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身健體之古典醫療功法集
五禽戲 評: 中國古代醫療體操,又稱五禽氣功、百步汗戲,是中國漢代名醫華佗創編的一種健身術。因系模仿虎、鹿、熊、猿、鶴5種禽獸的神態和動作而得名「五禽戲」。 早在2000年前,中國已有人知道仿效鳥獸動作舒筋活血,健身治病。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出土帛畫「導引圖」上就有一些動作是模仿動物的形態和姿勢的。到了後漢,華佗總結前人的理論和經驗創編了成套的五禽戲。華佗所編的五禽戲,不僅為了保健,也是為了治病。他說:「身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見《後漢。華佗傳》。 五禽戲有5種類型的動作,作用各不相同。一般說,練虎勢,能使周身肌腱、骨骼、腰髖關節功能加強,精力旺盛;練鹿勢,能引伸筋脈,益腰腎,能增進行走能力;練熊勢,能使脾胃功能增強,且能壯健力量;練鶴勢,能加強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方法: 練五禽戲分三個步驟,第一是肢體動作模仿五禽形象;第二是心意會悟而效其良能,就是深刻體會五禽之動作姿勢和這些動作的優良功能;第三是存神(意)養氣,在入靜後,思想集中於守竊,先練氣,然後用「意」想已學會的每一禽獸的姿勢動作,肢體便隨之自發地運動起來。 一、虎戲 練功開始,先作預備式,也叫開始式,古人叫虛無先天一氣式。其姿勢如下:立正,面微仰,兩眼微合而平視,脊椎骨要直,兩手下垂,兩腳立正成九十度,思想入靜,屏除雜念,腦子似同虛空,神(意)氣合一下沉,意到下丹田,氣達腳心(湧泉),氣沉的不能再沉時,就上提至上丹田靜守,當守竅已發動(有感覺),即意想要練之禽象,腦子想什麼,就自發的練什麼動作,無論練哪一象,皆由此勢開始練起。 (一)左右伏虎撲式 自預備式起,兩腿向下曲。兩手同時攥拳。右腳不動,左腳向前進,兩手隨之上起與胸相平,兩手仍為握拳式,再向前推出抓式,此時,手平於上、下丹田之間,五指分開,曲彎成鉤狀,兩大指相對,兩臂曲伸,如抱如撐。肩鬆開,肘下沉,脊骨與腰挺起,身向前伏,臀後坐,膝坐上提,腳脆直挺,腳趾抓地,右膝向下跪力,兩膝裹合,小腹著力於大腿根部,鼻尖與右足膝相順與一線,頭上頂,目似怒視大指之中間,使氣下注下丹田。練此象時以慢為妙。接著右腳先向前墊步,兩手同時抓力攥拳,於右腳提起時向懷內摟勁,拳心向下,當兩拳接近小腹時,右腳再向前進步,中丹田同時綿綿吸氣,隨右腳著地時,兩手撲出,丹田呼氣向外充實。怒目搖首,坐胯挺膝,尤如伏虎進退出林的形象。 (二)回身撲式 繼上式,遇左腳在前,右轉身,右腳在前左轉身。右轉身:左腳尖微向內移動,隨著身從右轉,右腳向左腳帝扣步成八字形。同時兩手攥拳抓力向下摟勁,摟到小腹,左腳隨轉身向前進步,兩拳同時順胸前伸開成掌,向前撲出。左轉身法與右身法相同,只是轉身的方向和移動扣步的腳不同而已。 (三)左右抓力式 虎爪力步行直徑,左腳斜橫向前先墊步,腳尖點地,右腳隨後大進一步至左腳前邊,右手手拳回摟,在右腳前進時隨之向前伸出,掌心向下,指尖與肩平,左手抓力成拳,向回往下摟勁至右肘旁,比肘稍下些,頭似上頂,腳趾抓地,腰挺直,胯下坐,身腰微向前下伏勁,兩臂曲如弓狀,用意著力於指尖(不是肢體用力)氣充丹田,目似向前怒視。接前勢,右腳斜橫向前墊步,左腳隨同向前大進一步,進到右腳前邊,右手隨右腳大進步時向回摟勁,抓力成拳至心口前停住。原來的左拳順右臂旁向前伸開推出,掌心向下,指尖與肩平,精神注意,向前怒視。身體各部位勁,力志前圖同左右交替,不拘其數。 (四)爪力回身式 在演上式情況下,如欲轉身反向前進,遇左腳在前就向左回身,右腳在前由左回身。右回身法是:左腳回扣與右腳尖對成八字形,身隨右腳跟由右向後擰而轉回,右腳亦隨著向前進步。