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生系列】清代有名的蒙古人 上
06-12
慶生系列】清代有名的蒙古人 上2010-05-16 17:07
清代奉行滿蒙聯姻政策,至民初仍然保持「北不斷親」。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共十一位皇太后,其中蒙古族就佔了四位,而為江山社稷作出卓越貢獻的駙馬王公又不在少數。遺憾的是,現代清宮戲裡更加關注的是他們的恩怨情仇,而忽略了他們本身為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作出的獨特貢獻。 與蒙古關係密切的君主 蒙古人的外孫+女婿:清太宗皇太極 其生母葉赫那拉氏的母親是科爾沁人,皇太極本人擁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統。皇太極對於滿族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貢獻,他效仿明朝典章制度對本民族舊俗進行改革,使滿族從野蠻走向文明。小廚以為,皇太極的未稱帝前的這十年作為,跟忽必烈爺爺和張居正先生有得拼。 蒙古人之子:清世祖福臨(順治皇帝) 母親孝庄文皇后來自科爾沁,父親皇太極是滿族,福臨是地道的混血兒。自福臨開始,清朝的每位皇帝都有了蒙古血統。福臨書畫很好,至今故宮仍有他的手跡保存。他膽小如鼠,聽聞鄭成功包圍南京,嚇得發瘋,一會兒要親征,一會兒要逃回老家避難。他愛上有夫之婦(史學界已經考證出董鄂妃前夫並非博果爾),為她痴為她狂為她頭撞牆。他任性妄為,將滿蒙關係搞得烏煙瘴氣,幾乎破裂。順治皇帝實際在位十七年五個月,親政十年整,除了給後世的文藝工作者們留下了豐富的八卦素材之外,小廚實在想不起來他這十年來對歷史作過什麼貢獻,宗教界除外。總之,少年天子福臨,沒有電視劇里演的那麼好。 蒙古祖母教導出的好孫兒:清聖祖玄燁(康熙皇帝) 孝庄文皇后傾注後半生心血培養出來的愛孫,在後世遺有「千古一帝」之譽,擁有四分之一蒙古血統。他是清朝入關後的九位皇帝中唯一親征的一位,在位61年,文治武功卓著,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他20歲銳意撤藩,與六十多歲的老將吳三桂叫板,歷時八年收回皇權;30歲文武並用,收復台灣;中年兩次從老毛子手中5力收復雅克薩城,與老毛子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至今中外學者仍認為《尼布楚條約》是遵守國際法則的;三次御駕親征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多倫與蒙古各部王公會盟,促進內外蒙古的向心力,晚年進兵安藏,使西北疆域保持穩定。康熙皇帝無疑是清十二帝中乃至中國歷史上學識修養個人品質各個方面最出類拔萃的一個。當康熙年老時,有一次與群臣憶起祖母對自己如何教導,失聲大哭,想念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康熙皇帝去世時,是穿著祖母親手縫製的衣服進的棺材。孝庄太后對康熙大帝的影響,用他自己的話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無朕今日之成立。」 孝庄太后的曾孫:清世宗胤禛(雍正皇帝) 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與祖母孝庄太后 嫡母孝惠太后平日都是講蒙古語的。孝庄太后去世時胤禛已經十歲,孝惠太后去世時他40歲,加上父皇嚴教,應該也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蒙古話。