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開示資料集錦(三)
06-12
轉載自:易道簡的文件夾一部真實的《西遊記》 一個真實的唐三藏這天晚上,高昌王麹文泰領著妃子和眾大臣,在殿前等待玄奘的到來,高昌王的母親也出來迎接玄奘。高昌王希望玄奘地高昌呆一段時間,玄奘想到要為繼續西行做更充分的準備,就答應了高昌王的請求,在高昌開講法席。高昌王知道玄奘的志向不可動搖,就答應了玄奘西去的請求。為了使玄奘路途順利,高昌又寫了二十四封書信,每信附贈綾一匹,給玄奘所...閱10轉自踏石有痕公眾公開11-09-17 17:53海濤法師《人間菩提》2人乘正行而趣向佛道,也就是攝得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功德而趣入佛道。◎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統攝一切佛法,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最慈最愛父母心,至真至誠表孝心。能夠""三業""接觸佛心的人,才能蒙佛庇祐。心法◎正道的生活是不讓煩惱得到滋...閱10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6:33海濤法師《人間菩提》3◎智慧是平等心,聰明卻是分別心。從心開始、從心出發、過心生活。◎心常隨人,人莫隨心,心者誤人,心殺身。心取羅漢、心取天、心取人、心取畜生蟲蟻鳥獸、心取地獄、心取餓鬼作形貌者,皆心所為。◎龍樹菩薩在他所造的四百論中:佛法是心法,主要不是在於展示語業或身業,而是在於心,因此如果能夠調伏心,就是修法,如不能調伏心,就不是修...閱2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6:33傳心法要講記(12)傳心法要講記(12)傳心法要講記(12)上慧 下律 法師主講 【問:""既言:性即見,見即性。本性具足有見的功夫,性即是見啊,所以說:【法亦非見、非不見。】法也是這樣,不能說它是見,也不能說它不是見,【若見性人,何處不是我之本性?】所以見性的人,不關東西隔不隔,他哪裡都是他的本性,意思就是哪裡,色法、一切色法,都是化作清凈...閱6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6:08傳心法要講記(10)傳心法要講記(10)傳心法要講記(10)上慧 下律 法師主講 【師一日在茶堂內坐,南泉下來,問:""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心亦不心,】心本身也沒有心相啊,【心非心故。】心就是絕對的東西,空無一物的東西,它本來不是一種東西啊,你不可以著有一個心相,所以心也不心,【不心】就是不可以有一個心相跑出來,認為那個是實體的東...閱2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6:07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二講)實在說,所謂佛法是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上,也就是眾生有病,佛法就好比是藥物一樣,眾生沒有病,也就沒有佛法,因此,""法""不可以執著。布施所得到的功德利益還不只這些,前面兩條都是講世間的利益,不是講佛法;忍辱的功德:第一、""不失"":《金剛經》雖然講六度,特彆強調布施、忍辱,布施是能修功德,忍辱...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9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四講)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四講)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十四講) 凈空法師講述邱淑貞記錄 第十四講 吾人應有之警覺 最後這一個講表是總結,勸勉諸位。""爪土及大地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舍蓋房子有建築工程,佛帶弟子們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有一點。""得為大幸""...閱2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9佛學十四講講記(第八講)佛家一開端就學戒律,戒律屬於生活教育。戒律的經典也講定、慧,但是以戒律為主,戒律講得最多,就歸到律藏。乙、佛法大意(用) 佛法大意其實有四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是佛門的法印、後頭一句""是諸佛教"",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宗旨。像法一千年,佛滅度後一千年至二千年當中...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7佛學十四講講記(第七講)佛學十四講講記(第七講)佛學十四講講記(第七講) 凈空法師講述邱淑貞記錄 第七講 宇宙器界概說 第七講是說宇宙觀里的森羅萬象—物質環境,內容是介紹三千大千世界。