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浪漫主義傳統——南國屈騷

▲《鴻門宴壁畫》 西漢晚期 高23cm 壁畫 河南洛陽燒溝61號 西漢幕後室後壁

屈原的《離騷》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抒情詩的光輝起點,兩千年來,能在藝術水平上與之媲美的大概只有散文文學《紅樓夢》。他的《離騷》、《天問》和整個《楚辭》的《九歌》、《九章》以及《招魂》、《大招》構成了一個相當突出的中國浪漫文化體系,它們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續,依然保留著遠古南方巫術神話體系,充滿浪漫與激情,這些還是西漢賦體文學的祖宗。漢文化,尤其是西漢文化,就是楚文化,雖「漢承秦制」,但在意識形態方面,漢依然保持南楚故地鄉土本色。西漢藝術也都是《楚辭》與《山海經》里的種種,從南方的馬王堆帛畫到北國的卜千秋墓室,天上、人間和地下都在這裡連成一片,混而不分。

▲《宴飲觀舞》 漢代墓室壁畫

南國屈騷傳統:美人香草,霸龍婉婉

屈原是中國最早、最偉大的詩人。他「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劉勰:《文心雕龍》)。一個人對後世文藝起了這麼深的影響,確乎罕見。戰國時代,七雄並起連年混戰不斷。那時,秦國勃勃生機,楚國精緻華美,齊國稷下學宮思維漰湃,又有縱橫家的文韜武略,法學的謀略詭計,儒家的恪守周禮,宋國的承襲商制。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也是楚懷王的左徒官。他不忍百姓遭受戰爭災難,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深得懷王的信任。然而屈原一心報國的理想情懷卻遭貴族排擠毀謗,曾兩次先後被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屈原不堪亡國之痛,在極度苦悶中,於農歷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一些列作品。

▲《寧城府墓》局部 東漢後期 129x318cm 壁畫 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中室東壁下部

這一系列作品構成了一個相當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體系,他們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續。當時,理性精神在北中國節節勝利,從孔子到荀子,從名家到法家,從銅器到建築,從詩文到散文,都是逐漸擺脫上古社會巫術宗教的束縛,突破禮儀舊制的時候,南中國由於原始氏族社會結構更多的保留和殘存,便依舊強有力地保持和發展著絢爛鮮麗的遠古傳統。從《楚辭》到《山海經》,從莊周到「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南方之強」,在意識形態各領域,仍然瀰漫在一片奇異想像和熾烈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之中。表現在文藝審美領域,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

▲《樂舞百戲圖》 漢代墓室壁畫

《離騷》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創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的藝術手法之精湛,想像雄奇,氣魄雄大的特質決定了它是中國所有詩歌中的奇作。它把最為生動鮮艷、只有在原始神話中才能出現的那種無羈而多義的浪漫想像,與最為熾熱深沉、只有在理性覺醒時刻才能有的個體人格與情操,最完整地溶化成了有機整體。

▲《戈射收穫畫像石》 東漢 四川大邑出土

在《離騷》中,你可以看到,那裡是多麼既鮮艷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繽紛世界啊。美人香草,百畝芝蘭,芰荷芙蓉、芳澤衣裳、望舒飛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霸龍婉婉……而且: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霏霏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漢《車馬出行圖》畫像石

楚漢浪漫主義與先秦理性精神

屈原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後代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李白也將大量羅智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雲等入詩,構成一幅幅雄奇壯麗的圖畫。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浪漫抒情與想像的詩歌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

▲巨龍升天圖(局部) 西漢前期 約230x155cm 壁畫 河南永城柿園梁王墓前室頂部

王夫之曾在解釋《楚辭》之《九辯》時說:「辯,猶遍也。一闋謂之一遍。亦效夏啟九辯之名,紹古體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詞激宕淋漓,異於風雅,蓋楚聲也。後世賦體之興,皆祖於此。」這句話所透露出幾個關鍵點讓人意會無窮。它首先指出《楚辭》是「紹古體」,而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見其源遠流長,其來有自,確乎是遠古氏族社會的遺風延續和模擬。其次,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近人考證也都認為,像《九歌》等一系列浪漫詩歌,是一種有關巫術禮儀的祭神歌舞和音樂,它是集體的活動而非個人創作。「其詞激宕淋漓,異於風雅」,亦即感情的抒發爽快淋漓,還沒受到嚴格束縛,尚未承受儒家實用理性洗禮,從而不象所謂「詩教」之類有那麼多的道德規範和理智約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緒、無羈的想像在這裡表現得更為自由和充分。最後一句,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漢賦體文學的祖宗。