左手在回身時向懷裡摟勁,抓力成拳,拳對右肘下,同時右拳上起看頂,隨回身時前伸開撲出,形象與上式同。 二、熊戲 採用熊的動作,就是取其用內在之氣力,這種氣是其真正的陽氣,又名真一祖氣。熊象分式操作姿勢。 (一)起立擰身式 自預備式起,同肘,兩手自前方上舉過肩,手心向下半向前,五指分開,虎口(大食指之間)要圓。隨兩手上起時兩腳分開,腰挺直,臀下坐,兩膝前曲,頭向上頂,似熊立起來的形象。同時,意守下丹田,使氣充足,便於發動。然後,上身以腰與臀部為重心向右擰轉,擰至不能再擰時,依原式再往左擰轉,如是演習,其數不拘。 (二)上肢下推式 兩腳不動,兩膝仍前曲,左後隨身腰擰轉時向左下方推出,頭亦向左,目似手視。當左手已推出時,身腰即向右擰轉,右手亦隨之而向右方推出,如是兩腳不動,兩手交替及反覆進行。 (三)搖身按手式 依原式正身兩腳不動,左手先順身動而向下按,隨左手上起時,右手下按,同時身腰隨左右手之起落,而前後左右搖擺。 (四)要物式 仍以原式正身,兩腳下動,兩手手心向上,右手在上斜伸與頭手,左手下在與腹平,隨腰身向右擰時,自左向右移動,如畫半圓形,仍頭上頂;臀下坐,目似注視前方由前式隨身腰向左擰轉時,左手伸起與頭平,右手斜下與腹平,自右向左移動,如畫半圓形。如是反覆進行,不拘其數。在練功時如願意隨身腰之左右擰轉,兩手皆向前上伸移動亦可。 (五)抗敵式 兩腳仍不動,兩手同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抱如撐,隨腰身右擰時,兩手手心向右,同時向外用勁拍出。繼則兩手隨身腰向左擰轉,變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反掌用推勁拍出。 (六)指日式 左腳向前進步,左手同時同左上方伸出,臂半曲半伸,右手掌心向下按勁,臀下坐,腰挺者,頭微仰,目順左手向上注視。繼前勢,左腳不動,右腳提起,順左腳內側提向右進步,同時左手向下按勁,掌心向下,右手上伸向右伸出,搖肩提身。 (七)轉身托月式 在上式的運動情況下,遇左腳在前,左轉身,右腳在前則右轉身,右轉身時右腳不動,左腳向右腳斜進步,與右腳成八字形,右腳跟對左腳尖,在向右轉身的同時,左手向右推出,掌心向外,右手向下按。左轉身時左腳在前不動,右腳提起向左腳旁斜進步,與左腳成八字形,右腳跟對左腳尖,在向左轉身的同時,右手向左推出,左手下按。在轉身後,(不論左右)向前進時,左或右腳提起,向前進步,左手(或右手)隨左腳(或右腳)前進時掌心向上托,右手下按,反覆進行。 三、鹿戲 練鹿戲姿勢不多,主要在於配合體內之運氣。開始由預備式起,左腳向前進。隨左腳前進時,兩手平肩向前伸出,手心向前,左腿成弓狀,但膝不能過腳,左腿向後蹬直,這叫「前弓後蹬」,頭上頂,腰挺直,丹田之氣放於左腰根部,即尾閭之左邊,以意引氣按小周天路線循環一周至數周,練此勢時,每換步後的定勢時間可長可短,氣轉周天之數亦可多可少,左右換步,亦不拘數。 四、猿戲 取猿象練功夫,就是外練肢體運動的靈活性,內練抑制思想活動,以改變其動亂無定的情況。猿象分式操作姿勢: (一)獻桃式 自預備式起,右腳不動,左腳向前進步,兩手隨左腳向前進步,掌心朝上一併上起,向前伸出,左手伸至齊頂,右手在左手腕旁,五指張開,頭上頂,臀部下坐、擺尾、搖肩,晃身。演猿戲要注意慢演,凝神聚氣,按法動作,以練其神(意)。 (二)左右擰勁式 按上式,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進步,左右兩手陰陽相合,與腳前進的同時,一齊向左擰動,隨擰隨動,右手擰至手心朝上,前伸與鼻齊,左手後撤擰至手心朝外與眉齊。兩臂皆半伸,兩股相坳(即凹進去),右肩向左隨身腰擰勁。注意動作要慢,肢體動作完畢停止後,再進行下式動作。 右腳不動,左腳向前進,左右兩手隨左右足前進時,陰陽合一,並一齊向右擰動,擰至左手心朝上,向前與鼻齊,右手回手撤至掌心朝外與眉齊手,兩臂半屈伸,兩股相坳,左肩向右隨腰身擰勁。