孝庄太后的晚年生活是比較充實的,禮佛之外就是跟一幫曾孫們在一起,胤禛當皇帝以後有一年病重,自己也覺得快要完了,趕緊立下遺囑,命人將當年太奶奶孝庄太后所贈的一串佛珠職來,準備隨著他一起裝進棺材。雍正帝本人與蒙古的血緣漸稀,但其三個養女全部歸嫁蒙古,還生了小王子,他日為守衛邊疆做出貢獻。一個噶爾丹倒下去,又一個策妄阿拉布坦站起來,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從康熙打到雍正,雍正帝命妹夫 喀爾喀蒙古王子策棱代天子出征,十年間將準噶爾部收拾得稀里嘩啦,為維護蒙古地區各族百姓的利益做出了一定貢獻。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鞏固繼承了老爸對蒙藏地區的治理政策,為乾隆帝的繼位打下堅定的基礎。 想教訓蒙古人卻被蒙古人教訓了的: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對祖父極為崇拜仰慕,所以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政策上多以祖父的決策為鑒,仍是以優撫為主。乾隆中期,準噶爾的戰爭擴散至四川金川地區,乾隆帝為平定戰亂連年用兵,幹了件蠢事,因蒙古王子額琳沁不小心放跑了叛逆首領阿睦爾撒納,賜令其自盡。額琳沁是康熙皇帝的外孫,乾隆皇帝的表兄弟,成吉思汗的直系傳人,歷代皇帝都不敢擅殺成吉思汗子孫,此消息一出,蒙古地區嘩然,喀爾喀(外蒙)的貴族青袞扎布起兵叛變,就是後來的「撤驛之變」。最後事情總算有驚無險地度過,蒙古人用實際行動叫弘曆知道了蒙古人不是好惹地。自從順治因蒙古族后妃惹出一系列風波,清朝皇帝便很少再娶蒙古族女子為后妃,康熙帝只有兩名蒙古妃,乾隆帝兩名,道光帝一名(即孝靜皇后),同治帝兩名(孝哲皇后姑侄), 全加起來才只有皇太極 福臨父子的蒙古后妃一半多。乾隆帝后妃中的民族成分比較複雜,滿族本家指定是少不了的,漢族也不少,嘉慶帝的生母令妃(孝儀皇后)就是漢人,還是小腳。成親王永瑆的生成嘉貴妃(淑嘉皇貴妃)金氏是朝鮮人,在清朝有正式身份的后妃當中是唯一的。還有傳說中的香妃,實際的封號叫容妃,是維吾爾族,如今清東陵還保存著她的頭骨和髮辮。豫妃也姓博爾濟吉特氏,入宮時已經29歲,比26歲入宮的容妃歲數還大。這個歲數放在現在都已經不小了,何況在盛行早婚的封建社會。康熙皇帝的生母如果多活兩年,29歲都當上奶奶了。(汗一把!) 蒙古族后妃 清太祖博爾濟吉特氏姐妹 這姐兒倆幾乎沒有什麼可說的,因為此二人生平事迹在官史上沒有記載,只在零星的史料檔案中有些影子。滿蒙聯姻的第一樁姻緣就是從姐姐開始的,可謂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姐姐的正式封號是安布福晉,她是科爾沁王爺明安之女,明安是孝端文皇后哲哲的叔叔,因此此女還是哲哲的堂姐。天命五年(1620年),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休棄,此女曾經落井下石。她沒有子女,此後的命運不詳,大約在清軍入關前已經去世,歸葬瀋陽福陵。妹妹後被尊封為壽康太妃,她與安布福晉是堂姐妹,是清太祖諸位后妃中活得最長的,一直到康熙初年才去世,高壽大約近七十,歸葬瀋陽。壽康太妃去世後沒有照舊俗火化,而是改為土葬,因此她還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土葬的皇室成員,比她早死兩年的康熙生母佟佳氏都是火化的。(特大八卦:壽康太妃博爾濟吉特氏嫁給了努爾哈赤,她的親妹妹嫁了其子阿濟格,多爾袞的同母哥哥,她妹妹在順治五年因天花去世。) 