結構的改變,似乎沒有人再需要銀行了一一至少不需要銀行來做官僚中間商了。人們從Sears 百貨公司可以更容易得到貸款,從互助基金得到高利息,在ATM 機上得到更好的服務。銀行家們叫喊著「金融脫媒」的口號,經濟中致命的去中介化似乎已經時機成熟。

未來的經濟形態可能是,大網路,不要傳統的中間商,不要那麼多麻煩事。但是,在網路經濟中,新的信息中間商具有巨大的價值。網路技術並不排除中間人。它產生中間人。網路是

中間人的搖籃。網路走向哪裡,中間人就跟到哪裡。節點越多,中間人就越多。網路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其他節點之間的節點。網路成員之間的連接越多,形成的中間節點就越多。網路中的每個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中介。甚至可以說,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都是中間人。那麼,有可能的情況就是,所有節點都有座位一個獨立經濟體的可能性。

現代化的邏輯是:必須討好每個人,不然就只討好自己。大眾社會和個人崇拜都不是用來處理中間層的特殊機制的。網路經濟鼓勵中間空間。它提供了王業經濟所沒有的技術來培育中型奇蹟。批量生產的技術仍將保留下來。個人訂製技術將加速發展。我們第一次擁有了適合於比大眾小、比自我大的這種規模的技術。取而代之的是由非大眾化的小環境組成的世界。小環境生產、小環境消費、小環境娛樂、小環境教育、小環境世界、社區、姻親組合、俱樂部、特殊愛好小組、宗族、次文化、部落、教派。(這個世界並不只是空想的。)廣播電視的大眾傳播技術也被以網路為中心的各種裝置所取代。

網路空間鼓勵這種中型規模的交流和交易。先有了村子才能趕集。社區比生意重要,俯你需要有一個社區,不多不少的一群相互交流的人,人後你才會有生意可做。急劇下降的信息費用使人們能找到有共同愛好的人並且連接起來,其效率遠遠超過以往。一旦互相連接,廉價的交流費用又促使這種連接更加繁榮。對稱地相互傳遞信息、文本、影像、聲音、立體空間、文檔、個人控制碼,所有這一切都增強了以往虛擬社區微弱的吸引力,使得社區更能持久。網路上電子貨幣的普及意味著每一個小環境都能創建一個本地的經濟。網路經濟沒有邊界的性質意味著處於萌芽狀態的社區在理論上應能吸收更多的成員:所有六十億人。回報遞增定律可以把一個小興趣培養成中等規模的興趣。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現實 | 世界 | 虛擬世界 | 虛擬 | 物理 | 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