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古陶瓷:中國專家與外國專家的差異


【收藏傢俱樂部】

收藏家自己的家園

收藏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公眾號

歡迎關注加入 讓我們一起來收藏我們的昨天


有幾個問題曾困擾我很多年:其一,為什麼國外出現了那麼多世界級的「中國古陶瓷專家」,如大維德、蘇玫瑰、Stacey Pierson、波普、阿迪斯、福開森、Thomas Lawton、邁克爾·巴特勒等,他們對中國古陶瓷研究之深令人驚嘆,一些世界級的博物館也請他們掌眼把關,要有他們的簽字認可才能入藏,足見他們在陶瓷收藏領域的權威性,而我們國家那麼多博物館,那麼多擁有頭銜的專家,有幾人是對中國古陶瓷有真正研究的?除了近現代出現的孫瀛洲、耿寶昌等的眼力和國外專家接軌之外,還有幾人立得起來?

其二,我國各地方省市有那麼多博物館,有頭銜的專家也不少,但這些專家往往只認殘破舊的東西,沒有滄桑感和使用痕迹的他們一概不予認可,對滿身傷痕、舊氣明顯的才會點頭稱是。由此,我國各省博物館陳列的中國歷代官窯器幾乎都是傻開門的舊器,如新的寶物不多,相反,國外著名博物館陳列的中國歷代官窯器,以及蘇富比、佳士得、邦翰斯上拍的官窯佳器,大多寶光四溢、舊器如新。這就是中外專家之間的眼光差異!把這些如新的寶物放在中國的一些專家面前,往往會被嗤為新仿。

謹慎沒錯,如今,大量的制假造假衝擊著古玩行業,高仿品與「舊器如新」的官窯器很相似,但不能因為擔心一旦看走眼就落入仿品的陷阱而索性採取「一概否定」的鑒別方法以自保,這是極不負責的手法,也是對文化遺產的褻瀆,說白了還是眼力不濟的原因,高仿與真品畢竟有質的區別,因為眼光不到,研究不夠,才會「一概否定」。

我接觸過幾位國內「專家」,將海外迴流的官窯器展示在他們面前,凡在口沿和肩胛等部位鑲上銅鎦金飾件的他們全認可,而從佳士得、蘇富比、邦翰斯拍來的毫無瑕疵、光澤如新的官窯器,他們都不敢認,原因是,沒見過!

也難怪,有些官窯佳器,尤其是清三代的,如新出窯一般,光可鑒人,他們想像不出,歷經數百年的東西還能保存得那麼好,未見一絲一毫的使用痕迹。不得不承認,國內的一些專家長期窩在博物館小天地,很少有機會接觸高端的、頂尖的、稀有的寶物。

以前,這些官窯器藏在深宮,專供王公貴族欣賞,雍乾時,有些燒制中殘次的被就地變賣,流入民間,而精。准。正的全入宮中。後又被八國聯軍擄掠而去。

中外專家的眼力差距也出在這裡。精、尖、稀的好東西流到海外,海外學者見的大多是這類寶物,眼力自然就好;國內大部分專家見到的是被就地變賣流入民間的殘次品或由民間捐贈給博物館的殘破舊的物件,眼力自然只能認這些中低檔次的官窯器了。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人們對物品使用和保護的習慣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們都到國外旅遊過,也一定聽說過很多酒店不樂意接待中國遊客,因很多中國遊客對房間中的固定物品不夠愛護,好多房東不願意租房給中國人,寧可租金低些租給外國人,同樣的房子,外國人租用三年,整潔如新,中國人租三年,千瘡百孔。當然,並不是所有中國人是這樣,也有良好習慣的,所佔比例少些。

本來流傳下來的好的官窯器不多,加上生活習慣使然,更增添了它們的滄桑感,我們的那些專家見到的上手的全是這些東西,眼光只能停留在這類檔次的水平上也不足為奇了。

相反,被擄掠出去的官窯器大多是以前陳列在圓明園內的頂級官窯,加上他們又倍加愛護物品,絲毫無損,寶光四溢。迴流的的官窯器中很多被鑲飾造型各異的銅鎦金,可見他們對這些寶物的酷愛珍視程度,晚清民國以來,也有很多西方、韓國、日本等瓷器流入中國,而幾乎沒見過一件相類似的鑲飾件,說明缺乏對物品的保護和珍愛意識。這是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造成了中西古陶瓷專家對中國古陶瓷的鑒定差距。

如果沒有歐洲金融風波,不會有那麼多精、尖、稀的高端官窯器迴流,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出國門去多多見識,我的眼力也許也停留在殘破舊損的階梯上,不敢貿然首肯如新的官窯。

因為未親眼見識,未能直接上手,眼力是不可能提高的。

文章作者:蔡暄民

推薦閱讀:

93%的專家認為夫妻中伴侶出軌,婚姻也能繼續下去!
專家:理想婚姻與現實家庭
專家解讀糖尿病患者如何調整飲食方案
專家提醒:四種生活方式要不得
英皮膚癌患者爆增 專家吁注意

TAG:中國 | 差異 | 陶瓷 | 鑒定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