孝端文皇后 哲哲 哲哲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在世時冊立的皇后,關於她的事迹史籍上記載很少,只能從旁推敲。由於出身高貴,她在皇太極後宮中地位一直極為崇高,常常與皇太極騎馬出行,蒙古王公貴族每年到瀋陽進貢時,哲哲都會率領其他妃子一起迎接並設宴。她一生無子,只有三個女兒,都是在她年紀很大的時候生的,全部嫁回到蒙古,她們三個都有兒子。多爾袞對她很尊重,她的女兒出嫁時他親自送行,她去世後又按照皇帝的規格治喪。哲哲於順治六年四月在北京去世,享年51,《孝庄秘史》里哲哲死在多鐸前頭,實際上哲哲比多鐸晚死了一個月,火化後歸葬瀋陽昭陵,與夫君長眠在一起。 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 孝庄太后的名字是叫「布木布泰」,非常難解。關於她,實在是有太多傳說。依小廚之見,她也是位悲劇性的人物(雖然比多爾袞的一輩子要好)。十三歲時,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嫁給了姑夫--一個鐵血君主,儘管為他生了最多的孩子,她卻從不是他獨鐘的那一個;姐姐痛失愛子之際,丈夫沉溺在失去准太子的痛苦中,無暇顧及她新生三天唯一的兒子。31歲守了寡,四個子女有三位在她有生之年先她而去,兩個女兒葬身草原,唯一的兒子與她關係並不和睦,可以說,孝庄無論作為妻子母親都是不幸的。孝庄太后75高壽而終,一生經歷無數波瀾,死後二百多年裡貿下不少緋聞為後人(尤其是漢族文人)議論紛紛。幸好,心愛的孫兒不負她一番苦心,終於成為千古一帝,這也算是她不幸中的大幸吧。 宸妃 海蘭珠 孝庄的親姐姐,比妹妹大四歲,嫁給皇太極時已經26歲了,當時滿蒙人通常13左右結婚,晚一些的比如哲哲16歲成婚,所以史學家認為海蘭珠有二婚改嫁之嫌,只不過為君者諱,史料上才沒有記錄。野史小說里孝庄的名字叫作「大玉兒」,實際上其姐海蘭珠的芳名才是「玉」的意思。她歸嫁皇太極時,孝端孝庄姑侄一口氣生了六個女兒,兒子都是皇太極的地位低下的庶妃所出,兩年後宸妃生了皇八子,子以母貴,皇太極為最心愛的兒子大赦天下,舉辦了盛大的滿月宴,朝鮮使臣甚至猜度皇太極有立嗣之意。可惜此子無福,史書說「子二歲而殤」,這是虛歲,皇八子在世上只存在了僅僅七個月便夭折,連聲「額娘」都不會叫。四年後其母也追隨而去,享年33。宸妃是清代第一個上謚號妃嬪,也是謚號字數最多的妃嬪,「敏惠恭和元妃」,「元」字表示「肇始 第一」的意思,可見海蘭珠在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海蘭珠去世後葬在瀋陽昭陵妃園寢,該園寢現已不存,只有遺址。 懿靖大貴妃 娜木鐘 《孝庄秘史》中李玲玉扮演的貴太妃,《少年天子》里何賽飛扮演的貴太妃的原型。根據實在哥的指點,「娜木鐘」意為「溫和」。娜木鐘出身察哈爾蒙古貴族家庭,是察哈爾末代汗王林丹汗的側福晉之一,林丹汗敗記亡青海後,天聰九年歸附後金(此段可參考孝庄秘史中多爾袞征察哈爾這部位的內容)改嫁皇太極,由於其出身高貴,加上利益需要,皇太極崇德改元時冊立一後四妃時,娜木鐘在四妃中的地位是公次於最受寵的宸妃而高於庄妃的。她與前夫生育了一女一子,改嫁皇太極後又生後生了一個女兒端順公主,一個兒子博穆博果爾,這兩個子女均於十五六歲的年紀去世。其中,女兒端順公主去世時年僅15,但留有一個兒子,因為公主當時年紀尚小,實際年齡只有14,生育時身體未完全長開,所以小廚以為公主很有可能是難產死的。博穆博果爾死於順治十四年,他去世後不到一個月,董鄂氏進宮,時間上非常巧合,於是後人在詆毀清朝時又多了一則「順治奪弟妻」的後宮八卦。