甲、器界範圍 ""直豎"":""一個世界有二十八層天,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三界火宅,三界不安,三界里沒有安穩的地方,三界裡面都有苦;一個...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6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二卷)諸佛所,證的證的也是""如是"",在這一句裡面我們也能夠體會到祖師給我們指示的綱領,我們要想悟""如是"",要想修""如是"",證""如是""必須要把取捨舍掉,你才能夠悟入,有個取捨的心就錯了,所以不如了,這個不如就是迷了""如是"",不但在世間法裡面不取不...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3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七卷)萬法一如,佛我一如,佛的就是我自己的,我自己的就是佛的,又沒有兩樣,這是智慧現前,可是這樣的境界一定要到心不異,境界才能現前,所以平時這個讀誦,我跟諸位說得很多,讀誦的目的就是求心不異法,法不異心,讀頌的目的在此地,而不是記問,目的不是在記誦,目的要在記誦那你心裏面意境就很淺了,所以讀誦它是目的,目標在修戒定慧,三學...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3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八卷)平等、本具妙心、平等一如,這個時候境界所顯現的,一切法無非佛法,一切所做皆屬無為妙行,所以經上常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境界是契入的時候才現前。此地也說出正信的標準,再要說得嚴格一點,這一切大乘經裡面常常講的,信自心是佛,不向外求的,這叫正信,不相信自心是佛,起心動念都要向外攀緣,祖師說得好,縱然是弘法利生,一天...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3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十卷)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十卷)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第十卷) 凈空法師講述 《有即是無。我們讀了信心銘之後,才曉得信心不容易建立,祖師跟我們講的信心是大乘信心。我們佛法里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是什麼?人乘是菩薩的根基,人都做不好了,還能成菩薩成佛嗎?三祖信心銘是很高的境界,剛才講的大乘境界,我們應當發大乘信心,中國佛法...閱5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5:03修心八頌 (01)修心八頌 (01)修心八頌 (01) 主講:索南曲沛仁波切 翻譯:程立仁 今天所要講說的是修心八頌的教授,作者是過去西藏的傳承祖師——安里.闍戒僧傑雜.金剛獅子[朗日塘巴金剛獅子(多傑僧格)]。我們應該去了解到他是可憐的,對這樣的一位有情生起慈悲心,從內心深處去思惟如何利益他、如何幫助他,所以,當遇到這樣的一位有情的時候,就如同遇...閱7轉自飛雲的圖...公眾公開11-08-26 12:39修心八頌 (02)修心八頌 (02)修心八頌 (02)透過諸法如幻的智慧,願能遠離貪執的心,遠離我執心,遠離實執心,無縛而解脫,這是尊者最後的願文,也是迴向結語。雖然如此,目前僅僅只是聽聞,之後將意義放在內心當中,如果有一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當我們失意失志內心痛苦的時候,可以去思惟當中的意義,透過思惟這些意義可以消除內心的痛苦,並且思惟這些意義...閱6轉自飛雲的圖...公眾公開11-08-26 12:39慧律法師《茅蓬語錄》15慧律法師《茅蓬語錄》15慧律法師《茅蓬語錄》偉大的真理有知識的人如有爭辯是為了闡明真理;是法難思議,非心所行處,智慧到彼岸,乃見諸佛境,色身非諸佛,音聲亦復然,亦不離音聲,見佛神通力,小智不能知,諸佛實境界。前佛後佛只言傅心,更無別法。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佛者,心清凈是。味雖百川,濕性...閱2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2:15慧律法師《茅蓬語錄》11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人應舍利己之心,努力於助人,猶如從一把火炬點燃幾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舊不變,幸福不論分給多少人,亦不會減少。萬法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是心是佛。心所見色,皆是自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萬法本虛,從心見實,六塵本寂,凡夫妄執,心...閱1轉自行為準德...公眾公開11-08-26 12:15貫雨法師開示. 