如是左右交替進行,不拘其數。 (三)轉身式 繼上式,若左腳在前右轉身,右腳在前則左轉身。右轉身法:右腳不動,左腳向右腳旁移步,腳尖對腳尖,合成八字形,隨即從右向後轉身,右腳同時前進,左右兩手仍依上式向右擰勁,身法神意與上式右擰勁法同,右轉身法只手腳和轉身方向不同,其餘與上式左擰勁法同。 (四)回頭望月式 自猿象開始式起,右腳斜左稍後退,左腳尖斜橫向右轉身進步著地,兩股相坳,左右兩手亦隨轉身向後擺動,俟左腳著地,手仍不停順右膝向前直伸,然後兩臂稍回曲,再行以右手臂向左膝前伸,掌心朝下,左手伸至右肘旁,手心也向下,腰身向下伏勁,頭向後扭,目似向後上視,如同望月,這是猿象的第二練法。 (五)摘果式 接上式,右腳微向內合成斜橫形,左腳後退平衡看,隨即向左轉身,左腳邁步蹬出不停即落地,成順勢(兩腳成丁字步)後轉時是身隨步轉,左右兩手臂隨左腳落地放順時,向左橫擺過來一齊伸出,左手伸出與頭頂相齊,右手伸至左手腕後,兩手心皆向下,手指張開抓力,兩臂皆半屈,兩股相坳,頭頂胯墜,臀後坐勁,目順右手前視。 (六)墜枝式 左右兩手不動,隨兩臂之擰勁,一齊向左擰勁,身腰隨之而扭,擰至左手掌心朝外,手與眉齊,肘與肩平,右臂與左膝對正,掌心向下前伸與項平。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進步,左右兩臂同時一齊向右擰,橫力伸出,右手心朝下,伸至高與頂平,左手心朝上伸纛右手腕後,兩臂屈伸,指合抓力,搖肩提身。左右交替,不拘其數。結束時,收歸於預備式,休息。 五、鳥戲 鳥戲以鶴為代表。鶴戲分式操作姿勢: (一)伏翅式 由預備式起,兩手徐徐而起,手心向上,兩手中指相對,平臍,稍停。 兩手依原式徐徐上起至胸口,同時丹田(指中丹田,以下同)向內綿綿吸氣,此時全身毛孔皆開,謂之辟。再將兩手漸漸下落至臍,同時丹田也要向外呼氣,(臌盪充實)此謂之閣。這一個姿勢,就是以丹田呼吸隨手掌之起落上下活動,反覆進行,不拘其數。練習純熟後,再換練下一姿勢。 (二)亮翅式 由上式起,兩手自胸前自左右分開伸直,兩手心仍向上,同時丹田綿綿吸氣,兩手心翻向下,漸漸下垂至與臍平,同時,丹田呼氣並充實,如是上下起落,反覆進行,不拘其數。 (三)曲腿展翅式 由上式起,兩手心向下,兩臂上起伸平,同時兩腳心懸起,腳尖點地,兩腿彎曲如弓狀,兩膝向前,臀部下坐至半蹲半坐為正,頭似向上頂,腰與脊椎挺直,丹田吸氣,練此勢時以慢為妙。然後,兩手臂徐徐垂下,手與臍平,同時臀腰往上提勁,兩腳漸漸由曲而直,兩腳復回如,同時將氣呼出丹田充實,反覆進行。 (四)雙翅後擺式 由前式起,兩手向後,手心向上而外擰,擰至不能再擰為止。在兩手向後的同時,頭向上頂,臀部下坐,兩腿彎曲成弓狀,右腳心懸起,腳尖點地,丹田吸氣。 兩手由擰勁向左右分開,掌心翻向下,兩臂漸漸伸直與肩平,同時,兩腿由臀腰提勁立直,右腳由懸起而復原位,丹田呼氣充實,反覆進行,不拘次數,每次兩手動作相同,兩腳動作互相替換。 (五)移步前後展翅式 接上式,左腳向前進一步,腳尖點地;屈膝提腳,右膝跪立,兩膝里扣,同時左臂向右,右臂向前斜上伸,兩手同時向外擰動,身略前俯,鼻尖與左膝相對腰直臀坐,丹田呼氣充實,而置於兩腿根上。 換步,右腳前進,腳尖點地,屈膝提腳,右膝跪立,兩膝里扣,同時右臂向後,左臂向前斜上伸,兩手同時向外擰勁,身亦略前俯腰直,臀坐,鼻尖與右膝相對。 (六)轉身移步後擺翅式 接上式(如左腳在前即向左轉身,如右腳在前則右轉身)。右腳在前不動,左腳前進向右斜邁步,與右腳成八字形,隨左腳前進眼睛看地時,以擰腰為主,身由右方向後轉,兩腳亦隨之而後轉,轉身後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同時兩臂向後伸平向外擰動右轉身法與此相同。只是轉身方向和左右腳前後位置不同而已。左轉身以後不必立即再行轉身,需換步前進時,可兩手左右分開伸平,同時右腳向前進步(如果轉身後右腳在前即左腳向前邁步)。