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病理診斷基礎(一)

欲知異常,先知正常。要掌握良惡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的病理診斷,必須先熟練掌握淋巴結的正常結構。現代免疫學知識告訴我們:淋巴結是免疫系統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淋巴細胞定居和增殖的場所,免疫應答的荒地、淋巴液過濾的部位,還是淋巴再循環的重要環節,它參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所以,病理工作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其正常結構和功能、淋巴細胞正常分化以及在各種疾病時淋巴結的變化和反應。  淋巴細胞在成熟轉化過程中要經歷很多階段,不同階段淋巴細胞的形態、免疫表型等不盡相同。B、T細胞淋巴瘤在許多方面似乎重複著正常B細胞和T細胞分化階段,在淋巴瘤分類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應的正常分化階段,例如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等,因此了解淋巴細胞正常的轉化過程,不僅有助於對其系列成熟譜系形態的認識,而且有助於對淋巴瘤分類的掌握和不同類型免疫表型差異的理解。  機體有兩大免疫裝備,即先天性免疫反應和獲得性免疫反應。先天性免疫反應是機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屬非特異性免疫,主要參與細胞包括NK細胞、NK樣T細胞(CD3+ ,CD56+)和γδT細胞,不需要抗原刺激即能啟動免疫反應。獲得性免疫反應是當機體遇到抗原刺激時,通過淋巴細胞一系列轉化而產生的免疫應答,具有特異性和記憶性,主要參於細胞是B細胞和T細胞。  B細胞分化:B細胞起源於骨髓的B淋巴母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熟後移出至外周血、初級淋巴濾泡、淋巴濾泡套區,這時的B細胞尚未經抗原(Ag)刺激,被稱為處女B細胞,遇到抗原後即發生轉化,最原始的B細胞叫前(軀)B細胞,由幹細胞轉化而來,位於骨髓中,骨髓是B細胞的中樞,原始幼稚B細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最早成熟的B細胞是「處女」B細胞,即B細胞,該細胞雖然成熟了,但沒有受到任何抗原刺激。B1細胞成熟後遷徙到外周的淋巴組織中定居,為參與免疫反應做準備。外周淋巴組織包括:淋巴結、扁桃體、脾臟以及皮膚和黏膜組織中散在淋巴組織。如果Bl細胞遷徙到了淋巴結,定居在皮質區,形成初級濾泡。當Bl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後會分化形成漿細胞,分化有兩條途徑。一條途徑是直接快速的轉化成了活化淋巴樣母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再轉化成漿樣細胞和漿細胞。經過這條途徑形成的漿細胞產生非特異性抗體,可以對外來抗原作出快速反應。另一條途徑是Bl細胞轉化成濾泡母細胞、中心母細胞、中心細胞。這些細胞出現後就出現了生髮中心,形成了次級濾泡。在生髮中心內這些細胞經過IgH基因重排,能夠識別抗原信息的中心細胞可進一步分化成熟離開生髮中心;不能識別抗原信息的中心細胞出現凋亡,最後被生髮中心內組織細胞吞噬.形成吞噬碎片的組織細胞,即可染小體組織細胞。離開生髮中心的中心細胞轉化成了邊緣帶B細胞和B2細胞(記憶B細胞),最後轉化成了漿細胞。該途徑形成的漿細胞能夠產生特異性抗體,專門針對刺激Bl細胞的抗原。因此,生髮中心是產生特異性抗體「工廠」。

   如上圖顯示的分化過程中,最左側的細胞最幼稚。最右側的細胞最成熟,中間的細胞成熟度居中。這些細胞相對應的淋巴瘤的惡性程度也是從左往右逐漸降低。例如,前驅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高度侵襲性淋巴瘤(即高度惡性),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漿細胞瘤、淋巴漿細胞淋巴瘤都屬於惰性淋巴瘤(即低度惡性),濾泡性淋巴瘤(Ⅲ級)和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則屬於中度或中偏高度惡性。Burkitt淋巴瘤例外,雖然濾泡母細胞處於分化中間階段。但Burkitt淋巴瘤屬於高度惡性淋巴瘤。  T細胞分化:T細胞和NK/T細胞均起源於骨髓幹細胞,根據表面受體的不同T細胞被分為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兩類。目前γδT細胞和NK/T細胞的成熟過程尚不十分清楚,而αβ細胞的成熟過程已經弄清,目前對T細胞分化過程的認識遠不如B細胞。從形態學上可以辨認的T細胞也相當有限。最原始的前驅T淋巴母細胞起源於骨髓的幹細胞,定位在胸腺。它是一種中等偏小的淋巴細胞,胞質少,核圓形,染色質細膩,沒有明顯核仁或有小核仁。經過分化發育成熟後變成了T小淋巴細胞(Tl細胞),大小與Bl細胞相同,形態上難以區別。Tl細胞遷徙到外周淋巴組織和血液。在淋巴結Tl細胞主要分布在副皮質區和濾泡間區。當T1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後轉化成T免疫母細胞,經過分裂,再分化成曲核T細胞和他細胞。他細胞是執行功能的細胞,可以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化學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和細胞毒性分子。從免疫表型看,前胸腺T細胞均不表達CD3,CD4,CD8。進入胸腺皮質的T細胞經過TCRβ基因重排,表達CD1、CD3、CD4、CD8和TCRα/β抗原。經過TCRα基因重排後進一步分化,進入胸腺髓質,T細胞表達CD3和TCRα/β抗原,部分細胞表達CD4或CD8。當分化成熟後T細胞離開胸腺,遷徙到外周淋巴組織,此時的成熟T細胞分化成了CD4+和CD8+;兩大類。大約CD4+T細胞佔60%~80%,CD8+T細胞佔20%~40%。這些成熟的T細胞都屬於TCRα/β型。另外,有一部分T細胞在前胸腺階段經過TCRγ基因重排,進入胸腺皮質後表達CD3和TCRγ/δ,最後分化成熟為TCRγ/δ型的T細胞,表達CD3,但不表達CD4和CD8。這類細胞數量很少,大約佔所有T細胞的5%,主要分布在脾臟的紅髓和皮膚,這種細胞與肝脾γ/δT細胞淋巴瘤的發生有關。還有一部分原始的T細胞在前胸腺階段,沒有發生任何TCR基因重排,最後分化成了NK細胞,它們的免疫表型為表面CD3-(sCD3)、胞質CD3+(cCD3)、CD56+。另外。有一小部分細胞不經過胸腺途徑分化直接分化成為NK細胞、TCRγ/δ型T細胞(主要分布在小腸粘膜,與腸病性T細胞淋巴瘤的發生有關)、TCRα/β型T細胞(罕見)。TCRα/β型CD8+T細胞、TCRγ/δ型T細胞和NK細胞都可以表達細胞毒性分子,包括TIA-l、Granzyme B、Perforin。因此,T細胞和NK細胞在免疫表型上有重疊和交叉。