電視劇里娜木鐘的結局是瘋瘋顛顛的,與孝庄的關係似乎有嫌隙,真實的歷史是,娜木鐘在兒子死後好好地活了近二十年才去世,病危之時康熙皇帝與孝惠章皇后受孝庄之託以孫兒 兒媳的身份常去看她,老人家非常地感動。老人家死了沒久,康熙皇帝下令撤三藩,引發三藩之亂,康熙皇帝全力應戰,而京師布防空虛,娜木鐘的孫子布爾尼(同時也是孝端皇后的外孫子,哲哲長女溫庄公主之子)趁機在察哈爾舉兵作亂,很快被翦滅,布爾尼兄弟被科爾沁王爺用箭射死,他們的父親,娜木鐘之子在京被處死。娜木鐘死後同樣,也歸葬瀋陽昭陵妃園寢。(TNND,昭陵就在廚子家邊兒上,早上起來坐大巴不到兩小時就能到,偶一次也沒去過。)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 托《孝庄秘史》和《少年天子》的福,這位清朝唯一的廢后也跟著出了名。兩部戲裡的名字都是叫做娜木鐘,純屬虛構。清朝有一點倒退的就是女性地位漸漸下降。清初史料中,在入關前的這一部分有不少女性都是有名字記錄的,其中包括公主后妃等,入關後,一切效法漢人典制(就差沒裹腳了),女性在史料中不再記錄名字。廢后是孝庄大哥吳克善的閨女,是福臨的親表妹,十三歲入宮立為皇后,可惜沒有母儀天下的氣度,加上又是多爾袞與孝庄一起訂的親,很惹福臨討厭。她被廢以後一切成謎,不知什麼時候死的又葬在哪裡,據當時朝鮮使臣打聽到的小道消息是,廢后被遣還科爾沁老家改嫁生子。(不得不說一句,郝蕾演的廢后實在是太好了,賦予了這個文字下品行不堪的廢后全新的內涵。) 福臨在親筆撰寫的懷念董鄂妃的文章《御制端獻皇后行狀》中曾提及這位廢后,原文錄下:「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甚,見容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靡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且朕素慕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秀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廢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曲,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及廢,宮中人無念之者,則廢后所行久不稱眾意可知矣.」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鹿鼎記》中的太后,《少年天子》中的新皇后,原型來自於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廢后的侄女,14歲時與妹妹淑惠妃一起入宮,只比康熙皇帝大6歲。順治皇帝後宮中蒙古族后妃有六七人,全部從她們入宮的那一刻無一例外地集體遭受冷遇,到福臨死她們全都沒有一兒半女,有人認為這是福臨獨寵董鄂妃的緣故,小廚認為,其實就算沒有董鄂妃,她們蒙古人的身份也註定她們不會讓皇帝喜愛---蒙古后妃沒有子女,可其他漢族和滿族的名位低下的庶妃卻是一個接一個的生,福臨簡直是在用這種方式向母親和蒙古族女人們示威,順便噁心一下這些貴族大小姐。自從福臨強行廢掉皇后,滿蒙關係一度緊張,孝庄的哥哥因不滿自家的姑娘被廢幾次拒絕進京朝覲,最後小皇帝發了脾氣才被迫進京.今天故宮裡的匾額只有滿漢兩文全拜福臨所賜,原本紫禁城上宮門的匾額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的,盛怒之下福臨命將蒙古文全部去掉。但凡母親選定的蒙古后妃全都遭到了福臨的討厭,身為皇后,孝福臨去世時,孝惠皇后只有21歲,是清朝最年輕的皇太后,康熙皇帝的母親22歲,居次。