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佛陀的一生 從弘法到建立教團
第二章 佛陀的一生 從弘法到建立教團 |
一、教團的成立
佛陀度化五比丘,是教團成立的開始。其後經阿難再三請命,佛陀同意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和五百女眾出家,這是最初的比丘尼僧團。不久耶輸陀羅、孫陀利等釋迦族女性都陸續加入僧團中。於是,隨著歲月流轉及佛陀教化地區的擴增,佛教教團成員增多,佛陀便以組織與制度來領導這龐大的僧團。
具有組織的佛教教團,稱為僧伽;通常有二十位或二十位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共住。不過也有因地區偏遠,致使組成人數過少,或十位、五位、四位不等。最初僧團成員分為「四眾」,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與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
出家眾主要任務是學習、實踐與弘揚佛法,出家是揚棄個人世俗的物質享受,過著團體規律的生活,修習佛法,教化眾生,使佛法因僧團而廣為流傳。在家眾則是護持佛法,供養僧團,協助僧團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不論是出家或在家的修行者,佛陀都親自為他們制定生活規約,讓僧信都能在紀律中和合共處。
二、雨安居的時與處
安居,是佛弟子在雨季中,集合棲止於一處,凈心修道的生活行事。為何施行安居,有其緣由。依《四分律》卷三十七<安居犍度>中記載,六群比丘不分春夏秋冬,於一切時都到世間去遊行。一次適逢夏日,雨水驟漲,所攜衣缽坐具等皆悉漂失,在慌亂中,眾比丘不免踐踏草木,傷害到蟲蟻,因而受居士們的譏嫌。於是佛陀運用種種方便開導他們,制定在雨季三月之間,應當結夏安居。這是佛教雨安居的開始。
依據《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的記載,釋尊成道後,在四十五年說法當中,於各地雨安居的時間與地點如次:
第一年:鹿野苑;第二、三、四年:靈鷲山;第五年:毘舍離;第六年:摩拘羅山;第七年:三十三天;第八、十一、十三年:鬼神界(位於婆只國);第九年:拘苫毘國;第十年:枝提山;第十二年:摩竭陀國閑居處;第十四年:舍衛城只樹給孤獨園;第十五、十六年:迦毘羅衛國;第十七、十八、二十年:羅閱城;第十九、二十一年:拓梨山。
其後則未記載詳細年代,僅說在鬼神界四回、舍衛城十九回,至於最後一年的雨安居,則是在跋耆境界的毘將村。
推薦閱讀:
※幾歲與父母分床睡影響孩子一生,寶寶最好別超過這個年齡
※擇日優生可以為您的寶寶創造一生!
※讓男人一生刻骨銘心的4個女人
※命有「食神」,為何會一生境遇良好
※一生能夠愛幾回