  參與先天性免疫反應的γδT細胞和NK/T細胞主要分布於脾臟、粘膜、外周血和皮膚,它們對應的腫瘤亦主要發生於相應部位,而參與後天性免疫反應的T細胞對應的腫瘤主要發生於淋巴結內。  胸腺前細胞對應的腫瘤是T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琳巴瘤(TdT+),胸腺後T細胞對應的腫瘤為成熟T細胞腫瘤(TdT- )。與B 細胞淋巴瘤相比,除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CD30+,EMA+)外,其他類型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缺少特徵性免疫表型。需要提及的是,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被認為源於濾泡生髮中心CD4+的輔助T細胞,瘤細胞除了表達全T抗原外,還特異表達CD4,CD10,CXCL13。  淋巴結主要有5大基本結構,即支架、皮質、副皮質、髓質和引流系統。  淋巴結有兩種支架系統:粗支架和細支架,前者為淋巴結被膜和小梁,後者為樹突細胞的突起網。淋巴結被膜由2~3層纖維細胞構成,其中有不連續的平滑肌束,被膜向淋巴結實質內突起形成小梁。淋巴結有兩種樹突細胞,即濾泡樹突細胞和交指樹突細胞,前者位於濾泡內,後者位於濾泡間,它們胞質突起形成無數網眼,淋巴細胞「鑲嵌」其中。  皮質位於被膜下,其特徵性結構是淋巴濾泡,根據淋巴濾泡有無生髮中心,又將其分為初級淋巴濾泡和次級淋巴濾泡,前者無生髮中心,主要成分為處女B細胞和濾泡樹突細胞,後者由套和生髮中心構成,經抗原刺激的B細胞在其中轉化。反應性增生時套區和生髮中心分界清楚,套區厚薄不均,較厚的部分稱為帽,生髮中心是B細胞的轉化場所,主要由處於不同轉化階段的中心母細胞和中心細胞構成。根據次級淋巴濾泡不同階段的形態,大致上可分為四個期,即母細胞期、星空期、極性期和消退期,每期約歷經一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時的濾泡由於處於不同時期而形態不同。生髮中心除了轉化的B細胞外,尚有濾泡樹突細胞、巨噬細胞和輔助T細胞。  副皮質是位於皮質和髓質之間的瀰漫性淋巴細胞帶,主要由T小淋巴細胞、散在免疫母細胞、組織細胞、交指樹突細胞和特徵性高內皮靜脈構成,後者是副皮質定位標誌,副皮質區常常有「星空」點綴。在反應性增生時副皮質變異很大,可能很明顯,也可能不明顯,約佔淋巴結的10~70%。  髓質位於副皮質和淋巴門之間,由髓索和髓竇構成,髓索為B細胞場所,其中富於漿細胞。髓索之間的竇隙為髓竇,竇內可能充滿竇組織細胞。  淋巴液自結外流入,從淋巴門流出,具體途徑為輸入淋巴管→被膜下竇→中間竇髓竇→輸出淋巴管。

  

 

  

    【本站為非盈利學術交流平台,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管理員處理;所有文章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場。歡迎提供素材、資料等,投稿郵箱:tougao@91360.com,一經採納將給予稿費。】
推薦閱讀:

【科普】B細胞の養成之路(四)
淋巴癌火速致命的八字
「淋巴按摩」有點扯!
「美女!來做淋巴排毒吧!不見效不要錢!」 「呸!」
用螺旋藻幫助一位晚期淋巴癌患者康復的例子

TAG:淋巴 | 淋巴瘤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