如果左腳再行前進,兩臂即再後伸兩手外擰,如是反覆進行不拘其數。 五禽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有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迴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戲:仰卧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面,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面,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面,當左肩一觸床面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面,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面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面。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 本法按原要求習練時宜儘力而為,以出汗為度。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8 21:59:19編輯過] |
|
|
|
|
|
|
|
火龍功叫化功虎步功 周潛川 太陽宗的火龍功 太陽宗是丹道家的一個小宗派,相傳在明未清初的時候,人材輩出。據故老傳說這個宗派是崇禎帝的長公主和明朝一些遺老顧亭林等主持的,內容富有反對清朝恢復明朝的意旨。 這個宗派最好的方法,叫做火龍功,可以做為養生保健的功夫,又可以做為運氣治病的方法。火龍功的優點,是能夠速成又能夠限制它只在有病的地方運氣,單獨對生病的部位,發生療效,而氣不會運到其他地方去。 使用這種方法,首決條件,必須要精通人體二十部經絡氣脈的道路,所謂「內景」的詳細機構,才會發生作用和收到療效。因此,這種方法,一般練功自修的人,不能採用(能精通經絡當然可以)。我介紹這個方法,是專門貢獻給氣功療養院、所的大夫同志參考和採納。 這種方法,如果是沒有病的人,練好了可以把氣練成一團火球,象鴿蛋一般大小「如珠走盤「似的,在全身經絡道路上,循經滾轉,不住地流走著(旁人可以看見運走)。若是有病的人練好了,最初出現一股熱氣,循著有病部分的經絡先由「陰經」轉行到「陽經」,再由陽經返還歸入「竅」里,多練些時候,也能練成火球,似彈子一樣,循著病部滾轉流走。對於治療痹症,或者左癱右瘓的中風症,配合藥物治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曾指導過幾個人,練這種功夫治療痹症,成績很好。一九五八年夏天,也還在北京指導一個左半身中風三年的病員劉念渠同志(住朝外芳草地五號二十二院)練這功夫,當時還約同佛協會的巨贊法師和研究心理學的專家丁瓚同志,一道去參觀這方法的運用。兩天之後,劉同志即能運用掌握,後來也練成一粒圓珠,循經滾轉,經過五個月,劉同志的病情,自覺逐步好轉一些,在我離開北京的時候,曾去為他作最後一次的診視,劉同志告訴我,他已經能使用左腳站起來了。可惜我離京以後,沒法繼續為他配合藥物治療,至今引為遺憾,而劉同志也來信嘆惜。 練火龍功的方法,先用一種外用的藥物,它們取名叫做「金丹」,是一種金石品的「鍛煉藥」和草木品的「散葯」配合而成的粉劑。把葯事先配合好,臨時酌量需用多少,取出「金丹」放在杯盤裡,用「新汲水」調和均勻(如用特製的危室油更好),如象「稠米湯」的濃度,不可太稀淡了。調好之後。