2010.9於慈雲寺俱生有所謂的和合,不要把和合又當成心念獨一的、單獨的,就會落入把"心"當成實在的真常的觀念,那是不對的,那只是"心"有這樣的統一性的功能,這個統一性的功能還是來自於心、意、識運作的流動關係。雜阿含有一經,佛陀說你要精勤方便,內寂其心,如實看著它就是觀,觀中就有止,傳統的禪定一般重在修定,佛法重的是止觀...閱16轉自宗注公眾公開11-08-12 16:52慧燈之光四: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義 慈誠羅珠佛教文化網很多人也是這樣,生存的意義當作生存的方法,生存的方法當作生存的意義,不學佛的人是這樣,居士當中的部分人也是這樣。這兩年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謂學佛,只是為了追求人天福報,既不特別地強調下一世怎麼樣,更不尋求解脫,主要是在現世生活中能夠過得好一些——健康、長壽、發財,就是為了達到這一點目的去燒香、拜佛、念經等等...閱3轉自harrychen...公眾公開11-07-27 11:54母音老人《佛法修證心要》(戊)、母音老人歸宿問題母音老人《佛法修證心要》(戊)、母音老人歸宿問題母音老人《佛法修證心要》(戊)、歸宿問題。亦有問六祖大師入寂時云:"我自知去處",但未言明去處,是知而不言,抑不明去處而不言歟?六祖說"我自知去處"者,拈黃葉止小兒啼也。不明言去處者,實無去處也。故天上地下,四生六道,乃至十方凈土無不可生。自明朝以來,好...閱4轉自dashan939...公眾公開11-07-18 22:21保任證道要訣(母音老人)保任證道要訣(母音老人)保任證道要訣(母音老人)學人果能於此不驚不怖、深信不疑,立定腳跟,安住保護,凈盡妄習,圓證佛果,誠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而是無量佛所種諸善根。妙用與妄作的分別即在""有住""與""不住""之間,住即妙用化為妄作,不住即妄作攝為妙用。六、能在事境中精勤磨練,於行、住...閱3轉自dashan939...公眾公開11-07-18 22:21萬行上師 《心中月》 > 下部 > 論行者萬行上師 《心中月》 > 下部 > 論行者萬行上師 《心中月》 > 下部 心法十論 > 論行者。要先把自己頭腦裡面裝的一些不好的概念倒乾淨後,佛菩薩的力量才會進來,否則,佛菩薩的力量也被你那複雜的頭腦抵擋在門外。小果羅漢是遠離紅塵修鍊,大菩薩則是融入紅塵中去修鍊,是利用紅塵修鍊,紅塵為我所用。然而,心態的轉變不是單靠盤腿...閱16轉自dashan939...公眾公開11-07-18 22:11末法時期的過患(上)---《證悟者的心要寶藏》末法時期的過患(上)---《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我們必須了解輪迴的本質,並不知唯一的對治法就是修學佛法。此時我們要精通全部廣大的佛法是很困難的,但若能找到一位具德上師,以正確的方式承事親近他,接受其見、修、行上的法教,並照著實修,必將證得佛法精義。最終審慎修法教。如果我們的心不斷繞著這念頭打轉,我...閱3轉自鄭洋好運公眾公開11-07-18 21:31末法時期的過患(下)---《證悟者的心要寶藏》末法時期的過患(下)---《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12、他是知道一點佛法,但對世俗生活卻一竊不通。如同密勒日巴尊者(Jetsun Milarepa)斬斷所有世俗的羈絆,專心一意在人跡罕至之處閉關,修行佛法。如果試著把佛法的修行與世俗的追求混在一起,我們的證悟將不完美,如同一塊沾有污點而失去光澤的黃金。努力將我們的心與佛法相融合。認知到這一切...閱4轉自鄭洋好運公眾公開11-07-18 21:31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1為何說三寶佛呢?度時光如流,二千五百多年不能算很久遠,當時如許奇蹟,現在人心便成問題,佛示世人以四大之身,從平凡中行證不平凡道理,此是佛之所以為佛,若論出身征異,顯化奇談,於佛德量固無關增減,顧亦非佛所計較,今世佛徒每好引佛玄奇異跡為得力宣傳,眾生中較俱善根者自能食米去糠稗,若執妄識便可因稗糠而憎厭食米,則此迷信色彩...閱8轉自自問心如何公眾公開11-07-18 21:00五、皈依的正行 二、聽聞正法其次,是學佛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正見和行儀,指導我們如法地生活、持戒、止惡行善,相關經論有《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學處品》、《佛說善生經》、《佛說吉祥經》、《十善業道經》等。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佛,這就必須樹立佛菩薩那樣的行願。關於此,必讀典籍為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和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重點了介紹菩提心和菩...閱5轉自liulihai公眾公開11-07-18 20:52四、如何皈依 四、注意事項四、如何皈依 四、注意事項。有些人會說:我只想皈依佛,卻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也有些人覺得:佛法的道理很好,但我只想皈依法,學習法,卻不想皈依佛和僧伽,這同樣是不行的。若對法的信仰非常徹底,必定會皈依佛寶和僧寶。