或許是同命相憐,加上生母去世很早,康熙皇帝對孝惠皇后視若生母,很聽她的話,一直到孝惠皇后77歲壽終正寢。由於 福臨是年初正月初七去世,孝惠是康熙56年十二月去世,孝惠皇后實際守寡長達57年,她的苦命妹妹淑惠妃於康熙52年去世,姐妹倆一起孀居了半個多世紀。福臨的其他蒙古族后妃,守寡多則三十幾年,少則十幾年,大好年華,全部付之於清冷深宮之中。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她雖與孝庄太后家族同姓,卻不同族,從小隨當官的父親在中原長大,已經漢化。和孝庄一樣,她很小的歲數入了宮,嫁給了比她年長30歲的老皇帝當侍妾,只不過孝庄生了三女一子,她生了三子一女。 她15歲開始為道光皇帝生孩子,當時還不滿14周歲的靜貴人三年內抱倆,道光帝膝下荒涼,只有一名長子,她先後為他生下兩個兒子,不幸都沒有活過兩周歲。第三胎是個女兒,後來嫁的那個人景壽成為了慈禧太后幹掉的「八大臣」之一,當然也有人說,景壽其實是慈禧太后的卧底,因為他是恭親王的同母姐姐的老公,孝靜皇后的小兒子恭親王奕?,清史有名的一代賢王,因其主持清朝外交事務,常與洋人打交道,人送外號「鬼子六」他正是慈禧太后發動正變的同夥兒。道光帝生前死活不肯給當時地位最高又養育愛子(後來的咸豐帝10歲喪母,由孝靜撫養。)的愛妃一個皇后的名份。之所以最後得到皇后的封號全是小兒子奕?與兄長咸豐帝翻臉爭取的結果,皇太后只當了九天,博爾濟吉特氏便駕鶴西去,終年44。在清朝皇后當中孝靜的喪儀規格是最低的,「不系宣宗謚,不祔廟」,直至慈禧太后當政,為了籠絡奕?,才重新給了孝靜一個名分。恭王府本是和珅的物業,後來奕?成家,皇帝哥哥出手很大方,奕?就成了新業主,恭王府現在已經成為北京著名的景觀,她女兒壽恩公主的府邸已經成為某單位的員工宿舍,保存基本完好。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的家庭算是蒙古族的小戶,但漢化程度相當高。清朝從皇太極時開科舉,至光緒廢除科舉,二百餘年,蒙古族的狀元只有崇綺一個--阿魯特氏的親爸爸。 阿魯特氏的倒霉指數在中國歷史上都可以排前十了。首先攤上慈禧太后這樣一個超級強悍的老婆婆。同治皇帝到了大婚立後的年紀,挑來挑去最後只剩下兩名候選人,阿魯特氏和富察氏,慈禧中意後者,而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的想法一致,看中了比皇帝長兩歲的阿魯特氏,從此阿魯特氏算是跳進了生活的深淵,處處被慈禧責難,甚至被慈禧揪住頭髮毆打。新婚兩年丈夫去世,年輕守寡,膝下無子,頓失所倚。絕望之下,在丈夫去世不足百日之時絕食而死,享年22。。同治帝死時只有19歲,除了皇后,還遺下四名嬪妃,她們當中年紀最大的19歲,最小的16歲,從此開始了寡婦生涯。其中一位珣嬪,是阿魯特氏的姑姑,比當皇后的侄女還小三歲,守寡時年方18歲,活到1921年64歲才死,她去世時北京的「晨報」還做了相關報道。阿魯特氏生前不好過,死後的下場也不比生前好到哪裡去。阿魯特氏與同治皇帝安葬七十多年以後,夫婦二人的陵寢惠陵被盜。夫婦倆的遺體被扔出棺外,同治帝已經腐爛得只剩一把骨頭,而皇后的遺體卻面目如生,毫無腐壞。有膽大的人摸了摸她,發現肌膚還有彈性。民間盛傳孝哲皇后是吞金死的,盜墓賊為了取金子,將皇后的衣服扒得一絲不掛,剖開其腹,腸子流了一地。 |
推薦閱讀:
※9位古人,90句經典!收藏,細品!
※很難收集到的古人忠告俗語,太經典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的書房名及由來
※古人是怎麼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