用毛筆蘸飽葯汁,循著診斷決定的經絡道路,先從足下的「陰經」的「井穴」起,在皮膚上畫一條線路,一直循經上行,畫到所統屬的手上「陰經」的盡頭處,隨即接連著毗鄰的手上「陽經」「井穴」,繼續不斷畫一條線路,循著那一條手足相統屬的「陽經」,自手上內行再循足部下行的經道,一直畫到足趾盡頭處的井穴,這樣把陰、陽經道畫上一個大圓圈,這名字叫「坎離圈」。這種畫線操作,看似簡單,做卻不易,因為人體經道複雜非常,畫得不正確,作用大減,練氣功夫即不會貫通周流,而且阻滯在半路上,收不到療效,更談不上練成火球了。如果精通經絡,把這個陰陽循環的「坎離圍」畫正確了,一定起作用的。 在畫坎離圈的時候,當金丹劃線之際,病者立刻自覺有一股涼氣透骨,筋絡舒適的快感。把線圖畫好之後,隨即作第二步的練功指導。其方法如下: 這種方法名叫「感攝法」,是屬於「河車搬運法門」的一個導引項目。我把它歸納在動功里,因為它借「外丹」的作用,不全是靜功的方法。按:太陽宗的密傳,練這功夫,首先要「觀想上師莊嚴寶象」。其意思是先行閉著眼睛,默默觀想老師的面貌音容,猶如對面,觀想完畢,再進行第二項練功方法。細細研究這個開始的方法,還不完全為了宗教的儀軌(成分當然有的),更不是迷信,而是合乎科學的。它是一種很有效的「收攝心神」的法子,也就是一種集中意識,不叫思想開小差的辦法。它不用觀想其他的事物,而限定要觀想「上師寶象」,不論就「教理」的觀點,或者科學的分析,是有獨到之處的方法,因為徒弟對於老師,患者對於大夫,具有吸引的向心力和偶象的崇敬心理。所以一經觀想,容易收攝心念。這方法看來腐敗,其實中含至理,研究氣功的大夫同志,站在科學的立場,可以斟酌取捨它,變通它,能發明一種超過它的方法,那就更好。 做好「觀想」之後,隨即運用集中了的念頭,把全身放鬆很自在活潑地把心念轉移到「關竅」上去,亦即放在開始畫線路的那一個「井穴」的地方,閉著眼帘,一心一念「內視」著那一個「關竅」,也不用呼吸吐納,只是專心一念貫注線圈的起點,如此練下去,每天不拘定次數,隨意練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慢慢把時間加長,不可一意求急,稀鬆平淡地練下去,經過相當的日子,那個線圈的起點,即會產生一股熱氣,而順著所預畫的線路流走,由陰經而流轉到陽經,周遍循環一個大圈,仍然歸回到陰經的終點,自行還入關竅而消逝,這股熱流決不會亂竄亂走,很規矩地在那畫就的線圈上循行著。這樣繼續不斷堅持下去,再經過相當的日子,這般熱流,即會由一條線而漸漸縮短,凝鍊成一團火球,象珠子一般仍然循著所畫的那條線路循環流轉著。如此,每天練功,凡熱氣經過之後,那些經絡會感到舒服而活絡,漸顴把麻痹趕走,恢復健康。 火龍功練純熟了,那粒火球,在經絡里流轉的情況,旁人可以看見一個圓球滴溜溜地不住滾轉,好象在皮膚下層賓士似的,旁人用手指去模撫它,可以覺出有一種彈力和一絲熱力。 這種功夫,練起來很容易,比其他的練功方法,易於下手,尤其對於中風癱瘓,麻痹的癥候,最為適宜,並且不會產生偏差的流弊。因為練功不用盤腿打坐,只就患者平正卧著,或者坐在床上隨意練習。又因為借用「外丹」限制它的運氣經路,所以不會練出偏差來,這是火龍功的優點,而為其他宗派所沒有的方法。 單就功夫的觀點而論,火龍功也有它的缺點,練這種功夫不能「一得永得」,「永不退轉」,幾天不練功,功夫就會退縮,而且凝鍊到火球的火候,即不會再有進步,始終只能在經絡的外路上循環,而不能夠「歸元」「入靜」的。它還有一個缺點,最怕「內行」去破它,不懂功夫的人用手摸撫它,倒沒有什麼關係,萬一自己炫耀狂妄,遇著高明的「行家」,必然會懲戒他,舉手之間,就會把火球破去,功夫毀於一旦,再要去練,就很成問題了。 關於練火龍功所用的「金丹」,是所謂「外丹」之一種,因為它的顏色是黃的,所以也名叫金丹,而服食的金丹和內煉的金丹,名同而物異,不可弄混淆了。茲把它的藥物和修治的方法,分述如次: 一、生白礬一兩研細,入火鼎,文火煉枯,再研細末,備和合。 二、生月石一兩研細入火鼎,文火鍛煉,煙盡為度,再研細末,備和合。 