全身心地皈依三寶,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由諸佛世尊沿襲至今的傳承。更重要的是,觀想六道一切眾生和我們共同皈依三寶,...閱1轉自liulihai公眾公開11-07-18 20:52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數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數.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學佛者也講究利益嗎?事實上,學佛並非排斥利益,只是不執著利益,以無所得的心來看待這一切。但不執著利益,並不影響應得的利益。事實上,學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暫時利益,即人天福報;《金剛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等大乘典籍中,都有相當篇幅論及學佛利益。閱1轉自liulihai公眾公開11-07-18 20:52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八)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八)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八)"明心見性"是佛法當中最究竟、最真實的無上道,明心見性就是佛,不要另外去找佛;"明心見性",心性就是佛、就是道;這念心也是本具的。第一義諦就是中道實相、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見到自心當中最高的一層天——心性,等於《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閱11轉自秋雅禪風公眾公開11-07-18 20:45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四)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四)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四)佛是我空、法空都破除,這念心不住空、不住有,離開二邊,常行中道,徹證本心本性,這種空就是本性本空、真空妙有的境界。"保養聖胎"有四種過程:第一、"凡夫隨順覺性",第二、"賢位菩薩隨順覺性",第三、"地上菩薩隨順覺性",第四、"如來隨順覺...閱2轉自秋雅禪風公眾公開11-07-18 20:45近代佛家一代宗師倓虛大師:降生與入涅槃始知有佛。倓虛的主要著作有:《心經疏義》、《心經講義》、《起信論講義》、《天台傳佛心印記釋要》、《金剛經講義》等,並弟子所記《楞嚴隨聞錄》、《金剛經親聞記》、《影塵回憶錄》等。"倓虛弟子大光法師曾述其師:"共創建十方弘法大叢林九處,弘法支院十七處,佛學院十三處,在家中學兩處,小學兩處,印經處兩處,講經二百餘會...閱1轉自紫俠公眾公開11-07-17 10:24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大寂法師著菩薩行者無論生在佛世,或者生無佛世,於佛涅槃後,一定會因感佛法乳之恩,將佛的舍利建塔供養;初發心菩薩因為在佛出世與佛涅槃後及生無佛世時,以及供養佛色身與供養佛舍利、佛聖像時,皆會作""見佛、供佛、聞法""等觀想,而生生世世在其八識田中""見佛、供佛""的善種不斷,並且如願而進:見佛,供佛不斷,...閱4轉自紫俠公眾公開11-06-14 00:13影塵回憶錄(上冊)---倓虛大師自述這時,仁山法師就領戒蓮法師,到諦老屋裡去了。到考試完了之後,張出榜來,常惺法師考第一,仁山法師考第二,顯陰(諦老徒弟)考第三,凈玉法師費了很大勁考了個第十一,那位與靜修法師不睦的同學考第六,我整天隨隨便便的沒十分用工考了個第十三名。於是招了廿名學生,(第一期有澍培法師)請了萬壽寺方丈和尚的一位戒兄弟當監學,省緣和尚任...閱3轉自紫俠公眾公開11-06-14 00:12影塵回憶錄(下冊)倓虛大師自述周志輔居士在湛山寺修的藥師塔,周志俊居士修藏經樓,周叔迦居士在北京拈花寺建藥師壇,拜三期藥師懺。以後他看王金鈺居士修起大殿後,又在東院修一居士寮,念佛靜養,於是他也跟王居士學,把市內自己住房拍賣,在湛山寺東院,新修一座房子。一九三四年湛山寺開始修後大殿時,王金鈺居士便計劃修湛山精舍,用作居士們禮佛誦經之所。法生種種心...閱18轉自紫俠公眾公開11-06-14 00:12凈化心靈的甘露凈化心靈的甘露凈化心靈的甘露索達吉堪布。但佛教的作用遠不止這些,佛教的偉大還在於它能徹底解決人們的無明煩惱、幫助人們擺脫六道輪迴的痛苦,從而獲得永遠的大樂,這是任何其它宗教都無法與佛教相比的。所以我從內心覺得,佛教才真正是凈化人心的甘露。但如果人們都能真正領悟佛法、調伏自相續,把佛法作為社會乃至個人行為的準則,那麼我...閱1轉自一縷霞光x...公眾公開11-06-13 23:45濟群法師簡介濟群法師簡介。濟群法師,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隨後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並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閱3轉自錢紅兵的...