▲T字形帛畫 西漢 縱205cm 絲帛 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其實,漢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漢不分。推翻以暴政統治的秦朝後,建立漢朝的基本上是以楚人為中堅和核心的一群人,儘管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層面,「漢承秦制」,在文化、思想上,漢人更多的是繼承楚制、楚俗。相傳項羽被圍,四面皆楚歌,劉邦衣錦還鄉唱《大風》;西漢宮廷中始終是楚聲作主導。楚文化對漢文化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為深刻與久遠。特別是在抒情、浪漫藝術表現方面的文化,楚國為中國詩歌注入了浪漫、激情的基因。

▲軑侯子墓帛畫 西漢

屈原這一系列作品和《詩經》明顯不同(在被孔子刪定的《詩經》中,更看不到這種「怪力亂神」的蹤跡),這與長江流域的民風和黃河流域的民風不同有關。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所以,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人神之戀,狂怪之士,遠古歷史傳說,天神鬼怪游觀等等元素使作品顯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且屈原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又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這種新的詩歌樣式無論是在句式還是在結構上,都較《詩經》更為自由而且富於變化,更加有效塑造藝術形象和抒發複雜激烈的感情。

▲武梁祠西王母、車騎畫像石拓片 東漢 山東嘉祥出土

充滿奇禽怪獸與神秘符號的藝術世界

如果將《楚辭》與《詩經》或眾多先秦散文相比較,兩漢(特別是西漢)藝術的這種浪漫主義風格就顯得更加突出與明顯。在漢代藝術和人們觀念中瀰漫的,恰恰是從遠古傳留下來的種種神話和故事,他們幾乎成了當時不可或缺的主題或題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伏羲女媧的蛇首人身,西王母、東王公的傳說和形象,雙臂化為兩翼的不死仙子王子喬,以及各種奇禽怪獸、赤兔金烏、獅虎猛龍、大象巨龜、豬頭魚尾……,各個都有深層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徵。它們並不是以表面的動物世界為形象,相反,而是以動物為符號或象徵的神話——巫術世界來作為藝術內容。

▲馬王堆3號漢墓帛畫中的墓主像

從世上廟堂到地下宮殿,從南方的馬王堆帛畫到北國的卜千秋墓室,西漢藝術展示給我們的,恰恰就是《楚辭》、《山海經》里的種種。天上、人間和地下在這裡連成一片,混而不分。你看那馬王堆帛畫:龍蛇九目,鴟鳥飛鳴,巨人托頂,主僕虔誠……你看那卜千秋墓室壁畫:女媧蛇身,面容姣好,豬頭趕鬼。神魔吃魃,怪人怪獸,充滿廊壁……。它們明顯地與《楚辭》中《遠遊》、《招魂》等篇章中的形象和氣氛相關。這是一個人神雜處、寥廓荒忽、怪誕奇異、猛獸眾多的世界。

▲卜千秋墓室升仙圖 局部 西漢 河南洛陽

這裡著意描繪的是一個惡獸傷人、不可停留的恐怖世界。在馬王堆帛畫、卜千秋墓室壁畫中所著意描繪的可能更是一個登仙祝福、祈求保護的肯定世界。它們共同地屬於那充滿了幻想、神話、巫術觀念,充滿了奇禽異獸和神秘的符號、象徵的浪漫世界。它們把遠古傳統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續下來了。


推薦閱讀:

中國青花瓷傳統圖案寓意(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母親最應具有的文化基因
傳統相術「十二宮」解(一)
有這麼一批手藝人,哪怕生活平淡且艱難,他們依然傳承著傳統手藝
風水魯班尺-傳統吉祥物 吉祥文化網

TAG:中國 | 傳統 | 浪漫 | 浪漫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