三、馬牙硝一兩研細,生明礬五錢,生月石五錢,共同研細,入火鼎,用文火烊化,化成溶液,用桑枝不住攪和,慢慢濃縮,一宜到象很乾的漿糊一樣,把鼎倒翻轉來,也不會流下溜滴,為火候適中的標準,這種操作,名字叫做「烤胎」,隨即倒放在微火上面去烤烘,烤到「發泡」,有加饅頭或麵包樣,發泡酥鬆,以全體白色為度。將鼎離火,候冷取出,研細備用。 四、生蒲黃一兩,研細末備和合。 五、鐵線透骨消草一兩,研細末備和合。 六、真梅花冰片一錢,研細末備和合。 分別把各葯修治好,再把六味藥物共同在乳缽內緩緩研磨均勻。收存在磁瓶里,固封備用,用新汲水調和如稠米湯的濃度,用筆蘸飽,作畫線路之用。 按:鐵線透骨消草,是一種蔓生的草本,莖長如鐵,略現方形,葉似金錢而邊有鋸齒,秋後經霜,莖變桃紅色,葉亦變紅色筋絞,生於田土近水之處,不是一般藥店里的透骨草,也不是風仙花(風仙花也叫透骨草)。 叫化功 道家的各宗各派,都有叫化功這個練功法子,似不能歸諸那一家,同時也不知道是誰人創造的方法,大家都會練。這個名字雖然取得非常庸俗,但,據前輩先生們告訴我,是有它通俗的含義的。在舊社會裡,很多無依無靠的窮苦父老和兒童,因為被那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地主階級,剝削無餘,年老年少,又無勞動力,被迫流於乞丐群中,沿門叫化,所以名「叫化子」。他們在饑寒交迫中,為了抵抗飢餓和寒冷的侵襲在經驗累積之下,發明了這種方法,與饑寒作鬥爭,以維持他們的生命。因此,養生家學習這一方法,以專門鍛煉腸胃祛病和抵抗寒氣是非常有效的功夫。 凡是練功,各種方法,在飽食或者飢餓的時候,照理論而言,是不能練功夫的,唯有叫化功這一個方法,在吃飽之後,如法練功,可以幫助消化。對於腸胃病患者,是有益無弊的;又在寒冷侵襲的時候,如法練功,可以祛寒。尤其是對於腸胃消化不良,蛹動遲緩,大便秘結,腹脹胃滿,慢性的潰瘍癥候,呃氣吞酸,不知飢餓,飲食後疲倦思睡,腸胃痙攣吐瀉等等,練這種動功有百利而無一弊。茲介紹其操作方法如下: 一、先選擇筆直的門板,或者光滑的牆壁。 二、把全身放鬆,將頭、背、臀、腿,全都筆宜地貼著門板,兩腳跟則須距墒根約兩拳遠,兩隻腳則與雙肩的寬度相等。 三、將雙腿緩緩屈膝下蹲,上身仍舊貼著牆隨著它緩緩下降,一直蹲到臀部,與腳跟小腿相接觸為度,同時把雙掌復在膝骨上,中指把「犢鼻穴」輕輕地扣掐著,下蹲的同時,配合吐納運氣的「嗨」字訣,動作吐納要一致。 四、將腰背離開牆壁,同時腳跟升起,把全身體重集中在腳趾尖上,順勢向前方推去,把大腿前推,以平為度。這樣則可使腰、臀、背,騰空懸著,頭部則把後腦支在牆壁上,但須注意,全身放鬆,不可用力。這時的胸、膈、腹部都相應挺起來成一條直線,內里的腸胃,同時恰好受到適當的運動。在這動作當中,配合吐納運氣的「嘶」字訣,動作與吐納也要一致。 五、照第四項操作,返回原來的蹲勢,仍舊緩緩把腳跟落平,肩、背、腰、臀貼著牆壁。這還原的時候,配合「嗨」字訣。 六、這樣來回蹲下運動,其次數須以自己的支持能力而定,可以三五次,也可以十次八次,不願練了則慢慢貼著牆壁站起來。功夫純熟,可以用一種「背山勁」的方法,用肩在牆上一背,同時雙掌圈攏胸前,向前一推,借勁立起來。 七、吐納運氣的方法,是用的「逆呼吸」,採用「嗨」字訣,呼氣外出,而把真氣反而下降丹田,肚皮鼓大。用「嘶」字訣吸氣入內,反而把真氣升上膻中,肚皮縮凹。 按:「嗨」字訣系吐納發出的聲音,張口平舌而呼氣,發的是「喉音」。「嘶」字訣則微微張唇,扣齒而吸氣,發的是「舌齒」音。 虎步功 虎步功是峨嵋宗的六大專修功之一,外面用來專練腰腿,內里用來專練腎肝,綜合它的功用,是專練治「下元虛損」的一種動功。所謂下元虛損的症侯,例如陰虛火逆的高血壓症,腎虛的腰痛症,因肝虛而導致的血不營經的腿疼症,因陰虛而導致的上重下輕症,都有很好治療和保健的功效。因為一般人的病,大多數皆因下元虛損,而引起各種病變,所以特立這種練功方法,以補助其餘動功的不足,而尋取專門的療效。