公眾公開11-06-13 11:38【不可不知】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不可不知】有四善事,獲得惡果。"虛偽"的因果相狀是怎麼個樣子,我們可以讀讀《涅槃經》上佛對迦葉菩薩「有四善事獲得惡果」的開示,不是善有善報嗎!"做四種善事,會招致惡果,哪四種呢?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是四善事,得惡果報。佛經上講布施,有"為他屬故而行布施",這一種是心術不正的布施,所謂慷他人...閱1轉自adTUG公眾公開11-06-06 00:09聖嚴法師法語(十一)「放下」並不是沒有自己,而是指沒有對抗心,沒有捨不得之心。每個人都會有遇到波濤洶湧的時候,這時我最好的忠告就是:堅持修行,學習如何游泳,把頭抬在水面上,往高處去。山不轉,路會轉;路不轉,人可以轉;如果連路都沒有了,眼前就是懸崖峭壁,回頭往回看,還是有路的。所以,人不轉,「心」可以轉,「觀念」也可以轉;閱1轉自foonkok公眾公開11-06-03 17:32惟覺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貴》 - 佛弟子文庫假使有這種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長,就沒有嫉妒心了,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這顆心就是菩薩心。修行要從這念心修起,心修好了,自然就有福德。要想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必須從因上努力,佛說:"菩薩怕因,眾生畏果",一般人將菩薩看得非常高遠,其實,菩薩即是覺悟的眾生,眾生即是沉迷的菩薩,假使每個人都覺悟了,每個人就...閱20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19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四、煩惱痛苦都會過去:上述三種美好人生都會過去,以下三事,雖是坎坷人生,也會過去,煩惱痛苦即是其一。煩惱痛苦不是定型的人生,假如你有煩惱,找出原因,大部份都是由「我」而來,由「內心」生起。假如你找出煩惱的原因,找出痛苦的理由,能把原因消除,則煩惱痛苦...閱2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19慧律法師《不聽是非,不傳是非》 - 佛弟子文庫慧律法師《不聽是非,不傳是非》 - 佛弟子文庫慧律法師《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例如:解決他人煩惱,彼此溝通了解,引導他人學佛......等等,如果只是在製造是非,則自己與他人,常常都會兩敗俱傷。所以,高雄文殊講堂的四大根本戒規就是: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打妄語。不是我在說他的是非。談論是非,只會蒙蔽自己的心性,障礙解脫...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18海濤法師:做心情的主人 - 佛弟子文庫海濤法師:做心情的主人 - 佛弟子文庫海濤法師:做心情的主人。作者:海濤法師 發布時間:2010/12/07.1.保持好的心情,就有好的人緣。2.創造自己的好心情,沒有人能夠左右你。3.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且從中學習與自己相處,就有好心情。12.把壓力戳破,有時也把嚴肅拋在一邊,讓心情輕鬆一點。1.與其心情鬱悶的留在室內,不如多出去走走,讓自己的...閱3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18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 - 佛弟子文庫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 - 佛弟子文庫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作者:聖嚴法師 發布時間:2010/06/14.能夠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脫的人。例如有人蓄意破壞、毀謗你,目的是令你名譽破損,這是最難忍受的事。如果你能在名譽被損害時,還保持心境坦然,毫無掛礙,那麼,名譽的損失,對你而言,絲毫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和壓力。閱3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18茗山法師《我的慈悲主義》 - 佛弟子文庫茗山法師《我的慈悲主義》 - 佛弟子文庫茗山法師《我的慈悲主義》(八)戒殺放生:我讀過沙彌律:上自諸佛聖人,下至蜎飛蠕動,不得故殺......"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殺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又讀過古詩:"...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3:02知足第一富 - 佛弟子文庫知足第一富 - 佛弟子文庫知足第一富。