這是針對著人體病變之源而制訂的一種練功方法,從病理學和生理學方面講,有它獨到的見解。又從多年的經驗累積看,證明它是正確的。 虎步功的操作方法,分條敘述,詳介如下: 第一式,全身正立,氣定神閑,雙手垂直,微微貼著大腿的外側。用兩服平視前方的辦法,使氣自然調平,神意安閑,因為跟上視則氣升,眼下視則氣降。又用微抬雙肩的尖端約二三分高的辦法,使脊校象塔一般地筆直,使脊椎骨一個重迭一個地豎立起來,自然地不松不緊。兩腳跟看齊,中間的間隔,相當於兩肩的寬度。 第二式:兩手緩緩上提,叉在腰間,大拇指在後,貼著「腰眼穴」(在背部腰標的凹陷中),四指在前,輕輕併攏,把食指尖貼著「章門穴」(在季肋端),把腰部微檄束緊。 第三式:將左腿的股關節提起,膝關節微屈向前,把足大趾尖點在地上,變成虛腳,這時自覺足小肚發脹,最脹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時把右腿微微下蹲,支持全身的體重,變成「實腳」,這叫做「虛實相應」的練法。眼睛必須平視前方。 第四式:將左腿關節全部伸得筆直,足尖向下,足腸綳直,腳背與脛骨成為直線,向著正前方慢慢地、輕輕地朝前踢去,足掌離地約五寸,這名字叫「搜襠腿」的練法。同時右腿仍然微屈著,支持全身。 第五式:左腿搜襠式踢出去之後,隨即把足尖向上翹起,後踵微微帶點意思朝原來方向一蹬,這個方法名叫「翹剪刀」。再把足尖朝一點,後踵收縮,恢復原來足背與脛骨成直線的姿勢,這方法名叫「鳳點頭」。再把腳掌向內一轉,劃個圓圈,再向外一轉,反劃個圓圈,配合足脛腕部運動,叫做「反順太極圈」。再用翹剪刀的方法,翹腳伸踵準備第六式。 第六式:利用「翹剪刀」後踵綳直的姿勢,順勢自然下落,先用後踵著地,慢慢把膝關節彎曲,大腿順推向前,同時腳掌配合這種動低也慢慢放平,變成「弓步」。在這動作的同時,右腿順勢伸直,變成箭步。又在這動作的開始時候,呼吸方面配合著「嘿」字訣,使用「逆呼吸」的方法,把氣降到丹田。吐納運氣的時候,必須配合變弓箭步的動化,起止一致,不得參前落後。從此保持著氣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氣的方法,因為要使全身氣脈集中在下丹田,充實下元的虛損。這一點非常重要,是練虎步功的重點所在,不可輕率忽視了。 第七式:前弓後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長,只能跨半步。這時微微把前弓後箭前引後伸二三次,腰部隨著兩腿的動作,也微微相應著,同時把大拇指貼著腰眼穴,腰部向前微送的時候,即貼緊它,腰部向後微退的時候,則放鬆它。意識集中在大拇指與腰眼穴的-張一弛,一送一退的相應動作上。細細體會腎臟開合,啟閉的滋味,功夫深厚的人,從這種「內視」方法,可以體會出腎臟在內里活動和氣機在內里循環的真實景象。 第八式:將右腿的箭步,輕輕朝前一蹬,向前一送,身體借著這股彈力向前微微一探,隨即把右腿收回,與左腿看齊,用腳尖點地,如第三式的架子,變成右胸「虛勢」,左腳「實勢」』而左腳原來的弓步,與這同時也變成第三式右腳的架子,支持體重。 第九式:把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檔腿,再繼續參照五六七式的架子運動。如此左右交互地運動著,一步一步往前,如走路一般,朝前走去,走到盡頭,可以向後轉再照樣練下去。次數的多少,不必拘執,隨自己的意思去練,如果自覺兩腿有些酸脹,即可停止。 第十式:停步停功的時候,即就弓箭步的姿勢,先將後腿箭步收攏,還原站立的架子,隨即把兩手放下,同時把丹田氣鬆開。 附註二事: 一、「嘿」字訣的呼吸方法:將口微微張開約二三分,舌頭伸直放平,六個大牙彷彿咬著一枚棗核似的,同時把「人中」、「兌端」兩穴(屬督脈,在上唇溝中,和上唇翹尖上)微微綳著,貼著「齦交穴」(屬督脈,在上唇內面,門牙的根縫中),隨即呼氣,發出「嘿」字的音符(h èí…………→)。