--《佛遺教經》所以,《佛遺教經》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知足就是他們富樂安隱之處,所以《佛遺教經》說:"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四、不知足之苦。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個人"心無厭足"是非常恰當的。不知足的人,就是像這樣生活在功名富貴永無滿足的慾望里...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32憨山大師醒世歌 - 佛弟子文庫憨山大師醒世歌 - 佛弟子文庫憨山大師醒世歌。作者:憨山大師 發布時間:2010/07/29.與人交往應對,宜小心謹慎,切忌出口傷人,或因言語衝突而起煩惱;是非不必爭人我 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 幻軀焉得免無常。人從巧計誇伶俐 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嗔墮地獄 公平正直即天堂。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23星雲大師《不當之友》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不當之友》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不當之友》在社會上,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朋友當中有好朋友有壞朋友,好的朋友可以患難同當,不時給你忠言,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不當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只想利用你,這就是不好的朋友。一、笑而不笑的朋友:有時候朋友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的,唯獨他不笑。或者他嫉妒,或者他不以為...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22星雲大師《處理是非的方法》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處理是非的方法》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處理是非的方法》"是非雖然到處可見,不過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懂得處理是非,自然不會受其干擾。"再多的謠言、是非,只要我不說,是非自然消失。二、不傳是非:我不但不說是非,而且面對是非,要做到不傳播是非,以免是非渲染、擴大。四、不聽是非:...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22星雲大師《如何教育子女》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如何教育子女》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如何教育子女》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還要對子女未來前途有一番幫助。一、教育子女不可為惡:我們教育子女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讓他做壞事。三、慈愛關懷教其學問:對待子女,要緊的還是要有慈愛。五、隨時供給助其事業:兒女,總是年輕人,當然要讓他自立自強,但是父母在能力範圍內也要適...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22星雲大師《人事與工作上的懺悔》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人事與工作上的懺悔》 - 佛弟子文庫星雲大師《人事與工作上的懺悔》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懺悔的心念,天地就寬闊多了。佛經里有十種懺悔法門,為我們在人事和工作上的懺悔提出了指引,這十種懺悔法門是:金代禪師回到寺里,看見蘭園裡的殘破景象,聽了弟子真誠懇切的懺悔,不但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的安慰弟子說:&quo...閱1轉自清水淡菊公眾公開11-05-01 11:22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談念佛往生問題
※智慧的語言 ( 五 )---------慧律法師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26課
※上凈下空老法師: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誠法師:法華漫話系列之三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