這氣要呼得均勻,柔細長綿。呼氣到最末一剎那,迅速把牙齒輕輕扣攏,同時用舌尖輕輕地急速朝牙上一頂一送,好比汽車的「剎車」似的,這叫做「吹」字法訣,能夠把氣送下丹田,而且把它壯緊。 二、真氣沉下丹田之後,不可放鬆它,既要保持長久時間,另外又要自由呼吸後天的氣。最好使用「扣腎齒」的方法。用反呼吸的「嘿」字快,把真氣沉在丹田之後,隨即把六個大牙齒輕輕咬緊,丹田的真氣,就不會鬆弛。後天的呼吸可以自由了。 臁:小腿[shank]。如:臁骨(小腿脛骨)、臁肕(健壯的小腿)、臁瘡(一種生在腿部的皮膚病)。 摘自:周潛川《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 |
|
|
|
|
|
|
|
存思觀想類存思觀想為道教修持術語,即在練功時運用形象思維和良性意念的修行方法,專一地想各種美好、祥和的景象、人物或人體內部臟器等。《天隱子·存想》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目己之心:道教把存思觀想作為學功的基礎和修身齊物的關鍵。因為這種功法有引導入靜,治病健身,調動和激發人體潛能的作用。古代存思觀想功法很多,較流行的有載於《內經·素問。利法論》的:「存想辟疫法」;原載《無生經》的「無生經導引法」(以存想為主的靜功),原載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黃帝內視法」;見於《太上老君內視經》的「老君內視法」;見於《道樞。內想篇》的「涓子內想法」;載於〈〈真誥》的:「服日月光芒法」和「存五神三色法」;原載於《將攝保命篇》的「化身坐忘法」;原出《攝養枕中方》的「服紫霄法」和以存想為主的「影人法」;見於《正一法文修真要旨》的「封君達存明法」等。下面介紹其中三種功法:老君內視法 —— 通過存想、內視進入虛靜境界的功法。其法是:「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靜,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往,香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黃帝內視法 —— 所謂內視,即目不外視、將目先內觀其臟,若真有所見,其法是:「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磐、丑色了了分明,勿輟也」(《備急千金要方》)練功時取站、坐、卧均可,手足隨意放置,兩目輕閉,全身放鬆,一意存想體內五贓,一個個如懸掛的古式鍾磐,光芒四射,五色分明。肝為青色,心為紅色,脾為黃色,肺為白色,腎為黑色,一般先把一臟觀想清楚後再想下一臟。按五臟相生的次序觀想。至遊子焚身法 —— 「至遊子」是宋代道教學者晉江人曾造的名號。曾造曾當過尚書郎。後隱居銀峰,潛必修鍊,主張「學道以清靜為宗,內觀為本」。焚身法,即想像熊熊大火焚燒自身內部臟器,此功法原載於曾造的《道樞,眾妙篇》。具體練法:練功時間不拘,取大坐勢,左手抱臍下,右手握固置大腿上;凝神定氣後,存想熔熔大火在心臟中燃燒(時間不可太長).接著焚燒肝臟、肺臟;燒畢,以鼻微呼氣,繼而又存想大火向下焚燒於小腹內(下丹田),時間可長些,待丹田極熱後,如果在白天就想陽光,若晚伺則想月亮(若丹田未熱極則不必想)。最後兩腿屈膝拱起,兩手抱膝下,使丹田之熱布散周身,至渾身熱極而止。 |
|
|
|
|
推薦閱讀:
※自發「五禽戲"動功
※跟我練習五禽戲,我們一起延年益壽
※電腦族做五禽戲可改善亞健康狀況(含做法)
※健身氣功五禽戲教學法
※(3)五禽戲Vs易筋經(二十)
TAG:醫療 | 古典 | 五禽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